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的羅馬書為什麼那麼重要,就讓古代教父來告訴你!
保羅神學最珍貴的早期詮釋。
我們當中很多飽嘗學識,卻仍對智慧感到飢腸轆轆的人,實在迫不及待要與我們的先輩們坐下來,聆聽他們在聖經上的神聖討論。我正是其中一人。— 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拿大維真學院靈修神學係,侯士庭講座教授
==
本書榮獲1999年《今日基督教》雜誌年度十大好書
第一本集結古代教父對羅馬書看法的重量級好書,
一次掌握數十位信仰先賢研究羅馬書的精華!
==
尋找解讀羅馬書時,失落的那一塊拼圖 羅馬書是古代世界數一數二的知性傑作,加爾文在其《羅馬書註釋》的題獻詞中這樣說:「如果我們明白這捲書信,瞭解全部聖經的路徑便為我們打開瞭。」馬丁.路德也大力推崇這捲經典,認為值得每一個基督徒精研熟讀,天天全心揣摩。
麵對這樣重量級的書捲,過去十多年來,華人教會不時會有優秀的註釋書問市。不過,因為缺乏古代教父對於羅馬書解讀的相關資料,使得我們對於羅馬書的認識,始終缺瞭一塊重要的拼圖。畢竟,在反映經文原意上,古代教父是最接近新約成書時期的教會先賢,部分教父甚至是使徒的好友或門生,他們的詮釋是瞭解經文原意的重要參考。
現在,這樣的缺憾,將由《ACCS:羅馬書》來彌補。本書主編傑拉爾德.布雷,憑藉著過人的鑑識能力,逐條逐項嚴選、梳理古代教父獨特的羅馬書解經亮光;翻開任何一頁,幾乎都是彌足珍貴的羅馬書研究寶藏,幫助現代的讀者,更貼近保羅的思想,進而讓自己的信仰,有瞭成長更新的機會。
在本捲中,主要收錄瞭凱撒利亞的阿迦修、老底嘉的亞波裏拿留、塞浦路斯的狄奧多勒與亞曆山太的區利羅對羅馬書的註釋,以及眾多教父的講道集和註釋斷片,還有更多不知名的註釋者(如:託君士坦丟二世名作品),其中許多字裏藏珍更是首次披露翻譯成中文。
《ACCS:羅馬書》可謂開啓瞭一座古老智慧的寶庫,書中的每段經文註釋均忠實地呈現與初代教會一緻的解經內容,讓人一窺其獨特的洞見和修辭技巧。相信,在本書的幫助下,古代教父作為忠心的見證人,依舊能夠以其滔滔不絕的口纔、敏銳的知識,對今日的教會與信眾說話。
國外贊譽 「這套叢書提供瞭幾個世紀以來,教會迫切需要的早期教父釋經的概觀。整個基督教世界,實在應該一同感謝那些緻力填補這段空白的人。對於今日普世教會之間仍在進行的對話,對早期基督教思想的準確應用,以及現今釋經學上的爭論來說,《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資源。」-巴刻(J. I. Packer)加拿大維真學院神學教授(Professor of Theology, Regent College, Canada)
「在聖經研究的荒漠中,學者緻力於解構經文,或探究文本背後的意義;但教父釋經傢卻能夠讓基督信仰純淨清澈的水源,從聖經的源頭汨汨流齣。不論是傳道人、教師和學習聖經的人,都會渴望暢飲這套叢書的甘泉。」-紐豪斯(Richard John Neuhaus)《首要之事》總編輯,「宗教與公眾生活」協會主席(President, Religion and Public Life, Editor-in-Chief, First Things)
「因著上帝的恩惠,古代教會的教父發展齣一種釋經方法,能將靈修與學識、禮儀與教義,以及包含我們整體生活的信仰的各個層麵融閤在一起。為瞭讓教父再次嚮身處當代的我們說話,這套叢書提供瞭一種修正的方法,以糾正今日因聖經和神學研究的分殊化和過分專門化而産生的信仰割裂。」-加卡斯(Fr. George Dragas)聖十字架神學院(Holy Cross Seminary)教授
「這套既嶄新又古老的《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將我們從狹隘、封閉的心靈世界中帶齣來;在那裏,現代聖經研究能夠結閤早期基督徒的嚴肅性、旺盛的求知慾和堅定的信仰為標誌的風格。這套註釋叢書確是一股清風,吹拂著我們這個空虛的後現代世界。」-衛爾斯(David F. Wells)美國戈登-康威爾神學院曆史和係統神學,安德魯.馬奇特聘教授(Andrew Mutch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Historical and Systematic Theology, 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 USA)
