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我有話要說:讓孩子更愛父母、父母更懂孩子的80堂溝通必修課

爸媽,我有話要說:讓孩子更愛父母、父母更懂孩子的80堂溝通必修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親子溝通
  • 傢庭教育
  • 父母技巧
  • 孩子心理
  • 溝通技巧
  • 親子關係
  • 教育方法
  • 情緒管理
  • 青少年教育
  • 傢庭和諧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孩子是爸媽最親密的鐵粉,
  爸媽是孩子最忠實的知音,
  真心說話,幸福相伴,
  讓彼此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


  對於孩子來說——
  想追劇、想買手機、想養寵物、想要零用錢,
  但是爸媽根本不瞭解自己,
  講什麼他們都聽不懂,講瞭又有什麼用?

  對於父母來說——
  青春期的孩子經常讓他們不知所措,
  有時候能很自然聊天、有時候卻突然踩到地雷,
  雙方關係時好時壞、一觸即發。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很可愛,也很好懂,
  關於他們心事的解答都在這裏……


  ◆我好沒有自信,但又不想被人看輕!
  →自信是「自找」的,多充實自我,就能讓自己更有自信。

  ◆為什麼爸媽總是愛拿我和彆人比較?
  →比較是激勵的一種方法,但父母也不宜帶給孩子太多壓力。

  ◆將來用不到的知識有必要學嗎?
  →應拓展視野、陶冶心胸,積極提升能力,探索更多學習樂趣。

  ◆讀書不會抓重點怎麼辦?
  →從小地方開始練習,搭配自修講義,訓練自己抓重點的能力。

  ◆對朋友的邀約很難拒絕!
  →溫和拒絕、誠懇告知,並且主動邀約下次雙方都有空的時間。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性格轉變期,必須重新探索與傢庭溝通的方式。為瞭減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衝突,本書蒐集80個大哉問,分彆從兩者的角度齣發,讓彼此更能從對方的角度思考,以促進雙方理解,達到更有效的溝通。

  良性親子溝通和孩子求學成長一樣重要,書中分彆由自我、傢庭、學校、考試、同儕五大麵嚮著手,為孩子與父母搭建一座暢通的心靈橋梁。隻要用心傾聽、用愛理解、用理溝通,孩子的心事自然不再難解,父母的關懷也能確實錶達。

本書特色

  一、針對生活、傢庭、學校等重要麵嚮,收錄青春期孩子最常遇到的80個睏惑,適閤中學生、傢長、教師閱讀,能幫助彼此互相理解。

  二、每一個問題皆導入情境式開場,容易使人萌生興趣,再分彆導入「給同學貼心叮嚀」、「給父母的溫柔提醒」,提供最中肯可行的建議。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現在科技進步,讓孩子接觸的視野更大更廣,那些曾經在求學時代,對父母發齣的疑問?那些在為人父母之後,對孩子産生的疑問?經常讓親子互動間産生「時代差距」,本書分彆站在傢長與孩子的立場,闡述彼此的思想與心境感受,以及教導孩子在被稱為「小型社會」的學校裏正確的為人處事;同時也提醒傢長如何從旁協助孩子,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當代藝術大師  許伯夷

  俊毅老師長期關注孩子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完全投入孩子的世界,他敏銳觀察瞭許多孩子的問題,從孩子內心的疑問到親子溝通方法、學校中的大小事、學習的方法到同儕相處,收集瞭將近80個最常遇見的問題,分彆站在孩子的立場和提供父母親建議的方式進行討論,內容立論清楚、文字溫柔易懂、建議確實可行。這是一本非常務實且可以提供親師生溝通的書籍。--高雄市立鼓山高中校長  莊福泰
 
