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中草藥實用速查手冊

圖解中草藥實用速查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中草藥
  • 藥用植物
  • 圖解
  • 手冊
  • 速查
  • 傳統醫學
  • 養生
  • 保健
  • 藥理
  • 藥方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精選302種常見中草藥全圖解實用指南
  解錶/清熱/泄下/利水滲濕
  袪濕/溫裏/行氣/消食/驅蟲/止血
  止血/活血/止咳化痰平喘/安神
  平肝息風/開竅/補虛/收澀
  湧吐/攻毒殺蟲止癢

  本書按普通中藥店的常備中藥品種,圖文並茂地嚮讀者提供瞭300多種常見中藥的常見單方和簡單復方,這些方劑都是從藥典和醫書中總結齣的通用方劑,具有方法簡單,見效快,用藥安全、毒副作用小的特點。本書還介紹瞭不同中藥的購買鑑彆方法,用藥禁忌等知識,突齣瞭本書的實用性。
 
好的,這是一份《圖解中草藥實用速查手冊》之外的圖書簡介,力求詳細、自然,避免任何人工智能生成痕跡。 --- 《古籍醫案精粹:辨證論治的智慧傳承》 一部深入中醫臨床思維的寶庫,帶你穿越時空,領略曆代名醫的診療精髓。 本書導語: 在浩瀚的中華醫學典籍中,無數醫案如璀璨星辰,記載著古人與疾病抗爭的智慧與經驗。然而,要真正領悟這些醫案背後的辨證思維、用藥精妙,絕非易事。《古籍醫案精粹:辨證論治的智慧傳承》並非一部單純的藥材圖鑒,也無意於提供快速檢索的便利,它是一部深入剖析中醫“理、法、方、藥”內核的臨床研修指南。本書聚焦於中醫史上那些裏程碑式的醫案,旨在揭示隱藏在字裏行間的臨床脈絡與思辨過程,讓讀者得以親身體會曆代大傢是如何從復雜多變的病情中,抓住核心病機,施以精準的治療。 內容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經典醫案的時代背景與核心病機溯源 本部分將精選東漢至清末各個時期最具代錶性的醫案,如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麻黃湯證辨析、金元四大傢——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硃丹溪各自醫案中的核心思想體現。我們不隻是羅列病案,而是深入考察其發生的曆史、地理、生活習慣對疾病的影響。 辨析重點: 深入剖析醫案中“見證”與“本質”的轉換。例如,某一類看似相同的“發熱”錶證,在不同醫案中,因兼挾風寒、風熱、濕邪的不同,其用藥的差異何在?我們將詳細解讀原文描述中的每一個細節,如“脈浮緊”、“苔白膩”、“口乾微苦”等,如何直接指嚮氣血陰陽的失衡點。 思維導圖: 為每一個核心病案構建一套完整的辨證流程圖,展示從初診問詢、四診閤參到確定病機、製定治法的邏輯鏈條。 第二部分:方劑配伍的藝術與遣藥心法 中醫的精妙,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方劑的配伍之中。本書將避開對單味藥性的大麵積鋪陳,轉而聚焦於方劑內部君臣佐使的相互製約與協同增效。 藥對與藥串的奧秘: 探討《溫病條 বিপ্ল》中諸多常用藥對(如銀翹散中的金銀花與連翹)為何能發揮齣超齣單味藥的閤力。解析某些復雜方劑中,幾味關鍵藥物如何起到“提綱挈領”或“解毒矯味”的作用。 劑量變化的哲學: 醫案中常有“原方加減”的記載,本書將係統性梳理醫案中劑量增減的原則。例如,在治療肝陽上亢時,為何有時會重用石決明,有時則輔以生鐵落?這種針對特定患者體質和病情深淺的劑量調整,體現瞭中醫的個體化治療理念。 第三部分:疑難雜癥的臨證經驗與悟道 本捲匯集瞭曆代名醫在麵對疑難雜癥時所展現的超凡洞察力與靈活變通的能力。這些醫案往往是理解中醫“活學活用”的最好範例。 從“病”到“證”的跨越: 選取數例在當時被視為“不治之癥”的案例,如久咳不愈、虛勞內傷等。重點分析醫者如何超越錶象的疾病名稱(如西醫的診斷),直探其深層病理——氣虛、血瘀、痰濕互結、肝腎同病等。 經驗的傳承與創新: 探討如葉天士、吳鞠通等溫病大傢,如何在繼承前人理論的基礎上,針對新齣現的病癥或復雜體質,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這對當代臨床工作者啓發尤為巨大。 本書的獨特性與閱讀價值: 《古籍醫案精粹》並非供讀者快速查閱藥材功效的工具書,它是一本需要沉下心來研讀的臨床思辨讀物。它麵嚮的讀者是希望: 1. 深入理解中醫核心理論: 不滿足於藥性錶麵的記憶,渴望掌握辨證論治的底層邏輯。 2. 提升臨床應用能力: 通過觀摩大師級的診療過程,提高自身處理復雜病情的應變能力。 3. 領悟中醫的哲學底蘊: 理解“天人閤一”、“動態平衡”等中醫核心思想是如何體現在具體的臨床操作中的。 本書語言力求嚴謹而不晦澀,在引用古籍原文時,會附帶詳盡的現代解讀和邏輯注釋,確保中醫藥專業學習者和資深愛好者都能從中獲得深刻的啓發與精進。它所承載的,是曆代醫者在實踐中凝練齣的,關於生命與健康的深邃智慧。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愛科 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從事兒科臨床工作20餘年,順師於中國中醫兒科專傢劉弼臣教授,繼承瞭劉教授「從肺論治」的學術思想,發錶多篇學術論文。多年來對中草藥的傢庭應用有獨到的見解。

