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噴飯的謝飯(四版):教會94+2個盲目教導及行為

令人噴飯的謝飯(四版):教會94+2個盲目教導及行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幽默
  • 諷刺
  • 教育
  • 行為心理學
  • 溝通技巧
  • 批判性思維
  • 自我提升
  • 社會觀察
  • 文化現象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撇開得救來說,如果信徒從來沒有信奉過耶穌,他們可能會對人對己更坦白,甚至活得更有意義。
  ——這樣的說話,源於一位基督徒的反思。

  謝飯,在基督教信仰中,是對上帝賜予飲食的感恩,是每餐必備的「儀式」。然而,為何許多信徒在就餐時,繞開這一重要的儀式?而閉目謝飯的信徒,又為何會引人暗暗發笑?帶著這樣的問題,本書從一個基督徒的角度,對教會的94+2個盲目教導行為進行闡述與反思。作者認為,盲目的教導與行為之所以會發生在教會中,是因為神職人員的「三無」:無知、無能、無責任感,甚至利用《聖經》及祈禱來遮蓋、強化自己的「三無」。許多看似閤理的教導,實際上是隔靴抓癢的套話「官腔」、「雷聲大雨點小」的說教……

  本書羅列瞭許多現時教會盛行的行為與現象,用邏輯推理結閤實例,互為引證,自成體係。條分縷析,闡明觀點之外,作者更希望藉此書展開一段討論。因此,在每一個章節的結尾點名主旨,並安排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作者亦專為此書建立Facebook專頁,用以吸納讀者寶貴意見。

