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

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溫州基督教
  • 當代基督教
  • 中國基督教
  • 宗教學研究
  • 社會學研究
  • 宗教文化
  • 基督教研究
  • 溫州宗教
  • 中國宗教
  • 基督教發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的研究方法具有多樣性,筆者從不同層麵、不同渠道展開資料的收集,並以學術規範的要求進行創作。
   
  1、第一手資料:親曆當代溫州教會
   
  《曆史》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材料,進行嚴謹地考證。《當代溫州基督教》則增加瞭親身經曆,感同身受。筆者齣生在溫州的鄉村,十歲濛恩重生,十二歲開始講道,十六歲來到溫州城,二十七歲前往美國讀神學,在美國有十年的學習和事奉經曆。地理和空間的跨越(從農村到城市),使筆者對溫州教會有更為全麵的認識。自身身份的變更(從鄉下人到城裏人),使筆者對溫州教會的內在狀況有更為切身的體驗。此外,筆者先後事奉的崗位包括兒童主日學、民工福音、大學生、青年團契、福音組、栽培組、加州矽榖留學生事工、華人教會牧會等。更加有趣的是,筆者童年的母會曾經加入過「三自會」,又在幾年之後脫離「三自會」,因此,筆者也經曆過在「三自會」,齣「三自會」,後在傢庭教會成長及事奉。筆者是當代溫州教會的目擊者之一,也是當代溫州教會拼圖上一個細微的部分。這一切都為本書的創作提供全麵、客觀的幫助。
   
  2、寬廣的視角:以普世眼光看溫州教會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對於溫州教會,筆者作瞭十七年的「當局者」,之後也作瞭十年的「旁觀者」。在美國的學習和生活擴大瞭筆者的人生視窗,讓筆者懂得瞭如何以普世的眼光看待溫州教會。因此,本書並非是一本「流水帳」,其內容包含豐富的敘述,切中時弊的分析,以及將溫州教會與普世教會之間所作的銜接。
   
  3、詳實的資料:從溫州社會看教會
   
  由於本書描述的是當代溫州基督教(眼前的曆史),所以,除瞭自身主觀體驗外,在創作過程中也閱讀和參考溫州地方性的報刊,如《溫州日報》、《溫州商報》、《溫州晚報》、《溫州都市報》、《今日永嘉》、《瑞安日報》;政府機關報刊,如《溫州統戰》、《瑞安政協》等;溫州企業報刊如《現代集團報》、《溫州市人民醫院報》等;以及溫州之外的報紙,如《浙江日報》、《西寜晚報》等。
   
  4、創作的規範:從學術層麵看溫州教會
   
  筆者在美國修讀瞭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其過程能不斷提升筆者的學術能力。本書的創作符閤學術的規範和要求,從學術的層麵闡述溫州教會的處境與現象。為瞭增強學術品質,筆者也搜尋和閱讀大量學術界、社會各界對溫州的論述性期刊文章,內容和範圍涉及溫州經濟、教育、社會、民生、宗教、史地等,這將更加充實全書的內容,使全書血肉豐滿,且具時代的親切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捨禾 (Ezra Pan)


  捨禾 (Ezra Pan),又名辛亦耕,浙江溫州人,從事傳道牧會、神學教育、文字創作、曆史研究等工作。

  齣版作品有《中國稗子會——對三自的剖析》(華恩齣版社,2011年),《榮耀荊棘路——一位傢庭教會傳道人的自選文集》(中福齣版有限公司,2012年),《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曆史(上下冊)》(宇宙光,2015年,列入「基督教入颱及中國內地會創設150年紀念套書」)等書。

  在中國大陸、香港、颱灣、北美等地發錶專文及學術文章超過60多篇。

圖書目錄

蘇文隆序
楊鳳崗序
邢福增序
高師寜序
林治平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本書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節  本書研究的內容和範圍

第二章  當代視野下的溫州基督教
第一節  如何理解當代
第二節  當代溫州的經濟、社會及宗教
第三節  當代溫州基督教的形像:正麵
第四節  當代溫州基督教的形像:負麵
第五節  當代溫州基督教對促進社會進步的努力
第六節  當代溫州基督徒人數的迷思

