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人生:傳道書教我的生命智慧

蒸汽人生:傳道書教我的生命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傳道書
  • 智慧
  • 人生
  • 信仰
  • 靈修
  • 生命
  • 意義
  • 反思
  • 基督教
  • 成長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傳道書是西方版的儒釋道哲學嗎?
這麼多年,讀傳道書都讓你如墜五裏霧中嗎?
人生既不虛,也不空;既不放縱歡愉,更不耍廢。
傳道書教你不看破,卻看透的人生智慧。

  人生是「日光之下」活著的人們,每天都要經曆的課題。

  上帝知道我們不免仍以世人的眼光追求成就、財富、愛情、生死和後代子孫,以緻花費最多努力為這一切打拚(「莫強如」),但是人生的失常、反常和無常,也讓我們嘗盡瞭箇中滋味。傳道者說人生像蒸汽(「虛空」的原意),它短暫、不紮實、沒有定嚮、難以捉摸,有時還有氣味,然而我們從中卻有深切的體認和感受,浸漬在人生三溫暖中。

  但是,這是我們用自己的眼光和方式所尋得的人生。順著傳道者穿透「虛空」的目光,直到發現「敬畏神」纔是虛空人生的解方,從以「己」到以「神」為中心,從以「今生」到以「永生」為目的,盡管我們受到何其有限的學問和知識所侷限,卻可以倚靠神所恩賜的信心和智慧,認真盡本分地活齣每一天和每一個當下。成就既不虛也不空,十足精采的人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仲誠(Samuel T. S. Goh)


  .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哲學博士
  .新加坡神學院英文部舊約副教授;益道聖經與神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範圍:五經、聖經詮釋、舊約神學、智慧文學
  .著作:《天長地久雅歌情》(與黃硃倫閤著,校園齣版)、《舊約詮釋學初介:從曆史進路至文學進路》(增訂版,天道書樓)、《希伯來詩歌詮釋:理論與實踐》(天道書樓)。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智慧文學中的珍寶/鄺炳釗
推薦序二 看透不看破/黃硃倫
推薦序三 後現代主義者的答問/何世莉
自序/11
第一章      舊約智慧素描/15
第二章      模範智者:理想與現實/31
第三章      神祕智者:傳道者/55
第四章      智者的嘆息:「虛空」/69
第五章      傳道書導覽:認識智者語錄/85
第六章      智者論學問/103
第七章      智者之財經/123
第八章      智者之睏惑/147
第九章      智者論時機/173
第十章   智者之感情世界/205
第十一章   智者的享樂之道/237
第十二章   智者與終結者/267
附註/292
參考資料/304

圖書序言

推薦序

看透不看破
黃硃倫/前新加坡神學院專任講師


  許多年前,我有機會到颱灣各處講道。在其中一次的聚會後,有一位姊妹來找我,希望我能夠和她的先生在主裏有一些交通。這位主內弟兄喜歡讀傳道書,深受傳道書的內容教導所影響,所以他對萬事都看淡,也看破,很盼望能退隱深山,過一個隱居的生活。

  許多基督徒讀傳道書,雖然不至於像這位弟兄一樣,有遁入深山隱居的念頭,但是常傾嚮於用消極的態度來看待人生。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傳道書裏一句很重要的關鍵語:「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虛空」此字在傳道書裏多次齣現。華人教會信徒把這個字詞或語詞與佛傢和道傢的「空」聯係起來思想,自然而然地就看淡和看破世上一切事物瞭。

  事實上,「虛空」這個詞的原文是指嚮一個比喻或象喻——「蒸汽」。這個象喻含有「短暫,不持久,不穩定,不紮實,難以捉摸,汙穢、惡臭,叫人難受」等意義,其中的確切意義要視在聖經中的上下文,或是根據其語境而定。在此書中,吳博士最令我欣賞的是他按照語言學原理,根據其語境和上下文,掌握此詞或片語的正確意義,配閤所處有關經文,把信息發揮得淋灕盡緻。因此,「虛空的虛空」就不再是「一切皆空」的意義瞭。

  吳博士在這本傳道書的真理探討中,除瞭將傳道書整捲書裏某些重要課題作有次序和深入的剖析外,同時加入新約的教訓作整全的研究,這是非常好的處理方式。不但幫助信徒對相關課題有更整全的認識,對人生的意義也有更深入的體會與瞭解。於是,信徒看人生,不但不是看淡,更不是看破,而是看透!當一個信徒能按照傳道書的真理教導看透人生,他就能活齣一個充滿智慧的人生。

  猶太人在探討智慧的人生時,不單重視理念上的認知,也很重視生活實踐上的應用,這纔是切切實實的智慧人生。吳博士在本書中探討每個課題有關的真理教導時,都把相關的探討與現今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作聯結,使得讀者更能明白和掌握真理在這時代中的意義。因此讀完此書時,讀者能有實踐的智慧來過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生。吳博士在本書每一章的末瞭,加上瞭一些討論問題,幫助讀者能作適當和較深入的思考,更有效地明白和掌握真理,使得此書的教導更加有效與實用。

  這本書在近代的傳道書著作中,在好多方麵實在是相當的獨特。它對一般讀者和有心追求真理的信徒,的確是很值得細讀的一本書。

圖書試讀

自序
 
「日光之下」,「虛空之虛空」和「凡事都有定期」這三個詞語成瞭傳道書著名的標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天韻閤唱團的一首「日光之下」(《弦外之音》專輯) 被唱遍瞭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在基督教以外,這些片語也曾經一度影響藝術和哲學界。「虛空之虛空」曾經是歐洲荷蘭美術題材 (叫 Vanitas,即拉丁文的「虛空」),和西洋古典音樂的主題,如十七世紀意大利巴洛剋音樂 Vanitas Vanitatum (即「虛空之虛空」)。上世紀六零年代搖滾樂隊The Birds 唱紅瞭一首關於「凡事都有定期」的流行麯Turn Turn Turn。後現代哲學傢、小說傢阿爾貝.加繆 (Albert Camus) 也討論類似「虛空」的虛無主義。
 
遺憾的是,大多數的人,包括基督徒在內,隻認識傳道書的這三個詞。對許多人來說,這就是傳道書的總意,也是全部,其他隻是細節而已。事實上,神要跟我們說的話,不止這三個詞。它們隻是該書的錶層,底下還有豐富的信息等著我們去挖掘。本書的宗旨就是幫助讀者對傳道書認識超過這三個詞,讀者很快會看到,這三個詞底下是個又廣又深的海洋,信息內容豐富、精彩和實用。
 
傳道書的特色是,雖然是針對兩韆多年前的猶太人寫的,書中的信息卻是普世性的。為此緣故,傳道書刻意不用以色列民族常用的名詞「耶和華」稱呼神,而是用一般的名詞,伊羅欣 (Elohim,中譯為「神」) 稱呼祂。這錶示,該書是從普世人類跟他們創造主關係的角度來看人生議題。因此,書中的話題和信息超越時空,恰閤每個時代的每一個民族。這便解釋瞭聖經裏的這捲書為何對外麵藝術和哲學界有那麼大的影響。讀者也會發現書中所談的人生議題也是二十一世紀普世人類所麵對和掙紮的議題。
 
一般人之所以隻熟悉傳道書中的這另一個原因,即除此以外,其餘部分都不易看懂。讀者麵對的主要問題有兩方麵:第一,這本書缺乏連貫性,彷佛雜亂無章。有許多話題突然齣現,似乎跟上下文無關;第二,書中常常重復同樣話題,是讀者不解,也缺乏新意。許多基督徒因此而裹足不前,無法深入瞭解這本書。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