  擅長中西醫結閤治療小兒科的癥狀,現任北京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祕書長、常務委員、北京健宮醫院兒科主任、兒科名醫後工作室負責人。

審訂者簡介

張永勛 教授


  中國醫藥學院 藥學係 學士
  中國醫藥學院 中國藥學研究所 碩士
  美國伊利諾大學 生藥學係 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 中藥所所長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係 教授

  專業領域為藥學、生藥學、植物化學、中藥學、中藥品質管製、藥用植物學及中藥藥理。

圖書目錄

推薦序:張永勛教授
 
第一章       解錶藥
蟬蛻………………………………………2
紫蘇葉……………………………………3
白芷………………………………………4
薄荷………………………………………5
蒼耳子……………………………………6
柴鬍………………………………………7
淡豆豉……………………………………8
鵝不食草…………………………………9
防風………………………………………10
浮萍………………………………………11
葛根………………………………………12
桂枝………………………………………13
荊芥………………………………………14
菊花………………………………………15
麻黃………………………………………16
牛蒡子……………………………………17
羌活………………………………………18
桑葉………………………………………19
山楂………………………………………20
蛇蛻………………………………………21
生薑………………………………………22
橘殼………………………………………23
 
第二章       清熱藥
貫眾………………………………………25
白蘞………………………………………26
白頭翁……………………………………27
白薇………………………………………28
闆藍根……………………………………29
穿心蓮……………………………………30
大青葉……………………………………31
淡竹葉……………………………………32
地骨皮……………………………………33
黃柏………………………………………34
黃連………………………………………35
雞骨草……………………………………36
金蓮花……………………………………37
金蕎麥……………………………………38
金銀花……………………………………39
決明子……………………………………40
連翹………………………………………41
綠豆………………………………………42
馬齒莧……………………………………43
馬尾連……………………………………44
牡丹皮……………………………………45
蒲公英……………………………………46
青蒿………………………………………47
夏枯草……………………………………48
玄參………………………………………49
鴨蹠草……………………………………50
野菊花……………………………………51
銀柴鬍……………………………………52
魚腥草……………………………………53
梔子………………………………………54
淡竹葉……………………………………55
白鮮皮……………………………………56
敗醬草……………………………………57
半邊蓮……………………………………58
地錦草……………………………………59
膨大海……………………………………60
 
第三章       瀉下藥
番瀉葉……………………………………62
大黃………………………………………63
蘆薈………………………………………64
牽牛子……………………………………65
玄明粉……………………………………66
芒硝………………………………………67
 
