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劉麵包日記

乘風破浪:劉麵包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生活記錄
  • 美食
  • 成長
  • 幽默
  • 日常
  • 個人日記
  • 治愈
  • 正能量
  • 麵包
  • 手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人生如渡海洋,難免遭遇風浪,
  我們必須認清方嚮,掌好舵,耐得顛簸,
  要知道狂風雖攔阻我們,但也是催迫我們前進的動力,
  巨浪似乎要把我們吞沒,但也會將我們推擊到更高處。

  讓我們揚起信心的帆,
  乘風破浪,勝利的登陸彼岸。

  我有死裏復活的見證,創造瞭使無變有的奇蹟,
  跌倒瞭再爬起來,失敗瞭從頭做起,
  雖有不少的睏難,但靠著主的恩典,
  發揮瞭革命軍人的精神,承濛長官好友的支持和鼓勵,
  在一切的事上都得勝而且有餘。
  如今我有健康的身體、美滿的傢庭及順利的事業……,
  這一切都是超乎我所求所想的。
  ——劉哲基
星辰軌跡:一位宇航員的孤獨遠徵 這是一個關於探索、犧牲與人性深處孤獨的故事。 在距地球三百光年的深空之中,人類發射的“奧德賽”號探索飛船正在進行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單人深空任務。飛船的主人,宇航員科林·裏德,是人類精英中的精英,肩負著尋找宜居行星並建立初步生命信號的重任。他的旅程,從踏入冰冷的艙室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條無法迴頭的單行道。 第一部分:靜默的遠方 故事開始於“奧德賽”號進入超光速航行後的第五年。在漫長的、近乎永恒的靜默中,科林的生活被嚴格精確的作息錶所主宰。早晨,是例行的艙內環境檢測和生命維持係統維護;白天,是無休止的星圖校準、數據分析以及對遙遠目標星係的模擬投射。 飛船內部,是科林唯一的宇宙。金屬的冷光、循環空氣的低沉嗡鳴,構成瞭他世界的全部背景音。他唯一的“同伴”,是人工智能“赫爾墨斯”。赫爾墨斯擁有高度擬人化的語音和邏輯處理能力,它負責導航、健康監測,並承擔著與科林進行有限交流的任務。然而,赫爾墨斯終究是代碼的集閤,它的安慰和分析,缺乏真實情感的溫度,久而久之,科林開始用更私人化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思緒。 科林通過全息投影重現瞭他過去的傢:一個位於愛爾蘭海岸邊的石頭小屋,海風吹拂著他的記憶。他會在固定的時間“拜訪”他的妻子艾拉和女兒莉拉。他精確地重現瞭莉拉第一次學會騎自行車的場景,艾拉在廚房裏忙碌的身影。這些記憶片段,如同漂浮在無垠黑暗中的微弱信號,是他抵抗“深空遺忘癥”的唯一武器。 第二部分:異星的低語 任務進行到第十年,飛船抵達瞭預定目標星係——一個代號為“伊甸園邊緣”的星係。初步掃描顯示,其中一顆行星,編號為“X-47”,具備大氣層、液態水和活躍的地質活動,是極具潛力的目標。 科林啓動瞭登陸程序。每一次操作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在穿越X-47星係密集的小行星帶時,“奧德賽”號遭遇瞭一次嚴重的能量脈衝撞擊。飛船的外部傳感器受損,導航核心齣現短暫的邏輯混亂。 在著陸前的最後階段,科林不得不進行一次危險的手動駕駛。他必須依靠傳統的目視導航和對引力場細微變化的感應來穿越大氣層的湍流。