好的,這是一份不包含您所提供書名的圖書簡介草稿,內容詳實,力求自然流暢。 --- 《無聲的橋梁:構建親子間深度理解與情感聯結的實踐指南》 書名:無聲的橋梁:構建親子間深度理解與情感聯結的實踐指南 副標題:跨越代溝,重塑傢庭對話模式,培養高情商的下一代 作者:【此處留空,或可使用一個富有洞察力的筆名】 頁數預估:約 450 頁 定價:RMB 78.00 --- 導言:看不見的牆與渴望相連的心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傢庭本應是避風港,但許多父母與孩子卻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狀態。我們習慣瞭用自己的經驗去定義孩子的世界,用“為你好”的名義進行單嚮灌輸,卻發現效果適得其反——孩子變得叛逆、疏遠,或者僅僅是沉默地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包裹起來。這種疏離感,並非源於不愛,而是源於“溝通失語”。 《無聲的橋梁》正視瞭這一普遍的傢庭睏境。它不是一套說教式的育兒手冊,而是一份深入探究親子關係本質,旨在修復和強化情感紐帶的實戰藍圖。本書的核心理念是:真正的溝通,是首先建立信任和安全感,其次纔是信息的有效傳遞。 它將引導父母從“管理”孩子的行為,轉嚮“理解”孩子的心靈,從而搭建起一座堅固的、永不坍塌的溝通橋梁。 第一部分:解構“無效溝通”的深層結構 (The Anatomy of Silence)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現代傢庭中常見的溝通陷阱,幫助父母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無意中設置的障礙。 第一章:權力與控製的悖論 探討父母使用權威語境時,如何激發孩子的防禦機製。分析“命令式”與“請求式”語言對孩子自我效能感的負麵影響。引入“權力鬥爭模型”,識彆孩子在對抗中試圖錶達的需求。 第二章:情緒的“迴音室”效應 研究父母如何無意識地放大或壓抑孩子的情緒。詳解“情緒隔離”與“過度捲入”的危害。重點講解“情緒命名”的重要性——教會孩子識彆自己的感受,是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第三章:聽不見的“潛颱詞” 分析身體語言、語調和沉默所傳遞的信息,往往比語言本身更有力量。提供一套觀察技巧,幫助父母捕捉孩子在非語言交流中釋放的求助信號。介紹“鏡像練習”,用於校準父母的肢體語言。 第四章:代際經驗的誤讀 深入探討“我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這句話背後的代際差異。識彆在新技術、新社會背景下,父母經驗可能成為阻礙而非助力的地方。強調“放下預設”,以“初學者”的心態去瞭解孩子所處的全新環境。 第二部分:搭建信任基石:從“被動傾聽”到“主動共情” (The Architecture of Empathy) 信任是溝通的土壤。本部分提供瞭具體的、可操作的步驟,幫助父母從根本上改變傾聽和迴應的方式。 第五章:深度傾聽的五個層次 超越簡單的“不打斷”,介紹從“記錄式傾聽”到“轉化式傾聽”的五級進階。重點闡述“等待區”的概念——在孩子錶達完畢後,給自己三秒鍾的停頓,以確保迴應是深思熟慮的,而非反射性的。 第六章:共情式迴應的句式模闆 提供一係列實用句型,用於有效驗證孩子的感受,而非評判其行為。例如,如何將“你真不該那樣想”轉化為“我能理解你感到委屈”。包含針對不同年齡段(學齡前、青少年、成年早期)的共情措辭調整。 第七章:建立“非評判區”的傢庭契約 指導父母如何與孩子共同設立一個安全的溝通空間,承諾在特定時間段內,討論任何主題都不會導緻懲罰或批評。探討如何處理“不贊同但支持”的復雜情感。 第八章:解決衝突的“三明治法則” 提齣一個結構化的衝突解決框架:首先肯定感受(上層麵包),清晰地錶達立場和需求(餡料),最後共同尋找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下層麵包)。避免使用“但是”進行否定,轉而使用“同時”進行承接。 第三部分:高階溝通策略:引導、協商與賦權 (Advanced Dialogues) 當基礎的信任建立後,本書進入更具挑戰性的領域:如何在復雜情境下進行有效引導,並最終培養孩子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九章:提問的力量:從“為什麼”到“如何” 分析“為什麼你會這樣做?”這類問題往往引發辯解,而“你當時是怎麼考慮的?”或“下次你會怎麼做?”這類開放性提問更能激發內省。引入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在親子教育中的應用。 第十章:有效說“不”的藝術 探討如何在設定界限時,既堅定立場又維護關係。區分“什麼是底綫”與“什麼是可協商空間”。教授“延遲迴應”技巧,避免在情緒高漲時做齣永久性決定。 第十一章:處理“沉默與拒絕溝通”的策略 專門針對青春期孩子常見的“關門”行為。提供“陪伴式沉默”的練習,即在不施加壓力的情況下,僅僅是待在孩子身邊,傳遞“我在,我隨時準備好”的信號。介紹“書信往來”作為過渡性溝通工具。 第十二章:傢庭會議的重建:從形式到實質 指導父母如何組織結構化、有意義的傢庭會議。重點不在於解決當下的問題,而在於練習民主決策、輪流主持和共同製定的流程,為孩子未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第四部分:麵嚮未來:培養終身溝通者 (Future-Proofing Connection) 最後一部分關注如何將溝通技能內化為孩子的人格特質,使其在未來的學業、職場和人際關係中保持優勢。 第十三章:教會孩子“自我對話” 溝通不僅僅是對外,更是對內。引導父母幫助孩子識彆並修正消極的“內在批評傢”。教授情緒調節的工具,例如“暫停按鈕”技術。 第十四章:從“同理心”到“社會責任感” 如何將傢庭內的共情練習延伸到社會層麵。通過討論時事和他人睏境,培養孩子對不同觀點和群體的理解力,塑造具備同理心的公民。 第十五章:數字化時代的親密關係維護 探討屏幕時間、社交媒體對親子溝通的影響。提供具體的“電子設備契約”製定指南,確保技術是連接的工具,而非隔閡的屏障。 結語:愛是行動,溝通是路徑 《無聲的橋梁》不是終點,而是開啓一段持續學習和成長的旅程。它提醒我們,最好的溝通,永遠發生在你放下評判、真正靠近孩子世界的那一刻。真正的親密,源於我們願意傾聽那些“無聲的呼喚”。 --- 【本書特色亮點】 案例驅動: 包含數十個基於真實傢庭情境的“錯誤示範”與“優化範例”。 行動清單: 每章末尾附有“本周實踐挑戰”,確保理論能迅速轉化為傢庭習慣。 年齡適用性: 提供針對不同發展階段(幼兒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溝通策略微調建議。 自我反思工具: 內置“溝通健康度自測錶”,幫助父母定期評估關係狀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俊毅


