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也是愛自己內在「受傷的小孩」;
育兒的本質,其實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榮格離世前說:「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
任何事物,如果你覺得它美,那麼它一定暗合了某種美的規律。
家庭教育也一樣,一個孩子呱呱墜地到健康幸福地長大成人,他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呵護一定暗合了自然發展的規律。
母嬰關係決定人生的起點。孩子透過內化與父母的情感關係來學習成長,童年的關係模式與長大後的事業、婚戀、養育等,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
看見,是療癒的開始 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會把心理創傷傳遞給孩子,無論意識上多希望孩子不再受苦,但潛意識總在製造相同的陷阱。
親密是親子關係中最自然的狀態。在孩子的嬰兒期看見他的需求,不干擾孩子內在的成長節律,身心臨在的陪伴,能為孩子的一生奠定溫暖扎實的人格基礎。
但它更重要的意義是陪伴我們自己,回顧生命的最初。
我們有改寫自己和孩子命運的自由 請給孩子空間,讓他自由感受、體驗各種事物,別用我們狹隘的頭腦來限制孩子無限的可能。如果把自己對世界的認知都教給孩子,孩子如何比你更優秀?
愛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願。
看見,是真正的愛。
名人推薦 尹建莉(教育專家)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林靜如(律師娘)
武志紅(《巨嬰國》作者)
徐嘉賢(黑眼圈奶爸)
張德芬(心靈作家)
曾奇峰(武漢中德心理醫院創始人)
廖笙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趙崇甫(大樹老師/到府育兒顧問)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尹建莉〔教育專家〕:李雪是少有的人才,對心理問題,尤其是母嬰關係對個體生命深遠的影響看得透徹無比。當那麼多所謂的學者、專家打著心理學的招牌胡說八道時,有李雪這樣的人存在,真是一件令人安慰的事,讓我覺得自己不那麼孤獨。
張德芬〔心靈作家〕:李雪的文字有種撼動人心的力量,並且具有療癒的效果。她從自己經歷的最痛苦、被忽視的嬰兒期開始,一路分析家長的種種無意識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毫不吝惜地與大家分享自己從中獲得的智慧。
武志紅〔《巨嬰國》作者〕:在我和李雪共同的讀者當中,有很多人說更喜歡李雪。我由衷地覺得,李雪的文字中閃耀著一種特別的東西,這種東西就是高智商和高覺知結合的結果。她的敏感和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這本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曾奇峰〔武漢中德心理醫院創始人〕:李雪的思考和言論,明確地在反抗傳統教育,維護孩子的利益。我們看到,朝這個方向行進,傳統會死去,孩子擺脫傳統的虐待,形成獨立人格和自由心靈的目標指日可待。
孩子的最初是母親的另一個開始。──林靜如(律師娘)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孩子,找回內心的自己,才能懂得如何去愛孩子。──廖笙光
讓讀者有機會看懂依附關係,勇敢的走上自我覺察之路,進而療癒伴侶、親子,還有跟自己的關係。──趙崇甫(大樹老師)
本書以母嬰關係出發,揭示人與人之間最自然的互動型態,提醒每個家長用心去發現,孩子生命與生俱來的價值。──陳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