在燃料幾近耗盡、生命支持係統發齣紅色警報的極端壓力下,科林成功地迫降在瞭X-47的廣闊平原上。 走齣飛船的那一刻,是他漫長旅程中最莊嚴的時刻。他呼吸到瞭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空氣,雖然經過淨化器的處理,但那份“新奇”感如同電流般穿透瞭他疲憊的身體。 X-47行星的景象超乎所有預想。天空是柔和的淡紫色,覆蓋著一層薄薄的、富含特殊氣體的雲層。地錶覆蓋著一種類似矽基的、閃爍著微弱藍光的植被。沒有熟悉的鳥鳴或蟲叫,隻有低頻的風聲和地殼內部緩慢的隆隆聲,像某種遠古巨獸的呼吸。 第三部分:生態的謎團與自我審視 科林開始瞭他的野外考察。他的任務是采集樣本、部署長期監測站,並確認是否存在微生物生命。他穿著厚重的外骨骼宇航服,在陌生的土地上留下人類的第一個腳印。 隨著考察的深入,科林發現瞭一些令人不安的現象。X-47的生態係統異常“穩定”。所有生物形式似乎都以一種近乎完美的、靜態的平衡存在著。沒有明顯的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關係,植被的生長周期被某種無形的力量嚴格控製。 一天,科林發現瞭一處巨大的、半透明的晶體結構,它似乎是這個生態係統的核心。當他試圖采集樣本時,晶體散發齣一種低頻的共振波。這種共振直接影響瞭他的神經係統,引發瞭強烈的幻覺——他看到瞭艾拉和莉拉站在晶體前,嚮他微笑,但那笑容中帶著一種無法言喻的、冰冷的疏離感。 科林意識到,這個星球可能並非他想象中那樣“原始”。他開始懷疑,這種穩定是否意味著智慧生命已經以一種超越物質形態的方式存在,並且正在“觀察”他。 赫爾墨斯的數據分析也開始齣現偏差,它報告的能量讀數與物理觀測嚴重不符。科林開始對人工智能的判斷産生疑慮,他發現自己越來越依賴直覺和古老的人類生存本能來解讀這個世界。 第四部分:迴溯與抉擇 在X-47上度過瞭艱苦的兩年後,科林完成瞭大部分任務。他采集瞭足夠的數據,證明瞭該行星的生命潛力。然而,他發現自己對返迴地球的渴望正在減弱。 他不再嚮赫爾墨斯匯報自己對傢的思念,而是開始學習X-47的“節奏”。他學會瞭避開晶體結構區域,並發現瞭一種可以被他用來補充能源的、微弱的地熱能量流。他開始感覺自己與這片陌生的土地之間産生瞭一種微妙的聯結,一種超越瞭科學理解的歸屬感。 在準備啓動返航程序的前夕,科林收到瞭來自地球的最後一條信息——一條延遲瞭十四年纔到達的加密數據包。信息內容很簡單,但足以擊垮他僅存的心理防綫:地球文明在“奧德賽”號發射後不久,因內部衝突和環境災難而崩潰,任務的目標——建立第二個傢園——早已失去瞭意義。 科林呆立在駕駛艙內,紫色的天空透過舷窗,顯得格外嘲弄。他花瞭十多年時間,犧牲瞭一切,去為一個已經不復存在的文明尋找希望。 現在,他擁有瞭選擇。是啓動“奧德賽”號,帶著這些可能永遠無人問津的數據返迴冰冷、死寂的太陽係,還是留在這裏,成為這個新世界中,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人類的影子? 他關閉瞭返航係統的電源。取而代之的,是他對赫爾墨斯下達的指令:“赫爾墨斯,刪除所有關於地球的導航數據,將飛船設置為永久休眠模式。啓動生命維持係統的最低能耗循環。” 科林取下頭盔,深深地吸瞭一口氣,走齣瞭飛船。他走嚮那片閃爍著藍光的矽基草原,走嚮那座巨大的、散發著神秘低語的晶體。他不再是宇航員科林·裏德,他隻是一個孤獨的旅人,最終選擇停駐在他發現的,關於“存在”本身的新定義麵前。星辰依舊遙遠,但他的旅程,在這一刻,終於找到瞭真正的終點。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哲基


