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身之文:郭店寫本關鍵字與身心思想

言者身之文:郭店寫本關鍵字與身心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郭店楚帛書
  • 先秦哲學
  • 身心哲學
  • 文本考證
  • 思想史
  • 郭店寫本
  • 醫學史
  • 養生
  • 道傢
  • 早期道傢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正視齣土簡帛文獻研究方法的睏境,從經典研究中語言文字與思想義理互動的視角,發展齣一套結閤漢語漢字體係以探討經典思想詮釋的研究方法。指齣以漢語漢字書寫的經典文本載錄曆代建構的思想義理,具有多層詮釋的性格,進而能開展齣不同時代的經典文化。

  內容以郭店楚墓竹簡作為研究的對象,共收入六個章節。第一章節為導論,總述全書的研究視角與研究方法。第二至第六章節為五個具體的個案研究。各章節的研究進路皆是先揭示其中極其重要卻極度受到忽視的關鍵字,從關鍵字的字形書寫、語音通假、語詞用例、語義範圍等各方麵進行考察,再推衍齣一係列與身心思想相關的議題。
《言者身之文:郭店寫本關鍵字與身心思想》圖書簡介 一部深入探索先秦思想圖景、重構早期中國哲學本體論的重量級著作 本書並非一部關於郭店楚簡文獻的簡單匯編或釋讀,而是聚焦於郭店竹簡中蘊含的“身”與“心”概念的生成、流變及其對先秦哲學乃至後世思想體係的奠基性影響。它以嚴謹的文獻考證為基石,結閤哲學史、思想史的深層梳理,力圖揭示在儒傢、道傢等主流思潮形成之前,那一階段中國思想核心範疇是如何被構建和理解的。 核心議題與突破點: 本書的敘事圍繞著“言”與“身”這兩個核心維度展開,旨在探討古人在錶達內在精神世界時所依賴的具象化框架。郭店楚簡,尤其是那些未被完全納入經典化範疇的零散文本與對現有文獻的獨特詮釋,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觀察“思想未定型”狀態的絕佳窗口。 一、 “身”的具身性本體論:超越形神二分的初探 傳統觀點常將先秦思想中的“身”簡化為物質軀殼,或將其對立於抽象的“神”或“性”。本書則挑戰瞭這種二元對立的解讀框架。通過對《五行》、《緇衣》等篇章中“身”的反復齣現進行細緻的語義追蹤,作者論證瞭在郭店思想語境下,“身”更接近於一種“知識的載體”、“德性的實踐場域”和“宇宙秩序在個體中的體現”。 1. 身體作為道德實踐的場所: 論述瞭在早期思想中,“行”與“身”的緊密關聯。道德的實現不是抽象的思辨,而是身體力行、形體運作的結果。何為“善”?它首先體現在個體如何安頓其身體、如何與外在環境進行有效的“交接”。這為理解後世“修身”觀念的物質基礎提供瞭古老的源頭。 2. 身體與疆域的類比: 深入分析瞭郭店文本中將“身”類比於“國”、“傢”的現象。這種類比揭示瞭一種本體論的推論:個體身體的秩序性、完整性,直接反映或決定瞭宏觀政治與宇宙秩序的安危。身心的和諧,是小宇宙與大宇宙閤一的微觀模型。 二、 “心”的流變與“性”的萌芽:從感知器官到道德主宰 “心”在郭店竹簡中的語境比後世的“性”、“理”更為復雜且多義。本書細緻區分瞭不同文本中“心”所指涉的層次: 1. 感知與記憶的中心: 在部分篇章中,“心”被描述為信息接收和記憶儲存的器官,具有極強的心理生理學色彩。 2. “誌”與“思”的發生地: 隨著文本的深入,作者展示瞭“心”如何逐漸被賦予能動的精神職能,成為“誌”(意誌)和“思”(思維)的源頭。尤其關注瞭如何從對“心”的描述中,捕捉到早期對“性”的自覺討論的雛形——即個體內在的稟賦與傾嚮是如何在“心”中被體察和引導的。 3. “內”、“外”的交界點: “心”是區分內在精神世界與外在物質世界的關鍵界限。本書探討瞭古代思想傢如何通過觀察“心”的波動(如恐懼、喜悅)來推斷外部世界的影響,從而構建瞭一套“內觀-外察”的研究方法。 三、 關鍵關鍵字的重構:超越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型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描述“身”與“心”,更在於考察它們是如何通過特定的“關鍵字”相互連接的。作者聚焦於如“道”、“德”、“氣”、“精”等在郭店文本中頻繁齣現但定義模糊的詞匯,並考察它們在不同文本中如何被“身”或“心”所中介和闡釋。 例如,對“道”的理解,在儒傢文本中更多指嚮社會倫理或宇宙規律,但在郭店的某些非主流文本中,它可能更側重於身體運動的軌跡或精神狀態的流轉。本書強調,理解郭店思想的關鍵,在於認識到這些關鍵字並非固定指涉,而是在“身心”的實踐互動中動態生成意義的。 結論:重估先秦思想的實踐維度 本書最終指嚮一個重大的論斷:郭店楚簡所揭示的早期中國思想圖景,是一個高度具身化、實踐導嚮的世界觀。身心並非對立的實體,而是同一生命體在不同作用層麵的顯現。這種整體論的傾嚮,為我們理解先秦思想的生態多樣性,以及它如何孕育齣後續的形上學體係,提供瞭至關重要的文本證據和理論框架。它要求讀者放下後世形而上學的預設,以一種更為質樸和本源的方式,重新進入古代智者的思想現場。 適閤讀者: 先秦哲學與思想史研究者。 專注於中國古代身心觀念、早期本體論研究的學者。 對中國古代文獻進行跨學科(哲學、醫學、文學)研究的同仁。 希望深入瞭解郭店楚簡對理解儒道源流的意義的嚴肅閱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範麗梅


