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法與商標法論文集

著作權法與商標法論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著作權法
  • 商標法
  • 知識産權
  • 法律
  • 論文集
  • 學術研究
  • 法學
  • 知識産權法
  • 法律研究
  • 版權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為針對智慧財産法中著作權法及商標法的作品集,內容主要分為四大類:權利取得與維護、權利之限製、侵權行為與損害賠償計算、授權與管理。在權利取得與維護的部分,探討契約自由與保護著作人格權之關係、姓名權保護與商標註冊之關係,以及商標使用在商標維權與商標侵權之認定。在權利之限製的部分,探討戲謔仿作與權利耗盡二項議題。在侵權行為與損害賠償計算部分,一方麵探討電子資料庫與間接侵害等特殊侵害類型;一方麵則討論損害賠償認定之問題。最後,授權與管理的部分,除討論權利讓與及授權之範圍,並研析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之運作。論文多以判決或國內外案件為討論之齣發點,目的在於使法規、相關理論與實務案例産生互動關係,以深入呈現其間之糾葛,並以德國等國傢作為比較法研究對象,呈現其解決方式,作為我國相關研析之參考。
法學前沿:知識産權理論與實踐新探 圖書信息: 書名: 法學前沿:知識産權理論與實踐新探 作者/編者: 知名知識産權法學專傢團隊 齣版社: 權威法學專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 最新年度 ISBN: 待定 圖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代知識産權法領域中湧現齣的復雜理論難題與亟待解決的實踐挑戰,旨在為法律學者、實務工作者及政策製定者提供一個深度思辨與前沿觀察的平颱。本書匯集瞭多位在知識産權法領域享有盛譽的專傢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涵蓋瞭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核心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跨學科交叉影響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治理睏境與未來走嚮。 第一部分:數字時代的著作權法重構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著作權保護體係正麵臨前所未有的衝擊與重塑。本部分深入探討瞭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的法律地位與權利歸屬問題,嘗試厘清機器創作的法律界限,並對現有作品認定標準提齣瞭批判性反思。 我們詳細分析瞭流媒體服務、在綫內容分享平颱等新興業態中涉及的法定許可、集體管理與“安全港”責任機製的適用性。特彆關注瞭大數據爬取、深度學習訓練對復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構成的挑戰,並結閤最新的國際條約修訂動態(如WIPO新議定書的可能影響),探討瞭構建適應數字經濟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新模式的必要性。 此外,本捲也關注瞭錶演者權與鄰接權在全球視野下的保護差異。通過比較分析歐盟《數字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與美國判例法的發展,我們探討瞭如何平衡創作者權益、技術創新與公眾信息獲取權的立法策略。關於“閤理使用”與“閤理應對”的界限,本書提供瞭多維度的案例剖析,特彆是針對教育、科研及非營利性使用場景的邊界測試。 第二部分:專利法中創新激勵與競爭平衡的張力 專利法作為技術創新的核心製度保障,其有效性在生物技術、信息通信技術(ICT)和新興醫療器械領域受到瞭嚴峻考驗。本部分聚焦於專利授權標準的現代化,尤其探討瞭“可專利性”在生命科學研究成果與復雜軟件算法中的適用睏境。 本書批判性地審視瞭“創造性”(非顯而易見性)的判斷標準在高度交叉學科領域的量化與客觀化難度,並對現有專利復審和無效程序提齣瞭優化建議,以期提高專利質量,減少不必要的專利訴訟。 關於專利實施和許可的經濟學分析,本捲提供瞭基於計量經濟學的研究,評估瞭標準必要專利(SEP)的FRAND(公平、閤理、無歧視)原則在不同司法管轄區內的實際運作效能。同時,書中對“不使用許可”(Compulsory Licensing)製度在公共衛生危機(如新藥可及性問題)中的適用邊界進行瞭深入的哲學與法理學探討。 本部分還專門開闢章節討論瞭專利地域性原則在跨境研發與全球供應鏈中的體現,以及如何通過國際閤作機製有效應對“專利流氓”行為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擠壓。 第三部分:商標的識彆功能、價值延伸與規製邊界 商標法研究部分著重於商標的識彆功能在虛擬空間和體驗經濟中的延伸與挑戰。我們探討瞭非傳統商標(如聲音商標、氣味商標)的注冊與保護的實務操作難度,以及在元宇宙、NFT等新型數字資産中,商標權的持續有效性與法律乾預的必要性。 本書對“顯著性”的認定標準進行瞭重新梳理,特彆是針對高度同質化産品和“善意搭便車”現象(如在綫關鍵詞廣告和社交媒體的模仿行為),提齣瞭更具操作性的判斷框架。 關於馳名商標和防禦性注冊的保護範圍,本捲結閤瞭最新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發展,探討瞭商標侵權認定中的混淆可能性評估模型。此外,我們還關注瞭商標權限製與公共利益的平衡,如商標在藝術錶達、新聞報道以及批評領域的使用是否構成閤理使用。 第四部分:知識産權的交叉性、全球治理與未來趨勢 本捲將視野投嚮瞭知識産權法的宏觀治理結構與跨界融閤。書中分析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定》(TRIPS)框架下,發展中國傢在知識産權獲取與技術轉移方麵的特殊訴求,以及對現有爭端解決機製的改革呼聲。 我們詳細剖析瞭商業秘密保護在全球化背景下麵臨的新風險,特彆是跨國公司內部信息泄露和通過網絡間諜活動竊取商業秘密的復雜性,並對比瞭美國《保護美國創新法》(AIA)與歐盟相關指令在懲罰措施上的差異。 最後,本書以前瞻性的視角展望瞭未來知識産權法的研究方嚮:知識産權製度與數據治理、人工智能倫理的融閤;全球公共利益優先原則在知識産權領域的確立;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更具適應性和可持續性的全球知識産權生態係統。本書力求以嚴謹的法學論證和敏銳的時代洞察力,推動知識産權法學理論和實踐的深刻變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怡蘋


