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經直解:上冊〈修訂版〉

首楞嚴經直解:上冊〈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首楞嚴經
  • 佛教
  • 佛學
  • 經注
  • 淨土宗
  • 唯識
  • 修學
  • 中國傳統文化
  • 經典解讀
  • 修訂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韆生萬死難有慈航明燈,照破韆年幽暗;
  百韆萬劫幸得正法慧日,點開本明智慧。


  當末法過後,滅法來臨時,首楞嚴經將是第一部消失之經典,其餘經典,也將逐漸而滅。

  所以有人認為,隻要還有首楞嚴經在,正法就還住世,正法就還能現前,一旦首楞嚴經緣滅消失瞭,大地四處災煙迭起, 眾生也就不再相信三寶,不喜歡唸佛聽佛經,更沒有意念去看佛經,那個時候就是滅法來臨瞭,屆時不可能聽聞到佛經,再也沒有人講解佛法。

   因此筆者深深的期盼以此「首楞嚴經直解」,能普緣起行者,讀誦這部殊勝難得大乘佛典,以達究竟解脫,永遠脫離生死苦海。
《圓覺經講義:覺悟的次第與實踐》 導言:追尋不生不滅的本源 自古以來,佛法東傳,旨在啓迪眾生,離苦得樂。在浩瀚的佛教經典寶庫中,《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瞭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以其圓融的教義和嚴謹的修證次第,被譽為“開悟的法門”。然而,對於初入佛門的修行者而言,經文的深奧與艱澀常令人望而卻步。 為彌補此一缺憾,本書《圓覺經講義:覺悟的次第與實踐》旨在以更為平實、易懂的語言,深入淺齣地闡釋《圓覺經》的核心思想,並結閤現代人的生活情境,提供切實可行的修行指引。我們相信,真正的佛法,應是能融入日常、指導實踐的智慧之光。 本書的撰寫,並非對既有經典注釋的簡單復述,而是力求在繼承古德精髓的基礎上,結閤當代禪觀的體悟,對《圓覺經》中關於“圓覺自性”、“四種顛倒”、“十種方便”以及“普賢菩薩十大願行”等關鍵議題進行深入的剖析與闡發。 第一篇:圓覺自性的確立——萬法歸一的起點 《圓覺經》開篇即直指眾生本具的“圓覺妙心”。此心,非感官所能觸及,非思維所能局限,它是宇宙萬物的本源,也是一切佛果的因地。本篇將詳細探討: 1. 迷悟的根源辨析: 我們為何會陷入生死輪迴?書中將追溯“無明”的生起機製,闡明“妄想執著”如何覆蓋瞭清淨的本心。不同於僅強調業力的論述,本書更側重於心性的結構分析,指齣妄念的生起,實為對“自性”的誤認。 2. 圓覺的內涵界定: “圓”是周遍無礙,“覺”是瞭知不迷。我們將結閤天颱宗的圓融觀和華嚴宗的法界緣起觀,闡釋圓覺的究竟義——它既是體,也是用;既是因,也是果。它不是一個需要外求的彼岸境界,而是此刻瞭然於心的本來麵目。 3. 破除“我相”與“法相”的執著: 經雲:“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而為妄想之所覆蔽。”如何纔能透過層層迷霧,見性成真?本書將運用清晰的比喻,講解如何通過對“身”、“心”、“世界”的深層觀照,逐步消融對二元對立的執著。 第二篇:四種顛倒的剖析——迷失的路徑圖 《圓覺經》對眾生迷失的路徑進行瞭精細的描摹,提齣瞭“四種顛倒”——處非處顛倒、愛非愛顛倒、見非見顛倒、作非作顛倒。理解這四種顛倒,是修行“破妄顯真”的基礎。 1. 處非處顛倒: 身體與心識的錯位認知。我們將探討物質世界(處)與精神世界(非處)的界限模糊,以及修行者在初入禪定時,如何將身體的感受誤認為解脫的標誌。 2. 愛非愛顛倒: 取捨的顛倒。世人對虛妄之樂的貪愛,以及對清淨法樂的畏懼或排斥。本部分將側重於分析現代社會中“享樂主義”對修行心境的腐蝕作用,並指齣真正的“愛”應是對真理的執著,而非對感官刺激的迷戀。 3. 見非見顛倒: 認知偏差的根源。我們所“見”的,往往是過去經驗和固有觀念的投射。本書將結閤心理學中的“認知固化”現象,解釋佛教中的“我執”如何構建瞭一個扭麯的現實模型,以及如何通過“如實觀照”來校正這一模型。 4. 作非作顛倒: 行動的錯位。即“無所作為”與“有所作為”的辯證關係。闡述禪宗“不著一物”的境界,並非完全的消極不作為,而是在“無心造作”中成就“法界大用”。 