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再版)

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再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古典詩詞
  • 詩歌鑒賞
  • 文學研究
  • 文本分析
  • 文化史
  • 再版
  • 中國古典文學
  • 微觀分析
  • 詩詞解讀
  • 文學批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收錄作者近年來所寫古典詩歌的微觀分析文章的精選之作,其質量更甚作者早期名作《名作細讀》一書。作者於本世紀初投身本項研究時,是帶著興趣的自發性,經過多年的研究,已從當時的就詩論詩,轉而注重學術文獻的梳理和曆史成果的吸收,以中國傳統細讀理論,揚棄西方當代詩歌理論,並進行中西接軌。這成為後來作者在研究上的自覺性追求。作者編輯本書時,心情頗為復雜。喜的是對古典詩歌甚具難度的微觀分析上頗有進展。憂的是在根本上,個案分析的局限不可諱言。畢竟是解剖麻雀,雖然五髒俱全,但是,宏觀理念和方法全為隱性。雖於個案可以在月迷之中尋覓津渡,然在方法論上難免霧失樓颱之嘆。授其魚不能授其漁,其憾何如。為彌補不足,作者於本書中,特編撰〈古典詩歌宏觀解讀發微〉一章,旨在為建構中國式微觀解讀詩學,提供初步學術基礎。
 
《煙波浩渺:宋代詞風流變探析》 作者: 王景和 齣版社: 翰墨軒 裝幀: 精裝 頁數: 580頁 定價: 128.00元 --- 內容簡介: 《煙波浩渺:宋代詞風流變探析》是一部深入考察宋代詞體自形成至鼎盛,直至婉約詞風式微、豪放詞風興起的曆史進程與美學特徵的學術專著。本書立足於豐富的宋代詞人文本和曆史文獻,以時間為軸綫,以流派為經緯,力圖勾勒齣宋詞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時代底色、審美旨趣及其內在的藝術嬗變軌跡。全書以嚴謹的考據和細緻的文本分析為基礎,著重探討瞭詞體在“體裁適應性”上的自我突破與融閤。 第一部:詞體的萌芽與初成(北宋前期:小令的雅正與通俗) 本部分聚焦於宋詞的源頭活水,探究晚唐五代詞風如何被宋初文人所繼承、改造與定型。重點分析瞭柳永的“慢詞”革新對於詞體容量和敘事可能性的拓展,以及晏殊、歐陽修等“宋尚書派”如何將詞從“艷科”的邊緣地位拉入士大夫的正式文學譜係。此階段的詞,重在音律的精研與意象的典雅化。我們詳細剖析瞭“以詩為詞”的思潮在初期所帶來的束縛與突破,特彆是對詞體在描寫日常情景、抒發個人幽思方麵的潛力挖掘。 第二部:婉約之境的登峰造極(北宋中後期:格律的精微與情感的內斂) 婉約詞在這一時期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書將焦點投嚮以周邦彥為代錶的“集大成者”。周邦彥的貢獻不僅在於對詞律的精熟運用,更在於他如何通過細密的章法布局,將日常的感官體驗提升至一種高度提煉的、帶有象徵意味的情感錶達。我們細緻比對瞭周邦彥與秦觀在“傷逝”主題上的處理差異——周的工穩含蓄,秦的空靈迷惘。此外,還探討瞭在這種高度成熟的婉約風格下,詞體開始麵臨的“題材固化”與“情感程式化”的內在危機。 第三部:詞境的拓寬與思想的介入(北宋末至南宋初:蘇辛的豪放與對傳統的超越) 本書認為,詞風的轉摺點並非簡單的情感取嚮變化,而是對詞體功能性的重新界定。蘇軾是這一轉摺的核心人物。他倡導“以詩為詞”,將哲理思辨、曆史詠嘆和個人胸襟引入詞境,極大地拓寬瞭詞的主題範疇。在分析蘇軾的“尚意”風格時,我們考察瞭其如何打破音律的嚴苛束縛,追求意象的開闊與氣勢的雄渾。緊接著,本書深入解析瞭辛棄疾的“以文為詞”現象,探討他如何將經世濟民的抱負、壯誌難酬的憤懣,通過典故的運用和議論的穿插,熔鑄於詞中,使詞具備瞭前所未有的曆史厚重感和內在張力。 第四部:南渡後的迴響與流派紛呈(南宋中後期:格調的堅守與詞思的彆化) 南宋詞壇呈現齣“一脈承平,萬象歸流”的復雜局麵。一方麵,薑夔、吳文英等“格律派”繼承瞭周邦彥的精緻,並發展齣以“意象派”為特徵的清空冷俊風格,強調詞的音樂性和視覺美感,這被視為對過度議論化的抵抗。另一方麵,陸遊的詞雖然常以“詩”相稱,但其堅守的愛國情懷和質樸筆調,為詞體保留瞭“直抒胸臆”的傳統。本書通過對這些不同流派的並置比較,闡明瞭在國傢存亡的背景下,詞人對“何為宋詞正聲”的不同理解與實踐。 核心觀點: 本書旨在證明,宋詞的發展史是一部不斷進行“體裁適應性”自我調試的曆史。從初期的對音律的依附,到中期的對情感的內斂,再到蘇辛的雄闊外拓,詞體並非僵化的模式,而是一個在時代精神的驅動下,不斷吸收詩歌、散文乃至音樂元素,最終完成自身美學體係構建的動態過程。每一次風格的重大轉變,都是詞人對前人既有審美範式的一次勇敢“越界”。 --- 適閤讀者: 中國古典文學專業研究者、詩詞愛好者、對宋代文化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本書研究深入,考據紮實,適閤作為宋詞研究的進階讀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孫紹振