本書特色

  ‧來自教會內部的獨立反思:坊間不乏批判基督教教會行為的書籍,但大多齣自非信徒或離教者之手,而此書齣自一名信徒的獨立思考。
  ‧直擊當下敏感現實之問題: 既然婚前性行為是罪,為何會有信徒一再觸犯?認為同性戀是最大的罪,到底是否無知?
  ‧旨在開啓發人深省的討論:作者在發錶獨立觀點的同時,亦歡迎讀者提齣意見,展開討論。末尾更以對話方式對可能齣現之問題進行迴應。
《信仰的迷霧:重思基督教教義與實踐中的盲點》 一本直麵信仰核心,探尋真理與實踐的深度之作 在漫長的信仰曆程中,我們常常被既定的教條和習以為常的傳統所束縛。我們跟隨前人的步伐,繼承瞭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教導與行為模式。然而,當信仰的火焰需要穿越現實的重重迷霧時,我們不得不停下腳步,審視:我們所信奉的,是否真的是福音的真貌?我們所踐行的,是否真正體現瞭基督的愛與真理? 本書並非旨在顛覆既有的信仰根基,而是誠摯地邀請每一位尋求真理的讀者,進行一次深刻而必要的自我對話與群體反思。我們深知,教會作為人類組成的團體,難免會沾染上時代的局限、文化的偏見乃至人性的軟弱。曆史上有太多優秀的教導與實踐,但同樣存在著那些在無意中被抬高到神聖不可侵犯之地的“傳統”,或是因理解偏差而産生的“盲點”。 本書的關注焦點: 本書將視角聚焦於當代基督徒群體中普遍存在、卻少有人敢於深入剖析的九十四個(或更多)教導與行為上的“盲區”。這些盲點可能隱藏在崇拜的儀式中,可能滲透在日常的道德判斷裏,也可能潛伏在神學思辨的角落裏。 我們不會簡單地以“對”或“錯”來標簽化這些現象,而是力求提供一個基於聖經文本、曆史語境與當代社會責任的綜閤分析框架。我們的目標是:揭示現象背後的驅動力,探究其教義來源,並評估其對個人信仰成長及教會群體健康影響的深遠後果。 第一部分:教義的藩籬——我們誤解瞭什麼?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那些看似正確,實則可能扭麯瞭福音核心的教義解讀。我們關注的並非基礎信條(如三位一體或基督論),而是那些在實際運用中容易走入極端的次要教義。 1. 恩典與責任的失衡: 探討當代社會對“因信稱義”的片麵理解,如何導緻部分信徒陷入道德上的相對主義,或是反過來,將救贖視為一種需要不斷通過“屬靈功績”來鞏固的契約。我們將剖析“行為論”的幽靈是如何以更隱蔽的方式潛迴教會生活,以及如何恢復保羅論證中恩典的徹底解放性。 2. 聖靈經驗的量化: 當代教會對於聖靈跡象(如方言、醫治、異象)的追求,有時已超越瞭聖經中記載的界限。本書將辨析聖經中關於聖靈果子與屬靈恩賜的真正區彆,批判將“屬靈經驗”等同於“屬靈成熟度”的錯誤導嚮,以及由此帶來的屬靈驕傲和排他性。 3. 末世論的焦慮與逃避: 許多關於末世的教導,在追求“吸引眼球”的過程中,常常被過度戲劇化,甚至被用來進行恐嚇式布道。我們將迴歸聖經原意,探討基督再來的盼望如何應當導嚮此刻的公義行動,而非僅僅是等待災難的降臨。我們還會審視那些基於特定時間錶而産生的群體性恐慌,以及它們對信徒心智的破壞。 第二部分:實踐的異化——我們做錯瞭什麼? 信仰的深度,最終要體現在生活的廣度與韌性上。本部分聚焦於教會結構、人際關係和外部互動中齣現的實踐性偏差。 1. 權力的濫用與監督的缺失: 探討教會領袖權力結構中存在的“神聖光環”效應,如何使得問責製形同虛設。我們將討論哪些“屬靈的服從”口號,實際上掩蓋瞭對權威的盲目順從,並提齣如何在維護尊重的同時,建立健康的權力製衡機製。 2. 群體排他性與文化適應的睏境: 教會常常在“分彆為聖”與“融入世界”之間搖擺不定。本書將剖析某些教會如何將特定的文化習俗(如服飾、娛樂選擇、社會參與度)錯誤地提升為“屬靈標準”,從而無形中將潛在的信徒拒之門外。反思教會應如何以愛心和智慧,在不妥協核心價值的前提下,與不同的社會階層和文化背景進行有效對話。 3. 事工的效率崇拜: 在當代社會,“事工的規模”和“齣席率”常常被錯誤地等同於上帝的祝福。我們將批判那種以商業化指標來衡量教會健康度的傾嚮,重新發掘耶穌事工的“低效率”本質——深度陪伴、個體關懷和門徒訓練的漫長過程,纔是信仰生命成長的真正土壤。 第三部分:迴歸以基督為中心的視野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將讀者從對盲點的過度關注中引導齣來,重新聚焦於那唯一不變的磐石——耶穌基督及其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一切。 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紮實的釋經,辨識那些在曆史中被附加的復雜解讀,迴歸到福音的簡潔性;如何培養一種“受教的謙卑”,即願意質疑我們最珍視的傳統,同時堅守那被明確啓示的真理。 本書適閤誰? 資深信徒與教會領袖: 幫助您在牧養與教導中,剔除那些無益於真理的“包袱”。 神學學生與教牧同工: 提供一個批判性思維的工具箱,用於係統性地評估教義的適用性。 所有對信仰感到睏惑或受挫的尋求者: 為您指明一條清晰的路徑,指嚮一個不被人為傳統所纍的、更加自由和真實的信仰生命。 《信仰的迷霧》 是一次勇敢的旅程。它要求我們放下“我已經知道”的傲慢,以孩童般的好奇心和學者的嚴謹性,重新審視我們所侍奉的信仰。在這本書中,沒有激昂的口號,隻有沉靜的探討和對真理不懈的追尋。讓我們一同努力,使我們的信仰,能夠更純粹、更清晰地映照齣基督的光芒。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施諾 (Snow)


  先後獲得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博士學位,現時以股票投機為核心業務,以大學教學為副業。

  施諾由一九八四年起信奉耶穌,是教會的「站著派」,他樂在其中的事奉是聚會接待員,因為站著事奉,可以看到很多人和事,以作反省。他亦是教會的「好友派」,因為在教會裏結交瞭很多好朋友。

圖書目錄

自序 004

第一部分:無知、無能、無責任感 013

第一章 「三無」:無知、無能、無責任感 014
第二章 無底坑 017
第三章 未夠班,但又要超速 020
第四章 五種不濟的「見證人」 024
第五章 一竹篙是會打倒一船人 028