第三篇:十種方便的實踐——漸次入道的階梯 針對不同的根器與迷障,《圓覺經》提齣瞭“十種方便”,即十種不同的法門,以引導眾生逐步走嚮覺悟。本書將這十種法門係統化地劃分為“止”與“觀”兩個層麵,並提齣具體的修習步驟: 1. 止的法門(定力的培養): 重點闡述“身止”、“心止”和“聲止”的修持方法。例如,對於初學者,如何通過觀呼吸(或觀息)、安住於一境(如佛號、咒語)來收攝散亂的心猿。我們會詳細解析如何區分“禪定”與“昏沉”的狀態,確保修習的質量。 2. 觀的法門(智慧的生起): 闡述如何從“觀音”、“觀塵”、“觀覺”等方麵,深入體悟諸法實相。特彆是對“觀音法門”的深入解讀,揭示“聞聲悟道”的深層機理,並非僅僅是聽外界的聲音,而是洞察能聞之心體。 3. 禪定的圓融與齣定: 探討如何將定力與慧觀結閤,實現“動中定,定中觀”。強調真正的圓覺,是超越瞭“入定”和“齣定”對立的境界。 第四篇:大願與廣行——入世的菩薩道 修行的終極目的,不僅在於個人的解脫,更在於普度眾生。本書的最後部分,聚焦於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將其視為圓覺自性在世間的具體體現。 1. 禮敬與贊嘆的實踐: 講解如何將“對諸佛菩薩的恭敬心”,轉化為對一切有情眾生的尊重和肯定,即“隨順眾生,無非佛性”。 2. 懺悔與隨喜的轉化: 深度剖析“業力”的本質是心念的慣性。通過真誠的懺悔,破除自我設限;通過隨喜他人功德,擴大心量,消除嫉妒與分彆心。 3. 持戒與度生的統一: 闡述戒律的意義在於保護清淨心,而非束縛自由。圓覺的修行者,如何在不違背戒體的基礎上,以慈悲心應化世間,行“利他”之行。 結語:迴傢,在當下 《圓覺經講義:覺悟的次第與實踐》試圖搭建一座連接古老智慧與現代心靈的橋梁。本書的目的,是讓每一位閱讀者都能清晰地認識到:覺悟並非遙不可及的神話,而是我們本具的潛能。通過對經義的深入理解和對實踐次第的紮實依循,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次第消融迷霧,迴歸那不生不滅的、圓滿具足的覺性之中。此“迴傢”之路,即是依循圓覺,直趨佛地。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  006
直解經名  0011
直解經文  0021
首楞嚴經直解   捲一  0021
第一章:啓教因由  0021
第二章:阿難示墮  0027
第三章:阿難請定  如來示佛大定總名  0033
第四章:說空如來藏  一徵七破非心  0042
第一節:一徵初破心非在身內  0044
第二節:二破心非在身外  0048
第三節:三破心非在潛根  0051
第四節:四破心非在明暗  0055
第五節:五破心非在隨有  0059
第六節:六破心非在根塵中間  0066
第七節:七破心非在無著  0071
第五章:破妄顯真  示奢摩他路  0075
第一節:真妄二根本  0080
第二節:妄識非心  0085
第三節:妄識無體  0092
第六章:帶妄顯真  十番顯見  0109
第一節:顯見是心  0110
第二節:顯見不動  0119
首楞嚴經直解   捲二  0132
第六章:帶妄顯真  十番顯見  0132
第三節:顯見不滅  0132
第四節:顯見不失  0143
第五節:顯見無還  八還辨見  0156
第六節:顯見不雜  0173
第七節:顯見無礙  0183
第八節:顯見不分  0190
第九節:顯見超情  0209
第十節:顯見離見  0218
第七章:剖妄齣真  0228
第八章:會通四科  真性常住  0259
第一節:即妄即真  0259
第二節:會五陰即藏性  0262
首楞嚴經直解    捲三  0280
第八章:會通四科  真性常住  0280
第三節:會六入即藏性  0280
第四節:會十二處即藏性  0298
第五節:會十八界即藏性  0314
第九章:圓彰七大  真性周徧  0341
第一節:阿難生疑  佛示中道圓旨  0341
第二節:地大種性  0347
第三節:火大種性  0353
第四節:水大種性  0359
第五節:風大種性  0364
第六節:空大種性  0370
第七節:見大種性  0375
第八節:識大種性  0383
第九節:小段總結  0389
第十節:阿難明心啓信偈贊  0392

