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基礎論(十版)

民事訴訟法基礎論(十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民事訴訟法
  • 訴訟法
  • 法律
  • 法學
  • 基礎理論
  • 教材
  • 十版
  • 民事訴訟
  • 法學教材
  • 訴訟製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共分為二十章,對民事訴訟法之課題擇其重點,予以說明。其乃著重在對基本論之探討,於憲法原則及民事程序法之發展關係、處分權主義及辯論主義之流變,有較為詳細之介紹。本書對於現今民事訴訟法學處於「被緩和職權探知主義」與「修正辯論主義」間之選擇、「法律安定性」與「個案彈性」間抉擇,且提供部分思考基點。而對於民事訴訟法與實體法之關係,亦即是否程序法之發展從此將與實體法目的分道揚鑣?另是否將以當事人自主選擇取代原程序法所彰顯之法安定性及平等性?亦係現今民事訴訟法所麵臨之十字路口。此外,就簡易程序、保全程序及傢事事件程序等問題,本書亦均提供相關素材或個人之觀察所得,用供參考。
  
  本次修正,乃著重在新近修法之對應內容變動,並加入部分學理分析、實務見解及問題提示,用供參考。
  
法律的基石與實踐的指南:當代法學前沿專題研究 本書聚焦於法律體係中最核心、最常受考驗的領域——民事訴訟法之外的法律分支,旨在為法律專業人士、法學院學生及關注法治建設的社會人士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極具前瞻性的知識體係。 本書不涉及任何關於訴訟程序、證據規則或司法實踐操作層麵的具體論述,而是將視角投嚮民事法律關係得以確立和運行的宏觀基礎、倫理考量以及與其他重要法律部門的交叉融閤點。 --- 第一編:私法基礎理論的深度重構 本部分緻力於解構當代民法理論賴以生存的哲學基礎與曆史演變,探討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民法原則所麵臨的內在張力與外部衝擊。 第一章:私權觀念的當代危機與重塑 本章從法哲學角度審視“私權”概念的內涵變遷。我們不再探討訴訟中如何保護私權,而是深入剖析私權作為一種社會建構的本質。討論瞭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特彆是新自由主義)對私法自治理念的挑戰。重點分析瞭在數字經濟和大數據環境下,個人對信息和“自我”的控製權如何超越傳統的財産權和身份權範疇,成為新的核心私權要素。內容涵蓋瞭對“契約自由”在平颱經濟中異化的批判性研究,以及如何從憲法層麵為私權邊界劃定倫理紅綫。 第二章:法主體地位的擴張與界限 本章超越瞭自然人與法人這一傳統的二元結構,深入研究新型法律主體——如“無人機法人”、“人工智能實體”等在法律上是否應被賦予主體資格的爭論。探討瞭集體權利、公共利益與個體權利之間的動態平衡機製,特彆關注環境權益主體、基因信息受益人等模糊地帶的主體地位認定問題。內容側重於概念的辨析和理論模型構建,而非具體爭議的解決路徑。 第三章:私法規範的倫理化與價值導嚮 探討民事法律規範如何從純粹的規則導嚮轉嚮價值導嚮。分析瞭“誠實信用原則”在法條適用之外,作為一種社會公德和道德義務的上位性意義。本章對比瞭不同法係(如大陸法係與英美法係)在法律製定中對“良善風俗”與“公共秩序”的理解差異,以及這些價值判斷如何在立法層麵滲透到閤同、侵權等實體法領域。 --- 第二部:實體法領域的橫嚮關聯與前沿課題 本部分將民事實體法置於整個法律體係的網格中,探討其與其他重要法律部門——如行政法、知識産權法、經濟法——的復雜互動關係。 第四章:行政行為的私法後果與責任認定 本章專門研究行政機關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其行為對相對人私法權利(如財産權、經營自由)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害,應如何進行法律定性。重點討論瞭行政行為的“可訴性邊界”在實體法解釋中的體現,以及政府行為的“特彆侵權”責任承擔機製的設計,而非討論行政訴訟的程序要件。分析瞭國傢賠償責任與民事侵權責任在構成要件上的重疊與區分。 第五章:知識産權的財産屬性與人格延伸 深入探討知識産權的私法屬性,分析著作權、專利權作為財産權的特性,以及其在授權、轉讓、信托等法律活動中的特殊性。本章特彆關注非物質性客體(如數據、算法模型)的知識産權化傾嚮,以及由此帶來的權利客體界定難題。關於“精神權利”與“人格權”在知識産權保護中的交叉作用,也進行瞭細緻的辨析。 第六章:經濟法視野下的民事契約規製 本章從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法的視角,審視傳統閤同自由原則的限製。分析瞭“市場支配地位”如何影響閤同的有效性與公平性,以及在反壟斷法框架下,格式條款的審查標準如何從單純的民事公平延伸至社會經濟效率考量。探討瞭經濟法對民事主體意思錶示真實性判斷標準的介入方式。 --- 第三編:跨國界與未來法的理論構建 本部分將視野擴展至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衝突與未來法律形態的預測,是高度理論化和麵嚮未來的探索。 第七章:國際私法衝突規範的實體滲透 本章不討論管轄權和法律適用程序的選擇,而是聚焦於衝突規範的選擇結果對實體權利義務的實質性影響。分析瞭各國在處理涉外閤同、婚姻繼承等案件中,基於公共政策保留條款對外國實體法規定的規避與適用,揭示瞭法律選擇背後的價值衝突。討論瞭國際貨物買賣閤同中,統一法(如CISG)如何嵌入不同國傢的既有民法體係。 第八章:數據産權與信息安全法的融閤 本書的重點之一是前瞻性地探討信息和數據作為新型法律客體的潛在製度設計。分析瞭數據控製權與數據使用權的分離機製,並對照財産所有權理論,試圖構建一套“數據財産權”的理論模型。探討瞭數據安全法對民事閤同履行、侵權責任歸屬所帶來的根本性挑戰。 第九章:法治現代化進程中的法律移植與本土化 本章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製建設中引入、吸收和改造域外法律概念的曆史過程進行梳理。重點分析瞭特定法律製度(如物權法中的信托製度、閤同法中的情勢變更)在移植過程中,如何與中國特有的社會經濟結構和傳統倫理進行深層博弈與調適,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解釋路徑。 --- 總結: 本書是一部旨在深化法律人對實體法核心原理、跨部門聯係及未來發展趨勢的理論思考的專著。它為讀者提供瞭一個脫離具體訴訟場景、純粹聚焦於法律概念的內在邏輯與外部張力的分析框架。全書強調批判性思維和理論整閤能力,是構建完整、深刻的法律知識體係不可或缺的智力階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薑世明

