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義比較(增訂版)(精裝)

教義比較(增訂版)(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宗教比較
  • 神學
  • 教義
  • 基督教
  • 天主教
  • 新教
  • 宗派
  • 信仰
  • 神學研究
  • 宗教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所詮釋的教義共計五個單元,即洗禮教義比較、洗腳禮教義比較、聖餐禮教義比較、聖日教義比較、聖靈教義比較。這些教義就是本會一百年來所堅持的五大教義,也是由本會的老前輩傳授給我們的信仰遺産,極其珍貴。

  本書除瞭詮釋本會的五大教義之外,也介紹古代神學傢以及現代一般教會的神學傢與牧師所主張的教義,並且逐一依據相關經文做比較,藉以讓讀者做慎思明辨的參考。
啓濛與探索:西方哲學思潮中的信仰與理性 本書導讀 《啓濛與探索:西方哲學思潮中的信仰與理性》深入剖析瞭自古希臘哲學肇始,直至近現代思潮興起,西方思想界在“信仰”與“理性”兩大核心議題上的復雜演變與深刻張力。全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係統梳理瞭哲學史上關鍵人物和學派對這一對立統一體的思考,旨在揭示人類心智在追尋終極真理過程中的內在邏輯與外在錶現。 本書結構嚴謹,分為五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源起與奠基——古典時代的理性萌芽與神性初探 本部分聚焦於古希臘哲學的開端,探討瞭早期自然哲學傢(如泰勒斯、赫拉剋利特、巴門尼德)如何試圖以邏各斯(Logos)來解釋世界本源,標誌著人類理性對神話思維的初步超越。隨後,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哲學被視為理性光輝的巔峰。 柏拉圖的“理型論”雖然確立瞭超越感官世界的純粹實在(理念界),帶有強烈的形而上學和宗教色彩,但其對理性的至高無上性的肯定,為後世西方思想奠定瞭理性主義的基石。亞裏士多德則以其嚴密的邏輯學和經驗觀察相結閤的方法,構建瞭一套既能闡釋自然現象,又能容納“不動的第一因”的宇宙圖景。在這裏,信仰與理性並非尖銳對立,而是共同服務於對“至善”的探求。 本部分詳述瞭這些古典思想傢如何界定知識的來源、真理的性質,以及人類靈魂(心智)在認知世界中的作用,為後續中世紀神學對哲學的“婢女”地位的界定提供瞭思想資源。 第二部分:中世紀的調和與張力——信仰的至上性與哲學的局限 隨著基督教在歐洲的興起,信仰(啓示真理)成為社會和知識領域的絕對中心。本部分重點分析瞭教父哲學,特彆是聖奧古斯丁如何吸收柏拉圖主義,構建齣“信仰尋求理解”(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的經典命題。奧古斯丁極大地強調瞭原罪、恩典以及人對上帝的絕對依賴性,理性在此被置於信仰的審視之下。 中世紀盛期的經院哲學,則試圖通過更係統、更精微的邏輯工具(主要源自亞裏士多德的再發現)來證明信仰的閤理性。托馬斯·阿奎那的工作被視為這一努力的頂峰。他清晰地區分瞭“自然真理”(通過理性可達)和“超性真理”(必須通過啓示接受),並論證二者之間不存在矛盾。然而,即便是阿奎那,最終也承認,關於三位一體、道成肉身等核心教義,理性無能為力,唯有信仰方能抵達。本書詳細探討瞭阿奎那“五路證明”的論證結構,以及鄧斯·司各脫和奧卡姆的“唯意誌論”對理性權力的進一步削弱。 第三部分: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人文主義的覺醒與信仰的重塑 十六世紀的巨變標誌著對中世紀統一思想體係的衝擊。本部分首先考察瞭文藝復興時期對古典人文學科的迴歸,以及人文主義者對人自身潛能的肯定。這種肯定,雖然在早期並非直接反對信仰,卻將關注的焦點從彼岸世界轉嚮現世生活,為理性與經驗的解放埋下伏筆。 隨後,宗教改革,特彆是馬丁·路德對“因信稱義”的強調,是對經院哲學理性辯護路綫的徹底反動。路德將個體與上帝的關係簡化為一種純粹的、非中介的信仰行為,極大地貶低瞭教會權威和世俗理性的說服力。本書同時討論瞭伊拉斯謨等試圖在改革與傳統之間尋求平衡的思想傢所麵臨的睏境。 第四部分:科學革命與啓濛運動——理性的凱鏇與信仰的退守 十七世紀的科學革命,特彆是伽利略、牛頓的成就,為理性提供瞭無可辯駁的經驗證據,極大地提升瞭人類對自然世界的掌控感。本部分著重分析瞭笛卡爾如何以“我思故我在”確立瞭主體性哲學的核心地位,將清晰明白的“理性直覺”視為知識的最高標準,這直接挑戰瞭基於傳統的信仰權威。 洛剋、休謨等經驗主義者的崛起,進一步將理性的探究範圍限製在經驗的邊界內。休謨對因果律的懷疑,不僅動搖瞭自然哲學的根基,也間接削弱瞭為傳統神學辯護的理性工具。 啓濛運動將“理性”奉為指導一切領域的燈塔。伏爾泰對迷信的批判、盧梭對自然人性的肯定,以及康德對形而上學僭越的批判,共同塑造瞭一個旨在通過理性建構美好社會的時代。康德對上帝存在的“批判性限定”——將上帝、自由和永生降格為實踐理性的必要信念(Postulate)而非知識對象——是理解信仰與理性在新時代關係的關鍵轉摺點。 第五部分:現代的迴響——浪漫主義的反思與後啓濛時代的張力 本書最後一部分考察瞭對啓濛理性過度樂觀的反彈。浪漫主義思潮(如謝林、黑格爾早期思想)對情感、直覺和曆史精神的重新發掘,是對僵化理性的有力糾偏。黑格爾試圖將曆史、精神、具體實踐和絕對精神熔鑄於一個宏大的辯證法體係中,這既是理性的極緻錶達,也是對啓濛運動狹隘工具理性的超越。 進入十九世紀,費希納、尼采等人的思想對信仰和傳統道德觀構成瞭更直接的衝擊。尼采的“上帝已死”宣告瞭基於形而上學和神學預設的價值體係的崩潰,促使後世思想傢(如剋爾凱郭爾)重新審視個體在意義真空中的信仰抉擇——這是一種全然不同於中世紀的、充滿焦慮的“信仰之躍”。 結語 《啓濛與探索》並非簡單地歌頌理性或貶低信仰,而是旨在提供一個動態的、充滿辯證色彩的視角,審視西方文明如何在其核心的認知衝突中,不斷定義自身、自我修正,並最終塑造瞭我們理解世界和自身存在的哲學框架。全書的論述側重於思想的流變、論證的內在邏輯以及時代背景對這些觀念形態的具體影響。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順道


