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的悲憫:何西阿書研究及註釋

神聖的悲憫:何西阿書研究及註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何西阿書
  • 舊約
  • 聖經注釋
  • 聖經神學
  • 悲憫
  • 救贖
  • 婚姻隱喻
  • 先知書
  • 神聖悲憫
  • 舊約神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在以色列不忠的速臨審判中,
  能夠勝過毀滅的隻有上帝悲憫的愛。


  猶太神學傢赫捨爾曾言,神並非如亞裏士多德所描繪的,是個「不動的推動者」,而是充滿神聖而強烈情感的永恆存在,先知則是被神呼召來參與祂的理想與情感,被神的神聖悲憫深深擄獲的人。自摩西以降,及至撒母耳、以利亞、以利沙等等,先知聆聽並參與在神的言說和行動之中,他們並非隻是代言的發聲筒,而是一群深深感受神的聖潔、公義、憐憫屬性,並強烈參與在其中的人。

  以色列隨從迦南文化,設立邱壇、崇拜偶像,背棄與他們立下盟約的耶和華,在生活和信仰中遍行淫亂,何西阿與歌篾的婚姻就是真實現狀的樣闆。何西阿應該怎麼做什麼?繼續忍受、苦苦哀求,還是斷絕一切關係?當何西阿竭盡努力仍無法使歌篾迴轉,如同以色列也無法真實悔改時,何西阿成為深切感受上帝悲憫與愛憐的先知,惟有效法祂全然的愛,以色列(歌篾)纔有迴傢的路。
  本書作為何西阿書的研究及註釋,第一部將涉及先知傳統、政經社會的時代背景、何西阿的神學,鋪設何西阿的婚姻與事奉的關聯,從縱深瞭解先知傳講的意義。第二部逐章逐節針對許多難解的指喻,提供詳細的研究與解釋,必能幫助讀者明白何西阿書整全的信息。
 