  一九三六年生,上海人,一九六○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現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福建省作傢協會副主席。一九九○年在德國特裏爾大學進修,一九九二年在美國南俄勒岡大學英文係講學,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在香港嶺南學院作訪問研究。學術著作有《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文學創作論》、《美的結構》、《論變異》、《審美價值結構與情感邏輯》、《中國當代文學的藝術探險》、《文學性講演錄》、《孫紹振如是說》、《文學文本閱讀學》、《名作細讀》、《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孫紹振文集》(八捲,韓國學術情報齣版社)等。散文集有《麵對陌生人》、《靈魂的喜劇》、《滿臉蒼蠅》、《愧對書齋》、《榕蔭望月》等。

圖書目錄

總序 1
目次 1
序一╱自序 1
序二╱美國新批評「細讀」批判 5

第一章  經典詩詞個案研究
〈關雎〉:「樂而不淫」—對於激情的節製 3
〈蒹葭〉:近而不可得的戀情—單一意境和多元象徵 12
〈迢迢牽牛星〉:迢迢而又不迢迢 19
〈短歌行〉:九節連環的「意脈」 23
〈孔雀東南飛〉:情節的情感因果關係 32
附錄  古典詩話中的情理矛盾和「癡」的範疇 49
〈木蘭詩〉:花木蘭是英勇善戰的「英雄」嗎 55
〈敕勒歌〉:民族文化的心理視野和近取譬 64
〈春江花月夜〉:突破宮體詩的意境 67
〈蜀道難〉:三個層次之「難」 78
〈夢遊天姥吟留彆〉:遊仙中的人格創造 84
附錄  古典詩論中的「詩酒文飯」之說 95
〈宣州謝朓樓餞彆校書叔雲〉:無理而妙,妙在一個「亂」字上 104
〈望廬山瀑布〉:遠近、動靜和徐疾的轉換 113
〈早發白帝城〉:絕句的結構和詩中的「動畫」 119
〈楓橋夜泊〉:齣世的鍾聲對落第者的撫慰 137
〈長恨歌〉:從美女的頌歌到超越帝妃身份的絕對的愛的悲歌 142
〈琵琶行〉:長調中的停頓之美 161
〈憫農〉:為什麼是「誰知」,而不是「須知」 175
〈題李凝幽居〉:推敲的局部美和整體美 181
〈李憑箜篌引〉:突破和諧的詭譎之美 190
〈錦瑟〉:絕望的纏綿,纏綿的絕望 195
附錄  古典詩話中的情理矛盾和「無理而妙」的範疇 203
〈山園小梅〉:從「竹影」到「疏影」,從「桂香」到「暗香」 212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的赤壁豪傑風流和智者風流之夢 220
附錄  古典詩話情景矛盾中的賓主、有無、虛實、真假 238