第四章       利水滲濕藥
金錢草……………………………………69
虎杖………………………………………70
燈心草……………………………………71
鼕葵子……………………………………72
車前草……………………………………73
連錢草……………………………………74
赤小豆……………………………………75
香加皮……………………………………76
茯苓………………………………………77
茯神………………………………………78
澤瀉………………………………………79
薏仁………………………………………80
鼕瓜皮……………………………………81
鼕瓜子……………………………………82
葫蘆………………………………………83
玉米須……………………………………84
 
第五章       祛濕藥
砂仁………………………………………86
穿山龍……………………………………87
獨活………………………………………88
防己………………………………………89
川烏………………………………………90
絡石藤……………………………………91
木瓜………………………………………92
蘄蛇………………………………………93
青風藤……………………………………94
桑寄生……………………………………95
桑枝………………………………………96
伸筋草……………………………………97
絲瓜絡……………………………………98
烏梢蛇……………………………………99
五加皮……………………………………100
雪蓮花……………………………………101
尋骨風……………………………………102
蒼術………………………………………103
草豆蔻……………………………………104
厚樸………………………………………105
佩蘭………………………………………106
 
第六章       溫裏藥
小茴香……………………………………108
神麴………………………………………109
麥芽………………………………………110
八角茴香…………………………………111
丁香………………………………………112
附子………………………………………113
乾薑………………………………………114
高良薑……………………………………115
紅豆蔻……………………………………116
鬍椒………………………………………117
花椒………………………………………118
蓽撥………………………………………119
椒目………………………………………120
母丁香……………………………………121
肉桂………………………………………122
吳茱萸……………………………………123
 
第七章       行氣藥(理氣藥)
柿蒂………………………………………125
白梅花……………………………………126
沉香………………………………………127
川楝子……………………………………128
大腹皮……………………………………129
刀豆………………………………………130
甘鬆………………………………………131
化橘紅……………………………………132
藿香………………………………………133
婆羅子……………………………………134
九香蟲……………………………………135
橘核………………………………………136
橘絡………………………………………137
橘皮………………………………………138
香櫞………………………………………139
荔枝核……………………………………140
佛手花……………………………………141
玫瑰花……………………………………142
木香………………………………………143
莪朮………………………………………144
橘紅………………………………………145
檀香………………………………………146
天仙藤……………………………………147
烏藥………………………………………148
香附………………………………………149
 
第八章       消食藥
榖芽………………………………………151
 
第九章       驅蟲藥
檳榔………………………………………153
榧子………………………………………154
使君子……………………………………155
雷丸………………………………………156
 
第十章       止血藥
刺蝟皮……………………………………158
大薊………………………………………159
地榆………………………………………160
槐花………………………………………161
小薊………………………………………162
側柏葉……………………………………163
苧麻根……………………………………164
白茅根……………………………………165
白及………………………………………166
雞冠花……………………………………167
藕節………………………………………168
仙鶴草……………………………………169
赤石脂……………………………………170
花蕊石……………………………………171
降真香……………………………………172
蒲黃………………………………………173
茜草………………………………………174
竈心土……………………………………175
艾葉………………………………………176
炮薑………………………………………177
 
第十一章   活血藥
穿山甲……………………………………179
五靈脂……………………………………180
藏紅花……………………………………181
川芎………………………………………182
薑黃………………………………………183
急性子……………………………………184
沒藥………………………………………185
水紅花子…………………………………186
延鬍索……………………………………187
鬱金………………………………………188
兒茶………………………………………189
骨碎補……………………………………190
蘇木………………………………………191
土鼈蟲……………………………………192
茺蔚子……………………………………193
月季花……………………………………194
淩霄花……………………………………195
益母草……………………………………196
紅花………………………………………197
桃仁………………………………………198
丹參………………………………………199
牛膝………………………………………200
澤蘭………………………………………201
王不留行…………………………………202
乾漆………………………………………203
捲柏………………………………………204
水蛭………………………………………205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芥子………………………………………207
白前………………………………………208
桔梗………………………………………209
半夏………………………………………210
川貝母……………………………………211
豬牙皂……………………………………212
竹茹………………………………………213
皂莢………………………………………214
海藻………………………………………215
昆布………………………………………216
木蝴蝶……………………………………217
羅漢果……………………………………218
白果………………………………………219
紫菀………………………………………220
款鼕花……………………………………221
枇杷葉……………………………………222
苦杏仁……………………………………223
甜杏仁……………………………………224
桑白皮……………………………………225
 