遠古之聲的當代迴響:探尋《約伯記》中的苦難、公義與信仰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舊約》中最具哲學深度和文學張力的文本之一——《約伯記》。我們不再滿足於將這部古老的敘事視為單純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德範本,而是將其置於人類永恒的睏境——無辜受苦的本質——這一宏大命題之下進行細緻的審視與闡釋。 《約伯記》的故事圍繞著義人約伯的突然遭遇的巨大災難展開:財富、兒女瞬間喪失,身體遭受病痛的摺磨。他與三位朋友——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之間曠日持久的辯論,構成瞭全書的核心張力。這不僅僅是關於神學教義的爭論,更是關於人類經驗的極限測試。 第一部分:悲劇的序幕與信仰的基石 本書首先細緻梳理瞭《約伯記》的前兩章,探討瞭“天上會議”的敘事背景,分析瞭撒但(作為控告者而非純粹的惡魔形象)在神聖審判中的角色。我們重點研究瞭約伯的“完人和正直”的品格,以及他麵對突如其來的剝奪時所錶現齣的驚人順服:“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在 আশ্চর্যজনক中應當被稱頌。” 這一早期姿態,為後續圍繞“無故受苦”的哲學探討奠定瞭高度。 我們考察瞭語言學上的細微差彆,區分瞭約伯的“承受”與“贊美”之間的復雜張力,並指齣這種初始的順服,恰恰是使他後續的質疑更具力量的預設基礎。 第二部分:三位朋友的古典神學睏境 本書投入大量篇幅分析瞭約伯的三個朋友所代錶的古典、簡化的“報應式神學”(Retribution Theology)。他們是那個時代最主流、最容易理解的信仰框架的代言人:人受苦是因為人犯瞭罪;約伯的苦難必然證明瞭他的罪惡。 以利法的論述: 代錶瞭基於經驗和異象的傳統智慧,強調人的不潔與神的聖潔之間的鴻溝,傾嚮於暗示約伯的“隱秘之罪”。我們分析瞭他引用的“靈魂的試煉”理論。 比勒達的論述: 訴諸曆史的權威和世代相傳的教訓,堅持傳統的司法邏輯,認為神的審判是公開且不可動搖的。 瑣法的論述: 態度最為強硬,他指責約伯的傲慢,堅持神對人類的懲罰遠低於其應得的程度,體現瞭對神之公義的絕對化理解。 我們深入剖析瞭這些論點的結構和邏輯謬誤,指齣它們如何在試圖“解釋”苦難時,反而加劇瞭約伯的痛苦和孤立。通過對比,我們揭示瞭約伯堅持自己清白的“堅持自我辯護”行為,並非傲慢,而是在其信仰體係崩潰邊緣對自身存在意義的捍衛。 第三部分:約伯的哀歌與對神的質詢 本書的核心在於約伯的七次長篇獨白與哀歌。我們不再將這些視為對信仰的背叛,而是視為一種“嚮上帝的至誠呼喊”(Lamentation to God)。約伯並未否認神的存在,他否認的是神在當前情境下所展現的公義。 我們對約伯的措辭進行瞭細緻的文本分析,特彆是他多次要求“與神對質”(Day of Encounter)。約伯要求的不隻是答案,而是對話的權利,要求神打破沉默,清晰地說明審判的標準。這標誌著從被動接受命運到主動尋求形而上學解釋的轉變。書中探討瞭約伯所使用的比喻,如將神比作獵人、將自己比作被睏獵物的形象,以此錶達其被動和被追獵的感受。 第四部分:以利戶的乾預:新聲音與未竟的邏輯 在約伯和朋友們陷入僵局之後,年輕的以利戶齣現。他的齣現帶有強烈的文學張力,他批評瞭約伯和他的朋友們:約伯不敬畏神,朋友們無法駁倒約伯。以利戶的論述引入瞭一個新的維度:苦難作為教育和完善的工具,而非僅僅是懲罰。他強調瞭神的主權性,並預示瞭神即將親自顯現。本書將以利戶視為一種“過渡性的聲音”,他的神學雖比老一輩更進一步,但最終仍被後續的神的啓示所超越。 第五部分:耶和華的迴答:風暴中的啓示 本書的最高潮部分是對耶和華從鏇風中發齣的迴答的深度解析(第38章至第41章)。我們主張,神的迴答並非對約伯具體指控的“辯護”,而是對宇宙秩序的宏偉展示。 神沒有解釋“為什麼約伯受苦”,而是通過描述浩瀚的宇宙、深海的奧秘、以及野獸(如鰐魚和河馬)的不可馴服性,來重塑約伯的視角。這種啓示的本質是“崇高感”(The Sublime):人類在麵對無限的、無法完全理解的自然力量和創造秩序時,所産生的敬畏感。通過聚焦於“神能做,但你不能做”的領域,神將約伯的關注點從自己狹隘的痛苦經驗,提升到瞭整全的宇宙關懷之上。 我們探討瞭這種“震撼式啓示”在神學上的意義:它宣告瞭神的主權超越瞭人類的道德邏輯框架。公義不再是簡單的算術題,而是存在於神創造的復雜性與不可預測性之中。 第六部分:約伯的降服與和解 在親曆瞭神的威嚴之後,約伯的反應是徹底的降服與自我貶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見你;因此我厭棄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這裏的“懊悔”並非是對罪行的承認,而是對自身無知和傲慢的深刻認識。他意識到,試圖用有限的理性去限定無限的神,本身就是一種傲慢。 最終,神斥責瞭那三位朋友,因為他們“沒有按理說論我的事”,而約伯因著“誠實地論述瞭神”,反得瞭神的喜悅。本書強調,真正的信仰不是沒有疑問,而是敢於將最深刻的痛苦帶到神麵前,並願意在神最終的、超越性的啓示麵前重新定位自己。 總結與當代意義 《約伯記》的最終結局——約伯的産業加倍——並非故事的哲學重點,而是對秩序迴歸的文學保證。本書的結論部分,將《約伯記》置於現代存在主義的語境下考察,探討瞭它對後現代社會中意義缺失、個體疏離的持久價值。它教導我們:在無法得到明確答案的時候,信仰可以轉化為一種對神性奧秘的敬畏性接納,以及在無意義的痛苦中堅持個人正直的力量。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刻、非簡化、且充滿挑戰性的文本解讀,幫助現代讀者在自身的“約伯之問”中,重新發現古老智慧的堅韌光芒。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鬍維華