第二部分:作繭自縛的教導 033
第六章 愚者問得笨 034
第七章 套話「官腔」 038
第八章 「四個屬靈定律」的「官腔」 042
第九章 「不問內容,隻要結果」的「官腔」 044
第十章 屬靈還原論 048
第十一章 「官腔」的起因 051
第十二章 「官腔」的後果 054
第十三章 「雷聲大雨點小」的教導 056
第十四章 「雷聲大雨點小」的成因 060
第十五章 「看菜吃飯」的教導 064
第十六章 1+4–5+9–4+5–8=2 066
第十七章 從《標竿人生》到「斷竿人生」 069
第十八章 從《標竿人生》到《我要安樂死》 074
第十九章 混淆神蹟與機遇事件 076
第二十章 現代人很少見過神蹟 081
第二十一章 顛倒傳教與教導的次序 084
第二十二章 以為同性戀是最大的罪 086
第二十三章 對同性戀作信口開河的迴應 090
第二十四章 欲逼李安從《斷背山》走到《各各他山》 093
第二十五章 我說《十誡》,你做《色‧戒》 096
第二十六章 以氣罵人、打還手,罵還口 098
第二十七章 不知道「傷十指不如斷一指」 102
第二十八章 藐視心理學 107
第二十九章 令人噴飯的謝飯 111

第三部分:呼呼召召,人多最妙 119
第三十章 「階級鬥爭」的呼召 120
第三十一章 「先買後付」的呼召 125
第三十二章 「一公升眼淚」的呼召 129
第三十三章 冤枉魔鬼的呼召 130
第三十四章 不求有功隻求無過 133
第三十五章 吃小虧佔大便宜 135
第三十六章 退而求其次 137

第四部分:不閤格的傳教 141
第三十七章 用「紙老虎」傳教 142
第三十八章 包裝已故信徒為「殉道者」 145
第三十九章 奉勸他人不要拼命賺錢 150
第四十章 冤枉富人心靈空虛 153
第四十一章 冤枉非信徒的生活糊塗 155
第四十二章 無中生有的學曆 159
第四十三章 狐假虎威的學曆 161
第四十四章 藉屍還魂的傳教 164
第四十五章 扭麯事實的傳教 167
第四十六章 說非信徒無知 173
第四十七章 耶穌再臨之「慷他人之慨」 175
第四十八章 耶穌再臨之「捉姦在床」 177

第五部分:自我中心的苦難 179
第四十九章 「兩個以為」的苦難 180
第五十章 決定誰是天災中的「有辜」人 184
第五十一章 冤枉非信徒自誇 187
第五十二章 以為非信徒不懂麵對睏難 189
第五十三章 叫受苦的非信徒閉嘴 191

第六部分:被上帝服侍的信徒 195
第五十四章 以為「死瞭張屠戶,就吃混毛豬」 196
第五十五章 建立瞭「六自」教會 199
第五十六章 誤解恩典的「屬靈」富婆 204
第五十七章 錯誤等候上帝 210
第五十八章 生兒育女的特權 215
第五十九章 事業、學業、伸冤等特權 218
第六十章 不明白信徒隻有三個特權 223

第七部分:沒有人際關係 227
第六十一章 強製性的祈禱 228
第六十二章 把「關心」變成乾涉他人內政 229
第六十三章 「隻懂做信徒,不懂做人」之理論篇 232
第六十四章 「隻懂做信徒,不懂做人」之實踐篇 234
第六十五章 自己厭惡的,便以為上帝也厭惡 238
第六十六章 「聖」騷擾非信徒 240
第六十七章 沒自信的信徒易失見證 245
第六十八章 沒纔乾來貪愛世界 248

第八部分:戀愛、性愛及Mr. Wrong 253
第六十九章 「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的弟兄 254
第七十章 擇偶特權之「獨居不好」 256
第七十一章 擇偶特權之「不可同負一軛」 258
第七十二章 四種「後悔」 262
第七十三章 「寜可做錯,不可錯過」的弟兄 267
第七十四章 擅長「關門」的弟兄 271
第七十五章 不用安全套的弟兄 274
第七十六章 弟兄的「好奇、徵服及迴味」 277
第七十七章 罪中之樂 282
第七十八章 誰是教會裏的Mr.Wrong? 284

第九部分:付不起的代價 287
第七十九章 代價是「想做、能做、但不做」 288
第八十章 代價是「不想做、能不做、但仍然做」 292
第八十一章 望子成聖,但不知其代價 294
第八十二章 《第一滴血4》 297
第八十三章 「韓國人質」事件 300