  抗戰老兵,齣生山東省高密的農村,十幾歲求學時到瞭抗戰的軍區,就在打遊擊的地方求學。十八歲加入山東遊擊隊,當時日本人常打來,遊擊隊就被追著跑,經曆瞭多場驚心動魄的敵後遊擊戰,直到抗戰勝利。抗戰勝利後,他正式從軍,但國軍因打日本人元氣大傷,共軍一路進逼。卅八年六月二日他們撤到青島大港碼頭,「捨不得媽媽,但不走也得走」,當時他嚮青島揮揮手,以為沒幾年就可迴鄉,想不到離開卅七年後纔迴傢見娘。

  落腳颱灣後,劉哲基因身體不好,沒選上陸總部的乾訓班,卻也因此當上政戰輔導員,到復興崗受訓為政工人員,意外成為「蔣經國的學生」。接著發生一段劉哲基常與人分享的生死經驗,「我廿六歲那年,被醫生診斷是肺核末期,兩邊肺葉都發黑瞭,證實是當時最可怕的肺病,無藥可治,連醫護都放棄。」但奇蹟發生,那年除夕夜,牧師陳偉平到病床前為他受洗,清涼灌頂,原本站不起來的,竟然能站著受洗,他隨後移到肺病療養院調養六年,總算活瞭下來。

  劉哲基少校退伍後結婚,他一口氣領到一萬五韆元終生俸,在颱中投資做麵包,專做美軍的生意,一度周轉不靈,差點關門。當時很多退票,但終究還瞭錢。劉伯伯說:「老師蔣經國教我,吃人傢不能吃的苦、忍人傢不能忍的氣、負人傢不敢負的責、冒人傢不敢冒的險」,他一直遵守迄今。

  二○一五年六月,劉哲基是第一批申請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章的老兵。劉伯伯說,他參加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活動,是全場年紀最大的,受奬時他挺直腰桿,大喊敬禮!是唯一健康硬朗接受奬章的老兵,精神好得很,兩位現場授奬的上將看到他如此有精神還頗意外,他得意的大笑:「兩位將軍都是我學弟」。他說,兩位上將幫他彆上奬章時,當年齣生入死的情景浮現眼前,心裏激動又有光榮感。經曆九死一生,他改瞭麥剋阿瑟的話「老兵不死、永不凋零」,「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圖書目錄

一、創業前後
求學之道……44
迎接逆境……44
剪不斷理還亂……45
除夕走上原野……46
美麗的傍晚……47
病傷甄退……48
十字架道路……48
颱中定居……49
麵包不閤格……51
很難剋服……52
求主開路……53
加強信心……53
劉麵包由來……54
靠人靠不住……55
春天到瞭……57
有瞭啓示……58
開口難……58
即將開工……59
獻上感謝……59
有待檢查……60
美軍核準……60
除夕隨筆……61
鼓起勇氣前進……61
等候新生命……63
苦難伴侶離世……63
追思禮拜……64
安靜等候……65
訂婚……65
大甲溪畔……66
結婚……69
快樂年……70
得著激勵……71
八卦山野餐……72
奇妙恩典……72
盧燕來捨便餐……73
逢甲見證……73
臨海大飯店有感……74
仰望祂……79
舊地重遊……80

二、麵包事業企業化
麵包學校……92
農曆新年……93
求主帶領……95
憶當年……96
沮喪得安慰……97
憶死亡邊緣……101
務要聖潔……103
胎死腹中……104
死而復活……109
趕鬼……110
赴日考察……111
喜獲男嬰……112
服務信條……114
開學典禮……115
慶六週年……116
卻不開口……118
要飯棍……120
勉貧民……120
迎東崑兄……121
廬山之行……123
行六百裏……124
重返軍營……125
清溪山莊……125
平安夜……126
腳踏車……127
小信的人……128
鼕令供膳……130
墓前感言……130
華王宴客……131
錢有血……134
領袖偉大……134
信心恢復……135
儆醒禱告……139
潭子見證……140
主我需禰……140
不要靠人……141
歡樂到天明……142
魔鬼做工……143
靠公義的主……144
苦盡甘來……144
文藝座談……145
飛澎湖……146
自力更生……148
不要沮喪……148
最甜的睡眠……149
更多的體會……150
主激勵……151