「很少有一個齣版計畫,能像最近公布的這套由托馬斯.奧登博士擔任主編的《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令我感到如此鼓舞。……我們當中多少矢誌事奉上帝、接受神學院教育的人,錯過如聖屈梭多模、聖亞他那修、聖大馬士革的約翰等,這些傑齣的聖經學者的著作?我熱切期待這套註釋叢書的齣版。」-吉爾奎斯特(Fr. Peter E. Gillquist)北美安提阿東正教大主教管區,宣教佈道係主任(Director, Department of Missions and Evangelism Antiochian Orthodox Christian Archdiocese of North America)
「有些人以為教會曆史始於1941年他們的牧師誕生之時,對這樣的人來說,這套註釋叢書將會叫他們驚訝不已。數個世紀以來,基督徒閱讀聖經,以此滋養他們的靈魂,並且將教訓實踐於生活之中。這套註釋叢書反映齣多個世紀以來,聖靈的見證一直彰顯於曆代教會中。因此,我們今天纔可以從古代的基督徒嚮我們所說的話中得到裨益。」-羅賓森(Haddon Robinson)戈登-康威爾神學院講道學,哈羅德.約翰.奧肯加特聘教授(Harold John Ockeng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Preaching, 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
「現代教會的成員,往往不知道他們是參與在這廣大的聖徒團契;這團契既迴溯至過去,又延續到未來,直到天國降臨。這套註釋叢書正好幫助他們看到,自己是那濛救贖的團契中的一員。」-阿剋特米(Elizabeth Achtemeier)美國維吉尼亞州聯閤神學院,聖經及佈道學係學院榮譽退休教授(Union Professor Emerita of Bible and Homiletics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Virginia)
「當代的牧者並不孤單。我們不是第一批奮力迎接宣講福音挑戰的傳道者。這套《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叫我們能與過去的同工對話;他們在這濛召的行列中,走在我們前麵,如同雲彩一般的見證人。這套註釋叢書能夠使我們領會他們深邃的屬靈洞見,以及他們對今日詮釋和宣講上帝話語所給予的鼓舞和指引。在牧者的藏書中,能夠加上這樣一套叢書,是一件何等美妙的事!」-威廉.維利濛(William H. Willimon)杜剋大學附屬禮拜堂教長及基督徒事工教授(Dean of the Chapel and Professor of Christian Ministry, Duke University)
「這套新的早期教父聖經註釋文選,以美妙的中世紀解經文叢風格寫成,並便捷地按照聖經章、節排列,對禱告、研經和講道都是極有價值的資源。這套係列喚醒我們留意東、西方,新教、天主教分裂之前,基督教遺産的豐盛。這套作品將對普世教會運動作齣重要的貢獻。」-杜勒斯神父(Avery Dulles, S.J.)美國弗得翰大學宗教及社會學係,埃弗理.麥金利講座教授(Laurence J. McGinley, Professor of Religion and Society, Fordham University, USA)
「差不多兩韆年以來,人們一直用愛和專注來閱讀聖經。聆聽早期信徒的聲音,能使我們嚮意想不到的洞見和深沉的信仰敞開。那些研讀聖經的教父,活在最貼近聖經成書,且有逼迫殉道相繼發生的時代,他們的說話帶有特彆的權柄。這套《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將為此真理注入生氣,叫許多雖是眼不能見,卻『如同雲彩一般的見證人』圍繞著我們。」-格林(Frederica Mathewes-Green)國傢公共電颱評論員(Commentator, National Public Radio)
「宗教改革最初的呼喊就是──迴到聖經!《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正好是一套齣色的工具書,叫今日教會重新尋迴聖經的智慧。這套註釋叢書不僅是蕓蕓學術計畫的其中一項,它更是能為講道、神學和基督徒委身帶來更新的一個重要泉源。」-喬治(Timothy George)桑福德大學,畢森神學院主任(Dean, Beeson Divinity School, Samford University)
「這是一套無與倫比的叢書,它重申聖經為教會的聖典,把二十一世紀的熱誠讀者,帶到亞曆山太的革利免、失明者荻地模的課堂中,俄利根的演講廳、屈梭多模和奧古斯丁的講壇,以及耶柔米在伯利恆修道院的書房裏。」-洛勒斯(George Lawless)羅馬喬治亞大學和早期基督教研究所教授(Patristic Institute and Gregorian University, Rome)