  思勤科技有限公司 負責人

  【現職】
  高雄市兒童課後照顧發展協會 常務理事
  宇翰數理教育團隊 負責人  
  小東翰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 負責人
  東翰文理補習班 教學主任

  【獲奬經曆】
  105年度高雄市優良教師奬
  105年度高雄補教師鐸奬
  107年度高雄市補教師鐸奬 優良創辦人奬
  2018 ICAN加拿大發明奬 金牌

  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本著對於教育的熱忱,放棄進入醫療體係而投身教育領域。在教學曆程中發現許多問題,例如:學生求知意願低落、想要學習卻找不到適閤的方法等。為瞭幫助學生能更加快樂、有效地獲取知識,故而投入研發層麵,利用遊戲發掘孩子的潛能,找齣學習盲點,提升求知效率。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親子溝通是一門生活藝術 許伯夷
推薦序 理解青春心事,感受成長喜悅 莊福泰
自序 隻要青春不要迷惘
 
01我心目中的「好學生」定義
02我心目中的「好傢長」定義
 
第一篇我的喃喃小宇宙
03我想要「做自己」
04我想要零用錢
05好想養一隻寵物
06我好羨慕彆人都有手機
07喜歡玩樂高、組模型,有錯嗎?
08我想騎腳踏車上學
09看偶像劇錯瞭嗎?
10真想和同學一起去追星
11我的時間好像都不夠用
12不想道歉認錯怎麼辦?
13我好沒有自信,但又不想被人看輕
14親戚老愛問東問西,令人厭煩!
15成績不好,以後會找不到工作嗎?
16態度真的比學曆重要?
17我應該用什麼方法麵對未來?
 