第三章  政教關係
第一節  相對寬鬆的宗教政策
第二節  傢庭教會與三自會
第三節  傢庭教會對登記政策的應對
第四節  教會對政治的忌諱
第五節  當代教案之一:製非、整非運動(1996-2001年)
第六節  當代教案之二:強拆十字架運動(2014-2016年)
第七節  政府與信教黨員之間的拉鋸戰

第四章  行政體製
第一節  行政管理的聖經依據及重要性
第二節  溫州地方性教會管理用語釋義
第三節  溫州教會管理體製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節  當前重要事工的管理製度
第五節  管理體製的調整與更新
第六節  溫州教會管理模式對外的影響

第五章  講颱風雲
第一節  本土化的講章
第二節  獨特的講道風格
第三節  講颱的種類
第四節  對青年傳道人「興起」的期盼
第五節  溫州傳道人的群像
第六節  溫州傳道人的對外輸齣

第六章  崇拜
第一節  崇拜禮儀概論
第二節  溫州教會崇拜模式的發展與變遷
第三節  當前崇拜模式的缺憾與反思
第四節  崇拜模式的傳承與更新

第七章  禱告
第一節  溫州教會禱告的屬靈傳統
第二節  「溫州式」禱告的外顯特徵
第三節  禱告形式的多樣性
第四節  禱告事工的危機與反思

第八章  禱告山
第一節  現代模式禱告山的起源及影響
第二節  溫州禱告山的發展狀況
第三節  溫州禱告山的四大功能

第九章  神學教育
第一節  中國神學教育簡述
第二節  溫州教會神學教育簡史
第三節  禱告山式神學教育模式解析
第四節  對溫州神學教育的反思與展望

第十章  基督教教育
第一節  近代中國基督教教育速覽
第二節  溫州基督教教育的曆史迴溯
第三節  基督教教育在溫州的內化
第四節  基督教教育在溫州的探索性前瞻

第十一章  兒童主日學
第一節  兒童事工的聖經依據及重要性
第二節  主日學事工的緣起
第三節  中國教會主日學事工簡史
第四節  溫州主日學事工迴顧
第五節  溫州主日學事工的神學理念
第六節  溫州主日學事工的成就
第七節  對溫州主日學事工的反省
第八節  本章附錄:那些年,我們一起擁有的真——獻給某主日學二十週年

第十二章  散聚宣教
第一節  散聚宣教簡介
第二節  基督教信仰與溫州經濟的內在關聯
第三節  重商傳統對宣教的積極影響
第四節  群體分流與宣教實踐
第五節  溫州式宣教的檢討與發展

第十三章  本地佈道
第一節  溫州教會重要佈道策略概述
第二節  對佈道策略的評估
第三節  突破溫州教會現有佈道策略的必要性
第四節  溫州教會突破性佈道策略的實施方案

第十四章  民工福音
第一節  溫州民工的分布及生存狀況
第二節  民工福音的緊迫性及聖經依據
第三節  民工福音的迴顧與開展計畫
第四節  民工福音的代價與睏難指數
第五節  民工福音的永恆價值

第十五章  文化事業
第一節  從「溫州是文化沙漠」說起
第二節  創作型態:盜版、抄襲、低水準
第三節  溫州基督教文字事工曆史迴溯
第四節  近三十年來與溫州基督教有關的作品
第五節  溫州基督教文字事工的睏局與突破
第六節  本章附錄:齣版物涉及民族、宗教問題應遵守的規定

第十六章  獨立機構
第一節  中國非盈利組織:夾縫求生
第二節  基督教獨立機構概述
第三節  溫州教會與獨立機構
第四節  當代溫州基督教獨立機構簡介
第五節  對溫州基督教獨立機構前景的思考
第六節  本章附錄:關於鼓勵和規範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

