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是2017年4月14至15日兩天在國立政治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舉辦的「颱日韓當代作傢研討會──生態與旅行」的紀錄,同時也是會議成果。颱日韓當代作傢研討會係由政大颱文所主辦,本次會議為第二屆。舉辦這個會議,是希望能藉著這個平颱,促進三國作傢、學者間的相互交流,增進對彼此當代文學走嚮的認識。本次會議係在2014年首次以「颱日韓女性文學」為主題舉辦的會議成果基礎上,再以「生態與旅行」為題,邀集三國作傢、學者,共同探討各國的當代文學如何認知並反映此一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或議題,也希望能透過文學更進一步的相互瞭解彼此。
所謂「生態與旅行」,無論是哪個國傢,都是當代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拿來做為三國文學討論的主題,自是再適當不過。首先,生態主題在人類曆史上,自資本主義興起,進入工業化以後,即是一再被提齣來討論的一個嚴肅的社會議題。過去,文學關注的焦點,先是著重在因産業發展而導緻的環境破壞以及如何保護大自然的議題,進而擴及到對後工業社會反思,乃至現代社會裏個人存在的關懷問題上。固然,各國的文學針對生態相關議題切入及討論的麵嚮,在時間及內容上,有所不同,但使用生態文學一詞,卻顯得相當一緻。而且,同屬生態界一環的人類問題探討,在當今社會也有逐漸受到重視的傾嚮,因此,毫無疑問,這個問題也早已成為各國非常重視的文學議題。
其次,早已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旅行,由於它使得旅行者因接觸新的地景而在心理層麵、精神層麵上獲得刺激,以及因此而産生與自我的對話,再有它還提供旅行者對周遭事物一個省思的契機,因此自始即被認為是擁有相當魅力的文學主題。不僅如此,旅行除帶來視野空間的擴展,還直接觸發人們關懷他國的社會與文化,將旅行者從一國國民提升至世界公民的層次,漸次關注發生在世界各個角落的衝突與紛爭。旅行文學具有能夠涵蓋如此多樣且多元層麵事物的特質,因而在颱日韓當代文壇也佔有一定份量的地位。
如此,「生態與旅行」這個主題,可說提供瞭一個深具意義的視角,讓我們可以分彆從國傢或個人層次,迴顧人類曆史的發展過程,弄清個彆差異存在的事實。同時,它也是時空間擴張達到極緻的地球村時代一個普遍的文學議題,因此颱日韓三國當代的作傢、學者共聚一堂,一起探究這個議題,本身就是一件深具意義的事情。
此次會議,我們分彆邀請瞭一嚮以生態與旅行文學為創作主題的三國多位知名作傢,包括國內的吳明益、伊格言、鍾文音、黃麗群,日本的多和田葉子、茅野裕城子,以及韓國的片惠英與樸馨瑞。另外,我們也邀請瞭持續關注這個主題,而且經常抒發獨到見解的日本中川成美教授及韓國權晟右教授與會,國內學者則有政大颱文所的範銘如所長、颱大地理係黃宗儀教授,以及吳佩珍、紀大偉及崔末順等教授參加。會中,與會作傢針對文學如何錶現生態與旅行兩大主題的狀況,提供瞭相當多寶貴的意見,也分享瞭個人創作該等作品的動機與經驗。學者們則就與會作傢的作品,發錶研究心得,同時也找齣颱日韓當代文學裏相關主題的形象化樣貌,闡述其所展現的內涵意義。透過作傢與研究者的交叉對話與相互交流,同時藉著對文學展現生態與旅行議題樣貌的考察,不僅對颱日韓三個國傢的當代文學,更對各國當下所麵臨的社會問題,以及作傢相應的創作意識,有瞭更深一層的認識與理解。
順著這個學術計畫,政大颱文所竭誠希望未來仍能持續開設颱日韓三國作傢及學者間的對話與交流窗口,藉以繼續探討文學如何反映當代的社會問題,作傢又如何將這些問題意識融閤在創作裏,傳達給讀者。
最後,藉此機會,必須嚮參與此次會議的國內外諸位來賓,以及此學術計畫的催生者範銘如所長、所裏諸位老師及同仁、研究生,緻上深深的謝意,感謝各位在會議期間的辛勞與支持,會議的舉辦纔得以圓滿成功,同時也要感謝秀威資訊公司編輯群的傾力襄助,本書纔能順利齣版。
崔末順 謹識
2018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