  
  現職
  政治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
  
  經曆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係主任、在職專班執行長)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主任委員
  闆橋、宜蘭、颱中地方法院法官
  
  學曆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圖書目錄

十版序
序 言

第一篇 民事訴訟法總論
第一章 建構及解釋適用民事訴訟法之基本考量要素
壹、前 言/4
貳、民事訴訟之目的論/4
參、民事訴訟之基本理念/10
肆、憲法之因素考量/12
伍、結 論/20
第二章 處分權主義
壹、概 說/21
貳、對於訴訟開始之主導權/22
參、對於訴訟對象、範圍之決定權/26
肆、對於訴訟終結之決定權/35
伍、處分權主義被架空之危機——當事人之程序或法官之程序?/37
陸、處分權主義之界限/39
柒、結 論/40
第三章 辯論主義
壹、前 言/42
貳、辯論主義之意義及其意識型態關聯/43
參、辯論主義之具體內容/47
肆、辯論主義之修正/53
伍、結論——辯論主義作為中流砥柱?或明日黃花?/61
附論、相煎何太急──從部分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第288條適用之妥適性談起/63
第四章 訴訟主體論
壹、前 言/76
貳、法 院/76
參、當事人/87
肆、第三人之參與/99
伍、訴訟代理人/101
陸、結 論/104
第五章 訴訟客體論
壹、前 言/106
貳、主要訴訟標的之論爭/107
參、部分挑戰傳統論爭之觀點/111
肆、訴訟標的理論在訴訟上之作用/117
伍、結 論/120
第六章 訴訟要件論
壹、前 言/124
貳、訴訟要件之意義/124
參、訴訟要件之種類及內容/127
肆、訴訟要件之審查/132
伍、欠缺訴訟要件之效果/138
陸、結 論/139
第七章 訴訟行為論
壹、前 言/142
貳、意義與種類/142
參、訴訟行為基本問題/147
肆、訴訟契約/152
伍、訴訟行為之瑕疵與治癒/155
陸、結 論/159
第八章 舉證責任法
壹、前 言/162
貳、舉證責任法之基本問題/163
參、舉證責任分配法則之體係建構/166
肆、結  論/180
第九章 部分民事證據法理之變遷
壹、前 言/183
貳、部分民事證據法課題之提齣/184
參、實務見解之對應發展/200
肆、評估與結論/205
第十章 再論颱灣部分民事證據法學理及實務之新開展
壹、前 言/208
貳、證明妨礙/208
參、證據契約/226
肆、違法取得證據之可利用性/228
伍、實務見解/232
陸、結 論/244
第十一章 裁判論
壹、前 言/248
貳、裁判之種類/249
參、判決之作成及其瑕疵/255
肆、判決之效力/258
伍、結 論/268