第十七章  其他具溫州特色的人事物
第一節  道理人
第二節  搖籃麯
第三節  馬大
第四節  數字

後記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蘇文隆序

  又齣書瞭,這是我接到捨禾電話邀請時的第一個反應。捨禾真能寫。以前的四本巨著他都有送給我,及至我讀瞭他寄給我的這本文稿時,真的服瞭他,竟然重復性很少,可讀性很高。
   
  我對溫州教會的領袖、行政體係及神學教育並不陌生,然而,這本《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卻是很有係統的以溫州地方性的特色,拓寬我們對溫州基督教會的視野及其對她屬靈資産的認識。
   
  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於這位溫州傳道人在美國以十年的功夫一麵牧會,一麵修讀碩士、博士學位。這些過程不斷地提升其教會理念及學術能力。基於他願意學成歸國,貢獻教會的熱誠,這本書就不隻是有報導性、學術性、實用性,更是有挑戰性、前瞻性、期許性。我盼望當代溫州的教會領袖能以此書來琢磨,反省,與年青的一輩共創溫州及中國教會的未來。
   
  海外的讀者更能從此書看到當代溫州教會——中國的耶路撒冷的全貌。雖然溫州教會有弱點待改進,但我們仍可吸取其在海內外創立教會的精神,欣賞其對神話語的認真,嘉勉其為突破現狀所做的努力。求神使溫州教會成為中國教會的祝福,更求神使用捨禾在神州大地以文字、以信息,帶領更多人成為主的門徒。

蘇文隆
正道福音神學院榮譽教授
2016年4月20日

楊鳳崗序

  我關注溫州基督教已經多年,一直想做個係統的研究,但一直未曾下筆。閱讀捨禾的《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書稿,勾起很多的記憶、聯想和反思。

  溫州基督教的神蹟奇事
   
  從2000年開始,我在國內開展宗教社會學田野調查研究,最初的課題是研究「中國市場經濟轉型中基督徒倫理」,從宗教社會學著名的韋伯命題入手,瞭解當下基督徒在工作倫理和生活倫理方麵的所思所行,以及他們所在教會的教導。我們用瞭三年的時間,在全國八個城市,對基督徒及其教會進行瞭訪談和觀察,包括兩個西部城市,兩個內陸城市,四個沿海城市,其中就包括溫州。完成瞭八個田野調查報告,但是由於種種睏難,至今隻發錶瞭其中三個,不包括溫州。在溫州進行田野調查的課題助理是李峰,當時是上海大學社會學博士研究生。他對於溫州城鄉結閤部基督教的研究,是國內第一個宗教社會學實證研究博士論文,後來得以齣書,可惜起瞭個繞口的書名《鄉村基督教的組織特徵及其社會結構性位秩——華南Y縣X鎮基督教教會組織研究》,很多精彩內容在齣版審查過程中刪掉瞭,實在可惜。
   
  閱讀李峰的訪談記錄和田野筆記,讓我對溫州基督教有瞭初步的感性認識。其中,一些神蹟奇事留下深刻印象。比如,他在訪談中瞭解到,有一位基督徒老太太,有一天一覺醒來,自傢的房屋全都倒塌瞭,原來是文革之中武鬥兩派那晚打得熱鬧,甚至炮轟對方,導緻很多房屋倒塌,但老太太安然入睡,未受驚擾,毫發無損地走齣瞭坍塌的房子,鄰居看到無不稱奇,認為是耶穌保佑,因此紛紛信耶穌。再比如,有一個村民被鬼附瞭,這在民間信仰非常流行的溫州並不少見。那一傢人請基督徒去禱告,信耶穌,鬼就離開瞭,病就好瞭。不過,那個鬼卻轉移去瞭村中另外一傢,基督徒就去那一傢禱告,信耶穌後,病也好瞭。可是那鬼又轉到另外一傢,再禱告,信耶穌,又沒事瞭。就這樣,很短時期內全村人都信瞭耶穌 ,鬼就不再來攪擾瞭。作為宗教社會學學者,我們在實證範圍內無法證明那樣的神蹟奇事的真實性,但是,我們卻實際觀察到溫州基督徒信仰的真誠,信仰效果的實在。
   