第十三章   安神藥
柏子仁……………………………………227
磁石………………………………………228
閤歡花……………………………………229
閤歡皮……………………………………230
琥珀………………………………………231
酸棗仁……………………………………232
遠誌………………………………………233
珍珠………………………………………234
紫石英……………………………………235
 
第十四章   平肝息風藥
石決明……………………………………237
珍珠母……………………………………238
紫貝齒……………………………………239
牡蠣………………………………………240
壁虎………………………………………241
蚯蚓………………………………………242
白附子……………………………………243
蜈蚣………………………………………244
 
第十五章   開竅藥
安息香……………………………………246
冰片………………………………………247
石菖蒲……………………………………248
 
第十六章   補虛藥
西洋參……………………………………250
人參………………………………………251
山藥………………………………………252
太子參……………………………………253
白朮………………………………………254
白扁豆……………………………………255
扁豆花……………………………………256
大棗………………………………………257
黨參………………………………………258
蜂蜜………………………………………259
甘草………………………………………260
黃耆………………………………………261
靈芝………………………………………262
鍾乳石……………………………………263
紫河車……………………………………264
補骨脂……………………………………265
蠶蛹………………………………………266
鹿銜草……………………………………267
杜仲………………………………………268
鬍蘆巴……………………………………269
鹿角………………………………………270
鹿角膠……………………………………271
仙茅………………………………………272
鹿茸………………………………………273
肉蓯蓉……………………………………274
鎖陽………………………………………275
益智………………………………………276
三七………………………………………277
當歸………………………………………278
阿膠………………………………………279
何首烏……………………………………280
龍眼肉……………………………………281
熟地黃……………………………………282
百閤………………………………………283
北沙參……………………………………284
鱉甲………………………………………285
枳椇子……………………………………286
黑芝麻……………………………………287
麥鼕………………………………………288
女貞子……………………………………289
桑椹………………………………………290
石斛………………………………………291
貓爪草……………………………………292
玉竹………………………………………293
 
第十七章   收澀藥
分心木……………………………………295
浮小麥……………………………………296
覆盆子……………………………………297
金櫻子……………………………………298
蓮子………………………………………299
蓮子心……………………………………300
芡實………………………………………301
肉豆蔻……………………………………302
山茱萸……………………………………303
石榴皮……………………………………304
烏梅………………………………………305
五倍子……………………………………306
五味子……………………………………307
海螵蛸……………………………………308
禹餘糧……………………………………309
蓮房………………………………………310
 
第十八章   湧吐藥

瓜蒂………………………………………312
膽礬………………………………………313
 
第十九章   攻毒殺蟲止癢藥
硼砂………………………………………315
硫黃………………………………………316
蛇床子……………………………………317
大風子……………………………………318
白礬………………………………………319
蓖麻子……………………………………320
大蒜………………………………………320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張永勛教授


  中醫藥為我華人數韆年來健康之所維係,除治病外,中藥也有藥食同源之用法,例如人參雞、當歸鴨、四神湯、胖大海茶、羅漢果茶、十全大補藥酒等,在一般民眾日常生活當中,也都常常使用。因此除中醫藥業人員對中藥深入鑽研外,一般民眾也有很多對於中醫藥有興趣自行研習者,唯一般傳統中醫藥之書籍,大部分都為古文之敘述,無藥材之彩色圖片供參考,學習上深以為苦。

  「圖解中草藥速查手冊」收載近300種常見中藥。全書共分十九章,依藥物功效分為解錶藥、清熱藥、瀉下藥、利水滲濕藥、袪濕藥、溫裏藥、行氣藥、消食藥、驅蟲藥、止血藥、活血藥、化痰止咳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開竅藥、補虛藥、收澀藥、湧吐藥及攻毒殺蟲止癢藥等。每個藥材依性味歸經、彆名、藥材來源、用藥禁忌、藥材選購、單方及復方,每個藥材都附有2-3張彩色圖片,包括放大之藥材特徵圖,全書共收載800張彩色藥材圖片,便於讀者閱讀。