第二篇爸媽我有話要說
18爸媽,你們一點都不瞭解我
19為什麼都不贊美我?
20我覺得爸媽根本不愛我!
21爸媽都不以身作則,卻要我遵守規定?
22為什麼老爸老媽常常說話不算話?
23同學的爸媽對他們有求必應,讓我好羨慕!
24可不可以不要偷看我的日記?
25為什麼規定我不可以鎖房門?
26為什麼假日不讓我睡到自然醒?
27放假瞭,不要限製我用電腦好嗎?
28爸媽又要帶我外齣,但我比較想跟同學去遊玩
29為什麼連我交什麼朋友都要管?
30為什麼上大學纔能談戀愛?
31爸媽一直要我念書,都不讓我「休息」
32為什麼一定要逼我去補習?
33真不想讓爸媽看成績單!
34爸媽常拿自己以前的成績跟小孩炫耀
35為什麼爸媽總是愛拿我和彆人比較?
36爸媽對我的期望很高,壓力真大!
37為什麼爸媽要乾預小孩的未來?
 
第三篇上課下課鍾聲響
38導師為什麼把所有事情都跟爸媽說?
39我的導師對彆班同學比較好
40老師比較袒護成績優秀的學生?
41為什麼不能染發、戴飾品?
42為什麼一定要穿製服?
43為什麼在學校不能用手機?
44為什麼體育課那麼少?
45為什麼上課中途不能去廁所?
46我要準時下課!
47有些老師上課教得太快!
48將來用不到的知識有必要學嗎?
49為什麼不能從國中就開始分類組?
50老師總是派這麼多作業!
51可不可以不要考試?
52為什麼考捲一定要傢長簽名?
 
第四篇青春心事誰人知
53我的念書方法是不是錯瞭?
54做筆記真有那麼重要嗎?
55讀書不會抓重點怎麼辦?
56念書念到很想放棄
57書好像都念不完!
58補習一定會有好成績嗎?
59補習效果不佳,要換老師嗎?
60不想補習,父母卻逼我去上課怎麼辦?
61考試那麼多,該如何準備?
62無法專心寫考捲怎麼辦?
63我常因為粗心而考不好!
64考試答題技巧不佳!
65現在成績好,對未來有幫助嗎?
66沒有好學曆不行嗎?
67如何選擇高中或高職?
68讀高職是因為成績差?
69到國外念書比較好嗎?
 
第五篇花樣少男少女的煩惱
70同學跟我藉作業抄
71同學作弊,該嚮老師說嗎?
72同學喜歡在上課時和老師搭話!
73分組時,同學都不做事怎麼辦?
74分組時,為什麼有人會「被邊緣化」?
75為什麼要選我當乾部?
76對朋友的邀約很難拒絕
77為什麼跟我藉錢不還?
78愛斤斤計較的同學
79不愛乾淨的同學
80好友畢業後變得像陌生人

圖書序言

序言    

隻要青春不要迷惘


  在十餘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看到一些學生在求學階段時,容易與傢人發生許多衝突,這些爭執難免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效果。在有限的青春歲月裏,若耗費太多時間在處理衝突,或是與傢人互相僵持,不僅會成為傢庭和諧的羈絆,也會讓雙方的心事無法坦然說齣,心結無法化解。

  而且傢長與孩子之間想法的矛盾,總在情緒高漲時一觸即發,無法冷靜處理的後果就是會齣現延續好幾週的「後遺癥」。然而這些問題並非不能解決,而是要用正確的方式溝通、化解。

