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禱告

靈魂的禱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T. Forsyth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禱告,是心想事成的魔法,還是與神角力的疆場?

  「禱告」可說是基督教作品中最常出現的主題。有人藉著列舉禱告的諸多好處,鼓勵信徒多多禱告;有人透過歸納禱告的技巧,幫助信徒操練禱告;更有人教導該如何為某個人、某件事,作出明確而實際的禱告。禱告的作品如此之多,為什麼許多偉大的牧者或神學家仍致力於書寫這個主題?——特別是在晚年的時候?

  《靈魂的禱告》於一九一六年出版,當時富希士六十八歲。他見證了人類文明的巔峰(理性時代),也經歷了人類歷史的嚴冬(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如此優秀,竟也如此暴戾,這豈非悖論?有感於時代帶來的困惑與茫然,這位神學家企圖從信仰的角度化解這些難題。生命的淬鍊讓他發現,只有藉著禱告、回到基督的十架,才能為此困境找到出路。本書出版後,很快就成為經典,如今一百年即將過去,它仍是許多靈修大師心目中,談論禱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靈魂的禱告》不僅是禱告之書,更是「三一神之書」。富希士認為,禱告是聖靈引導人檢視真我的最重要方式,更是認識三一真神的惟一行動。他筆下的禱告,不會帶來徐徐清風,更不是療傷止痛的靈丹。禱告是角力,是與神真實且親密交通的疆場。這是靈魂的禱告,而祂喜愛這神聖的爭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富希士(P. T. Forsyth, 1848〜1921)


  英國公理會牧師、神學家、十架神學的提倡者。他或許不是華人界熟悉的神學家,但歐美神學界譽他為「巴特之前的巴特式神學家」,卜仁納(Emil Brunner)更稱他是英國最偉大的神學家,地位不容小覷。他的信仰歷程可謂「峰迴路轉」。富希士的神學立場本來近自由神學,致力於審視並批判傳統基督教的教導。三十歲時,他的信仰產生了戲劇性的改變。富希士「從基督徒成為信奉基督的人,從喜愛上帝之愛的人,成為恩典的接受者」。他不再是自由神學的領導者,而是恩典神學的傳道者,十字架更是他一切思想的核心。

  他出生在簡樸的蘇格蘭清教徒家庭,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亞伯丁大學。一八七六年,被按立為傳道人,蒙召至西約克郡的希普利鎮(Shipley)牧會;一八九六年,於劍橋大學的以馬內利學院發表了其最知名的講章:〈聖父〉,並在一九○一年成為倫敦哈克尼神學院校長(Hackney Theological College, London),直到一九二一年去世。他一生出版了二十五本書,發表的文章超過二百六十篇。近百年後的今天,他的神學思想依舊回應我們的處境,重要性及影響力歷久彌新。
 

圖書目錄

推薦序 / 鄧紹光
導讀 / 周學信
前言 / 畢德生
一九一六年版序
致瓦德豪斯女士
 
第一章 禱告的內向性
第二章 禱告的自然性
第三章 禱告的道德影響
第四章 禱告的適時性
第五章 禱告的無休止性
第六章 禱告的代替性
第七章 禱告的堅求

圖書序言

第一章   禱告的內向性(inwardness
 
寫禱告一題是件困難甚至可怕的事,我們都懼怕觸碰這個約櫃。寫這個主題的人,除非花在禱告實踐上的工夫更勝於研究禱告的原則,否則不該擔此重任。但恩慈的主也許仍舊看重人在探究禱告原則上的努力,因祂自己曾到世上,讓「代求」本身成為使人能更明白如何禱告的禱告。人在禱告上所有的進步,皆為神對禱告的應允,也許是我們的禱告,也許是他人的禱告。所有真實的禱告都會帶來進步,並增加我們禱告的能力。
 
不禱告是最糟糕的罪。我們常驚異於基督徒所犯下的明顯罪惡、罪行,或令人怵目的言行不一,但這些皆是不禱告的結果或懲罰。我們因不尋求神,以致為祂所棄。聖徒的歷史使我們看見,他們的失腳是怠忽禱告的結果和責罰。有時他們的生命因在靈命上獨行而失了人性。他們離開人群,亦被人群離棄,只因未在禱告中尋得神;他們找到的不過是關於神的想法或感覺。惟有活潑的禱告才能使孤獨具有人性,因它大大地引發悲憫之情。惟有信靠基督之神,並與祂交通,我們才能與人調和。
 
我們的自我在神來到時退去,然後與祂一同進入我們心中的空處,而這位父神是我們的弟兄。我們才能看見人在神的愛中、那為神而活的存在本質。當神充滿了我們的心,我們會在心中為人騰出的空間,這比人道主義者的心腸都大。禱告團契(fellowship)的行動,事實上,是團契惟一的行動。若不跨越自我和個人的經驗,我們甚至無法真正地為自己禱告。但即便我們以「為自己」為禱告的開端,禱告的本質仍將帶領我們超越這些,領我們到神、也到人那裡。即使是私人的禱告(private prayer),也是共同的禱告(common prayer)──也許正是因為退離了公眾的禱告(public prayer)才會如此。
 
由此,不願禱告便是罪中之罪,且終將以無法禱告收場。這是懲罰──屬靈的麻木,或至少是屬靈的失語和飢餓。我們不吃靈糧,於是我們踉蹌,衰落,死亡。「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無論是肉體或靈命的勞苦,這句話都是實在的;肉身所需的糧食是如此,生命的靈糧亦然。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