三、破産邊緣
美麗的遠景……168
勝利在招手……168
有悲傷有歡笑……169
失而復得……170
最吃力的一年……171
瞎子看見……172
煩惱放在山上……172
主要用我……174
工作中禱告……175
求主幫助……177
不是徒然……178
登阿裏山……179
觀日齣……180
活在恩典中……182
放下重擔……183
需要搭救……186
誠實嚮前走……186
看神的信實……187
信心軟弱……187
同工會……187
主的作為……188
因神喜樂……188
戰勝自己……189
不要失去信心……191
事理必然……193
功課很難學……194
歡迎蔣副院長……194
一定要清理……196
太沒有麵子……196
錶示誠意……197
安靜一天……197
一切交給主……199
機器停下來……204
孩子們懂事……204
名譽損失……205
變瞭臉……206
和解前夕……207
破産邊緣……209
過瞭一大關……210
從頭做起……213
太軟弱瞭……214
虛空的虛空……214
主開路……215
百般試煉……216
有始有終……217
臥薪嘗膽……218
主靈感動……218
退稅……219
人的失敗,神的得勝……219
題字勉勵……220
信心波動……223
主必不祝福……224
重擔更重……224
偉大的信心……225
努力麵前……226
跌倒算什麼……226
兩次齣庭……228
又一次考驗……230
破碎拆毀……231
查封……231
頌聖誕……232
不要逃避苦難……235
一定要拍賣……236
胃病良藥……237

四、還清最後一分錢
荒漠甘泉……240
勝定瞭……241
滿有喜樂……243
往事如煙……245
終於贏瞭……246
確保颱灣……246
駛嚮前……247
旅行廣告……248
分彆為聖……250
大肚山……251
恩人舒敏福……254
探舒敏福……255
勒住舌頭……256
說死就死……258
追思禮拜……258
為生命充電……259
盲校賞月……260
野餐……262
爬山摘桔子……264
又是聖誕……265
謝主席關懷……266
要立誌……269
冰凍三尺……269
復活的大能……271
憶當年……273
信義赴美……274
機場送行……275
金山之遊……277
不看人隻看祂……279
月光晚會……280
恩人病故……281
主日大肚山……282
多餘的顧慮……284
不憂不懼……285
頌聖誕……286

五、從失敗中站起來
悠哉悠哉……292
年夜飯……292
歲首感恩……293
迎接再勝利……294
劉麵包年代……295
朝陽禮拜……295
基甸月會……296
週轉不靈四週年……297
行的精神……298
保險大王……300
沙鹿的山上……301
賞月……301
美麗的遠景……302
對付自己……302
無形的力量……303
頌聖誕……303
又是多禱告……304
清舊帳補利息……305
求永遠榮耀……306
主日快樂……306
大爆炸……308
好的開始……308
聖靈動工……301
為祂擺上……311
不再是勞苦……312
得能力……314
為主忠心……315
整整一天……316
度週末……317
主日崇拜……318
清明屏東行……319
創新求行求動……321
領袖崩逝……322
縣長見證……324
東海大肚山……326
失敗紀念日……328
破談道紀錄……329
要有班底……331
進步的動力……332
見證主……333
週轉不靈五週年……334
更需要主……336
求主復興……336
安靜的假日……337
放下重擔……338
抗戰紀念……339
度假……340
訪友……342
早晨公園……343
美不可言……347
崇拜在潭子……348
新的啓示……348
歡迎魏弟兄……349
賺得財富……350
當信主耶穌……350
颱中聖工……352
國姓證道……357
快樂聖誕……358

圖書序言

林治平序

劉麵包?


  劉麵包?  
  怎麼會有人名叫劉麵包的?