  原從事通信係統研發設計。濛召後,以竭力在神麵前得濛喜悅,做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為誌。先後於美國戈登康威爾神學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攻讀神學,主修舊約,研究領域為結閤閃族語言、中東考古等專業知識,探討在古近東文明中舊約神學的內涵。現任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副教授兼國際事務處長,深具啓發性的教學,在學生中間獲得「鬍拉比」的美譽。與夫人硃文瑜女士育有二子。事奉之餘,喜愛旅遊、閱讀、運動、音樂及電影。著有《鬍爾摩斯品聖經懸疑》(校園書房)、《彌迦書、那鴻書》(香港天道書樓)、《西番雅書、約珥書、哈巴榖書》(香港明道社),另參與撰述《路得記研讀本》、《創世記研讀本》(颱灣聖經公會)。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先知的灰暗譴責到光明盼望/吳仲誠 007
推薦序二:教會在時代脈絡中應有的迴響與省思/徐萬麟  010
推薦序三:生動闡明先知書中上帝的憐愛與熱情/曾宗盛  015

作者序  019
縮略語錶  023

Part I  何西阿書研究
第一章 從摩西在金牛犢事件的代求看先知事奉的典範  027
第二章 從先知傳統看拿單的角色與事奉  051
第三章 何西阿的神學  069
第四章 何西阿與智慧傳統  085
第五章 何西阿的婚姻與事奉  101
第六章 何西阿的時代  115
第七章 何西阿書的結構  123

Part II  何西阿書註釋
1.標題(一1)  141

第一部分  從破裂到復閤(一2~三5)
2.何西阿的婚姻與傢庭(一2~9)  145
3.以色列將來的榮景(一10~二1〔希二1~3〕)  161
4.審判不忠的撒馬利亞(二2~13 〔希二4~15〕)  165
5.以色列濛愛歸迴(二14~23〔希二16~25〕)  176  
6.歸迴的步驟(三1~5)  182

第二部分  論以色列的信息(四1~十15)  
7.社會的罪惡、宗教的淫亂(四1~19)  191
8.祭司、王族的罪惡(五1~15)  205
9.以色列虛假的歸迴(六1~11)  217
10.內政、外交的淫亂(七1~16)  224
11.自立君王、造偶像、投奔外邦(八1~14)  233
12.宣告以色列將要被擄(九1~17)  241
13.總結以色列的敗壞與將臨的審判(十1~15)  249
 
第三部分  審判之後(十一1~十四9)   
14.上帝的憐愛發動使以色列復興(十一1~11)  259
15.提供曆史的論證(十一12~十二14〔希十二1~15〕)  267
16.總結全書的信息(十三1~16)  276
17.對以色列的呼籲(十四1~9)  284

 

圖書序言

作者序

  那是二○○二年,一個寒鼕的午後。窗外,多倫多大學校園一片雪白。室內,McLaughlin教授正興高采烈地談論著「主前第八世紀先知眼中的亞捨拉」,S同學全神貫注,聽得入神,M同學打字的速度驚人,也許他真實的身分是某報社的記者,若有所思的Q同學一會兒翻翻聖經,一會兒凝視著教授帶來那根可笑的木棍,彷彿一個偉大的創見正在孕育。W同學則活像個跑錯任意門的冒失鬼,又是搔頭抓癢,又是東張西望,一副坐立難安的樣子,沒多久,按捺不住的他終於舉手問道,「請問教授,這些先知書是怎麼迴事?我們到底該怎麼讀呢?」突然間教室內的空氣凝結如窗颱下垂的冰柱,一陣沉寂之後,隻見McLaughlin教授碩大的身子頂著圓圓漲紅的臉,聲如洪鍾地吼著,「你怎麼可能在舊約博士班活到今天?!」

  W同學就是我。

  從小在教會長大,讀聖經一直是我的最愛,惟獨先知書除外;篇幅可觀還不是最大的障礙,不知所雲纔是真正的惡夢。當然,每一頁怎麼讀都是虛無飄渺之後,厚重的先知書就成瞭沒有盡頭的黑夜暗巷。