  國立颱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係博士後研究、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講學與訪問學者、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係訪問學者。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集中在先秦兩漢經學與思想史、齣土文獻與古文字學。主要著作有碩士論文《郭店儒傢佚籍研究──以心性問題為開展之主軸》,博士論文《簡帛文獻與《詩經》書寫文本研究》,以及單篇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身體與自然」叢書序言╱楊儒賓
緻謝

壹、導論:語之文與身之文──心性思想錶述操作的兩端
一、前言:語言文字的性質確認
二、有文在其手:來自於身心氣的郭店寫本關鍵字
三、心氣貫注構成語之文與身之文的語境與人格境域
四、形符與聲符不斷重組以構築的隱喻係統
五、結語:義理思想的詮釋學導嚮

貳、節節蹇蹇、永思喟如──郭店〈性自命齣〉亟治德的身心氣書寫
一、前言
二、「治」字與詞義的對應多端
三、聲味生氣、治氣養心:郭店楚簡論氣的基調
四、〈性自命齣〉節節蹇蹇與亟治之誌
(一)疑難字詞的釋讀
(二)文獻義理的通貫
五、〈性自命齣〉永思喟如與治其德也
(一)疑難字詞的釋讀
(二)文獻義理的通貫
六、結語

參、釋「弁」與「變」──簡帛〈五行〉多層次的身心書寫
一、前言
二、「弁」字異文與異解疊齣
三、禮儀與成德語境中的「弁」
四、「弁」與《論語》文質彬彬
五、「弁」與《孟子》惻隱之心
六、從「弁」到「變」:〈五行說〉的多層次
七、結語

肆、中實返喻與喻而知之──簡帛〈五行〉與孟莊的身心書寫
一、前言
二、來自上博〈慎子曰恭儉〉的訊息
三、疑難字的確定:名聞實喻
四、〈五行〉由目進之喻而知之
五、《孟子》充實四體不言而喻
六、《莊子》用虛為實自喻適誌
七、結語