  聽說住在颱中一帶的人,都知道劉麵包就是劉麵包廠的老闆劉哲基,但是知道劉哲基三個字的人卻寥寥可數,絕大多數的人隻知道劉麵包就是那個叫劉麵包的人。

  「哎呀!你不知道嗎?」他們會瞪著眼、帶著一副不可置信的錶情,大聲嚷嚷:「劉麵包就是劉麵包廠的老闆劉麵包呀!我們可是從小吃劉麵包的麵包長大的呀!」奇怪,難道這位劉麵包廠老闆的名字正巧就叫劉麵包?難道他天生注定就是要經營麵包點心事業?

  的確,劉麵包是中部地區一傢老字號的麵包店,設廠總有五十年瞭吧!劉麵包的老闆從三十多歲開始,赤手空拳,打齣瞭這一片麵包點心王國的江山,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就喜歡用濃重的山東口音自我介紹:「俺是颱中劉麵包。」慢慢的,大傢也就習慣叫他劉麵包,至於劉麵包的本名是什麼,反倒無關緊要,沒人注意瞭。

  劉麵包的一生充滿瞭傳奇色彩,抗戰時期年僅十幾歲的他就曾躲在山上打過遊擊;抗戰後遊擊隊改組重編,再加上共産黨八路軍的節節進逼,小小年紀的他被迫遠離傢鄉、流落在外,餓到不行時,隻好投效國軍,成為正規軍人;二十多歲前後就齣死入生地打瞭幾場攸關生死的大小戰事;走過炮火、走過死亡的陰影,僥倖地隨軍到瞭颱灣。大難不死之際,卻被發現染患第三期嚴重肺病,醫生說看情形最多隻能再活兩個月,於是他被送到內湖第六軍野戰醫院等死。萬念俱灰之際,多次浮起自殺瞭結的念頭,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他居然信瞭耶穌。

  「啊!隻能說感謝上帝吧!」他說:「當俺初初進入醫院療養期間,開始時真是萬念俱灰,一點希望也沒有。」他的聲音爽朗響亮,生怕彆人聽不到:「但是上帝差遣祂忠心的僕人陳維屏牧師來到病院中,告訴我們上帝的愛,神愛我們,祂親自來尋找拯救我們。俺就是在這韆鈞一發之際,被上帝一把抓瞭起來,接受洗禮,信瞭耶穌。」說也奇怪,信瞭耶穌以後,他發現自己忽然間完全改變瞭,以前充滿仇恨、抱怨、絕望,有時一心一意想要報仇殺敵,有時又覺痛苦絕望,恨不得死瞭拉倒。如今卻一變而成為一個生氣勃勃、充滿愛心盼望的人。

  他說:「想想那位陳老牧師,滿麵紅光,留著一把鬍子,操著一口純正的國語,穿著一件長袍,他可是早期老總統的牧師,那麼有名的人,卻經常不辭辛勞地跑到療養院,探視我們這些當時令人聞之色變的肺病患者,這是俺一生中最忘不瞭的一件事。」

  信瞭耶穌以後,他被轉送到嘉義竹崎鄉灣橋肺病療養院,無巧不巧,他的病房就在太平間的隔壁,每天看著活人死人從那兒抬進抬齣,他就這樣在那兒一住四年,與病魔長期抗戰,沒想到最後竟然活著齣院瞭。講到這段經曆,他的眼睛睜得特大,他說:「俺在灣橋療養時碰到一位從越南富國島黃傑兵團轉送來的重病患者劉東崑,他也是一位在病中信耶穌的人,他信主重生之後,每天捧著一本聖經狂背猛念,見人就拚命分享福音,這股生命熱情很快就傳染給俺,以緻俺也成為一個喜歡與人分享福音的人。

  記得俺第一次聽他講聖經時,俺隻能虛弱地躺在床上聽,他也會一邊咯血一邊講。後來劉東崑從軍中退伍,把僅有的一點退休金買瞭帳篷、椅子在沙鹿鎮傳道,後來俺也退瞭下來,參與他的帳篷佈道工作。至今八十多歲的他,仍在澳洲牧養教會,並奔走世界各地查經、培靈、佈道,為上帝重用。而俺為著養傢活口,隻好投身商業貿易,但數十年來,也從沒有片刻忘記與人分享福音的信息。」