「所有對釋經感興趣的人,都會歡迎這套即將齣版的叢書──《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這裏收集並整理齣二十多位早期教父,在聖經和次經上的重要著作。很難想像,還會有比這項更有價值的普世教會齣版計畫。」-麥子格(Bruce M. Metzger)普林斯頓神學院,新約榮譽退休教授(Emeritus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
「正當我們邁進新韆禧年之際,基督教世界──不論是在信眾之間,還是學者當中──正産生一種對早期基督信仰的廣泛興趣……來自各個傳統的基督徒都能從這個計畫中得到裨益,特彆是牧者和研讀聖經的人。並且,它使我們看到自己的傳統是如何根植於教父的釋經,同時也看到,我們是怎樣發展齣新的觀點。」-費瑞羅(Alberto Ferreiro)西雅圖太平洋大學曆史學教授(Professor of History, Seattle Pacific University)
「我們十分高興能夠看到這套《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的齣版。最使我們受益的,是從古代的基督徒,特彆是那些以自己的生命,證明他們對上帝和其話語之委身的教會聖徒身上,學習他們是如何詮釋聖經的。讓我們留心這些在信仰上走在我們前麵的先輩之見證。」-狄奧多西斯(Metropolitan Theodosius)美國正教教會大主教(Primate, Orthodox Church in America)
「《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滿足瞭教父學者和學生們的需求,填補瞭這長久以來的缺欠……對我們這些感到當代的釋經學者和各種新奇理論已氾濫成災的人來說,這些材料的價值更是無法估計。我們歡迎初世紀教會的古代作者們的『新』洞見。」-韋恩.赫思(H. Wayne House)美國三一大學法學院神學和法學教授(Professor of Theology and Law, Trinity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當年代順序的勢利見解——即認為我們的祖先在當時沒有電腦的幫助,所以就沒有什麼可教導我們的想法──在這套壯觀的叢書下,顯然就是一派鬍言。我們當中很多飽嘗學識,卻仍對智慧感到飢腸轆轆的人,實在迫不及待要與我們的先輩們坐下來,聆聽他們在聖經上的神聖討論。我正是其中一人。」-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加拿大維真學院靈修神學,侯士庭講座教授(James Houston Professor of Spiritual Theology, Regent College)
中文版贊譽 「正如上帝願意萬人認識祂的真理,並且得救,祂也命定如此重要的一套註釋以中文麵世。古代教父的文字含義豐富、充滿智慧,對幫助現代人掌握經文的曆史處境有莫大裨益,使我們更能發現聖經裏的許多寶藏。
對於許多事情,我們太多時候都隻用現代人的方法去思考,遠離瞭根基和本源。《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的齣版,使這種風氣為之一變,帶領我們走進另一個時空,探索古人的世界、古人的思想。這套叢書透過文字讓我們聽見從過去傳來的聲音,將前人對聖經經文的精闢理解和屬靈洞見嚮我們娓娓道來。我祈願每一個學習上帝旨意的人,都能夠享用這個珍貴的知識寶庫。」-聶基道都主教 正教會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聖統.前香港及東南亞都主教(Ecumenical Patriarchate-Orthodox Metropolitan of Hong Kong and Southeast Asia)
「《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的中文版即將問世,這對中華基督信徒是天大喜訊。現代學者註釋聖經的書籍多不勝數,但在這麼多的聲音中,教父和初期教會的著作和講道詞像是一陣清風,他們帶領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迴到信仰的泉源。教父和初期教會的牧者是堅信和熱愛基督的一群,基督的說話和榜樣深深入瞭他們的心靈,自然流露在他們口上。他們又屬於殉道的教會,不少人為瞭他們的信仰捨生。
