溫州教會 領導模式的再思(1867-2015)

溫州教會 領導模式的再思(1867-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Ezra Pan
圖書標籤:
  • 溫州教會
  • 基督教
  • 教會領導
  • 領導模式
  • 教會曆史
  • 近代史
  • 社會文化
  • 宗教研究
  • 中國教會
  • 曆史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從「派工製」到「牧養製」距離有多遠?
  從「教會領導」(Church Leadership)轉型為「教牧領導」(Pastoral Leadership)到底有多難?
  本書的齣版,將使國內外採用「溫州模式」開拓的教會、教牧及信徒領袖有瞭一本實用的「教牧手冊」。

  本書旨在總結溫州教會於不同階段領導模式的特點,以史為鑑,來展望教會未來的領導模式,它既要符閤聖經和神學,又要符閤時代的需求。

  筆者將溫州教會發展曆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從1867–1952 年,傳教士主政年代,所實施的是「教牧領導」(Pastoral Leadership),即「堂會製」,或「牧養製」。以溫州內地會為例,1957年共有10個聯區,290個堂會,教牧人員80多位,長執和義務傳道人300多位。第二,從1953–1959 年,中共摧毀有型教會年代,溫州被中共當局宣稱為「無宗教區」,期間沒有任何型態的領導可言。第三,從1960–2015 年,完全自主發展年代,所實施的是「教會領導」(Church Leadership),最具代錶性的領導模式是「傢長製」和「派單製」(「派工製」)。第二階段是第一和第三階段的分水嶺,第一階段的領導模式在第二階段期間終結,第三階段的領導模式在第二階段後發生並崛起。

  溫州教會在第三階段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且被譽為「中國的耶路撒冷」,這在中國教會曆史上是少有的現象。然而,麵對21世紀這個全新的時代,溫州教會顯得包袱重重,步履蹣跚,「派單製」(或稱「派工製」)不再適閤教會的發展,由於缺乏閤理及有效的牧養,信徒屬靈生命幾近停止長進,教會逐漸失去影響力。那麼,如何讓溫州教會在21世紀繼續被神所用、繼續對中國教會有正麵的影響?這正是筆者思考的問題,也是筆者寫作本書的前設。未來的溫州教會必須迴歸到「牧養製」之上,這將促進溫州教會轉型,也將給溫州教會帶來復興的原動力。筆者願意通過本書將研究結果呈現給溫州教會,為溫州教會的領導模式的轉型提供建議。

名人推薦

  美國西方神學院跨文化研究博士課程主任——溫以諾
  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榮譽教授——蘇文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捨禾(Ezra Pan)


  又名辛亦耕,浙江溫州人,從事傳道牧會、神學教育、文字創作、曆史研究等工作。

  齣版作品有:《中國稗子會:對三自的剖析》(華恩齣版社,2011年)、《榮耀荊棘路:一位傢庭教會傳道人的自選文集》(中福齣版有限公司,2012年)、《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曆史(上下冊)》(宇宙光,2015年)、《福音 • 溫州(1867-2017):基督新教來溫一百五十週年學術論文集》(主編,方舟機構有限公司,2017年)、《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中原大學、颱灣基督教文藝齣版社,2017年)、《「溫州教會」領導模式的再思 (1867-2015)》(中原大學、颱灣基督教文藝齣版社,2018年),在中國大陸、香港、颱灣、北美等地發錶專文及學術文章約有70篇。

圖書目錄

總 序 v
溫 序 xiii
蘇 序 xv
自 序:激情與行動力 x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的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的內容 7
第三節 研究的方法 9

第二章 「教牧領導」的聖經與神學基礎 15
第一節 聖經基礎 15
第二節 神學基礎 4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62

第三章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分析 69
第一節 傳教士年代 (1867–1952):教牧領導 70
第二節 現代史下的年代 (1960–2015):教會領導 85
第三節 「教牧領導」缺失下的睏局 106

第四章 「教牧領導」在溫州教會的落實 133
第一節 教牧領導在溫州教會新近的動態 133
第二節 牧師的重要性及其整全事工 136
第三節 落實教牧領導的策略(一):第一個五年計畫 208
第四節 落實教牧領導的策略(二):第二個五年計畫 228
第五節 落實教牧領導的策略(三):後十年計畫 241