第二章  古典詩詞常見主題分析
邊塞詩:苦寒美、動靜製宜美、語氣參差美、視聽交替美 249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摺) 249
王維〈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 255
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260
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 266
附錄  讀王昌齡〈齣塞〉 269
田園詩:沒有外物負擔和心靈負擔的境界 273
陶淵明〈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 273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 279
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 283
鄉愁詩:隱麯情思 287
岑參〈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 287
宋之問〈渡漢江〉(嶺外音書斷) 288
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 289
送彆詩:離情惜彆 294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 294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 295
高適〈彆董大〉(韆裏黃雲白日曛) 296
春季的古典詩情:喜春、惜春和傷春 298
宋祁〈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 298
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陌上柔桑破嫩芽) 303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 306
辛棄疾〈祝英颱近.晚春〉(寶釵分) 309
鞦日的古典詩情:悲鞦和頌鞦 314
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 315
範仲淹〈漁傢傲〉(塞下鞦來風景異) 319
範仲淹〈蘇幕遮〉(碧雲天) 322
馬緻遠〈天淨沙.鞦思〉(枯藤老樹昏鴉) 326
劉禹錫〈鞦詞〉(自古逢鞦悲寂寥) 330
一種鞦天的當代詩意 334
毛澤東〈採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 334
兩種不同的鼕天的美:嚴酷美感 337
毛澤東〈蔔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 337
毛澤東〈沁園春.雪〉(北國風光) 341

第三章  古典詩詞常見意象分析
月:超越時空的悲歡離閤和生命的短暫與孤獨 349
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 349
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 355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 359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363
李白〈關山月〉(明月齣天山) 368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迴樂峰前沙似雪) 371
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 373
附錄一  〈記承天寺夜遊〉:美景與閑心的遇閤 375
附錄二  圍繞著月亮的想象競賽 377
花:心靈滲透、超越物象 385
王昌齡〈採蓮麯〉(荷葉羅裙一色裁) 385
楊萬裏〈曉齣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 387
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389
方韆裏〈蘇幕遮〉(扇留風) 393
附錄  蘇軾〈水龍吟〉和章質夫〈水龍吟〉:變形、變質和陌生化、自動化 395
嶽陽樓和洞庭湖:沉鬱之美與豪放之美的載體 402
杜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 402
李白〈陪侍郎叔遊洞庭湖醉後〉(其三)(剗卻君山好) 406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 411
附錄  散文傢筆下的洞庭湖 414
範仲淹〈嶽陽樓記〉 414
袁中道〈遊嶽陽樓記〉 424
漁父:瀟灑自如的風度和天人閤一的生存狀態 430
張誌和〈漁父〉(西塞山前白鷺飛) 431
柳宗元〈漁翁〉(漁翁夜傍西岩宿) 433

第四章  古典詩詞常見主體情感體驗分析
享受孤獨 443
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 443
柳宗元〈江雪〉(韆山鳥飛絕) 446
悲憤:以喜劇性動作抒情 452
辛棄疾〈西江月.遣興〉(醉裏且貪歡笑) 452
女性的隱憂 456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456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459

第五章  古典詩詞美學品評
沉鬱頓挫與精微潛隱 467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467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 470
杜甫〈望嶽〉(岱宗夫如何) 474
崇高的三種趣味:情趣、諧趣和智趣 479
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 479
陳毅〈梅嶺三章〉(斷頭今日意如何) 483
魯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 486
詩中有畫:動畫 491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 491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 494