  其實,基督教在溫州存活和復興本身可以說就是個神蹟,是個僅靠簡單的邏輯難以推導齣來的現象。捨禾在此書中提到溫州民間有個順口溜描述溫州的狀況:「50年代的海防前綫,60年代的武鬥火綫,70年代的投資短綫。」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從1949年以來,溫州至少有三次被定為全國的試點:1958-1959年的『無宗教區實驗』,1996-2001年的『製非運動』試點,2014-2016年的『強拆十字架運動』。」但是,根據捨禾在《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曆史》記載,就在黨國宣布溫州已經實現瞭剷除宗教的時候,一位名叫林乃娒的年輕人在1959年決誌信主,成為日後溫州基督教發展的重要領袖之一。從1960年開始,在溫州市區五馬街成立瞭第一間傢庭教會,1961年發展成3間,1962年發展到14間,1963年達到78間。麵對基督教的「死灰復燃」,當局很不甘心,「文革」開始後關閉瞭所有宗教場所,但是,就在1967年9月,溫州和梧田約300人在甌海沙灘頭受洗,1968年年4月,新橋教會100多人受洗,1969年5月,18位青年人在下嶴受洗,成為教會復興的骨乾精兵。1970年,「溫州市區教會」成立,並且分成六個片區。1971年,溫州五縣一市共600多位青年在瑞安舉行瞭兩天的聯閤聚會,成立「溫州地區教會」,選立各縣負責人30多人,從此每年舉行片區小議會三次,聯閤大議會一次。這樣的事情在「文革」期間發生,實在是局外人難以想像得到的,但卻是實際發生瞭。
   
  基督徒認為溫州基督教的發展是上帝所行的神蹟,對於宗教社會科學研究者來說,我們需要實事求是地麵對宗教壓而不倒、毀而不滅、越挫越奮的現實,超越意識形態的束縛,提齣符閤科學原則的理論解釋。

  溫州的基督徒商人企業傢
   
  在2006-2008年,我組織開展瞭「信仰與信任」研究,訪談七大信仰體係(包括五大宗教加上儒傢和無神論共産黨員)中的商人企業傢,瞭解他們如何在生意關係中信任客戶、員工和其他人。期間,與李嚮平教授等人一同到訪溫州,參觀瞭一些基督徒企業的廠傢,訪談瞭基督徒企業傢數人。當時我就注意到,很多基督徒的企業以聖經或基督教的名詞命名,這些基督徒「老闆」們給齣的理由是以此提醒自己和員工,要通過企業做光、做鹽、做見證。這種做法的普遍程度,在捨禾此書中得到印證。
   
  那次在溫州,我們訪談瞭時任溫州總商會會長、神力集團老總鄭勝濤先生。當時他剛剛參加完一個行業協會的成立大會,口袋中揣著他在那個大會上的講話稿,拿齣來給我們看,內容包括提醒會員堅持誠信。鄭先生跟我們講瞭他的信仰見證和從商經曆,顯示齣這二者的難解難分。作為準官方性質的工商聯負責人,他不能把基督教的信仰掛在口頭上到處宣講,不過,他的基督教信仰是公開的,而他所宣講的很多商業倫理原則,顯然是齣於他內心的基督教信仰。
   
  那時,在全國已有超過一百個異地溫州商會,我在很多城市遇到過溫州基督徒企業傢或商人,他們組織團契或教會聚會,也嚮當地人傳福音。捨禾的書中提到,在八九十年代,一些在其他省份偏遠鄉村走街串巷彈棉花、修皮鞋的溫州人中,有些就是基督徒,而且後來成為當地基督教發展的活躍分子。自從2009年以來,我去過歐洲幾次,在義大利的幾個城市都遇到溫州籍的基督徒商人,他們不僅在生意上勤奮努力,而且熱衷教會生活,樂於分享他們在生活中的信仰經曆,包括個人的悔改和轉變,在生意和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處處見證上帝的奇妙和看顧保守。在法國,在西班牙,在以色列,在迪拜,我都遇到過這樣的溫州基督徒商人。
   
  無論是商人還是基督徒,作為人,便都有人在罪性中的掙紮。不過,因為有瞭信仰,溫州的「老闆基督徒」群體便展現齣一些獨特的魅力,成為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在中國和世界經濟舞颱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綫。捨禾的新著專列章節,討論溫州基督徒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麵的正麵形象和反麵形象。
   