 

圖書序言



  修行的目的,誌在求證本來覺性,斷除纍劫無明妄惑,有關一切修行上之知見與方法,應以證位過來人,佛陀所說的為正確標準,依據聖言量,生起正知思惟,藉著聞思二慧,集聚智慧資糧,以求見道起修,則無論於當生,或多生多劫,終究必能證入佛果之位,是故「聖言量與正知見」,是為修行者求證無上正等菩提之基石。

  蓋無明妄惑是輪迴因,愛縛染執是生死根,這是諸佛世尊,一再告誡與開示的。

  末法之世,邪說橫行,故親近善知識尤為重要,依正知正見,依法不依人,依瞭義經,不依不瞭義經,素為修行者所認同依循。世尊畢生說法,不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無不是依眾生量引導眾生,迴歸本然固有,清淨圓滿如來藏妙真如性,令其返本還元,認理歸真,得見本來麵目,所以完證佛果究竟位之關鍵,就在於「正知正見」,惟有正知正見能生發「般若智慧」,大智度論說:「正見是智慧。」

  集聚一切資糧須要智慧;信解行證的修行惟是智慧,深入經藏,解如來義,入如來義,證如來義,亦非智慧無以為入,無以為證也。

  如今在大劫時程已經是五濁劫末時期,所以五欲誘因特彆強烈,眾生纍世無明業障,與果報正在起現行,也緣起瞭無量修證障礙因緣,求證究竟菩提之路,猶然睏難,所以正遍知的佛陀提醒警示我們說:當末法的時候,得聞大乘瞭義法門,不驚、不怖、不畏,而信解發心、作觀修習受持者,佛說「甚是希有!」之所以「希有」者,因末法時期之眾生,安住於纍世無明習性執著,不知正確發心,不解如來真實義,不解法界實相義,以緻天魔藉此運勢而有機可乘,引用佛法倡行邪說,以破佛法,眾生於大劫中之共業,忒是空前,執於愛欲名利功德,障礙瞭原來固有的本覺、本明、本空,背離瞭與佛無二無彆的清淨圓滿覺性,甚至於為名為利為愛欲,造就無間罪業,深墮惡道而輪迴不止,所以說,劫末之業報忒是驚人。

  首楞嚴經的文章非常精美,經義相當深奧微妙而殊勝,全經之中,佛世尊開示密因第一義佛法,闡述無礙如來藏性心體,清淨本然,圓滿周法界,能隨眾生心而應所知量,能循業隨機應現,而無染淨分彆,掃除目眚空華,識妄斷惑而歸真,所以此經與圓覺經、華嚴經同科而共貫,乃無上甚深之經典。再者法界的時間與空間,修證解脫之原理與方法,對於眾生之心理,世間的物理,於修證上之密切關係,天堂地獄與仙道聖者,乃至三界的境相,盡在經中全盤解析,詳盡淋灕盡緻。

  然而首楞嚴經那麼奧妙的經義,文法這麼精緻的梵文,將其翻譯成華文時,在梵文與華文之間,其文字、語法、詞匯的組織與錶示,本就有其相當程度的差異與睏難,可見翻譯工程是多麼的艱钜。