  雲林縣人。
  1929年9月18日齣生。
  1947年7月5日在真耶穌教會虎尾教會受洗。
  1955年8月真耶穌教會颱神學院畢業。
  1983年8月29日被按立為長老。
  1993年任職颱灣神學院院長。
  1997年9月底,約聘屆滿卸任後,專心緻力於文宣工作,著有三十多本著作。

圖書目錄

1. 增訂版序
2. 導言
3. 洗禮教義比較
4. 本會的洗禮觀
5. 古代神學傢的洗禮觀
6. 一般教會的洗禮觀
7. 洗腳禮教義比較
8. 本會的洗腳禮觀
9. 廢除洗腳禮之曆史
10. 聖餐禮教義比較
11. 本會的聖餐禮觀
12. 古代神學傢的聖餐觀
13. 一般教會的聖餐觀
14. 聖日教義比較
15. 本會的聖日觀
16. 聖靈教義比較
17. 本會的聖靈觀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從1963年9月本會創設神學院伊始,濛颱灣總會安排,使我得以在神學院傳授五大教義,直到2010年4月12日心髒開刀纔交棒為止,前後曆時四十多年。今年雖然已經九十歲,但身體還算健康,感謝主!隻因不知道主耶穌為我定準的年限(徒十七26),還剩下多久,所以退休後仍然天天寫作,陸陸續續地再推

  齣十幾本著作,加上在職中所寫的,已經三十多本瞭。我之所以樂意退而不休,乃因從主耶穌領受的真理若不趁早化成文字,緻使與我一同被埋掉,便是浪費資源。如果這樣,豈不是對不起主耶穌,也對不起世界各地教會的同靈嗎?

  願榮耀、尊貴和頌贊,全歸於耶穌基督;恩惠、平安和喜樂

  歸於主所選召世界各地的同靈,從今直到永遠。阿們!

謝順道
2018年11月20日

圖書試讀

第一章 何謂聖靈?
 
何謂聖靈?就聖經的提示而言,祂的存在似乎很明晰,也似乎很模糊,簡直令人不可捉摸(林前十三12);就神學上的觀點來說,祂雖然已經有答案,卻仍然不能叫人滿意。
 
第一節 聖靈的位格
 
有些神學傢認為聖靈隻是神的一種感力和生氣,說「靈」字在原文上的意思是氣或風。因此,以氣和風當做聖靈的本質,甚至把聖靈譯為「聖風」,而否定瞭聖靈的位格之存在。主耶穌曾說褻瀆聖靈的罪,比褻瀆人子的罪更重(太十二31-32);如果聖靈隻是神的感力和生氣,這句話就令人費解瞭。
 
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十四至十六章中,一共五次論及聖靈時,都用陽性代名詞「他」錶明(十四26,十五26,十六8、13、14),含有「那位」的意思,證明聖靈是有位格的。保羅所說「聖靈卻是一位。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那句話(林前十二4、11),也可證實此事。
 
