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虛構的真實、真實的虛構──談鬆本清張的《黑色福音》 鬆本清張以〈某「小倉日記」傳〉(一九五三)獲得第二十八屆芥川奬齣道後,起初是以寫實、曆史小說的創作為主,一直要到一九五五年十二月,纔以雜誌《小說新潮》的〈監視〉一作正式踏入推理創作領域。
其後的一年內,鬆本清張陸續創作〈殺意〉、〈臉〉、〈為何「星圖」打開瞭?〉、〈反射〉、〈市長之死〉等推理短篇,這些作品最後集結於短篇集《臉》(一九五六),並在次年獲得第十屆日本偵探作傢俱樂部奬。
《臉》獲奬的同時,鬆本清張也開始連載《點與綫》與《眼之壁》兩部長篇推理,這兩部作品在一九五八年齣版單行本,大為暢銷,掀起「社會派推理」浪潮,鬆本清張在推理文壇的一席之地自此確立。此時,各文藝雜誌、新聞媒體、齣版社邀稿不斷,工作量大增,鬆本清張必須同時撰寫《零的焦點》、《黑色樹海》、《黑色畫集》等長短篇的連載,如此繁重的撰稿情況,延續到一九五九年,竟然齣現同時間有十一部作品在報章雜誌上連載的驚人紀錄,是鬆本清張撰稿質量的最高峰。
未久,鬆本清張終於因為寫稿過量,導緻罹患稱為「書痙」的肌張力障礙癥,他隻好聘請專屬的速記員福岡隆,以口述的方式筆記故事,再親自加筆修改潤飾。這樣的工作方式,大約持續瞭九年。
長篇推理《黑色福音》,就是這項驚人連載紀錄中十一部作品的其中之一。一九五九年十一月起,本作開始在《週刊公論》連載,直到六○年六月完結。在《黑色福音》的連載期間,鬆本清張還以《小說帝銀事件》獲得第十六屆文藝春鞦讀者奬。
要提及《黑色福音》這部作品,就必須與《小說帝銀事件》一起來談。重視犯罪動機、社會現實的鬆本清張,其推理創作的靈感來源,往往來自真實發生的社會事件,收錄在《黑色畫集》的諸多短篇尤是如此。
這種創作手法,讓讀者從小說中體驗到身處真實世界般的臨場感,也是鬆本文學總能引起人心共鳴的主因。但另一方麵,鬆本清張又不甘於自己的雄纔大略隻能屈就於小說傢的虛構世界,他終究跨過瞭虛構與現實的分界綫,投入犯罪紀實小說的創作。
而,這個分界綫,正是《小說帝銀事件》與《黑色福音》。
《小說帝銀事件》是鬆本清張「犯罪實錄」的創作濫觴。此一事件之梗概,亦可見於《鬆本清張短篇傑作選下》的〈帝銀事件之謎〉。
「帝銀事件」發生在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六日,下午三時許,東京豐島區的帝國銀行(現在的三井住友銀行)來瞭一位戴著「東京都防疫班」臂章的中年男性,自稱是衛生署官員,以附近發生集體感染痢疾、駐日盟軍即將在此進行消毒為由,要求銀行行員們喝下預防藥及緩解藥效副作用的中和劑,共有十六人服用,沒想到,這些藥劑其實是氰化氫,最後有十二人身亡。嫌犯趁行員們毒發之際,搶走瞭現金十六萬三韆多日圓及支票一萬七韆餘日圓。
警方發現,過去也曾有安田銀行及三菱銀行發生過毒殺未遂事件,最初朝著舊陸軍從事細菌戰、生化武器研發、人類活體實驗的七三一部隊追查,但被駐日盟軍要求中止調查;後來,警方根據另一條綫索,起訴瞭一名畫傢平澤貞通,判處死刑。然而,平澤力主無辜,多次要求重審,法院仍然維持原判,但死刑一直沒有執行,也沒有再找到其他嫌犯。一九八七年,九十五歲的平澤死於肺炎,結束瞭三十九年的牢獄生涯。
在《小說帝銀事件》中,鬆本清張提齣推理,認為真凶並非平澤,而是與七三一部隊的關係人,在案件爆發後,真凶受到駐日盟軍的保護,纔得以逃齣法網。駐日盟軍之所以對警方施加壓力,則是因為美國與七三一部隊早有協議—七三一部隊答應交齣人體實驗的寶貴資訊,換取美國在國際法庭上,使七三一部隊的戰犯無罪。這樣的閤作,在戰後依然繼續存在。
本作《黑色福音》也是藉由同樣的創作手法,將當時未能解決的真實罪案加以改編,並提齣自己的推理。
一九五九年三月十日早晨,在東京杉並區的善福寺川宮下橋附近的河川中央,發現瞭一具年輕女性的屍體,經過身分調查後得知,她是任職於英國海外航空公司(British Overseas Airways Corporation,BOAC)的女空服員武川知子,當時二十七歲。
為瞭確定她是死於溺斃或自殺,警方將遺體交付行政解剖,結果,竟然在頸部發現瞭他殺的可疑綫索。緊接著,立即進行司法解剖,果然發現武川事實上是死於勒斃,另外,在陰道與內褲處,也發現瞭精液的殘跡。
於是,警方進一步調查瞭武川的背景—武川齣生於兵庫縣西宮市,因為雙親都是基督徒,童年也受瞭洗,後就讀於同市的聖心女學院,畢業後來到東京,在新宿的聖母醫院接受護理教育,然後前往神戶,從事護理工作;幾年以後,再次迴到東京,在中野區鷺之宮的育幼院裏擔任護理人員。
一九五九年一月五日,武川通過瞭 BOAC 的空服員考試,是 BOAC 首次錄用日本人女性擔任空服員八人的其中之一,前往倫敦在總公司接受教育訓練後,二月二十七日迴到日本,預定三月十三日正式任職。就在即將正式上綫前,武川遭人謀殺。
在經過深入追查後,警方找到案情的關鍵人物—三十八歲的比利時人路易士‧貝爾梅修神父。武川曾經任職的育幼院,是由一所在日本傳教曆史悠久的天主教會所經營。在育幼院工作的期間,武川結識瞭在天主教會所屬齣版社擔任副社長、負責會計工作的貝爾梅修。警方找到兩人曾經一起投宿旅館的證據,這錶示兩人交往甚密,逾越瞭教士與信徒的單純關係。
貝爾梅修神父答應接受警方偵訊,但他極力否認與武川之間有男女關係。此外,他也提齣瞭不在場證明,說案情發生的那幾天,他人一直在教會、與其他神父在一起。
經過瞭多次偵訊,警方的搜查工作仍然沒有得到具體成果。這段期間,貝爾梅修的體重持續下降,後因胃病於五月二十二日住院。直到六月十一日,突然傳齣貝爾梅修以休養為由,已經離開日本迴國的消息。
由於當時警方隻是將貝爾梅修列為重要證人,並沒有對他限製齣境,對於他的突然離境也感到非常錯愕。失去瞭關鍵證人,警方的偵查無法取得任何突破,案情也走入迷宮。一九七四年三月十日,在遺體發現滿十五年後,公訴時效成立,本案永遠成為懸案。
《黑色福音》以倒敘推理的手法,直接切入教會內部利益與情欲交纏、不為人知的內幕,是鬆本清張援引真實罪案改編小說的起點,其後鬆本清張的筆力大加發揮,除瞭《小說帝銀事件》外,在這條延長綫上,未來還可以看見《日本的黑霧》、《深層海流》與《昭和史發掘》等諸多雄偉钜作。
文/既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