第二篇 各級審級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審程序論
壹、前 言/273
貳、訴之變更、追加及反訴/273
參、當事人恆定原則及其緩和/283
肆、集中審理之理想與實踐/290
伍、結 論/301
第十三章 送達論
壹、前 言/303
貳、送達基本論/303
參、結 論/316
第十四章 上訴審
壹、前 言/318
貳、第二審/319
參、第三審/330
肆、結 論/335
第十五章 再審與第三人撤銷之訴
壹、前 言/337
貳、再 審/338
參、第三人撤銷之訴/346
肆、結 論/352
第十六章 簡易訴訟程序及小額訴訟程序
壹、前 言/353
貳、基礎法理/354
參、基本製度簡介/361
肆、部分實務上爭議問題提示/370
伍、結 論/371
第十七章 裁定及抗告程序
壹、前 言/373
貳、裁定概論/373
參、抗告及再抗告程序/380
肆、結 論/389
第十八章 假處分程序
壹、前 言/391
貳、假處分之目的與類型/392
參、要 件/393
肆、假處分聲請之裁定/397
伍、效力及撤銷/401
陸、定暫時狀態假處分/404
柒、結 論/415
第十九章 督促程序與公示催告程序
壹、前 言/418
貳、督促程序/418
參、對修法之評估/433
肆、公示催告程序/447
伍、結 論/453
第二十章 傢事事件程序概說
壹、立法目的及特色/455
貳、法理適用/457
參、傢事事件之閤併審理/464
肆、調解程序/466
伍、程序監理人/469
陸、暫時處分/472
柒、結 論/473

圖書序言

十版序
  
  民事訴訟法近年來在司法院民事廳主導下展開若乾重大議題之修正,首波修正係因應社會輿情反映,對於民事訴訟法第254條中訴訟係屬登記之製度上疑慮,加以修正。另並將陸續對於濫訴禁止、律師強製代理與各審級之改革等議題,予以研議提案修正。本次改版乃將已修正之規定加以納入及評析,另補入部分理論及實務資料,用供讀者參考。
  
  歲月如梭,體會人生多變,心誌原已零落。然近年來改變教學方式,始能漸次體會教學相長之樂趣。又有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之成立,也使自己之研究得獲一友善及相互激勵成長之平颱。期仍可再行研究數年,貢獻微薄心力於數領域,庶幾無忝所生!
  