第十部分:中産階級宗教俱樂部 305
第八十四章 隻假設耶穌有復活的信徒 306
第八十五章 從「虔誠」到「兇狠」的信徒 310
第八十六章 找錯學習榜樣 312
第八十七章 輸瞭理便不再「友善」的教會 314
第八十八章 叫人「隻仰望上帝,彆留意信徒」 317
第八十九章 「保羅變迴掃羅」之「視而不見」 320
第九十章 「保羅變迴掃羅」之「先君子,後小人」 323
第九十一章 中産階級宗教俱樂部 325

第十一部分:為甚麼你仍是信徒 331
第九十二章 忽略瞭神職人員的六個強項 332
第九十三章 AQ、謙卑和大象 335
第九十四章 為甚麼你仍然是信徒 337

第十二部分:疑問解答 341
第九十五章 本書是「瞭不得」還是「不得瞭」 342
第九十六章 對本書十個疑問之迴應 349

圖書序言

自序

施諾(Snow)


  本書初稿起筆於2006年12月23日早上零時三十分,擱筆於2011年5月26日早上三時三十分。我現在已完成瞭它,可以迴頭一看。

  我曾經看過一段非信徒寫的文字:“If Christianity were just a silly hobby that made people feel good and harmed no one, it wouldn’t bother me.”為甚麼有非信徒認為基督信仰是一種silly hobby?不要以為隻有非信徒纔這樣說,已故張子華牧師曾經慨嘆說:「有人說教會是中産階級的宗教俱樂部。」為甚麼是中産階級?為甚麼是俱樂部?宗教俱樂部這個hobby到底是怎樣?被喻為「牧師的牧師」的陶恕(Tozer)亦曾說:「基督的福音太常被宣講成快樂之道,以及心靈平安或穩妥的途徑。甚至有些人用聖經來『鬆弛』自己,視之為一種麻醉劑。」懂得用基督信仰來「鬆弛」自己,其實是一種不錯的 hobby。

  如果你是一名非信徒,看完這本書後,會明白為甚麼你的信徒傢人、同事及朋友的思維和行為會使你啼笑皆非甚至惱怒。

  如果你是一名信徒或前信徒(離教者),看完這本書後,可能會用以下的說話來描述自己及某些信徒的情況:「撇開得救來說,如果我們由始至終都沒有信奉耶穌,可能會對人對己更坦白,活得更有方嚮及活力。」是什麼導緻瞭這種現象?這本書會引領我們反思。

  盼神職人員及信徒來個痛快(不是痛苦)把本書讀一遍,反思自己的信仰狀況。不敲掉盲目教導及行為,群眾隻會感覺到基督信仰隻是一個silly hobby,做不到藉著教會,使他人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

  本書共有九十六章。我原來可以把它減至九十章。我是故意做過剩的陳述。原因是教會的盲目教導及行為非常根深蒂固,我隻能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在不同的章節重復再重復某些要點,作不斷的提示。例如,信徒的「士可殺,不可辱」情意結,會使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地辯證基督信仰(見本書第二章),動不動便說非信徒無知(見第四十六章),對「離教者」的網站及書籍視而不見(見第八十九章)。一個「士可殺,不可辱」的要點,便這樣被談到三次。

  在某些章節中,我寫下瞭我預計神職人員的異議及我的迴應。這些異議並非憑空想像,無的放矢,而是根據我對神職人員的瞭解,知道他們必會提齣這些異議。其中一個例子是,神職人員認為有良好行為的非信徒是依靠自己的意誌,不是依靠耶穌,所以不能作長久的堅持(見第七、十三及五十三章)。這些異議為本書提供瞭很好的示範何謂盲目教導。

  為瞭保護私隱,除瞭被我引用的書及網上文章作外,所有人名均會用代號,其工作機構和教會的名字亦會全部保密,盡量減少對人不對事的影響。
 
施諾(Snow) 2011年夏夜香港
 
  讀罷本書,歡迎在以下的facebook網址留下你的寶貴意見:www.facebook.com/church96

圖書試讀

第一章 「三無」:無知、無能、無責任感
 
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盲目的教導和行為怎會發生在教會裏?難道教會不再敬畏上帝?
 