  為避免一般民眾自己取藥服用引起中毒或不良反應,本書在大部分藥材都加註警語及用法禁忌,提醒民眾用藥的小心。本書也介紹瞭這些藥材之購買選擇方法,給消費者很好之建議,也列齣這些藥材常見單方和簡單復方應用,都是很實用的例子。

  閱讀過全書初稿,內容圖文並茂、全書以彩色印刷,不僅適用於中醫藥專傢臨床參考,更適閤一般民眾養生保健之參考,值得廣為推薦,本人感佩作者群對本書提供中醫藥豐富之經驗,也感謝大都會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編輯團隊之美編,使本書更加齣色,便於閱讀,成書即將問世,樂為本書題序推薦。

圖書試讀

第一章

解錶藥


解錶藥是指能疏解肌錶,促使發汗,解除錶證的藥物。

解錶藥大多具有辛味,辛能發散,可促使病人汗齣,而讓外邪從汗而外洩,錶證得以解除。解錶藥有溫性和涼性之分,它們的適應證狀也不相同。
 
蟬蛻


彆名

蟬殼、蟬甲、蟬退殼、金牛兒、蟬退、蟬脫、唧唧猴皮、唧唧皮、知瞭皮

藥材來源

為蟬科昆蟲黑蚱羽化後的蛻殼。

用藥禁忌

陰虛血熱、火熾血熱導緻嘔吐、白帶異常的人忌用。

性味歸經

性味:味甘,性寒

歸經:歸肺、肝經
 
藥材選購

蟬蛻為中空的膜質品,容易破碎。選購時以整體較輕、完整、顔色為黃色、不含泥沙的乾品為優。
 
常用方

主治:蕁麻疹。

用料:麻黃6剋,蟬蛻9剋,槐花6剋,黃連3剋,浮萍9剋,甘草3剋。

用法:以上藥材放在一起用水煎服。

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復方

主治:胃熱吐食。

用料:蟬蛻五十個(去泥),滑石一兩。

用法:以上藥材研為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碗,加蜜調服。

來源:《本草綱目》

紫蘇葉

彆名


蘇葉、赤蘇、紫蘇、皺蘇、尖蘇、香蘇葉、雞冠紫蘇、綠未央
 
藥材來源

為1年生草本植物皺紫蘇的葉。
 
用藥禁忌

有溫熱病證、氣弱錶虛者忌服。
 
性味歸經

性味:性溫,味辛

歸經:歸肺、脾、胃經
 
藥材選購

紫蘇葉一般呈卵形或圓卵形,有芳香氣味。選購時一般選擇葉片大且不碎、顔色為紫色、不含枝梗、香氣濃烈的乾燥品。
 
常用方

主治:脾肺虛寒,咳嗽痰多。

用料:紫蘇葉、桑白皮、青皮、五味子、杏仁、麻黃、甘草、陳皮各15剋,人參、半夏(湯洗)各9剋。

用法:將以上藥材碎成小塊,每次15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3片,煎至210毫升,去渣溫服。

來源:《醫學發明》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迷上瞭自己動手製作一些養生飲品和藥膳,但總覺得有些欠缺專業知識,對於草藥的選用和搭配,一直不敢貿然嘗試。《圖解中草藥實用速查手冊》這個名字,恰好擊中瞭我的“痛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分類體係,比如按照“清熱解毒類”、“滋補養生類”、“理氣活血類”等等,方便我根據不同的養生需求來查找。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搭配建議,例如,哪些草藥適閤搭配在一起煮水,哪些可以用於煲湯,以及推薦的用量和注意事項。我非常看重“圖解”部分,希望它能讓我清晰地辨認齣各種草藥,避免選錯。此外,“實用”和“速查”的特點,也意味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直接給我一些可操作的方案,而不是需要我花費大量時間去研究復雜的藥理知識。我期待它能成為我廚房裏的“秘密武器”,讓我能夠更科學、更安全、更有創意地將中草藥融入我的日常飲食和養生保健中,打造屬於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樣的小白讀者打開瞭一扇窗。我一直覺得中醫藥博大精深,但苦於入門無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配上一些模糊不清的插圖,實在讓我難以消化。這次的《圖解中草藥實用速查手冊》,聽名字就讓人眼前一亮。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圖解”部分,希望它能提供高清、細膩、易於辨識的彩色插圖,最好能涵蓋不同生長階段、不同部位的形態特徵,比如葉片形狀、花朵顔色、果實形態等等,甚至能標注一些關鍵的辨識點。我還希望書中能針對每一種藥材,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說明,解釋其性味歸經、功效主治,並且用更接地氣的語言描述,而不是生澀的術語。此外,“速查”這個特點也非常吸引我,這意味著它應該結構清晰,方便我快速查找所需信息。我設想它可能有一個索引係統,或者按照功效分類,這樣當我在某個方麵遇到問題時,能夠迅速找到相關的草藥。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閑暇時光裏的一本“百科全書”,讓我在休閑的同時,也能增長一些實用的中醫知識,為傢人的健康添磚加瓦。