  進瞭神學院,情況略有改善。有時曆史背景的解說帶來一綫曙光,有時希伯來文的字義深化理解的層次,再有時,詩的結構增添瞭不少的樂趣,然而,誠實地說,這些都隻是曇花一現,大部分的時候,心靈與先知沒有共鳴,沒有交集,應是韆古迴響的振聾發聵,於我卻隻是沙沙聲的惱人雜訊。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不但畢瞭業,自己也教瞭十來年的舊約聖經,這些年在先知書讀想中的掙紮,讓我有瞭一些體會,一些心得──既然以色列的先知領受上帝的心意,又奉差遣去傳講,整理他們神學思想的脈絡,觀察上帝在曆史中啓示的漸進,應是讀先知書最好的進路。

  在這樣的假設與信念之下,四年前我開始瞭「以色列先知史-以思想史為進路的嘗試」的計畫,冀望以幾年的時間來完成先知書導論,這個計畫初期最重要的部分當然是何西阿書的研究,而此處所呈現的就是這段期間研讀的成果。

  先簡單說說思想史的進路。一般而言,研究思想史有兩個方法。外在研究法特重思想與曆史情境的交互關係,而內在研究法則側重思想係統內部觀念與觀念間的結構關係。在先知書的研究上,學者的確注意到瞭先知如何針對時代情境而傳講,相對較缺乏的是關注後續的交互作用,比如當情勢産生變化,它如何引發上帝給予新的啓示,先知又如何融會貫通這些信息,進而産生一係列完整的思想。此外,雖然聖經學者很強調啓示的漸進性,卻很少注意後來的先知是如何在前人的事奉與信念之上,往前邁進,換言之,我們亟需先知傳統的內在研究。

  這些議題正是本書的關注。與著名學者的何西阿書註釋相比,本書更在意何西阿所領受的啓示是如何建基於先知傳統,又如何豐富、補充、甚至是超越先人的傳承;當宣講新的信息時,何西阿又是如何論證上帝的心意,以便他的聽眾(讀者)能明白。

  為瞭更有效地呈現這一進路的成果,本書分成註釋以及專文兩部分。註釋提供瞭對何西阿書經文的結構、校勘、翻譯、意義等討論,專文則針對特定議題進行比較完整的論述,其中一開始的《從摩西在金牛犢事件中的代求看先知事奉的典範》探討先知傳統的源起與特色,而《從先知傳統看拿單的角色與事奉》錶麵看似與何西阿無關,其實是在思想史的大架構下,由何西阿的時代再往前推,試圖找到一些與何西阿的神學方法相關的起源。《何西阿的神學》則聚焦於先知在漸進的啓示曆史中帶來的突破與論證;《何西阿與智慧傳統》探究先知璀璨的講論背後是否受到智慧傳統的影響。《何西阿的婚姻與事奉》解析先知的婚姻與事奉之間的交互作用;《何西阿的時代》簡單地介紹主前第八世紀的經濟、社會,以及影響甚巨的國際政治;《何西阿書的結構》嘗試對何西阿書的結構提齣一個新的分析。

  一本書的問世,背後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在此要感謝邱琳雅姐妹在就讀華神神學碩士科時,擔任我的研究助理,為我收集所需的期刊資料。感謝林燕琴姐妹、譚亦靜姐妹在華神行政事務上的多方協助,使我的研究能勉力前行。特彆謝謝我的妻子硃文瑜姐妹,常常聆聽我各種不成熟的想法,她的迴應或者使書的內容更嚴謹,或者使寫書的人更快意。非常感激香港陳孝鋁、陳敏夫婦邀請我在REM歸正神學講座分享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給予研究者難以言喻的溫暖。後期,來自康華禮拜堂、颱北信友堂聖經研究發展基金、颱中西屯禮拜堂、中和喜樂城靈糧堂等教會的邀請,則是使研究更精進的機會,這些教會弟兄姊妹對聖經真理的渴慕,對我個人的愛護,都使人銘感五內。此書的編輯,承濛校園資深同工楊秀儀姐妹,以及我個人最佩服的梁耿碩弟兄拔刀相助,深感榮幸。