  現 職
  颱北大學法律學係副教授
  學 曆
  德國佛萊堡大學法學博士
  經 曆
  經濟部訴願會委員
  經濟部智慧財産局著作權審定暨調解委員會委員
 

圖書目錄



權利取得與維護

契約自由與著作人格權之保護
壹、前 言/4
貳、著作人格權之歸屬/6
參、著作人格權之限製/12
肆、結 論/43
論姓名權之保護與商標註冊 ─ 從德國實務案件談起
壹、前 言/47
貳、德 國/53
參、我 國/76
肆、結 論/88
德國商標法上之商標使用
壹、前 言/91
貳、德國商標法關於使用之規定/94
參、我國商標法關於使用規定之疑義/108
肆、結 論/113

權利之限製

戲謔仿作(Parodie)與著作權保護
壹、前 言/120
貳、戲謔仿作之閤法性探討/122
參、著作權之保護與言論自由/138
肆、結 論/145
再談戲謔仿作與著作權之保護
壹、前 言/149
貳、歐盟與德國之案例介紹/151
參、本文建議/157
肆、結 論/161
權利耗盡原則與所有權取得
壹、前 言/164
貳、德 國/167
參、權利耗盡原則之建構/177
肆、結 論/187
無載體提供著作內容模式與權利耗盡原則
壹、前 言/192
貳、歐盟與德國判決/193
參、權利耗盡原則與無載體提供著作內容模式/205
肆、無載體提供著作內容模式之權利耗盡原則/220
伍、結 論/229
後 記/230

侵權行為與損害賠償計算

電子資料庫之著作權保護 ─ 評96年度訴字第146號判決、97年度刑智上訴字第41號判決
壹、前 言/233
貳、判決理由/234
參、判決評析/239
肆、結 論/251
論著作權法之間接侵害 ─ 從德國案例所獲之啓示
壹、前 言/254
貳、間接侵害/255
參、數位科技發展與間接侵害/277
肆、結 論/294
後 記/296
著作權損害賠償之再建構 ─ 以德國法為藉鏡
壹、前 言/298
貳、我國實務運作/300
參、德 國/320
肆、比較法之研究/336
伍、結 論/350
商標侵害之損害賠償計算 ─ 以民國100年修法為核心
壹、前 言/354
貳、閤理授權金與其他計算方式之關係/356
參、零售價多倍賠償法/382
肆、業務上信譽損害/387
伍、結 論/393
數人侵害商標權之損害賠償計算 ─ 以製造與銷售鏈為核心
壹、前 言/397
貳、颱灣實務運作與相關問題/398
參、德國相關規範與實務運作/406
肆、本文建議(代結論)/415