本人深切期望那二十多冊的叢書能成功地吹散這俗化瞭的社會上的烏雲,讓我們再見納匝肋〔拿撒勒〕耶穌的容貌。」-陳日君樞機主教 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Cardinal Bishop, Catholic Diocese of Hong Kong)
「這是基督教學術界『明星團隊』的傑作,宏偉而精湛淵博,更結閤瞭古代研究聖經的泰鬥,豈能不介紹給同好!即被邀為介紹人已經是極大的殊榮。
我謹把本叢書介紹給傳道人、主日學老師和所有對讀經有興趣的弟兄姊妹,它真是本不可多得、值得人手一部的钜著。」-周聯華牧師 颱灣世界展望會董事長(President, World Vision in Taiwan)
ACCS新約篇係列導讀:深入探索聖經的恢弘篇章 ACCS(Ancient Christian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古代基督教會對新約的注釋)係列叢書,旨在匯集早期教父們對新約經捲的深刻洞見與闡釋,為當代讀者構建一座連接古今的橋梁。本套叢書的宏大目標,在於係統性地梳理和呈現自使徒時代至公元八世紀教父群體的釋經傳統,使讀者能夠親身領略基督教早期信仰的活力與深度。 本係列聚焦於新約書捲的逐節、逐段的細緻解讀,而非僅僅停留在主題性的論述。它涵蓋瞭從福音書到使徒書信,再到啓示錄的全部二十七捲書捲。每一捲的注釋都基於對原始文獻的嚴謹考證,力求忠實地還原曆史語境,並揭示這些早期解經傢們如何將文本與當時的教義辯論、教會實踐和信徒生活緊密結閤。 以下是本係列中,除《羅馬書》之外,其他捲目的核心內容與側重點的概覽: --- 第一部分:四福音書的獨特視角 四福音書構成瞭新約的基石,講述瞭耶穌基督的生平、教導、受難與復活。ACCS係列在處理福音書時,極為重視不同作者的寫作目的和神學傾嚮。 《馬太福音》(Matthew) 馬太福音被視為“教師的福音”,其主要讀者群體是猶太裔基督徒。早期教父們對馬太的注釋,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麵: 1. 彌賽亞身份的印證: 教父們大量引用舊約的預言,論證耶穌如何完美應驗瞭對以色列的應許。特彆是對“實現論”(Fulfillment Citations)的挖掘,展示瞭早期教會如何將耶穌的曆史事件視為神聖曆史的中心點。 2. 教會的建立與教導: 馬太福音中關於天國(或稱“神的國”)的論述,以及耶穌對門徒的教導(如登山寶訓),被視為早期教會治理和倫理生活的藍本。教父們,如亞曆山大的亞曆山大(Alexander of Alexandria)和約翰·金口(John Chrysostom),著重分析瞭這些教導在塑造信徒群體中的實踐意義。 3. 權威的傳承: 關於彼得的職分和教會基石的討論,在早期對教會權柄的界定時占據瞭重要地位。注釋傢們細緻分辨瞭耶穌對彼得的特殊授權,以及這如何奠定瞭使徒繼承的基礎。 《馬可福音》(Mark) 馬可福音以其簡潔、充滿動感的敘事風格著稱,常被認為是寫給受外邦背景影響的信徒。 1. “受苦的僕人”主題: 教父們強調馬可福音中耶穌神性的彰顯往往是隱秘的,重點在於耶穌作為受苦的彌賽亞的形象。對“馬可的奧秘”(Markan Secrecy)的處理,揭示瞭早期神學傢如何理解耶穌的身份嚮世人逐漸顯明曆程。 2. 門徒的軟弱與跟隨: 與其他福音書相比,馬可福音中的門徒顯得更為遲鈍和睏惑。教父們從這一視角齣發,探討瞭跟隨基督所需要的堅忍與捨己,將門徒的失敗視為對普通信徒的警示與鼓勵。 3. 行動導嚮的神學: 馬可福音中大量描述耶穌的行動和驅趕汙鬼的事件,被早期解經傢視為基督大能的直接展現,強調瞭信仰的實踐性和戰勝邪惡的即時性。 《路加福音》(Luke) 路加福音以其廣泛的普世性、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以及清晰的曆史敘事而獨樹一幟。 1. 普世救贖與曆史定位: 教父們欣賞路加對救恩曆史的宏大布局,從施洗約翰到羅馬帝國的背景,明確將耶穌放置於真實的曆史框架內。他們尤其關注路加福音中對稅吏、撒瑪利亞人、窮人和婦女的特殊關照。 2. 禱告與聖靈的引導: 路加福音中耶穌頻繁的禱告場景,以及聖靈在耶穌事工中的突齣角色,是早期注釋傢關注的焦點。他們將這些視為信徒效法基督、依靠神恩典的典範。 3. 財富與社會責任: 針對“富人進天國比駱駝穿針眼還難”等教導,早期教父(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教會繁榮時期的教父)進行瞭深刻的反思,探討瞭基督徒對私有財産的態度及其社會倫理責任。 《約翰福音》(John) 約翰福音因其深刻的神學洞察力,特彆是對“道”(Logos)的闡釋,成為教父們進行三一論辯論的主要文本。 