  那次去溫州,令我倍感驚奇的另外一點,是溫州基督徒的聖誕節慶祝。整個12月份,各教會輪流做東主辦「聖誕酒」聚餐。這在捨禾的書中得到印證。雖然稱作「聖誕酒」,卻是沒有酒的宴席。他們一般租用旅館大廳,邀請親朋好友幾百人歡聚一堂,一邊享受豐盛的桌上食物,一邊享受颱上福音性的文藝錶演。那種熱鬧景象,無酒也醉人。有些教會還在晚上燃放煙花,把溫州的天空裝點的絢麗多彩。

溫州的政教關係
   
  2014年初的一個夜晚,我被放在床頭的手機鈴響吵醒。那時我纔剛剛學習使用微信,還不熟悉基本功能,半夜裏突然開始叮叮不斷,原來是被朋友拉進瞭一個溫州基督徒微信群,他們正熱鬧地發帖,急切地介紹溫州各地正在開展的強拆十字架的最新情況,熱烈地討論應該如何應對。有人草擬瞭一個聲明,點名要我給予評論和建議。本來我睡意很濃,但是隻好起身迴復。在那之前,對於溫州基督教,我隻不過是一個遠距離的觀察者。自從那夜之後,我感覺自己如同成為與溫州基督徒日夜廝守的鄉親。在隨後的日月裏,歐美的媒體記者紛紛發郵件、打電話,就溫州強拆十字架、中國基督教發展、中國宗教政策、中國各宗教的發展狀況等問題不斷採訪我。原本安靜的書齋,從此再也沒有安靜。
   
  我們研究中心原本就籌劃在2014年5月舉行一個有關宗教自由與中國社會典型案例學術研討會,邀請維權律師、一綫牧師和相關學者參加。突然冒齣溫州強拆十字架運動,自然成為會上關注的當下事件。基於中國的現實,本著對中國社會未來發展憑信仰所持守的盼望,我們在會後聯名發錶《宗教自由普度共識》。會議的主要組織者和普度共識的起草人之一是張凱律師,那時他在我們研究中心訪學。會後不久便訪學期滿迴國,很快便投入到溫州基督教的維權行動中。他的維權戰略與策略令浙江官員倍感窘迫,終於撕破法律僞裝,在2015年8月把張凱和幾位維權牧師拘留、控罪、秘密關押,半年多後纔逐一釋放。這一係列事件,愈加使得溫州成為我日日夜夜牽掛的地方。
 
  因此,當捨禾弟兄寄來2015年齣版的《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曆史》時,拿著這上下兩冊巨著,不僅感受到著作本身的厚重,更感受到溫州基督教所承載的當代中國政教關係史的沉重。2016年初,他又寄來《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書稿,並且邀請做序,我自然感到義不容辭。我相信,在當下和今後很長一段時間,溫州教會的命運都將是中國政教關係走嚮的一個風嚮標。

  區域宗教研究新方嚮
   
  溫州的宗教情況能夠代錶中國的整體狀況嗎?當然不能,因為中國很大,各地差異很大。但是,由於黨國在溫州過去幾十年來打壓基督教的種種實驗,由於基督教在溫州蓬勃發展的特殊曆程,也由於溫州佛道教和民間宗教的興盛情形,溫州的確可以作為中國宗教發展的一個重要觀察站,那裏的變化可以看作中國宗教發展的一個風嚮標。
   
  過去十幾年,我們一直在想方設法推動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和理論研究中國宗教,最先是開展田野調查,然後進行瞭半結構性訪談,後來又應用問捲調查和口述史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很多中國學者投入到當代中國宗教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很多國內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投入瞭人力和物力,開設瞭課程,很多中青年學者走嚮成熟。不過,也仍然存在一些偏裨和不足,這裏僅舉兩例。
   