此外,由聖靈具有智、情、意三種特性看來,更足以證明其位格的存在之真確性瞭。第一、由智的方麵看:祂能創造宇宙萬物(創一1-2;詩一○四30),能辨彆善惡(弗四30),能作見證(約十五26),能參透萬事(林前二10),能指教人(尼九20;約十四26),能引導人明白真理(約十六13),能啓示人領悟神奧祕的經綸(弗三5)。第二、由情的方麵看:祂有愛心(羅十五30),會施恩(來十29),會擔憂(賽六三10;弗四30),會安慰人(徒九31),會替信徒代求(羅八27)。第三、由意的方麵看:祂有心意(羅八27),能決定主意(徒十五28),能發齣命令(徒八29),能差遣工人(徒十三1-4),能禁止門徒往某處傳道(徒十六6),能設立聖職(徒二十28),有分彆給與各種恩賜的主權(林前十二11),會呼叫(啓二7、11、17、29,三6、13、22)。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一些耐心。作者的學術功底毋庸置疑,但很多論述都非常嚴謹,術語的使用也比較專業,有時候需要反復閱讀纔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不過,如果你真的對這個領域有深入的興趣,並且願意花時間去鑽研,這本書絕對會是你最好的老師。我個人覺得,這種“慢熱型”的書籍,一旦你剋服瞭最初的閱讀障礙,就會發現裏麵蘊含的寶藏。它不會給你一個現成的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探索。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討論某個議題時,會追溯到源頭,然後層層遞進,把復雜的概念一點點剝開。這種循序漸進的梳理方式,雖然需要時間,但能讓你真正建立起紮實的理解。對我來說,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禮,讓我對很多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

评分

哇,這本書的裝幀真的太講究瞭!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沉甸甸的,觸感也非常好,摸起來就是那種很有質感的精裝本。封麵設計很內斂,沒有太多花哨的元素,但卻透露齣一股沉靜的力量,讓人一看就覺得是那種值得細細品味的學術著作。書頁的紙張也相當不錯,厚實而且有韌性,翻閱的時候不容易起毛邊,字跡印刷得清晰明瞭,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覺得疲勞。我平時喜歡把書放在書架上,這本書放在那裏,整體視覺效果就一下子提升瞭好幾個檔次,感覺像是一個藝術品一樣,擺在書桌上也很有品味。尤其是那種紙張的微黃和細膩的觸感,是現代印刷品少有的,讓人聯想到那些經典老書的質感,這對於我這種有點“懷舊”的書蟲來說,簡直就是福音。打開第一頁,就能感受到那種製作的用心,裝訂牢固,完全不用擔心翻開到中間的時候會鬆脫,每一處細節都體現瞭齣版方的誠意。

评分

這次的增訂版真的太有誠意瞭!相較於之前,這次的版本在內容上做瞭不少擴充和修正,感覺就像是作者嘔心瀝血重新打磨瞭一遍,很多地方的論述都更加深入、更加細緻瞭。我之前就對這個主題很感興趣,但總覺得之前的版本有些地方的闡釋不夠詳盡,有時候讀到關鍵處會有點意猶未盡。這次的增訂版正好彌補瞭這一點,作者在原有基礎上,加入瞭更多新的研究成果和視角,讓整個體係更加完整和立體。很多章節都做瞭更新,增加瞭一些新的案例分析,這些都讓原本就深刻的理論變得更加生動和易於理解。尤其是那些原本比較晦澀的論點,通過增訂版的補充,仿佛被注入瞭新的生命力,更容易讓人抓住核心。這種不斷打磨、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學術齣版界真的非常難得,也很值得尊敬。

评分

這本書的選題角度真的非常獨特!在市麵上同類題材的書籍中,很少能看到如此深入和細緻的比較。作者並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到各個維度的根本性差異,並且能夠清晰地闡述它們之間的聯係和相互影響。這種宏觀的視角加上微觀的細節分析,使得整本書的論證邏輯非常嚴密,讓人信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敏感或復雜的議題時,能夠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並且用清晰、有條理的語言來呈現。它不是在說服你接受某種觀點,而是在提供一個思考的框架,讓你自己去形成判斷。讀完之後,你會感覺自己的認知邊界被拓寬瞭,對事物的理解也變得更加多元和深刻。這種啓發性的閱讀體驗,是我非常看重的。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一個項目,急需查找一些相關的理論基礎和文獻資料,偶然間發現瞭這本書。一開始隻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但沒想到一翻開就徹底被吸引住瞭。書裏的一些觀點和分析,簡直就是為我正在思考的問題量身定製的。作者的切入點非常精準,對問題的剖析也非常到位,很多細節的處理都恰到好處。我甚至發現瞭一些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學術觀點,這對我打開思路非常有幫助。而且,這本書的寫作邏輯清晰,結構嚴謹,即使是處理一些復雜抽象的概念,也能夠做到條理分明,易於理解。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參考書,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在我迷茫的時候,指引我前進的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