  所以首楞嚴經自從一韆三百多年前,唐代中宗時期中國語文,流通問世至今,我們接觸到有關首楞嚴釋義的譯本,釋義者為保持原譯的原意,加上當時是一個文言文為主流的時代背景,幾乎句句都是,之、乎、者、也,的語體結構,而且還不少是文言文中的深文言,雖然內中玄意深廣精湛,但確實難以讓當今末法末的眾生,普及會意,容易閱讀。

  筆者學識粗淺,學修更是未悟未證,何況諸佛如來第一義諦,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無上正等覺秘密大法,本來就惟佛與佛乃能瞭知會意,筆者又如何有能量匯編首楞嚴大經,然而眾生明擺著的,長期處於浩瀚無明苦海,「韆生萬死難有慈航明燈,照破韆年幽暗;百韆萬劫幸得正法慧日,點開本明智慧。」
  
  所以筆者鹹認這一部黑暗中的首楞嚴火炬殊勝難得,是故為利益末法有緣眾生,惟以前賢大智慧者,諸大法師之講義著作,如理如法的就簡去繁匯編,盡量以現代白話,啊、瞭、嗎、吧,的語體文,間或些許簡單淺顯的文言,但求通俗易懂,讓發心有緣讀者開捲瞭然,容易理解的方式,作重點說明,以正知正見入如來真實義為宗旨,使人人有機會讀誦首楞嚴經,有因緣研修首楞嚴經,有福報受持首楞嚴經,人人本俱本自清淨的菩提自性得以成就。
  
  若讀者須要更進一步的精深義理,當可參照其他高僧大德的首楞嚴經原著譯文精解。

  事實上,世尊涅槃至今,轉眼正法像法已過,末法韆年將滿,雖然有說末法萬年,但韆年依然可據,因滅法之相已經明顯又快速的起現行,四生眾生的生命基因,也都急速在改變,我們有賴生存的南瞻部洲依報世界,也逐起可怕的人禍與天災,這是眾生的大共業。而且眾生對修行之環境因緣,也欣起空前的障礙,對選擇善知識的判斷能量,也將隨著減劫的時程,逐漸産生障礙力,「佛說法滅盡經」開示說:當末法過後,滅法來臨時,首楞嚴經將是第一部消失之經典,其餘經典,也將逐漸而滅。所以有人認為,隻要還有首楞嚴經在,正法就還住世,正法就還能現前,一旦首楞嚴經緣滅消失瞭,大地四處災煙迭起,眾生也就不再相信三寶,不喜歡唸佛聽佛經,更沒有意念去看佛經,那個時候就是滅法來臨瞭,屆時不可能聽聞到佛經,再也沒有人講解佛法。因此筆者深深的期盼以此「首楞嚴經直解」,能普緣起行者,讀誦這部殊勝難得大乘佛典,以達究竟解脫,永遠脫離生死苦海。

  筆者纔識淺薄,匯整之間若有前後次序顛倒錯置,重覆解說,錶達不清,詞不達意,或謬解誤差疏漏之處,勢必在所難免。本書經文如有誤植,當以藏經原文為準,全部經文包含咒文四百二十七句,二韆六百二十字,總共六萬二韆零二十七字,盡量分小段解說,以利有緣行者研讀。

  經文的本文,都依佛的真實義直解,在在關係有緣修者之證悟,務必用心思惟,必能得益。本文著重於悟入菩提自性實修為主,有關理趣歸屬或冗長理論,佛學的正論或反推,年代與來源典故考據等等,將不多作著墨,以免佔據篇幅,深望各方賢達見諒賜教,是為序。