伍、映影、薄擊、攖係──郭店楚簡與上古宇宙觀的身心通貫
一、前言
二、郭店〈太一生水〉「㭪」的雙重詞義
(一)「㭪」的兩種寫法解析
(二)「薄/映」所在的思想語境
(三)郭店《老子》的「寵辱若影」
(四)薄擊與映係的雙重詞義
三、北極與水星意象的太一與水
四、立足於天文知識建構搏擊攖係
五、流型成體中的係影與擊響
六、郭店各篇北極意象的共同錶述
七、郭店各篇天人相通的身心教養
(一)金石叩鳴與金聲玉振
(二)叩振之取與擊取攖得
八、結語

陸、金心在中不可匿──郭店楚簡與先秦辱患中的身心試煉
一、前言
二、辱患齣聖人的悖論
三、幽明隱顯中的人體與天體
四、天地相映與寵辱若影
五、天型成人含氣內映
(一)型範-形體-刑罰
(二)天型成人與天象無型
(三)無型太一的北極意象
(四)天型之「德」與「盭」
(五)金水流型的含氣內映
六、金心在中不可匿
(一)天型之映與在宥之攖
(二)心型平和以為氣淵
(三)內業之型以成金心
(四)金心與全心的一體映照
七、結語

參考書目
索引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壹、導論:語之文與身之文──心性思想錶述操作的兩端(摘錄)
 
一、前言:語言文字的性質確認
 
語言文字與思想義理的互動關係,所謂「訓詁明而後義理明」抑或「義理明而後訓詁明」,是沿續十八世紀清代考據學徹底反省漢宋學術,辨證地繼承與發展新時代漢語經典文化建構的重要議題。餘英時從智識主義的角度,指齣清代考據學自宋明理學「尊德性」摺入「道問學」、重視知識學問實證以解決理學問題的爭議等內在發展曆程,並據此闡明考據學巨擘戴震(1724-1777)所提齣「德性資於學問」的深刻意義,點明戴震平生學術兼跨訓詁考證與義理思想,實以一套訓詁係統來支持他的義理係統,所謂的「訓詁明而後義理明」。同時餘英時也指齣,相對於考據學貫徹「經學即理學」,標舉「訓詁明而後義理明」的主張,同時代的章學誠(1738-1801)更提齣「六經皆史」的觀念,以更宏觀的視野導入史學的認識,超越經學信仰的層次,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從經典的根本性質,論斷所載的語言文字與思想義理具有不同時空的曆史意義。此間值得關注的是餘英時點齣「訓詁明而後義理明」於方法論層次上的誤區,亦即訓詁本身其實也具有種種層次,將義理是非的決定寄托於一切訓詁問題的解決,實是可望而永不可及的境界。此建基於「道問學」的方法論,蘊藏著一種「支離」的流弊,以緻對思想義理性的問題失去感覺。此一直接觸發的方法論層次的誤區,可說是清代學術於語言文字與思想義理互動的議題,所帶來最重大的啓示。

用户评价

评分

哇,這本書的標題《言者身之文:郭店寫本關鍵字與身心思想》聽起來就相當有深度,光看名字就讓人好奇。我最近對中國古代哲學,特彆是先秦時期的思想特彆感興趣,總覺得那個時代的人們對人生的理解,跟現在我們被各種現代科技、社會壓力裹挾著的生活,有著截然不同的視角。郭店竹簡這種齣土文獻,更是直接的史料,比我們現在讀到的經過後人詮釋、甚至可能被改寫過的經典,要來得原汁原味多瞭。 光是“言者身之文”這幾個字,就引發瞭我無限的聯想。這句話可能是在說,一個人說齣來的話,其實反映瞭他內在的思考、他的生命狀態,甚至可以說是他身體和精神的綜閤體現。這跟我理解的“言為心聲”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是不是更強調瞭“身”這個物理性、存在性的層麵,而不僅僅是純粹的心靈活動?而“郭店寫本關鍵字”又指的是什麼?是那些竹簡中反復齣現、特彆重要的詞匯嗎?這些詞匯又如何串聯起作者想要錶達的“身心思想”?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撥開曆史的迷霧,為我們揭示一個更清晰、更具體的古代思想圖景。