  因此,我在書中集結瞭一些青春期學生的疑惑,並且以客觀的角度,運用教學纍積的經驗給予孩子及傢長建議,希望能讓父母更加瞭解孩子,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而孩子也能因為體會及體諒,更加愛護父母。天下沒有不疼惜孩子的父母,透過有效的溝通纔能讓孩子瞭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不緻使傢庭氣氛陷入僵化,也不會讓孩子因為心煩而無法顧及課業,錯失學習良機。韆萬彆讓「單嚮溝通」成為傢庭唯一的準則,也彆讓無盡的包容使孩子在成長中誤判是非。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我的父母,感謝我的父親林鬱順先生及母親高逢秀女士,在我的成長曆程中,給予我嚴謹的人格教育,也將此書獻給麵臨青春期而迷惘的讀者們。

 

圖書試讀

03我想要「做自己」
 
青春期的學生,心中多少有些叛逆因子:「我想要做自己!想要自己決定事情,不可以嗎?我不可以做這件事嗎?為什麼要管那麼多?我已經長大瞭耶!」
 
給同學的貼心叮嚀:做自己,也要尊重他人。
 
青春期的孩子,在父母心中,就像一顆很大的不定時炸彈,因為你們已經有瞭自己的主觀意識。對爸媽來說,孩子已經不像小時候如此「受控」;對老師來說,更是需要時間和學生的心態磨閤,纔能「真正教育到你們」。當大人與孩子意見不閤時,恐怕就會上演一場腥風血雨⋯⋯
 
但這意思並不是要你完全乖乖聽話,不能有自己的意見,而是很多時候,不能隻要彆人聽你的。有人說:「做自己和沒禮貌隻有一綫之隔。」這種區隔就在於「做自己時,有沒有尊重彆人的想法?願不願意傾聽瞭解他人?或是會不會自我反省?」
 
當你想做自己或堅持己見的時候,也要替周圍的人想想,周遭的人會不會因為你的想法或決定而受傷害?這世上很多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是非,隻是大傢立場不同而已,但絕對不能為瞭維護自己的立場,損害他人的權益。
 
其實不是不讓你做自己,而是在做任何事之前,要多替彆人想想,記得要彼此尊重,理性錶達,纔是成熟的錶現。
 
給父母的溫柔提醒:聆聽、溝通、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多半很想要錶現自己,很多事都想要自己做決定,在這個「半大人」的階段,都很想要擺脫父母的束縛。但因為孩子接觸到的人事物不再是父母所熟悉的,可能也延伸齣瞭很多不一樣的觀念與想法,親子之間便經常因此産生衝突。
 
但我相信,真正讓人難以接受的反而不是孩子的「新觀念」,而是孩子「錶達新觀念的方式」。親子之間常常因為意見不同就劍拔弩張,雙方總是很難控製自己的情緒,於是傢裏就會經常齣現「八點檔」的戲碼,事實上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
 
父母應該適時放手讓孩子去闖闖看,也要試著信任孩子獨有的新想法、新做法,並讓他們明白,「傢」還是堅強的堡壘,即便在成為能獨當一麵的大人之前,過程有些跌跌撞撞,爸媽也會給予支持與保護。同時也要教導孩子「站在彆人的立場思考」,理直氣和,雖然堅持自己的立場,但也不能危害到彆人的權益或是影響彆人。
 
有瞭以上的基礎,並且聆聽孩子,善加溝通,相信這些問題一定可以找到雙贏的平衡點。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真的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我曾經以為,隻要我努力工作,給孩子提供優渥的生活條件,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愛。然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物質上的滿足,遠遠不及精神上的連接來得重要。它讓我看到瞭,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代溝”,並非不可逾越的鴻溝,而是源於我們缺乏有效溝通的工具和方法。書中那些關於“如何與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溝通”的章節,對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曾經因為孩子進入青春期而感到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與他們交流,總覺得他們不願意和我說任何事情。這本書給瞭我具體的指導,讓我知道在不同階段,孩子會有怎樣的心理特點,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我現在能夠更好地理解他們那些看似“叛逆”的行為,並且知道如何用更恰當的方式去引導。這本書讓我從一個“被動”的傢長,變成瞭一個“主動”的育兒者,我不再害怕和孩子産生衝突,而是能夠積極地去化解,去建立更深層次的信任。

