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齋學術文集 戰國竹書捲

朋齋學術文集 戰國竹書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戰國史
  • 竹書
  • 古籍
  • 學術
  • 曆史
  • 文獻
  • 考古
  • 中國古代史
  • 朋齋
  • 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係作者二十餘年間專注於最新齣土戰國竹簡研究之集大成。內容涵蓋麵極廣,舉凡竹簡復原、簡製分析、字形書法、語文考釋、義理詮釋、書寫馴化、學術傳播、司法文書等皆有精當之論述。

  全書內容概分為「綜論」、「考釋研究」、「其他」三大部分。作者的具體研究成果除深化戰國竹簡研究之外,對於「郭店儒傢佚書」、「上博藏『諸子』類佚書」、「上博藏『國語』類竹書」、「北京清華大學藏『書』類竹書」、「包山與九店楚簡」的研究,更可發先秦學術之微眇,故廣為兩岸及國際漢學界所推重。
 
《天下風雲錄:秦漢帝國興衰史》 本書以史詩般的筆觸,全景式地描繪瞭自戰國末期至東漢中葉,華夏大地經曆的劇烈變革與帝國興衰的宏大曆史進程。這不僅僅是一部敘述性的編年史,更是一部深入剖析政治、軍事、思想、社會結構的深度研究。我們試圖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梳理齣秦漢這一關鍵曆史時期的內在邏輯與復雜性。 第一部分:秦的崛起與帝國的初創(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2年) 本部分聚焦於秦國如何通過商鞅變法積蓄力量,並最終由秦王嬴政完成“奮六世之餘烈”,橫掃六閤,建立瞭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帝國——秦朝。 首先,我們將詳細探討秦國法傢思想的實踐與製度創新。重點分析商鞅變法對秦國軍事動員能力和農業生産效率的根本性提升。我們細緻考察瞭秦的軍功爵製如何有效地將底層社會力量轉化為國傢擴張的動力,以及其郡縣製相對於分封製的優越性,為日後中央集權的鞏固奠定瞭基礎。 隨後,筆鋒轉嚮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這不是簡單的軍事勝利,而是不同文明、不同政治模式的激烈碰撞。我們對比瞭秦、楚、趙、魏等國在戰略部署、兵種運用和後勤保障上的差異,揭示瞭秦軍高效、殘酷的戰爭機器是如何碾碎舊秩序的。 統一之後,秦朝麵臨的挑戰是如何管理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帝國。本書深入分析瞭秦始皇和李斯推行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一係列鞏固統一的措施。這些措施的遠見卓識毋庸置疑,但其推行的急躁與高壓政策,尤其是嚴苛的法律和繁重的徭役,最終導緻瞭帝國根基的動搖。我們對焚書坑儒的事件進行瞭多角度的審視,探討其對思想文化領域的長期影響,以及它在政治高壓下所扮演的角色。 最後,秦末大澤鄉的烽火如何點燃瞭天下義憤,以及項羽和劉邦的楚漢爭霸,構成瞭一個充滿戲劇張力的曆史轉摺點。我們著重剖析瞭項羽的軍事天賦與政治短視,以及劉邦的用人哲學和堅韌不拔,正是這些因素決定瞭鹿鼎的歸屬。 第二部分:漢承秦製與帝國的鞏固(西漢前期: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7年) 劉邦建立漢朝,麵臨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在保持中央集權的同時,緩和秦亡的教訓,恢復社會生産力。本部分將詳述“漢承秦製”的復雜性。 我們首先研究瞭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如輕徭薄賦和“黃老之學”在國策中的體現。分析瞭韓信、張良、蕭何等功臣在漢初政治格局中的作用與最終命運,揭示瞭開國君臣之間權力分配的內在矛盾。 接下來的重點是漢武帝時代的全麵革新。我們將重點闡述武帝時期對帝國體製的重大調整: 1. 獨尊儒術: 分析董仲舒對儒傢思想的改造,使其與法傢政治實用主義相結閤,最終確立瞭官方意識形態,對後世兩韆年的政治文化産生瞭決定性影響。 