  薑世明
  2017年9月15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真的讓我有點睏擾。雖然內容本身沒有問題,甚至有些地方寫得相當精闢,但整體的結構感覺有點鬆散,缺乏一個清晰的邏輯脈絡。作者似乎很想涵蓋民事訴訟法的各個方麵,但卻忽略瞭不同章節之間的銜接,導緻讀起來有點跳躍感。例如,在討論“證據”的時候,作者花瞭很大的篇幅去介紹各種證據的種類和效力,但卻很少提及證據的取得和保全,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很容易産生睏惑。而且,書中的一些術語解釋也比較簡略,對於沒有相關基礎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查閱其他的資料纔能理解。我個人認為,如果作者能夠更加注重整體的結構設計,並對一些關鍵概念進行更詳細的解釋,這本書的價值將會更高。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這本書不好,隻是說它更適閤那些已經具備一定民事訴訟法基礎的讀者,或者是有老師指導的讀者。對於完全零基礎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纔能理解書中的內容。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內容質量是毋庸置疑的,但它的呈現方式還有待改進。

评分

這本《民事訴訟法總論》啊,說實話,我一開始抱持著一種“反正民訴法就是硬背”的心態去讀的,結果讀完之後,感覺整個人都開竅瞭。作者的筆觸真的非常細膩,他不是單純地羅列條文,而是從民事訴訟的“靈魂”齣發,去解釋每一個製度的設計理念。像是關於“訴訟標的”的討論,很多書都隻是簡單地定義,但這本書卻深入探討瞭訴訟標的在整個訴訟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它與權利義務的關係,讓我對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書裏對於實務上的案例分析也相當精彩,不是那種照本宣科的案例,而是能點齣關鍵,讓你明白為什麼法官會做齣這樣的判決。我之前在實習的時候,遇到過一個關於管轄權異議的案件,當時真的覺得一頭霧水,但讀瞭這本書之後,纔發現原來管轄權異議的背後,隱藏著對當事人權利保護的深層考量。這本書真的不是一本單純的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在跟你娓娓道來,教你如何去思考民事訴訟問題。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隻是一個“背法條”的學生,而是一個能夠“運用法律”的法律人。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以往的法律書籍,總是給人一種沉悶、嚴肅的感覺,但這本書卻采用瞭比較活潑、現代的排版方式。書中的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也比較閤理,讓人閱讀起來不會感到疲勞。而且,書中的圖錶和流程圖也設計得非常精美,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復雜的法律概念。例如,在討論“簡易訴訟程序”的時候,作者用一個清晰的流程圖,將整個程序的步驟和流程都展現瞭齣來,讓我一目瞭然。此外,書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還用不同的顔色進行標注,方便讀者快速查找。這種注重細節的設計,讓我感覺作者對讀者非常用心。當然,排版設計隻是這本書的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它的內容質量。在我看來,這本書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務指導,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民事訴訟法教材。如果能再增加一些互動性的練習題,讓讀者能夠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那就更完美瞭。

评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於民事訴訟法“動態發展”的關注。很多民事訴訟法的書籍,都停留在對傳統理論的闡述,而這本書卻能夠結閤最新的立法動嚮和司法實踐,對一些傳統觀念進行反思和批判。例如,在討論“訴訟時效”的時候,作者並沒有簡單地重復教科書上的內容,而是深入探討瞭訴訟時效製度在現代社會麵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平衡債權人的權利和債務人的利益。而且,書裏還引用瞭很多颱灣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的判例,讓我能夠瞭解到颱灣民事訴訟法的實際運作情況。這對於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我一直希望能夠瞭解颱灣的法律製度,並將其與大陸的法律製度進行比較。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民事訴訟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調整和完善。這種動態的視角,讓我對民事訴訟法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如果能再多一些關於大陸最新的司法解釋和案例分析就更好瞭,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兩岸法律交流。

评分

這本書讀起來,感覺就像在聽一場高質量的民事訴訟法講座。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流暢、自然,沒有那種生硬、刻闆的感覺。他善於運用比喻和類比,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形象的例子,讓人很容易理解。例如,在討論“證據能力”的時候,作者將證據比作“偵探”,而法官則比作“審判者”,用這種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對證據能力的本質有瞭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作者還經常在書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法律故事,讓閱讀過程變得更加輕鬆愉快。我之前讀過很多民事訴訟法的書籍,但很少有像這本書這樣能夠讓我讀得津津有味。這本書不僅能夠幫助我掌握民事訴訟法的基本知識,還能夠培養我的法律思維能力。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民事訴訟法感興趣的讀者,尤其是那些初學者。如果能再增加一些關於訴訟策略和技巧的討論,那就更好瞭,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讀者在實際訴訟中運用法律知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