要迴答這些問題,首先要從「三無」開始說起,因為「三無」衍生瞭盲目的教導及行為。
 
第一「無」是無知。無知大概是指對人和事缺乏智慧及洞察力。對於自己的無知全然一無所知或不接受,是無知的最大害處。例如,信徒和神職人員喜歡引用《聖經》所記載的人和事來解釋自己的經曆或願望。《聖經》記載瞭那麼多不同的人和事,信徒和神職人員欲「屬靈(虔誠)化」自己的經曆或願望,何患無經文?他們不知不覺地「自編、自導、自演」一些宗教經曆齣來(見第五十五至第五十九章)。
 
第二「無」是無能。無能大概是指缺乏良好的辦事能力,直接的說就是沒纔乾。一個無能的人未必無知,他可以知道很多東西,亦可以有很強的分析能力,隻是辦起事來笨手笨腳,毫無成果。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沒纔乾時,他也許會自我增值來加強競爭力,不會多找藉口,這是做人應有的最基本態度。如果他沒信心增值,可能會用「我甘於平淡」這句話來粉飾自己的無能。
 
當信徒和神職人員不接受自己無能的事實時,便會時常勸人不要貪愛世界。他們會說:「我從不追求這世界,因為上帝的恩典對我來說已足夠。」瞭解內情的旁觀者聽瞭他們的勸勉隻會一笑置之:「即使這些信徒和神職人員盡情貪愛世界,亦不會獲得任何名或利。他們並非真心的不貪愛世界,隻是害怕失敗,因此,宗教信仰便成為瞭他們的避難所(見第三十四至三十六章、第六十八章)。
 
假設神職人員有能力貪愛世界,但為瞭上帝給他們的工作甘願放下自己的慾望,不追求名利,把能力用在教會的傳道、輔導及教導工作上,他們纔可以頂天立地說:「我從不追求這世界,因為上帝的恩典對我來說已足夠。」

用户评价

评分

哎唷,這本《令人噴飯的謝飯》(四版)名字就很猛!一看封麵就覺得有戲,那「教會94+2個盲目教導及行為」的副標題,更是直接點火,讓我不禁好奇,到底是有多少「盲目」的教導和行為,讓作者都氣到想讓人「噴飯」瞭? 我平常也是個有在教會走動的人,有時候確實會遇到一些讓我覺得不太對勁,或者說,跟我想像中的「愛」和「真理」有點落差的狀況。 像是有時候,感覺有些牧者講道,內容好像繞來繞去,聽瞭半天,好像又沒說到重點,反而搞得大傢霧裡看花。 或是看到一些教友,在人前一副很屬靈的樣子,但私底下卻是另一套說辭,那種雙重標準,真的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而且,教會裡頭,有時候也難免會有一些人際關係的摩擦,大傢講話不夠圓融,或是因為一些小事就意見不閤,搞得氣氛很僵。 我常常在想,如果教會真的是耶穌的身體,那應該是充滿愛、包容和智慧的地方,怎麼有時候會齣現這些讓人覺得「嗯…」的狀況呢? 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腦袋裡馬上就閃過好多過去在教會遇到的、讓我有點啼笑皆非的場景,真的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啟發,或者至少,讓我對這些「盲目」有更深入的理解,甚至,也許能找到一些解決之道。 畢竟,我們都是帶著一份真心來到教會,希望能夠得到滋養和成長,而不是被一些不閤時宜的觀念或做法所睏擾。

评分

《令人噴飯的謝飯》(四版),光看書名就覺得很有意思,再看到副標題「教會94+2個盲目教導及行為」,就讓我想起,有時候在教會裡,真的會遇到一些讓你覺得「嗯…這是不是有點奇怪?」的狀況。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抱持著一顆單純的心去參與教會生活,希望能夠在其中找到屬靈的歸宿,獲得生命的指引。但是,難免會遇到一些,跟我們原本想像的「愛」與「真理」不太一樣的事情。 舉例來說,有時候會聽到一些關於「恩典」的論述,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卻被某些人解讀成「隻要禱告就好,不需要付齣努力」,這是不是過度簡化瞭神學的複雜性? 或是,在一些人際互動的場閤,會有人以「屬靈」為藉口,來評論、甚至批評別人的選擇,例如,對於別人的工作、婚姻、甚至穿著,都要加上一些「屬靈」的判斷,好像自己是真理的代言人一樣。 這種將個人的價值觀,包裝成「神的話語」,然後強加在別人身上,我覺得就非常不可取。 我也曾經聽過,有牧者在講道時,不斷地強調「受苦是福」,雖然這句話有其聖經基礎,但如果過度誇大,甚至用來閤理化一些不公義的處境,讓受苦的人感到更加無助,那這就變成瞭一種錯誤的教導瞭。 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剖析這些「盲目」的教導和行為,並且給予我們一些更清晰的洞見,讓我們能夠在信仰的路上,分辨真偽,並且以一個更成熟、更健康的心態,來麵對教會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评分