评分

終於等到這本《圖解中草藥實用速查手冊》!作為一名對傳統中醫一直抱有濃厚興趣,但又常常被復雜理論和繁雜藥材弄得眼花繚亂的普通讀者,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夠真正“落地”,讓我看得懂、用得上的工具書。市麵上關於中草藥的書籍不少,但大多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零散,很難形成一個清晰的學習脈絡。我常常在遇到一些常見病痛時,想起傢裏或許就有可以緩解的草藥,但卻因為辨識不清、用法不當而望而卻步。這本書的“圖解”二字,簡直是為我量身定製的。我非常期待它能用清晰明瞭的插圖,讓我能夠準確地識彆各種草藥的形態特徵,避免混淆。同時,“實用”二字也讓我看到瞭希望,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貼近日常生活的應用指南,比如常見的咳嗽、感冒、消化不良等,能否通過書中介紹的草藥得到一些有效的緩解。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有關於草藥炮製、劑量、禁忌等方麵的介紹,這些都是確保用藥安全的關鍵。總而言之,我滿懷期待地希望這本手冊能夠成為我傢庭藥箱裏最得力的助手,讓我能夠更自信、更安全地運用祖國傳統醫藥的智慧。

评分

我是一名長期受到過敏性鼻炎睏擾的患者,嘗試瞭各種方法,效果都差強人意。最近,我開始關注一些天然的、溫和的治療方式,其中中草藥引起瞭我的興趣。然而,市麵上關於中草藥的書籍,很多都停留在理論層麵,對於如何辨識、如何炮製、如何安全使用,講解得不夠細緻。當我看到《圖解中草藥實用速查手冊》的宣傳時,內心充滿瞭期待。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針對常見病癥,如鼻炎、咽炎、胃脹等,有具體草藥推薦和使用方法的章節。例如,針對鼻炎,書中能否介紹一些具有宣肺通鼻、清熱解毒功效的草藥,並說明如何煎煮、內服或外敷,甚至提供一些簡單的DIY藥方。我非常看重“實用”二字,這意味著它應該能夠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麵。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辨識這些草藥,瞭解它們的炮製過程,以及在傢庭環境中如何安全地使用它們。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生活相結閤的可能性,我迫切希望它能夠成為我改善健康狀況的有力武器。

评分

作為一個從小在鄉下長大的孩子,我對傢鄉那些隨處可見的草藥有著特殊的感情。那時候,很多小毛病都是靠著鄰裏長輩們口傳心授的草藥方子來調理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離開傢鄉多年,對那些曾經熟悉的植物,很多已經模糊不清,更彆提它們的藥用價值瞭。這次偶然看到瞭《圖解中草藥實用速查手冊》,讓我重燃瞭對這些“綠色寶藏”的興趣。我最期待的是它能以一種喚起迴憶的方式,將那些曾經熟悉的植物重新展現在我眼前。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圖譜,更能有一些關於這些草藥的民間傳說、采摘季節、生長環境的描述,讓我感受到它們背後蘊含的生命力和故事。當然,“圖解”和“實用”也是我關注的重點,希望它能讓我重新學會辨識這些草藥,瞭解它們具體的功效和使用方法,甚至能夠指導我如何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適當地采集和利用它們。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次迴歸童年、 reconnect with nature的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