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畫起來最開心」的時代建築 本書的內容是在《日經建築》連載專欄「建築巡禮」刊登過的二十九個建築介紹,再新加上依完工年序排列的二十一個「順路到訪」的建築所構成。本書主要介紹的是從日本明治維新至太平洋戰爭結束前在日本完工的建築。具體來說,是從一八七二年完工的富岡製絲廠,到於戰爭期間一九四二年完工的前川國男宅邸為止。與已經齣版的《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介紹一九四五~一九七五年的建築)、《日本後現代建築巡禮》(介紹一九七五~一九九五年的建築)作為對照,這個時代的建築大約屬於「前現代主義」。
寫這篇序言的人是負責書中插畫的我──宮澤。我完全是從插畫的觀點來寫這篇感想,這個時代的建築是這係列連載以來我畫得最開心的一個。在後記裏磯達雄也有提及,其實十年前我們開始進行連載時,我們二人對戰前的建築完全不感興趣。
不過,看到連係江戶時代以前的「傳統建築」與戰後的「現代主義建築」之間的現代化以前的建築時,浮現瞭創造者的糾葛,我想將那些畫齣來。在整理書稿時,我則以「編輯」的角度來修改,看著那些畫時,我感受到畫圖時樂在其中的心情。也有連我自己都驚訝不已的畫。
你可以從頭依序讀磯達雄絞盡腦汁寫齣來的淵博、宏大的假說,也可以隨意翻看喜歡的宮澤洋插畫。我想這本書是無論有沒有具備建築知識都能愉快閱讀的書。我期待有人因為這本書而開始喜愛建築,即使隻增加一個人也沒關係。
二○一八年三月
宮澤洋﹝日經建築總編輯﹞
後記
越調查越有趣的時代 「建築巡禮」是由建築雜誌編輯兼插畫傢宮澤與建築作傢磯,一起去參觀建築,將所見寫成報導的連載。從二○○五年開始在建築專門雜誌《日經建築》連載,現在仍有不定期連載。
連載方式原則上是以不同時代做區隔介紹日本建築。一開始是介紹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七五年間,以戰後復興期開始到高度經濟成長期之間所興建的建築。這一部分連載齣版成書為《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 西日本篇》(二○○六年齣版)、《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 東日本篇》(二○○八年齣版)。接著介紹一九七五至一九九五年的建築,之後發行成書為《日本後現代主義建築巡禮》(二○一一年齣版)。後來迴溯時代,依序介紹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的日本建築代錶作品,齣版成書為《建築遺産的私房導覽 西日本30選》與《建築遺産的私房導覽 東日本30選》兩本(遠流齣版),收錄的是介紹一九一四年以前建築的報導,但書籍開本比之前的小,是不同以往的齣版品。而本書是將之前的文章,依照明治、大正、昭和戰前期的建築來區分,重新整理。
與連載當時完全不同的價值觀 我重讀瞭建築巡禮係列最初的單行本《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 西日本篇》之後,看到宮澤在序文裏寫的內容。
「戰後所興建的建築在不知不覺間消失瞭。戰前的建築仍留著,但戰後的建築卻消失瞭,真是個逆轉現象──」
不知不覺間戰後的現代建築已經毀壞瞭,但明治、大正時期的樣式建築被好好地照顧與保存,宮澤對此提齣不平之鳴。我也是同樣的想法。而且說老實話,我真的覺得「我不知道戰前的樣式建築有哪裏好瞭」。模仿西洋的古典建築,樣式不明的裝飾,內部也隻是四方形房間並列而已,毫無空間的妙趣可言。我認為除瞭懷舊之外,沒有任何價值。
但我看瞭從史前時代到近代的日本代錶性建築後,再次參觀明治、大正、昭和戰前時期的建築,這些依據曆史狀況所興建的建築後,我對它們的印象完全改觀瞭。
文明開化帶來的各種亂流 這個時期的日本建築發生瞭什麼事呢?完成獨自發展的日本傳統建築之流,與擴展至全世界的現代建築之流,在文明開化之時兩者突然相遇,因此發生瞭各式各樣的亂流。在建築上更是引發瞭急遽且激烈的變革時代。
那個時代的建築師,每個人都各自煩惱與努力的欲開創齣新的道路。即便是肖像照上蓄著鬍子、一臉看似瞭不起的建築師,都是被時代狀況追逼著,怎樣也沒辦法錶現齣親近感。我調查越多資料,越是覺得這個時代很有趣。
為瞭挖掘這個有趣,書裏除瞭建築之外,我還加上社會、文化等各種層麵的事物,或許有時那個關係太過牽強,或者與一般說法不同,這為瞭讓大傢瞭解,我纔特彆寫齣來的。如果因為這本書,而能讓你開始參觀建築之旅,那我會很開心。
走吧,去看前現代建築吧。
二○一八年三月
磯達雄(建築作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