  慈霛敬序於  颱中  靈山雅廬 
  公元二○一四年  佛曆二五五七年  歲次甲午   二月十五日  

  首楞嚴經直解發行至今,濛各方先進賢達賜予法教,鼓勵與鞭策,無任感激;
  謹於公元二○一六年 歲次丙申仲春再版 特分上、中、下三冊以方便研修閱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佛教經典的讀者,我對市麵上許多所謂的「解說」書籍都抱持著較為審慎的態度,畢竟《楞嚴經》的深奧程度非同小可,要能真正「直解」而不失原意,實在是難能可貴。《首楞嚴經直解:上冊〈修訂版〉》這本書,在我閱讀後,可以說是給瞭我一個很大的驚喜。它最讓我讚賞的地方,在於作者並非隻是簡單的翻譯,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每一句經文背後的意涵,並且旁徵博引,將佛法的核心概念與現代人的生活經驗巧妙地連結起來。例如,書中對於「知見」的闡釋,就讓我對「我」的本質有瞭更深刻的體悟,不再執著於虛幻的錶相。同時,作者在用詞上也非常講究,既保留瞭佛經的莊嚴,又不至於過於艱澀,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保持高度的專注與興趣。這本上冊的內容,已經讓我受益匪淺,非常期待下冊的齣版,相信它能為我們開啟另一扇認識佛法真諦的窗戶。

评分

這本《首楞嚴經直解:上冊〈修訂版〉》的價值,絕對不隻是一本「解經」書,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善知識,引領著我們一步一步地走進佛法的殿堂。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展現的學養與慈悲,他不僅對經文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將這些深奧的道理,以一種貼近人心的、易於接受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對於「因果」的闡述,就讓我對自己的言行有瞭更深的警惕,明白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都在創造著未來的自己。同時,作者也強調瞭「信」的重要性,鼓勵讀者以堅定的信心去修行,去體驗佛法的真實。這本書讓我對《楞嚴經》的敬畏之心,轉化為一種親切感,讓我願意花更多時間去親近它、理解它、實踐它。這是一本真正能夠啟迪智慧、淨化心靈的佳作,我非常推薦。

评分

哇,最近我終於入手瞭《首楞嚴經直解:上冊〈修訂版〉》,這本書在我書架上已經躺瞭好一陣子,但每次翻開,總是會被它深邃的義理給吸引住,這次下定決心好好研讀。書的排版真的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連我這老花眼都能看得輕鬆。我特別喜歡它在解釋經文時,會引用許多過去高僧大德的註解,彷彿能夠與古聖先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尤其是其中對「五十陰魔」的闡述,簡直是當頭棒喝,讓我對修行路上的種種幻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有時候讀到一些較為晦澀的段落,書中的白話解釋就顯得格外珍貴,能幫助我迅速抓住重點,不至於迷失在文字的迷宮裡。總之,這是一本值得反覆品讀的經典,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佛學基礎的讀者,都能從中獲益良多,讓我對佛法的理解又更進一步,心中的煩惱也彷彿被洗滌瞭不少。

评分

這次閱讀《首楞嚴經直解:上冊〈修訂版〉》,最大的感受是「豁然開朗」。過去總覺得《楞嚴經》是高不可攀的經文,文字雖然優美,但其義理卻總是像隔著一層紗,看不真切。這本書的齣現,可說是為我打開瞭一扇認識《楞嚴經》的正確門戶。作者以極為細膩的筆觸,將經文中的每一個關鍵字、每一個概念都做齣瞭詳盡的解釋,而且並非生硬的說教,而是融入瞭許多生活化的比喻和實際的修行指導。像是書中對於「開悟」的定義,就打破瞭我過去的迷思,讓我明白開悟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從每一個當下開始的覺察。此外,作者在探討「空性」時,更是用瞭許多貼切的例子,讓我不再對「空」產生誤解,反而感受到一種自在與解脫。這本書真的讓我對佛教的教義有瞭更係統、更深入的認識,也重新燃起瞭我精進修行的信心。

评分

不得不說,《首楞嚴經直解:上冊〈修訂版〉》這本書,真的是我近期讀過最令人驚豔的佛學書籍之一。它的優點實在太多瞭,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從何說起。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作者對於經文的「脈絡」處理,能夠清晰地展現齣經文前後的邏輯關係,不會讓讀者覺得斷章取義。而且,書中對佛學名詞的解釋,都非常到位,不會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到其根本的含義,讓我對許多過去似懂非懂的佛學概念,有瞭全新的理解。例如,書中對「無明」的解釋,就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是如何被無始劫來的習氣所濛蔽。總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講解《楞嚴經》的工具書,更是一本引導我們深入探索佛法、認識自心的修行指南。我會將它列為我佛學閱讀書單中的必備藏書,並且推薦給所有對佛法有興趣的朋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