第五章 結論 243
第一節 教牧領導對溫州教會的現實意義 243
第二節 本次研究對自身事奉的意義 244
第三節 「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的變革對中國教會的意義 246
附錄一 接受「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受訪者同意書 247
附錄二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內容 251
附錄三 教牧倫理守則 259
參考書目 263
英文參考書目 271

錶目錄
錶-1 「教會領導」與「教牧領導」的區分 3
錶-2 基督教世俗化的危機及契機 120
錶-3 四種氣質論 193
錶-4 MBTI 內容 194
錶-5 十六種個性論 195
錶-6 內嚮、外嚮性格的領導技巧 202
錶-7 産生堂會牧師的三個階段 222
錶-8 領袖成長生平綫 235

圖目錄
圖-1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受訪者分佈圖 109
圖-2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受訪者事奉經曆 110
圖-3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受訪者靈修狀況 111
圖-4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受訪者對教會的看法 112
圖-5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受訪者對講道的看法 113
圖-6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受訪者對禱告的看法 114
圖-7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受訪者對未來的看法 115
圖-8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受訪者對按牧的看法 140
圖-9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受訪者對教會轉型的看法 142
圖-10 帶領使人作門徒的人 175
圖-11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受訪者對牧養製的看法 210
圖-12 「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問捲受訪者對牧養製在溫州的看法 212
圖-13 溫州傳道人轉型圖 229

圖書序言

溫序

  加利利海旁最後的早餐過後(約翰福音 21:15–17),耶穌三次提問彼得,又連續三次囑咐他說:「你牧養/餵養我的羊。」被挽迴後的使徒彼得,接受瞭復活主的委託,把祂的羊交由他牧養/餵養。

  老使徒彼得,晚年語重心長地叮囑:「我這作長老??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也不是轄製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到瞭牧長顯現的時候??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彼前 5:1–4)字裏行間,復活主委托「你牧養/餵養我的羊」,語調猶新,牧職難卻!

  本書作者,是土生土長的道地溫州人,在著手搜集資料及撰寫論文前,先用十多年的時光來創作「溫州基督教研究係列」,繼《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曆史》、《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之後,再花六年修讀科目、訪談搜集資料、及完成瞭教牧博士論文:《「溫州教會」領導模式的再思 (1867–2015)》。本人有幸陪伴作者,含血淚、帶歡笑地走畢六年「牧養旅程」!再花一年時間完成此書稿。

  書中顯示作者對溫州教會熱愛之深、發言之慎、勸說之切,並建議溫州教會,必須建立牧養製,或稱堂會製:即以堂會為基地,以培育信徒生命成長為重心。這與時下盛行的派工式講員製大異,卻恰恰是老使徒彼得在彼前 5:1–4 所叮嚀吩咐的啊!

  盼望讀者諸君,莫因作者年紀輕、牧齡淺、反傳統、語氣重而漠視本書的核心信息。因為,內裏有牧養真理的基礎、經訪談後搜集多位同工的意見、跨科際研究法綜閤的資料、六年牧養的心路曆程、誠摯祈禱等候所領受的信息、語重心長地勸說、考慮深遠草擬的長期計劃等。

溫以諾
美國西方神學院跨文化研究博士課程主任
2017年12月2日

蘇序

  我很興奮地看到這本《「溫州教會」領導模式的再思(1867–2015)》問世。這將使國內外採用「溫州模式」開拓的教會、教牧及信徒領袖有一本實用的教牧手冊。

  特彆在福音進入溫州150 週年(1867–2017) 之際,這本對溫州傳教士年代(1867–1952) 及現代史下的年代(1960–2015) 的教牧模式研究之著作,是一份珍貴的週年獻禮。由於溫州教會對中國傳統教會與歐洲,及以溫州人為主體的教會影響力非常巨大,如果能照作者的反思及建議,使講道人轉型為牧者、派工製轉型為牧養製、年長者傢長製轉型為年輕者團隊製,這將對全國各地的傳統教會有帶頭的作用,促進教會質、量、組織三閤一地增長。

  然而,要徹底瞭解這本書的內容及應用,如果能先瀏覽作者所寫的《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曆史》以及《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必定有很大的幫助。雖然,本書是以溫州模式的教會作為背景,但對其他地區的華人教會而言,仍是一本值得參考的佳作。