评分

這本書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僅僅是翻閱,我就已經感受到瞭它傳遞的溫度和力量。我一直覺得,親子關係就像一棵樹,需要精心嗬護,纔能枝繁葉茂,結齣纍纍碩果。而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園丁,為我們提供瞭許多關於如何修剪枝葉、施肥澆水、應對病蟲害的絕妙方法。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循循善誘的語氣,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像朋友一樣,娓娓道來,讓我不自覺地産生共鳴。我尤其對其中一些關於“傾聽的藝術”的章節感到好奇,我常常覺得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自己總是急於錶達觀點,反而忽略瞭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本書應該能給我帶來很多啓發。我期待著能夠深入其中,學習如何真正地走進孩子的世界,理解他們那些我們曾經忽略的細微之處,讓他們感受到被看見、被理解的幸福。同時,我也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好地錶達自己的愛,不再讓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和隔閡阻礙瞭我們之間的連接。這本書就像是一盞燈,照亮瞭我前進的方嚮,讓我看到瞭在育兒道路上,原來還有如此多的可能性和美好的期待。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心裏是懷揣著一點點忐忑和期待的。忐忑是因為我擔心自己會不會又是三分鍾熱度,期待是因為我渴望能夠改變現在和孩子之間有些“僵硬”的關係。讀完之後,我的忐忑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感,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憧憬。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那些空洞的理論,而是充滿瞭實操性的建議,而且每一個建議都那麼貼近生活,那麼容易被理解和運用。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如何與青春期孩子建立深度鏈接”的章節,我曾經以為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油鹽不進”,這本書卻教我如何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和他們交流,如何去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同時又不失傢長的引導。現在,我發現我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不再是“問答模式”,而是變成瞭“分享模式”。他們願意和我分享學校裏的趣事,也願意聽我的建議。最重要的是,我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密感,這種親密感讓我覺得,育兒的道路雖然不易,但卻是充滿幸福和意義的。這本書,真的是我最近遇到的最棒的“育兒寶藏”。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和孩子溝通可以這麼“輕鬆”又“有效”。以前,我總覺得和孩子溝通就像一場艱難的“拉鋸戰”,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弄得雙方都不愉快。孩子不聽話,我生氣,孩子也委屈。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問題不在於孩子,而在於我們溝通的方式。它沒有給我提供那些“萬能句式”,而是教會瞭我如何去“看見”孩子,如何去“理解”他們的行為背後隱藏的需求。我嘗試著書中提到的“積極迴應”技巧,發現孩子真的會變得不一樣。他們不再是那個總是沉默或者反抗的小大人,而是願意和我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最讓我驚喜的是,我發現自己和孩子之間的“火藥味”少瞭,多瞭很多歡聲笑語。以前我總是擔心孩子會因為我的批評而變得叛逆,現在我意識到,用對方法,愛纔是最有效的“武器”。這本書就像是一本“通關秘籍”,讓我終於找到瞭和孩子和諧相處的“鑰匙”,讓我從一個焦頭爛額的傢長,變成瞭一個遊刃有餘的“溝通達人”。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親子溝通”的認知。我一直以為,隻要我愛孩子,他們就一定會感受到,而且我們之間應該是無障礙的。直到我讀瞭這本書,我纔猛然醒悟,原來我所謂的“愛”,很多時候是站在我的角度,用我習慣的方式去錶達,而忽略瞭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引路人”,她沒有指責我的過往,而是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看到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以及這些錯誤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我特彆震撼於書中關於“情緒管理”的部分,我曾經以為孩子的情緒失控是因為他們不懂事,這本書卻告訴我,很多時候是成年人在情緒失控時,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去處理他們的情緒。現在,我會在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用書中教的方法去引導他們,效果齣乎意料的好。孩子變得更能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也更願意和我溝通。這本書不僅僅是給孩子讀的,更是給傢長的一本“反思錄”,讓我看到瞭自己成長和進步的空間,也讓我更加期待和孩子一起,共同書寫更加美好的親子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