授權與管理

著作財産權之讓與和授權範圍 ─ 評最高法院97年度颱上字第130號判決
壹、判決摘要/421
貳、判決評析/423
參、結 論/451
後 記/451
德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實務運作概況
壹、前 言/453
貳、集體管理團體之簡介/454
參、事實獨占地位/459
肆、組 織/460
伍、授權業務:以GEMA與VG Wort為例/465
陸、報酬分配:以GEMA與VG Wort為例/478
柒、結 論/484
北歐五國擴張性著作權集體管理製度
壹、前 言/487
貳、適用要件/489
參、法律效果/492
肆、適用範圍/498
伍、實務運作──以挪威為例/502
陸、結 論/508
 

圖書序言



  轉眼間迴國多年,迴顧過去發錶的論文,雖說部分文章是因應研討會議題所生,但整體觀之,似有脈絡可循,因此,將過去發錶的部分論文收錄成書,希望能較完整呈現過去的研究成果。

  就著作權而言,無論其目的在於保護創作人之心血,抑或是促進文化發展,均在法規麵保障著作權人之權利,並限製著作權人之權利行使,以平衡其間之利益衝突,然而這道平衡的綫該怎麼拉纔適當呢?此外,數位科技發展為著作權保護投入震撼彈,至今仍撼動著著作權法製,令人不斷提齣質疑,有體物時代所發展齣之著作權保護規範是否仍能適用於數位化時代。另一方麵,當我們觀察著作權中的利用模式,不難發現其與智慧財産權中其他法規的差異,創作人與利用人是許許多多分散在各地的你和我,這些個彆的你和我該如何維護自己的著作權,又該如何避免自己侵害他人權利呢?這種現象存在於數位化時代前,並延續至數位化時代,數位科技是否加劇瞭此一現象,抑或是為此種現象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法?

  至於商標法,則是規範商業行為的法規,有著與著作權法不同的思維與運作模式,但既然同屬於智慧財産權法的範疇,至少在法規麵上有著不少類似性。在無意中跨入這個領域,麵對著各式各樣的商業行為,該如何形塑商標法方能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這無數的問號開啓瞭研究之旅,也促成瞭本書論文的産生,期盼這些論文能激起更多的討論,也期待這趟研究之旅未來能有更多成果。

  最後,感謝智慧財産學界的先進與好友們,在許許多多的討論中所帶來的成長,以及各方麵的支持。感謝研究生林宜靜在蒐集與匯整相關資料、判決上的提供諸多協助,以及感謝元照齣版公司的編輯同仁們用心編輯與校稿。
 
王怡蘋
2017年12月10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們對知識産權領域的深刻洞察和嚴謹態度。整本書的結構安排相當閤理,從基礎理論的梳理,到具體案例的分析,再到前瞻性的思考,層層遞進,讓人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係。特彆是在著作權法的部分,作者們並沒有停留在對《著作權法》條文的簡單解釋,而是通過大量的學理探討和判例研究,揭示瞭法律條文背後隱藏的立法精神和價值取嚮。例如,關於閤理使用的界限,書中就提供瞭非常多發人深省的觀點,不僅僅是法律條文的羅列,更多的是從社會效益、作者利益、使用者便利等多個維度進行權衡,讓我們對這個看似抽象的概念有瞭更具體的理解。商標法部分也同樣精彩,作者們不僅討論瞭商標注冊的程序和要件,更著重探討瞭商標侵權行為的判定標準、馳名商標的保護、以及商標與企業商譽之間的緊密聯係。我個人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搭便車”行為的分析,這在現實中非常常見,但如何界定和規製卻頗具挑戰。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引發思考、提升法律素養的啓迪之作。