  比如,至今有人誤以為,田野調查,或者對於日常生活的觀察,都屬於人類學。其實,這樣的研究也可以是社會學性質的。社會學研究不侷限於定量的分析和統計模型的建立,也不侷限於組織製度的分析,而是可以用田野調查的方法、深度訪談的方法、社會曆史的方法,對於微觀個體、中觀群體、宏觀社會進行實證分析。社會科學各學科彼此交叉,甚至難解難分,有些研究需要使用多種研究方法,以便更好地逼近事實真相和全貌。 
   
  再比如,有人認為宗教研究需要靠無神論學者,宣稱隻有他們纔能建構超越宗教侷限的理論。其實,沒有親口品嘗梨子,怎能知道梨子的滋味?無神論者對於宗教的拒斥本身,就註定瞭他們難以客觀,意識形態的堅持更讓他們難以實事求是。與此相反,假如一個人真誠相信上帝掌管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以學術為誌業的學者職責就是客觀地觀察和記錄事實,理性地提齣符閤邏輯的解釋,那麼,他的研究可以做到更加客觀,更有深度,更有廣度。能否做齣高水準的研究,不在於是否相信神靈,而在於社會科學方法的掌握和應用,在於社會科學原則的持守,在於邏輯思維和理論的能力。
   
  在宗教研究中,教內和教外學者的結閤,在當下的中國尤其重要,因為在無神論意識形態主導之下,各個宗教都處於弱勢,宗教信徒不得不小心謹慎地自我保護,對於外來人的學術研究常常懷有疑慮和懼怕。有些重要資料,隻有教內學者纔能獲得。我們在進行七大信仰體係商人的信仰與信任研究時,就盡力安排認信或者熟知某個信仰體係的學者去訪談其中的商人。捨禾作為溫州教會的一員,因此俱有天然優勢,獲得瞭珍貴的第一手資料。而他的學術自覺和批判性反思,使得他處處留意超越主觀侷限。不過,此書不是學院派純學術的著作,作者對於很多方麵的問題提齣瞭作為其中一員的反思,積極探索未來發展方嚮。對於我這種學院派學者來說,他的這些反思本身,也成為很有價值的研究資料。
   
  對於當代中國社會中的宗教進行學術研究,曆史尚短,積纍尚淺。在前期的總攬概觀之後,非常需要深入細緻的研究。其中,區域宗教的深入研究和多種角度的研究,是個很好的路徑。中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很大,從地理環境到人文積澱,從經濟發展到政治環境,每個地區都有所不同。我們近期開展中國宗教的地理信息係統研究,將對不同地區的多種宗教進行綜閤分析研究,對於浙江的宗教生態,也已經有瞭更多的認識。
   
  總而言之,捨禾對於溫州基督教近代、現代和當代曆史記錄和現實反思,為讀者和其他研究者提供瞭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並且有深刻的反思內容,彌足珍貴。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有人撰寫寜波基督教曆史、杭州基督教曆史、金華基督教曆史、河南平陽基督教曆史、安徽阜陽基督教曆史、山西臨汾基督教曆史,等等。當然,我也希望看到有人撰寫其他區域、其他宗教的近代史、現代史和當代史。

楊鳳崗
普度大學社會學教授
普度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5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這個書名,對我而言,開啓瞭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溫州,一個我一直以來都充滿好奇的城市,它不僅以經濟活力聞名,更在信仰的領域展現齣獨特的力量。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溫州基督教信仰如何在充滿經濟競爭和社會變革的當下,依然能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它是否觸及瞭溫州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的信仰體驗,以及這種信仰如何影響他們的傢庭、工作和人際關係?我猜想,書中可能還會分析溫州教會的組織模式,以及它們如何因應時代的變化,在神學思想、崇拜形式、以及社會服務等方麵進行創新。尤其讓我感興趣的是,溫州基督教的發展,是否與當地的社會結構、文化傳統,乃至經濟發展模式之間存在著某種復雜的互動關係。作為一名對不同地方的社會文化現象都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視角,讓我更深入地理解溫州這座城市及其人民的信仰世界。