第六章  古典詩詞解讀理論發微
唐人絕句何詩最優 501
唐人七律何詩最優 515
我國古典詩歌的三言結構和雙言結構 534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古典詩詞的瞭解僅限於課本上的幾首,總覺得那些古老的文字與現代人的生活距離太遙遠,也有些枯燥。但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關於詩詞的短視頻,講得都很有趣,激發瞭我想要深入瞭解的念頭。無意中看到瞭這本書的信息,書名聽起來就很有意境,而且“個案微觀分析”這幾個字雖然聽起來有些學術,但又好像意味著它能把復雜的詩詞講得更透徹、更生動。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個引路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點一點地揭開古典詩詞神秘的麵紗,讓我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我希望它能讓我看到,那些流傳韆古的詩句,並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而是有著真實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能夠與我們今天的內心産生共鳴。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柔和的月光灑在迷濛的渡口,仿佛能聽到渡船劃破水麵的輕響,瞬間就將我拉入瞭那個充滿詩意的世界。我一直對古典詩詞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它們像一個個遙遠的星辰,雖然璀璨,卻難以觸及。那些晦澀的詞句,那些跨越韆年的情感,常常讓我望而卻步。然而,當我在書店偶然翻開這本書時,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書名“月迷津渡”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神秘感,而副標題“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則點明瞭其精妙之處,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撥開迷霧,帶領我們走進那些韆古絕句的內心世界,去感受它們最真實的情感與意蘊。我猜想,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詩詞賞析,更可能是一種深度解讀,一種對詩歌靈魂的探尋,這讓我對閱讀過程充滿瞭好奇與憧憬。

评分

我一直相信,每一首偉大的詩歌都蘊藏著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世界的獨特理解,而這些往往隱藏在字裏行間,需要細緻的解讀纔能發掘。在閱讀瞭大量的詩歌評論後,我發現很多評論往往流於錶麵,無法觸及詩歌的核心。因此,我非常期待能找到一本能夠進行“微觀分析”的書籍,深入到詩歌的每一個細節,去探究其構思的精巧、情感的層次以及思想的深度。《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再版)》這個書名,恰恰契閤瞭我對這類書籍的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一個個具體的詩歌“個案”,通過精密的分析,展現齣詩歌是如何通過語言的運用、意象的選擇、結構的安排來傳遞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思想內涵,讓我能夠真正領略到古典詩詞的博大精深。

评分

作為一名文學專業的學生,我對古典詩詞的分析方法一直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追求。在學習過程中,我接觸過不少關於詩詞的學術著作,其中不乏一些深刻的論述。然而,我一直在尋找一本既有學術深度,又能展現齣作者獨特思考方式的書籍。當我在網絡上看到《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再版)》這本書的介紹時,我被它“個案微觀分析”的切入點所吸引。我猜想,這本書或許能夠提供一些不同於傳統解讀的新穎視角,或者在某個具體作品的分析上,能夠展現齣一種前所未有的細緻與精妙。我期待作者能夠通過對具體案例的深入剖析,展現齣其深厚的學養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我們提供一種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詩詞解讀範式,能夠拓展我們對古典詩詞研究的視野。

评分

我是一位多年潛心研究宋詞的業餘愛好者,對於那些詞牌的格律、意象的演變以及詞人的人生際遇如何影響其創作,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最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提供更深入、更細緻分析的讀物,能從更微觀的角度去審視那些耳熟能詳卻又常常被淺嘗輒止的經典。當我看到這本《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再版)》的書名時,內心便泛起一絲驚喜。尤其是“個案微觀分析”這幾個字,立刻戳中瞭我的癢點。我期望這本書能帶領我走進具體的詩詞作品,不再是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字裏行間,去解析一個詞、一個句子,甚至一個標點符號背後可能蘊含的深意。我希望作者能夠展示其嚴謹的治學態度,提供紮實的考據和獨特的見解,讓我能夠從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那些我曾經以為已經爛熟於心的詩篇,重新感受到古典詩詞的魅力與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