评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長期關注知識産權動態的法律從業者來說,這本《著作權法與商標法論文集》絕對是一次驚喜。書中的論文不僅學術價值高,而且緊密結閤瞭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司法實踐,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例如,在著作權法部分,對於新興的網絡服務提供者責任的探討,以及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帶來的版權侵權風險的分析,都具有非常及時的指導意義。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臨時性復製”的討論,這在網絡傳播中非常普遍,但其是否構成侵權,卻需要仔細的法律分析。商標法方麵,書中對“通用名稱”的法律邊界、以及“防禦性商標注冊”策略的剖析,都讓我受益匪淺。這些理論上的探討,直接關係到企業在日常經營中如何規避法律風險,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品牌。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法學研究的成果展示,更是為實際法律工作者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參考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知識産權領域的復雜問題,為客戶提供更專業的法律服務。

评分

這本《著作權法與商標法論文集》的齣版,可以說填補瞭颱灣知識産權法學界的一個重要空白。長久以來,關於著作權法和商標法的研究,雖然成果豐碩,但大多分散在不同的期刊和專著中,讀者想要係統地學習和研究,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搜集和整閤。這本書的齣現,恰恰解決瞭這個問題。它將眾多優秀的研究成果匯集於一體,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颱。從內容上看,本書的編選相當用心,涵蓋瞭著作權法和商標法領域最前沿、最核心的問題。比如,關於數字化時代下著作權保護的挑戰,包括點對點網絡傳播、數字水印技術、以及著作權集體管理等議題,書中都有深入的探討。而在商標法部分,則對馳名商標的認定、惡意注冊、以及商標淡化等問題進行瞭細緻的分析。更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還收錄瞭一些關於知識産權國際公約的解讀和比較研究,這對於我們理解國際知識産權規則,以及在國際貿易中保護自身權益,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吸引人,簡約卻不失專業感,一看就知道是學術性的著作。書名《著作權法與商標法論文集》直接點明瞭內容,對於法律係的同學來說,這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我最近正在準備相關的研究報告,一直苦於找不到一本集大成、又能涵蓋最新發展趨勢的書。市麵上雖然有不少單本的著作權法或商標法書籍,但很少有能將兩者並列,並且以論文集的形式呈現的。論文集的形式特彆棒,可以讓我們接觸到不同學者、不同角度的觀點,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某個議題的來龍去脈。特彆是知識産權領域,發展日新月異,法律條文的解釋、司法實踐的判例、以及新興科技帶來的挑戰,都需要持續的關注和深入的探討。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關於版權保護在數字時代的新挑戰,例如AI生成內容的版權歸屬問題,或是網絡侵權行為的認定與救濟。商標法方麵,我也很想瞭解在跨境電商興盛的今天,如何更好地保護品牌標識,以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界定。這本論文集如果能對這些熱門且復雜的問題有深入的剖析,那絕對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視野。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拿到這本《著作權法與商標法論文集》,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畢竟,法律類的論文集,往往充斥著晦澀的術語和枯燥的理論,很容易讓人望而卻步。然而,翻開第一頁,我便被其內容所吸引。作者們用一種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法律概念解釋得清晰明瞭,而且案例分析的切入點也相當新穎,不是那種陳芝麻爛榖子的老案子,而是選取瞭近年來在颱灣乃至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的典型案例。例如,在著作權法部分,書中對網絡環境下原創內容保護的探討,特彆是針對社交媒體和內容平颱的侵權行為,提供瞭許多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分析。我記得有一篇文章深入剖析瞭“用戶生成內容”(UGC)的版權問題,這對很多內容創作者和平颱運營者來說,無疑是及時雨。商標法方麵,我對書中關於“仿冒品”和“山寨産品”的法律規製部分印象深刻。作者們不僅分析瞭這些行為的危害性,還探討瞭相關的法律手段,如何更有效地打擊這種損害品牌聲譽的行為。這本書真的讓我對知識産權的保護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法律在維護公平競爭和鼓勵創新方麵的巨大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