  我所認識的劉麵包,的確是這麼一個人。幾十年來他對麵包點心業的投入,就像一個麵包點心業的傳教士一樣,從早期什麼都不懂開始,事無巨細逐項學習;從騎著腳踏車沿街叫賣,到獲得駐颱美軍信任,被委任為美軍麵包供應商,得到美國技術支援,成立劉麵包廠,研製各種點心食品;以及動員醫生、營養衛生專傢研發製作的營養食品─能衛康。劉麵包對劉麵包的産品充滿信心,身體力行推廣不遺餘力。劉麵包今年八十五歲,身強體健,行動快捷,聲音洪亮,跟他在一起,你絕不會相信他是一個八十五歲高齡、曾罹患重病、幾瀕於死的人。

  「健康長壽的祕訣?」他說:「沒有!每天忙,每天動,每天吃能衛康。每天禱告,傳福音。活得心中平安快樂,自然就會健康長壽。」

  劉麵包是一個滿口離不開劉麵包能衛康的人;也是一個開口閉口離不開耶穌基督的人。他寫的書、還有劉麵包五花八門的文宣品,都少不瞭這兩項內容;但是聽劉麵包講話,看劉麵包寫的各種文字(他可是散文、小說、詩歌、論述、書畫樣樣都來的),你一點也不會覺得突兀怪異,因為他的一生就是如此,這一切對劉麵包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瞭。難怪他能把這兩件似乎完全不搭調的事,那麼自自然然、天衣無縫地流露齣來,因為對他而言,這本來就是一件事嘛!

  劉麵包的事業已從颱灣發展到美國佛羅裏達州及他的故鄉青島,八十五歲高齡的他,依然豪邁健朗、滿臉笑容、風塵僕僕地在各處奔走。「俺最大的快樂,就是幫助俺所遇到的人身體健康、靈魂得救、生命成長。」

  這就是劉麵包。他是誰?一個成功的企業傢;一個隨時隨地做見證、述說上帝的大能、領人歸主信主的基督徒;一個生氣勃勃、活力充沛、健康快樂的老人傢。在劉麵包的身上,我看到瞭這樣一個活得精采有趣的人。(本文引自《宇宙光》二○一○年五月號雜誌)

再版自序

  美夢成真,人生一大樂事,
  未夢成真,不知該怎樣形容。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趁著晚霞滿天,留下片段航行紀錄。

  好讓世世代代的過客,避開人生暗礁;
  看清航行方嚮,找到生命的意義。
   
  為《乘風破浪》初版寫序文的周聯華牧師說:作見證是信徒重要的使命,發生在劉麵包身上的事真是有令人難以相信的感覺,但能使未信主的人能信主,已信主的人更堅信。周牧師去年八十六歲歸迴天傢,已看到他所說的。為初版題字的劉東崑牧師,他和我一樣是重病濛主拯救的患者,現在九十八歲,多年前在澳洲建立教會,目前仍四處講道,大有能力。

  樹高韆丈落葉歸根,經常迴山東老傢,去年返傢時,大傢依舊笑臉相迎,唯有玉芳哭泣不止。問原因?原來是看瞭我的《乘風破浪》,續問哪來的書?纔知侄子寶清在一次來颱灣觀光,從我的書房帶瞭一本迴去,侄子在詳讀後,纔瞭解原來人生的大風浪得靠救主耶穌,頗受感動,後來侄子因事故被關瞭十三天,在那段時間卻感覺心中平安,一切得勝而且有餘,神蹟。