1. “道成肉身”的奧秘: 早期的亞曆山大學派,如亞曆山大的亞曆山大和更早的查爾斯教父(Theophilus of Antioch),深入剖析瞭約翰福音開篇的“太初有道”如何確立瞭基督的永恒神性與本體論地位。這為後來的尼西亞信經奠定瞭語言基礎。 2. 生命與光的主題: 圍繞著“生命之水”、“真葡萄樹”、“我就是”等七個“我是”的宣告,教父們構建瞭基督是信徒屬靈生命的唯一源泉的神學體係。他們將這些宣告視為神對人類存在的終極啓示。 3. 信與見證: 約翰福音強調“信”的重要性,而非僅僅依靠眼見。注釋傢們以此來區分盲目的經驗主義和基於神所啓示之真理的信心,強調信徒是通過聖靈的內在工作來確信基督的。 --- 第二部分:使徒書信的教會治理與實踐 保羅書信及其它使徒書信,構成瞭早期教會教義、倫理和實踐指導的核心文獻。ACCS在該部分的工作,著重於將保羅的復雜神學論證,轉化為早期信徒群體的生活準則。 保羅書信:結構與神學深描 保羅書信的注釋往往圍繞著其著名的“因信稱義”教義,以及其對基督救贖工作在個人與宇宙中的意義的闡釋。 1. 哥林多前後書(Corinthians I & II): 這兩捲書信是教會紀律、屬靈恩賜的討論的經典文本。教父們,特彆是安提阿學派的解經傢,對“恩賜的排序”(如愛心在恩賜中的至高地位)進行瞭細緻的區分,以應對哥林多教會內部的紛爭和對屬靈錶現的錯誤追求。 2. 加拉太書(Galatians): 針對律法主義的挑戰,早期教父們聚焦於保羅對“靠行為稱義”的駁斥。他們論證瞭基督的恩典如何超越瞭舊約的儀式,並藉此鞏固瞭教會作為新約子民的身份。 3. 以弗所書(Ephesians): 教父們將此書視為對教會普世性(即“基督的身體”)最宏大的闡釋。他們特彆關注瞭關於“在基督裏被揀選”的永恒計劃,以及和睦的倫理要求,這對早期跨越猶太與外邦界限的教會閤一至關重要。 4.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Thessalonians I & II): 這兩捲書信主要處理末世論問題。早期注釋傢們對基督再來的確定性、在基督裏死亡之人的復活,以及“那不法之人”(Antichrist)的齣現進行瞭大量的辨析和教導,旨在穩定信徒麵對迫害和不確定性的信心。 非保羅書信:身份與堅固 使徒書信(如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書信等)的注釋,則側重於信徒在世俗世界中如何持守信仰。 1. 希伯來書(Hebrews): 這部書被視為連接舊約獻祭製度與基督完美獻祭的橋梁。教父們深入探討瞭基督作為大祭司的身份,以及新約如何超越瞭舊約的影子。這一論述在早期的禮儀神學中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2. 雅各書(James): 麵對保羅“因信稱義”的教導,雅各書的注釋者們需要審慎地調和“信心”與“行為”的關係。早期教父們普遍采納的觀點是:真正的信心必然會通過愛德的行為自然流露,行為是信心的果子,而非稱義的條件。 3. 彼得與約翰書信(Peter & John Epistles): 這些書信的注釋集中於對基督徒倫理的敦促,特彆是在麵對異端教導和外部逼迫時的“盼望”與“愛心”。約翰一書中關於“在光中行走”與“認罪”的論述,成為早期教會懺悔與潔淨教義的重要資源。 --- 第三部分:啓示錄的末世性展望 《啓示錄》的解釋曆來是教會中最具爭議的部分,ACCS的匯編在此特彆展現瞭早期教父們解讀異象文學的智慧。 啓示錄(Revelation) 早期教父們對啓示錄的解釋主要分為兩派:前韆禧年派的實用性解讀和靈意派的象徵性解讀。 1. 象徵手法的必要性: 麵對文本中大量的異象,如七印、七號、七碗,早期注釋傢們堅持認為,這些描述需要用靈性的眼光來解讀,而非僵硬的字麵曆史預言,以避免因對末世事件的過度猜疑而使教會分心。 2. 基督的凱鏇: 不論采用何種解釋路徑,所有教父都一緻強調本書的核心信息是基督的最終得勝和神的絕對主權。對羔羊的贊美、對巴比倫的審判,都被視為對當時羅馬帝國壓迫下信徒的巨大安慰和激勵。 3. 教會的殉道史詩: 教父們常將啓示錄中的“七個教會”視為整個教會曆史的縮影,並藉此鼓勵當代的信徒堅忍不拔,預備好為主殉道。 --- 結語 ACCS新約篇係列,通過這種細緻入微、跨越時空的匯編,不僅保存瞭古代教會的釋經遺産,更提供瞭一套寶貴的工具,使我們得以在當代信仰的實踐中,重新發現被早期信徒們所珍視和應用的聖經真理。它邀請讀者穿越時空,與那些奠定瞭基督教教義的偉大思想傢們一同,重讀新約,領略其經久不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