2. 強乾弱枝: 詳細解析“推恩令”的精妙設計,如何不動聲色地瓦解瞭地方王國勢力,使郡縣製徹底戰勝分封製的殘餘影響。 3. 對外交往: 詳盡記錄張騫齣使西域的曆史意義,中原王朝首次正式進入世界曆史的視野,絲綢之路的開闢不僅是貿易通道,更是文化、技術和軍事信息交流的動脈。對匈奴戰爭的戰略轉移——從和親到主動齣擊,是國力自信增長的體現。 本部分也審視瞭漢武帝晚年因過度對外用兵和窮奢極欲帶來的社會危機,為西漢中後期的衰落埋下瞭伏筆。 第三部分:西漢的中衰與光武中興(公元前87年—公元25年) 隨著武帝的逝去,帝國進入瞭權臣乾政與內部矛盾激化的階段。我們重點分析瞭外戚與宦官集團的興衰史。以霍光專權為標誌,中央決策權逐漸脫離皇權,國傢機器的運轉效率開始下降。 同時,我們也聚焦於社會經濟層麵的變化。土地兼並的加劇和流民問題的齣現,是西漢後期最深刻的社會矛盾。我們梳理瞭平民政治傢如匡衡、疏廣等人的努力,以及他們未能扭轉大局的原因。 關鍵的轉摺點是王莽的新朝。王莽並非簡單的篡位者,他是一位有著強烈改革意願的理論傢。本書對其推行的土地國有化、物價統製等一係列超前的改革措施進行客觀評價,分析其為何在具體操作層麵和時代背景下遭遇全麵失敗,最終引發綠林、赤眉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光武帝劉秀的崛起,標誌著“光武中興”。我們探討瞭劉秀如何利用地方士族的支持,結閤嚴謹的軍事部署,重建瞭一個更傾嚮於維護地方豪強利益的王朝。建武朝的恢復,是以犧牲部分中央集權和進一步固化土地兼並為代價的。 第四部分:東漢的繁榮與末世的隱憂(公元25年—公元189年) 東漢在政治上采取瞭更加柔和的治國方針,減輕瞭對思想和百姓的束縛,帶來瞭長達百年的相對穩定和文化繁榮。 我們深入探討瞭東漢士大夫階層的崛起及其在清議中的作用。他們以儒傢道德標準來約束皇權,構成瞭東漢獨特的政治景觀。太學與黨錮之禍的交替,展現瞭儒傢理想與現實政治權力鬥爭的殘酷性。 經濟上,本紀細緻描繪瞭東漢時期手工業、冶鐵業和商業的空前發展,以及外嚮型經濟(如對羅馬的間接貿易)的活躍。然而,我們同樣揭示瞭繁榮錶象下的結構性危機: 1.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循環: 皇帝年幼化導緻外部勢力(外戚或宦官)長期把持朝政,國傢政治日趨腐敗和低效。 2. 豪強地主的膨脹: 地方豪強勢力通過兼並土地和隱匿人口,嚴重侵蝕瞭國傢稅基,使得中央政府的財政能力持續下降。 3. 讖緯之學的泛濫: 思想界從嚴謹的經學研究轉嚮迷信和末世論的流行,反映瞭社會對穩定預期的喪失。 最終,黃巾起義的爆發,不僅是沉重賦稅和天災的直接後果,更是長期社會矛盾總爆發的標誌。起義雖然被鎮壓,但中央權威的徹底崩塌,以及地方州牧、刺史擁兵自重,直接將帝國推入瞭三國鼎立的深淵。 全書通過對權力結構、意識形態演變、軍事地理和經濟基礎的交叉分析,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立體、多維度的秦漢帝國興衰圖景,揭示大一統王朝建立、強盛、衰亡的內在規律,為理解後世中國曆史的走嚮提供瞭深厚的曆史參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鳳五(1947-2015)


  國立颱灣大學文學博士、中華民國國傢文學博士。曾任國立颱灣大學特聘教授、講座教授、鬍適紀念講座教授、財團法人傑齣人纔發展基金會傑齣人纔講座教授、東吳大學端木愷講座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係客座教授、國立中正大學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所創所所長、颱灣楚文化研究會會長、颱灣書法藝術協會會長。曾獲國傢科學委員會傑齣研究奬、國立颱灣大學傑齣研究奬、教育部學術奬等。從事學術研究四十餘年,學問兼及經學、古文獻學、語言文字學、敦煌學、簡帛學及古典文學等領域。著有《僞古文尚書問題重探》、《六韜研究》、《敦煌寫本太公傢教研究》、《華夏之美―─書法》等書。近廿年來更專注於齣土古文字與古文獻,涵蓋古代漢語、古典文獻學、學術思想史等等,著有〈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等論文數十篇。論述周浹,學養博雅,備受學界敬重。
 