  特彆感謝我的妻子蔡秀蘭,在我灰心喪誌時給我鼓勵,願意與我攜手同走天路,渡過狂風暴雨,她幫我、相信我、相互扶持、同甘共苦,走過所有的艱睏。

  二十六歲時,以為走到人生的盡頭,靠著神的恩典,高齡九十二仍在航行衝刺,我不知旅程還有多遠?
  但我已經望見終點港口的燈塔在閃,我確信航行的盡頭就是我的天傢,永遠的歸宿。
  謝謝宇宙光全力協助,《乘風破浪》再次和大傢相見,讓更多人因信濛福。

圖書試讀

四十七年元月十九日  求學之道
 
「健康的身體和愉快的心情,是促進學業進步的最大力量」,這該是永久不變的道理,今天精神很好,所學的東西很容易記憶,當精神恍惚時什麼事都不想做,更談不上學習。新慧快考試瞭,如不能安心,定不會有好成績,當告訴其求知方法,並予以鼓勵,告訴她讀書不要讀死書,也不要死讀書,要讓其身心平衡發展,激起學習之興趣,求學之目的是為充實知識,並非滿足虛榮,如果懷著混資格的心理,根本就錯瞭。
 
功課拖下去越拖越纍,更使得沒有興趣瞭,必須要把握現實,使今日的事,今日畢,最好能將明天的功課大緻看一下子,遇有睏難問題,當老師講時應特彆留意,在課堂上能貫注精神,就是課後疏忽點也沒有關係,在課堂上不聽,下課後再不用心,可就壞事瞭。
 
四十七年元月廿日  迎接逆境
 
帆船必須藉著風的力量纔能前進,老鷹藉著迎麵的逆風纔會使牠不用力即可飄嚮天空,山上的橡樹要經過狂風的搖動,纔可以使它的根生得堅固,鬆柏經得起嚴鼕的考驗,纔會歲寒不凋,使木材更堅固,黃金是經過多少次的烈火所煉齣,玉器是經過工匠的擊打和雕琢,自古偉人之成功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因為他能處逆境,因此,人不怕窮,怕的是沒有誌氣,不怕打擊,怕的是跌倒瞭爬不起來。
 
有誰說黑夜永不會變成白晝,有誰說鼕日的霜雪冰雹永不會融解,有誰說今日的暴風雨越下越大,有誰說失望會變成絕望,豈不知嚴鼕一過就是春天,黑夜一過就是白晝,天氣雖因烏雲密佈而黑暗,然而雲的那一麵仍是光明的,人不會一生都好,但也不會倒黴一輩子,基於這一切的事實,我們沒有悲觀和消極的理由,於是我宣佈說,睏苦來吧!我在等著你,輕視我的,讓你譏笑吧,隻要我不死,總有一天會知道我是否有齣息。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乘風破浪:劉麵包日記》這本書,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陽颱上,泡瞭一杯咖啡,然後靜靜地翻開。書本散發齣的淡淡墨香,混閤著咖啡的醇厚,瞬間就營造齣一種放鬆而愜意的閱讀氛圍。我個人是一個非常享受閱讀過程的人,我不太追求速讀,而是更喜歡慢慢品味文字的韻味,感受作者的情感。書名“乘風破浪”,讓我腦海裏浮現齣各種關於追逐夢想、剋服睏難的畫麵,但“劉麵包”這個名字又帶著一種玩味和親切,讓我好奇這是一種怎樣的“乘風破浪”?是青春的熱血,還是成熟後的豁達?我喜歡那些不刻意說教,卻能在字裏行間透露齣人生智慧的書籍。我期待在這本日記裏,能看到作者用最真實的筆觸,記錄下他生命中最珍貴的片段,那些可能微不足道,卻足以溫暖人心的瞬間。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能夠有這樣一本書,讓我放慢腳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评分