  最後,願這本書的齣版,為主所用。隻有祂,滿懷神聖悲憫的上帝,值得我們一生的敬拜與跟隨。
 

圖書試讀

推薦序二                          
 
教會在時代脈絡中應有的迴響與省思
 
先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舊約聖經中的先知書在說什麼?與我有什麼關係?這些可能是我們讀聖經感到睏惑的問題。特彆是讀到何西阿書的時候,「慈愛的上帝怎麼會命令一位先知去娶一位淫蕩的女子?」(一2)鬍維華博士的這本新作《神聖的悲憫:何西阿書研究及註釋》,迴答瞭以上部分的問題。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註釋書?
 
這是以曆史文法傳統(historical-grammatical tradition)方法並參考古近東文獻的註釋書,基本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專論,共計七章。第二部分是註釋,針對何西阿書十四章的經文,採取逐章逐節方式的解經。
 
在專論中,作者從摩西的先知事奉和拿單的先知傳統講起,然後切入何西阿的神學研究,何西阿與智慧傳統的關聯,之後帶進何西阿的婚姻與事奉及生活的曆史時代,勾勒齣西元前八世紀位於迦南地的北國以色列,在政治、外交、社會、經濟、宗教、民眾生活各層麵是什麼樣的景況,來思考先知書信息的時代背景。從專論的神學分析,我們對何西阿書有三點更深刻的認識。
 
1. 在先知那個時代,淫亂的意義是什麼?
 
「淫亂」的概念,不是以今日的道德標準來判斷,淫亂所包括的內涵,早已超越丈夫或妻子不忠的性關係,它被應用在國傢社會中對職分的不忠誠,例如臣子「以自己的惡行討王歡喜,用自己的虛謊叫領袖快樂。他們全是犯姦淫的」(七3~4,新譯本),更重要的是,「姦淫」的概念指涉以色列放蕩地與外邦結盟,以緻上帝透過先知責備以色列的背約,「這地大行淫亂,離棄耶和華」(一2)。這是先知多重象徵的核心信息,雖然是戲劇化的錶達,卻是對那時代沉重悲痛、振聾發聵的指責。
 
2. 上帝對淫亂百姓的憐愛,超越人的理解
 
麵對百姓的背約,君王、首領、祭司帶頭的離棄,上帝雖然嚴厲地責備,卻仍看見祂對以色列的憐愛,超越尋常。一是難以割捨的憐愛,「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十一8)再來是透過審判刑罰的憐愛,希冀喚醒硬心的以色列,「我必懲罰她⋯⋯ 她必在那裏迴應」(二13~15,新譯本)。上帝不斷殷殷期盼百姓能對祂的憐愛有所迴應。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來,《神聖的悲憫:何西阿書研究及註釋》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濃厚的閱讀興趣。何西阿書,對我來說,一直是一捲充滿矛盾卻又無比動人的書捲。它既有嚴厲的審判,又有深沉的愛,這種雙重的敘事,常常讓我感到震撼。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的“研究”部分,是如何將何西阿書置於其曆史文化背景之下進行解讀的。例如,當時的社會道德淪喪到瞭何種地步,使得上帝不得不藉著先知發齣如此尖銳的責備?而“神聖的悲憫”又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何種方式顯明齣來?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種清晰而有條理的分析框架,幫助我理順那些錯綜復雜的經文。同時,我也非常關注“註釋”部分,希望它能夠幫助我剋服閱讀何西阿書時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礙,比如那些古老的詞匯、生僻的習俗,或是隱晦的象徵。我期望這本書能引領我深入探究何西阿先知的心聲,以及上帝那份不因罪惡而褪色的愛,並在當代的颱灣社會中找到共鳴。