蘇文隆
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榮譽教授
2017年9月15日

自序

激情與行動力


  這本書原是我的畢業論文。在剛修讀教牧博士科時,感覺寫論文是一件遙遠之事,甚至覺得不一定能活到畢業之時(人的生命不由自己掌握)。直至14 萬多字的論文齣爐,自己竟然還活著,為此,心中充滿瞭感恩。
 
  感謝神,通過教牧博士課程將我「捆綁」在牧會的職位上。六年來,我從被動到主動再到深入地牧會,這本書就是我心路曆程最好的見證。

  感謝神,讓我對傢鄉溫州有斬不斷的情愫,以緻於我用十多年的青春來創作「溫州基督教研究係列」,繼《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曆史》、《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之後,我完成瞭本書《「溫州教會」領導模式的再思 (1867–2015) 》,這是一個赤子的心意,也是一個遊子的夢景。

  感謝我的第一指導教授溫以諾博士,我能有機會進入神學院就讀,離不開他的推薦與扶持,同時他也接受瞭我這個比其他學生都平庸的學生,並親自傳道、授業、解惑。

  感謝我的第二指導教授蘇文隆博士,我曾在他的課堂上暗自傷心落淚,是他用既溫柔又堅定的賞識重新建立起我的「自我形象」與「自我定位」。他是一位「牧職神學傢」,時時不忘嚮學生傳遞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牧養之道。

  感謝我的妻子,我讀學位,她付代價。我玩命般的寫作本書時,她孤獨地承受傢庭擔子。所以,這本書也是屬於她的。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溫州教會 領導模式的再思(1867-2015)》這個書名,對我這樣一個長期以來對中國大陸教會發展,尤其是那些在中國特殊曆史時期展現齣驚人生命力的群體,抱有濃厚興趣的颱灣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塊巨大的磁石。溫州,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經濟活力與信仰堅韌的混閤體。而1867年到2015年,這漫長的跨度,足以讓我窺見一個教會組織,如何在一個劇烈變遷的社會中,其領導模式經曆風雨,磨礪成長。我特彆好奇,書中將如何界定和分析“領導模式”?它是否會從神學、組織學、社會學等多個維度進行考察?例如,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溫州教會的領導者們,是如何在基督教的普世價值與本土文化之間尋求平衡?他們是更傾嚮於強調屬靈的權威,還是組織化的管理?而在改革開放之後,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社會的轉型,溫州教會的領導結構又發生瞭怎樣的演變?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關鍵性的事件或人物,是如何塑造瞭當下溫州教會的領導風格?而“再思”二字,則暗示著這本書並非簡單的曆史陳述,而是一種批判性的、發展性的視角,它鼓勵我們不僅要迴顧過去,更要從中汲取智慧,去理解和應對當前的挑戰。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瞭解一個地方教會的曆史,更可能是觸及到整個華人教會發展脈絡中,關於領導力傳承與創新的一個重要切麵,讓我充滿好奇與期待。

评分

讀到《溫州教會 領導模式的再思(1867-2015)》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的問號,也激蕩起一股想要一探究竟的衝動。溫州,在中國大陸的教會發展史上,一直有著“東方耶路撒冷”的美譽,其教會的復興與蓬勃發展,特彆是近幾十年來,更是吸引瞭海內外無數目光。然而,關於其“領導模式”的係統性研究,特彆是拉長時間綫,從1867年一直追溯到2015年,這其中的跨度與深度,著實令人期待。我想象書中一定不會是簡單地羅列一些人名和事件,而更可能是在深入爬梳史料的基礎上,嘗試解析不同曆史時期溫州教會領導力的特質,例如,是強調屬靈恩賜的運用,還是組織管理的效能?是傾嚮於集權式的決策,還是賦權式的參與?在麵臨政治壓力或社會變遷時,其領導模式又如何體現齣韌性與策略?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探討一些具體案例,比如某個關鍵時期的領導者如何帶領教會走齣睏境,或者某個創新性的領導模式如何促進瞭教會的增長與福音的傳播。此外,1867年作為一個曆史起點,它標誌著什麼?是某個重要的宣教事工的開始,還是某個特定神學思想的引入?而2015年又代錶著什麼?是某個階段性成果的總結,還是新的挑戰的開端?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承載著一種曆史的沉思和現實的關懷,它不僅是關於溫州教會的,也可能是對所有華人教會領導模式發展的一個縮影,值得我們仔細品讀。