這本《令人噴飯的謝飯》(四版)的書名,就足以讓身為基督徒的我在心裡劃下一道問號。畢竟,「謝飯」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代錶的是感恩、是謙卑,是領受恩典。但「令人噴飯」,這又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說,有些謝飯禱告,或是跟謝飯相關的教導,已經到瞭荒謬到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我個人是蠻注重敬拜的儀式感,覺得每次用餐前,能夠安靜下來,迴想神所賜予的一切,然後開口感謝,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是,如果這個過程,被某些人刻意扭麯,或是加上瞭一些不閤情理的「規矩」,例如,為瞭要求某種特定的捐獻,或是為瞭突顯某種「屬靈」的優越感,而刻意在謝飯禱告時,講一些聽起來很「高深」,但實際上卻是空洞無物,甚至有點離譜的內容,那真的就太讓人傻眼瞭。 我就曾經聽過,有牧師在帶領謝飯禱告時,把整個餐桌上的菜餚逐一列舉,然後一一為牠們「奉獻」,講到後來,我都有點懷疑,我們到底是在感恩,還是在點菜? 這種過度的形式化,或是把簡單的感恩儀式,變成一種錶演,我認為反而會失去謝飯本身該有的意義。 所以,我真的很好奇,這本書裡頭,到底收錄瞭多少這樣令人「噴飯」的謝飯教導或行為? 我希望它能藉由這些例子,讓我們反思,什麼纔是真正有意義的謝飯,而不是流於錶麵,讓人覺得滑稽可笑。

评分

這本《令人噴飯的謝飯》(四版)光是書名就夠嚇人的瞭,副標題「教會94+2個盲目教導及行為」,更是直接點齣許多我在教會中觀察到的現象,讓我忍不住想深入瞭解。 畢竟,我們都是帶著一份純真的心來到教會,希望得到生命的餵養和成長,但有時候,卻會被一些不太對勁的「規定」或「習慣」給絆住。 像是,有些教會為瞭「顯得」更有秩序,會製定很多繁瑣的規定,例如,聚會時手機一定要關機,甚至不能有任何聲響,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屬靈」。 可是,有時候,傢人有緊急狀況,或是自己有重要的聯絡,難道就不能處理嗎? 這種僵化的思維,反而讓信仰變得沉重,而不是帶來釋放。 還有,在一些教會活動中,有時候會看到一些「錶演性」的服事,例如,有些人為瞭顯得更熱心,會在事工上過度誇張,甚至影響到其他人的工作。 這種為瞭「被看見」而做的服事,我覺得就失去瞭原來的意義。 我總覺得,真正的信仰,應該是自然而流露的,是發自內心的愛和恩典,而不是一套僵化的規則或刻意的錶現。 所以,我非常好奇,這本書裡頭,到底有哪些「盲目」的教導和行為,會讓人如此「噴飯」? 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纔是真正的、健康的教會生活,而不是被一些不閤時宜的規條所束縛。

评分

看到《令人噴飯的謝飯》(四版)這個標題,我腦海裡立刻浮現的是,那些在教會裡,有時候會讓人覺得「嗯…這閤理嗎?」的狀況。尤其提到「教會94+2個盲目教導及行為」,這讓我聯想到,有時候在教會裡,確實會聽到一些讓人覺得「這是聖經怎麼說的?」的論點,但卻被某些人以權威的姿態,強加在大傢身上。 像是,有一些關於金錢的教導,總是強調「奉獻越多,祝福越大」,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這是否過於簡化瞭神對人的愛與恩典? 難道,神對我們的愛,是建立在我們口袋有多少錢的基礎上的嗎? 還有,在一些人際關係上,有時候會聽到一些「屬靈」的建議,像是「如果你被冒犯瞭,就要原諒,而且不能讓對方知道你被冒犯瞭,以免破壞關係」,聽起來好像很完美,但實際上,這是否隻是壓抑真實的情緒,長期下來,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 我曾經遇過一位長輩,她總是這樣教導我們,結果她自己卻纍積瞭滿腹委屈,最後爆發齣來,對周遭的人都造成瞭睏擾。 這種為瞭「和諧」而犧牲真誠的教導,我覺得是很值得探討的。 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揭露這些「盲目」的教導,並且提齣一些更閤乎聖經真理,也更符閤人性實際情況的觀點,讓我們能夠在信仰的道路上,走得更健康、更紮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