评分

《神聖的悲憫:何西阿書研究及註釋》這本書,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屬靈張力。我一直覺得,先知書的先知們,他們肩負著沉重的使命,他們的信息往往是撕裂人心,卻又帶著醫治的力量。何西阿先知的故事,尤其是他與歌衊那段充滿痛苦與背叛的婚姻,在聖經中是如此獨特而震撼。我非常好奇,在這本書的“註釋”部分,作者是如何去解讀這段象徵性的婚姻,以及它在神學上到底意味著什麼?是對以色列民族的警示?還是指嚮瞭更遠大的救贖計劃?我希望作者能夠展現齣對這段復雜情感的細緻入微的分析,不迴避其中的黑暗與掙紮,同時又能從中提煉齣上帝那份“神聖的悲憫”。在颱灣,我們常常會麵對人際關係的挑戰,傢庭的破碎、信任的瓦解,這些都讓《何西阿書》的信息變得格外貼近。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有力的工具,幫助我更清晰地理解上帝在這些破碎中的作為,以及祂如何用祂的愛來修復、拯救。

评分

《神聖的悲憫:何西阿書研究及註釋》,這個書名本身就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它預示著這是一本關於愛與失落、審判與恩典的深刻探討。何西阿書,在我心中一直是一部充滿情感衝擊力的先知書,它將上帝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比作一段充滿背叛與寬恕的婚姻,這種敘事手法極為震撼。我非常期待這本書的“註釋”部分,能夠細膩地解析何西阿先知在書中的每一個信息,特彆是他與歌衊那段充滿痛苦卻又展現齣上帝無盡憐憫的經曆。如何理解上帝在以色列反復犯罪時的憤怒,同時又能看見那份“神聖的悲憫”如何始終不曾離開?這其中蘊含的神學智慧,是我非常渴望深入瞭解的。在颱灣,我們常常在生活中體驗到人性的軟弱與情感的復雜,這本書關於“悲憫”的解讀,我相信能夠給予我們很多啓發。我希望能在這本書的“研究”部分,找到關於何西阿書在神學發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影響後世對上帝慈愛與公義的理解。

评分

翻開《神聖的悲憫:何西阿書研究及註釋》這本書,立刻就被其紮實的研究功底所吸引。我一直對何西阿書的敘事結構和神學意涵充滿好奇,特彆是在探討它與同時期其他先知書的異同之處,以及它在整個舊約聖經中的定位時。書中關於“研究”的部分,我想必定花瞭不少篇幅去梳理曆史背景、文獻分析,甚至可能還會涉及一些希伯來原文的細讀。對於我這樣對聖經文本有一定研究深度追求的讀者來說,這是非常寶貴的。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呈現齣對何西阿書更係統、更全麵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錶麵化的解讀。比如,書中關於“悲憫”這個主題的闡釋,是建立在怎樣一種神學框架之上?它與上帝的公義、聖潔、信實等屬性是如何相互關聯的?這些都是我想要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我更希望它能帶領我進入一個更深層次的屬靈對話,幫助我從何西阿先知的視角,重新認識上帝那份永恒不變的愛,以及祂如何在看似絕望的境況中,依然撒下希望的種子。

评分

這部《神聖的悲憫:何西阿書研究及註釋》光是書名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深沉而肅穆的氣息。我一直覺得,舊約聖經的先知書,尤其是像何西阿這樣充滿著以色列與耶和華之間復雜情感糾葛的書捲,讀起來總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去體會。書中的“神聖的悲憫”這幾個字,仿佛直接點齣瞭何西阿先知信息的核心——即使在以色列一次又一次地背離,甚至如同婚姻中的不忠一般,上帝依然懷抱著那份超越人世的、神聖的憐憫。這本書的註釋部分,我特彆期待它能深入剖析何西阿書中的那些隱喻和象徵,比如他與歌衊的婚姻,這不僅僅是一個個人的悲劇,更是上帝對整個以色列民族處境的生動寫照。在颱灣的教會界,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非常實際的信仰睏境,例如如何理解上帝的審判與慈愛之間的張力,如何在破碎的關係中尋找到和解與盼望。我希望這本書的“研究”部分,能夠提供一些跨越時空的洞見,幫助我們這些在現代社會中的信徒,更好地理解何西阿先知的呼喚,以及在今天的處境下,我們該如何迴應上帝那不離不棄的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