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看見,我們馬上會想到一句話:「眼見為信」(seeing is believing)。從 19世紀法國大儒孔德( A. Comte)提倡實證主義以後,「一切事物都要經過感覺經驗的驗證」,早已成為 20世紀現代人的信條。「看見」是一種重要的感覺經驗,科學越發達,人類看見的能力越強。近視眼、散光眼、老花眼可以配戴眼鏡,改進「看見」能力,已是人人都能辦到的事。而科學傢更可以利用望遠鏡、顯微鏡,甚至發射人造衛星把人類的「看見」推展至無限邈遠的太空。事實上,一切科學技術的發展,首在擴展人類的「看見」能力。
曾任哈佛大學社會關係係係主任、著名的社會思想史傢索羅金(P. A. Sorokin)在仔細分析當代文化社會的危機之後,指齣現代人因為一切憑感覺看見,所以現代文化是一個不摺不扣的感性文化。我們看不見「愛」,我們隻看見「性」,因為「愛」是看不見的,而「性」隻要上床,隨時隨刻都是可以驗證、可以看得見的。所以現代人失去瞭理想、失去瞭盼望、失去瞭未來、失去瞭生命崇高的價值與意義,因為這一切都是肉眼看不見的,都是感覺經驗看不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