评分

《溫州教會 領導模式的再思(1867-2015)》這個書名,讓我在瀏覽書架時,立刻停下瞭腳步。作為一名長年關注華人教會動態的颱灣基督徒,我對溫州教會一直抱有特彆的關注,它在中國教會復興的圖景中,占據著一個不可忽視的地位。而“領導模式的再思”,這個副標題更是點齣瞭本書的探索方嚮,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思想的深化與反思。1867年,那是一個遙遠的年代,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尚屬早期,溫州教會的起源,其領導者們是怎樣的背景?他們是如何在陌生的文化土壤中,建立起教會的組織和運作體係?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盡地描繪這段曆史,揭示早期溫州教會領導力的特質,以及它所麵臨的獨特挑戰。隨著曆史的進程,經曆瞭風雨飄搖的二十世紀,溫州教會的領導模式想必也經曆瞭巨大的考驗與調整。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在不同曆史時期,教會領袖們如何應對政治變遷、社會思潮的衝擊,同時又如何在信仰的根基上,維係教會的純潔性與生命力?而進入21世紀,特彆是截至2015年,溫州教會的領導模式又呈現齣哪些新的特徵?它是否在“模式”上有所創新,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總而言之,這本書名所蘊含的豐富內容,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我相信它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理解溫州教會發展脈絡的獨特視角,也可能為我們思考當下華人教會的領導力議題,帶來深刻的啓示。

评分

這本書名《溫州教會 領導模式的再思(1867-2015)》乍看之下,就讓人眼睛一亮,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長期關注華人教會發展,並且對地域性教會研究抱有濃厚興趣的颱灣讀者來說,這個題目自帶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現實的穿透力。溫州,這個在中國改革開放浪潮中以商業活力聞名的地方,其教會的興起與發展,尤其是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跨度裏,如何形成並演變其領導模式,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探索價值的課題。1867年,那可是清朝同治年間,基督教傳入中國不久,溫州教會的種子當時是如何播撒,又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曆經晚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各種時期,直到2015年,跨越瞭近一百五十年的曆史變遷,其間的領導者們,無論是牧師、長老,還是在特定時期發揮關鍵作用的平信徒領袖,他們是如何在不同的政治、社會、文化背景下,秉持信仰,維係教會的運作,並且在“領導模式”上展現齣怎樣的獨特性與適應性,這絕對是值得深入挖掘的。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早期傳教士的影響,以及本土化進程如何塑造瞭溫州教會的領導體係?在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和市場經濟的衝擊下,教會的領導結構又經曆瞭怎樣的調整與創新?而最新的發展,即2015年以前的狀況,又反映齣當代溫州教會麵臨哪些新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其領導模式如何迴應這些挑戰?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去審視一個特定地域教會的生命力,以及其在曆史長河中的領導智慧。

评分

“溫州教會 領導模式的再思(1867-2015)”,光看這個書名,就讓我這個身在颱灣、但對中國大陸教會發展一直保持關注的讀者,感受到一種學術性的嚴謹和曆史的厚度。1867年,那是晚清時期,基督教在中國傳教的初期,溫州教會的萌芽是如何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開始的?它經曆瞭怎樣的挑戰?又是什麼樣的領導者,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將信仰的種子播撒下去並得以維係?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細緻地描繪早期傳教士與本土信徒的互動,以及早期教會領袖的構成與特質。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瞭民國時期,再到新中國成立後的特殊年代,溫州教會的領導模式又會呈現齣怎樣的變化?是轉型,還是堅守?是適應,還是抗爭?書中是否會探討在不同政治經濟環境下,教會領導者們如何平衡信仰原則與現實處境,從而維係教會的生命力?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溫州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其教會的發展也呈現齣獨特的現象,這種“溫州模式”的形成,其領導力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是自下而上的活力,還是自上而下的組織?而直到2015年,這近一百五十年的時間跨度,無疑覆蓋瞭中國社會變遷最劇烈的幾個時期,我想這本書一定會在梳理曆史脈絡的同時,深入分析不同時期溫州教會領導模式的形成、演變及其影響,這對於我們理解當代中國教會的復雜生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