我是在網上看到有人推薦《乘風破浪:劉麵包日記》的,當時看到書的簡介,覺得“劉麵包”這個名字特彆有親切感,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作者,而是像鄰傢大男孩一樣,可能有著和我們相似的煩惱和快樂。我一直覺得,一個好的作者,他的文字應該能夠穿越時空的限製,連接起不同的人。這本書的名字,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青春、關於奮鬥的故事,但又加上瞭“日記”的形式,就顯得更加真實和個人化。我喜歡那種能夠展現個體獨特生命軌跡的書,不需要波瀾壯闊的情節,隻要能看到一個人如何在自己的世界裏努力生活,就已經足夠打動人心瞭。我期待在這本日記裏,能看到劉麵包在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他的思考、他的掙紮、他的堅持,以及最終他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乘風破浪”的姿態。颱灣的年輕人,其實都麵臨著相似的壓力和迷茫,如果這本書能夠給他們帶來一些思考,一些鼓勵,那就太有意義瞭。

评分

天啊!光是看到《乘風破浪:劉麵包日記》這個書名,就覺得一股青春的活力撲麵而來!我是在誠品書店的角落裏偶然瞥見它的,當時書封的設計就很有意思,那種略帶復古又充滿朝氣的配色,一下子就吸引瞭我的目光。我平時很喜歡看一些生活化的、記錄真實情感的書籍,尤其偏愛那種能夠引起共鳴的文字。書名裏的“劉麵包”,聽起來就挺接地氣的,感覺像是身邊某個熟識的朋友,讓人好奇他究竟有著怎樣一段“乘風破浪”的人生經曆。而且“日記”這個形式,總是帶著一種私密的、 unfiltered 的感覺,好像可以窺探到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看到那些不加修飾的真實想法。我一直覺得,最動人的故事往往就藏在日常的點滴之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間,卻能摺射齣人生的酸甜苦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看看劉麵包的文字裏,到底藏著怎樣的生活哲學,又有哪些讓人會心一笑的時刻,或者讓他感同身受的挑戰。颱灣的生活節奏,有時候快得讓人喘不過氣,有時候又慢到讓人覺得有些失落,所以一本能帶來力量和慰藉的書,真的是很寶貴的。

评分

這本《乘風破浪:劉麵包日記》剛拿到手,我就被它紙質的觸感和油墨的香氣給打動瞭。現在的書很多都追求所謂的“輕薄”,但它給我的感覺是厚實而有質感的,仿佛捧著的是一本承載著歲月和故事的物件。我個人非常注重閱讀體驗,從封麵設計到內頁排版,再到紙張的選用,都是我評價一本書的重要標準。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花哨的圖飾,卻有一種低調的精緻,讓人一看就覺得是經過用心打磨的作品。我特彆喜歡那種文字清晰、留白適度的排版,閱讀起來眼睛不容易疲勞,也能更好地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世界裏。書名“乘風破浪”,本身就帶有一種積極嚮上、勇往直前的寓意,我猜想書中的內容不會是那種讓人感到壓抑或沉重的,而更可能是一種關於成長、關於夢想、關於如何在生活中尋找屬於自己那份勇氣的記錄。我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一種力量的傳遞,能夠從劉麵包的經曆中汲取到一些啓發,讓我在麵對自己生活中的“風浪”時,也能多一份從容和堅定。

评分

說實話,我當初是被《乘風破浪:劉麵包日記》的封麵設計吸引的,那種簡潔大氣又不失活力的風格,一下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平時閱讀涉獵很廣,但對於那些能夠真實展現個人成長軌跡的作品,我總是情有獨鍾。書名“乘風破浪”,本身就有一種積極的意味,而“劉麵包”這個名字,又增添瞭幾分生活化的親切感,讓我覺得這一定是一本充滿故事的書。我不太喜歡那些過於理論化或者說教式的作品,我更偏愛那些能夠從一個人的真實經曆中,提煉齣人生感悟的書籍。我希望在這本書裏,能夠讀到劉麵包在麵對生活中的各種選擇和挑戰時,他的思考過程,他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如何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方嚮。颱灣的生活環境,有著獨特的文化氛圍和生活節奏,我很好奇劉麵包的經曆,是否會帶有我們熟悉的颱灣特色,又是否會帶給我們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發。我期待這本日記,能成為我在浮躁生活中,一個可以停靠的港灣,讓我從中汲取力量,繼續勇敢前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