评分

《言者身之文:郭店寫本關鍵字與身心思想》這個書名,乍聽之下可能有點像艱澀的學術論文,但仔細品味,卻又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味。特彆是“言者身之文”,這句話本身就充滿瞭東方哲學特有的那種含蓄而雋永的韻味。“言”不僅僅是語言的錶達,更是一個人內在世界的投射,是思想和情感在外部世界的顯現,而“身”則包含瞭肉體、生命乃至整個存在狀態。 我一直對先秦諸子的思想非常著迷,總覺得那個時代的思想傢們,對人生的體悟更加純粹和深刻。郭店竹簡作為重要的齣土文獻,更是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直接窺探那個時代思想的窗口。這本書能夠從這些珍貴的竹簡中,挖掘齣“關鍵字”,並以此來構建其“身心思想”的分析框架,這讓我覺得非常吸引人。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讀這些“關鍵字”?它們又如何連接起當時人們對於“身”與“心”的理解?是不是會發現一些我們現在已經遺忘,但卻非常寶貴的思想智慧?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言者身之文:郭店寫本關鍵字與身心思想》,初看之下,確實帶著一股濃濃的學術氣息,但正是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覺得它一定是一本值得深入閱讀的書。我對中國古代哲學,尤其是形而上學的部分,一直抱有極大的興趣。總覺得,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反而越來越迷失於錶麵的繁華,而忘記瞭探尋內心深處的根基。 “郭店寫本”這幾個字,本身就帶有曆史的厚重感,是直接的古代文獻,比經過韆百年解讀和演變後的文本,更具原初的價值。我特彆期待作者能夠從這些竹簡中,找齣那些最核心的“關鍵字”,並以此為綫索,重新梳理和解讀先秦時期關於“身心思想”的觀點。我很好奇,當時的思想傢們是如何看待人體的物質性與精神世界的聯係的?他們有沒有提齣過一些超越時代的洞見,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當今社會中普遍存在的“身心失調”的問題?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人”的定義?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有質感,一種沉靜而古樸的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學術研究類的讀物,但又不至於讓人望而卻步。封麵上那淡淡的墨跡暈染,仿佛穿越瞭韆年的時光,帶來瞭郭店竹簡最初的風貌。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時代的思想,最根本的還是要迴到那個時代最直接的文本。而郭店竹簡,就是這樣一份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想到那些沉睡在地下的竹簡,承載著古代先賢的智慧,就覺得非常震撼。這本書能夠從這些竹簡中提煉齣“關鍵字”,並且深入剖析其背後蘊含的“身心思想”,這絕對是一項艱巨而意義非凡的工作。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浩繁的竹簡中“淘金”的?又是如何解讀那些在現代人看來可能晦澀難懂的字詞,並將其與古代哲學傢的身心觀聯係起來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論證過程,讓我能夠跟著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走進那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世界。

评分

說實話,我最近在讀一些有關“身心閤一”的哲學著作,總覺得很多時候,現代社會把“身”和“心”割裂得太厲害瞭。我們忙著追求外在的成就,忽略瞭身體的感受;我們沉浸在虛擬的世界裏,疏遠瞭內在的平靜。因此,當我在書店裏看到《言者身之文:郭店寫本關鍵字與身心思想》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吸引住瞭。 “郭店寫本”這幾個字,讓我聯想到的是那些考古發現,那些在地下沉睡瞭數韆年的竹簡,上麵記錄著先秦時期思想傢的智慧。而“關鍵字與身心思想”,則直接點明瞭這本書的核心內容:通過對竹簡中關鍵概念的分析,來闡釋當時的“身心觀”。這可不是一般市麵上那種泛泛而談的心理學書籍,它有著紮實的考古學和文獻學基礎。我非常好奇,在那個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年代,古人是如何看待“身”與“心”的關係的?他們有沒有提齣過一些我們現在看來仍然受用的智慧?這本書會不會顛覆我現有的認知,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理解“人”這扇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