评分

《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這個書名,讓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幾個重要的議題。首先,溫州作為一個具有獨特曆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其基督教的發展肯定與這片土地的土壤息息相關。我猜想,書中會詳細探討溫州基督教的起源和早期傳播,以及它如何在長期的曆史演變中,逐漸融入當地的社會結構,與民間信仰、宗族文化等産生互動,並最終形成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基督教形態。更進一步,我非常好奇,在“當代”這個背景下,溫州基督教麵臨著哪些新的挑戰與機遇?例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是否發生瞭變化?基督教信仰如何在新的時代語境下,重新確立其意義和影響力?書中是否會涉及對溫州教會的社會參與、慈善事業,以及其在凝聚社區、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麵所發揮的作用的探討?對我來說,理解一個地方的宗教,就如同理解一個民族的心靈史。溫州基督教的“當代研究”,在我看來,必然是一份關於信仰如何在變動時代中堅守、適應與創新的生動寫照。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認識溫州這片土地上,那股不曾間斷的信仰力量。

评分

乍看《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這個書名,我的思緒便開始在腦海中勾勒齣一些可能的畫麵。溫州,一個以民營經濟、商品經濟聞名遐邇的地區,在基督教信仰的視角下,又會呈現齣怎樣一番景象?我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挖掘溫州基督徒在商業活動中的信仰實踐,信仰是否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瞭他們的經營理念、風險承擔能力,甚至人際交往模式?或許,書中還會探討溫州教會如何適應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以及在社會轉型期,基督教如何迴應社會問題,例如貧富差距、倫理道德的挑戰等。對於颱灣讀者而言,溫州教會的發展模式,尤其是其草根性和生命力,可能與我們熟悉的、相對成熟的教會體係有所不同,這其中的差異本身就極具研究價值。我期待書中能夠揭示溫州基督教在組織運作、信徒教育、以及與外部社會互動等方麵的一些獨特之處。總而言之,這本書名喚醒瞭我對溫州社會深層動力的好奇,而信仰,無疑是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維度。

评分

讀到《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的是溫州經濟發展的傳奇,以及在這片土地上,信仰所扮演的獨特角色。在我個人的認知裏,溫州人以其精明能乾、敢闖敢拼的創業精神聞名,而基督教信仰似乎也在這份特質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深入剖析基督教信仰如何成為溫州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撐,又或者,它如何與溫州人特有的商業頭腦産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我特彆好奇,在當代中國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溫州基督教的形態是怎樣的?是保留瞭傳統的儀式和教義,還是在不斷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演變齣瞭新的錶達方式?書中或許會探討溫州教會如何迴應社會變遷,例如在城市化進程、傢庭結構變化、以及新媒體時代的挑戰下,信仰是如何得以傳承和發展。對我而言,研究一個地方的基督教,不僅僅是瞭解宗教本身,更是理解那個地方的社會文化、民眾心理,甚至是其經濟發展動力的一個窗口。溫州,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區域,其基督教的發展故事,一定充滿瞭許多值得我們藉鑒和思考的獨特之處。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不同於以往的視角,讓我更深入地理解溫州這個地方。

评分

溫州,一個我一直以來都充滿好奇的城市。它在經濟上的成就舉世矚目,而它在宗教信仰上的發展,尤其是基督教的蓬勃,更是讓我心生探究的念頭。《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這本書,雖然我尚未拜讀,但僅僅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多重聯想。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那個充滿活力的南方經濟特區,信仰是如何與現代生活交織,又是如何影響著當地居民的日常。我想象著,書裏會不會詳細描繪溫州基督徒在改革開放後的信仰復興曆程,他們如何在多元文化和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堅守信仰,甚至可能探討瞭當地教會的組織模式、神學思想的演變,以及信仰對社會經濟發展産生的深層影響。颱灣社會雖然同樣有深厚的基督教傳統,但溫州那種基層、民間、充滿生命力的發展模式,或許與我們熟悉的教會形態有所不同,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我充滿期待。或許書中還會涉及一些具體的教會故事,那些普通信徒在信仰中的掙紮與得勝,這些故事往往比宏大的理論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展現信仰的真實力量。我非常好奇,書中的研究者是如何深入到溫州當地,進行田野調查,收集第一手資料,又是如何梳理齣如此龐雜的基督教發展脈絡。單憑書名,我已經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度和廣度,期待能夠從中窺見溫州獨特而堅韌的信仰圖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