圖書目錄

編輯凡例
金字塔底的劬勤身影—記從朋齋先生學習的二三事(代序)/林誌鵬

第壹編 綜論:文本復原及方法論
 第一篇 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
 第二篇 郭店竹簡編序復原研究
 第三篇 楚簡文字的書法史意義
 第四篇 傳統漢學經典的再生—以清華簡〈保訓〉「中」字為例
 第五篇 文字考釋與文本解讀—以齣土楚簡為例
 第六篇 論上博〈孔子詩論〉竹簡留白問題

第貳編 郭店儒傢佚書
 第七篇 郭店楚簡〈忠信之道〉考釋
 第八篇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新釋
 第九篇 讀郭店竹簡〈成之聞之〉劄記
 第十篇 郭店〈性自命齣〉「怒欲盈而毋暴」說
 第十一篇 郭店楚簡識字劄記
 第十二篇 郭店竹簡文字補釋
 第十三篇 簡帛〈五行〉引《詩》小議

第參編 上博藏「諸子」類佚書
 第十四篇 上博〈性情論〉小箋
 第十五篇 上博〈性情論〉「金石之有聲也,弗叩不鳴」解
 第十六篇 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劄記
 第十七篇 上博三〈仲弓〉篇重探
 第十八篇 上博楚竹書〈彭祖〉重探
 第十九篇 試說〈季康子問於孔子〉的榮鴐鵝
 第二十篇 〈孔子詩論〉新釋文及注解

第肆編 上博藏「國語」類竹書
 第二十一篇 上博四〈柬大王泊旱〉重探
 第二十二篇 上博四〈昭王與龔之脽〉重探
 第二十三篇 上博五〈姑成傢父〉重編新釋
 第二十四篇 上博五〈競建內之〉、〈鮑叔牙與隰朋之諫〉補釋
 第二十五篇 上博六〈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新探
 第二十六篇 上博六〈競公瘧〉「公乃齣視朝」解
 第二十七篇 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新探
 第二十八篇 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重編新釋

第伍編 北京清華大學藏「書」類竹書
 第二十九篇 北京清華大學藏戰國竹書〈保訓〉新探
 第三十篇 說「尹既及湯鹹有一德」
 第三十一篇 清華三〈說命上〉「王命厥百工嚮,以貨徇求說於邑人」解
 第三十二篇 清華三〈赤鵠之集湯之屋〉新註解

第陸編 包山與九店楚簡
 第三十三篇 包山楚簡文字初考
 第三十四篇 〈睪命案文書〉箋釋—包山楚簡司法文書研究之一
 第三十五篇 包山楚簡〈集箸〉〈集箸言〉析論
 第三十六篇 九店楚簡〈告武夷〉重探

第柒編 其他
 第三十七篇 楚簡文字瑣記(三則)
 第三十八篇 楚簡文字考釋
 第三十九篇 楚簡文字零釋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代序

金字塔底的劬勤身影——記從朋齋先生學習的二三事


  猶記三年前周師榮膺鬍適紀念講座,他以「為學當如金字塔」為題作專題演講,自比為「金字塔底的一塊磚」。先生以磚瓦礫石自居,固是謙辭,然亦有其深意:他希望大學的教師要厚植學養,樂於作時賢晚輩攀登高峰的踏腳石,為廣大崇高的金字塔添磚加瓦,劬瘁其力。

  一般熟悉周師的同道會認為他是一位古文字學傢及書法傢,但他在一次公開場閤明白地說:「我是語言學傢,學術專業是古代漢語。」在先生的心目中,文字學應當納入語言學的範疇,因為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文字形體脫離瞭語言脈絡,便隻是點畫綫條。周師從上世紀九零年代投入戰國竹簡的研究領域,從最早發錶的〈包山楚簡文字初考〉開始,到後來一係列考釋郭店、上博、清華竹書的專文,莫不細心還原文本所涉語境,充分考慮文獻的性質、對話人物的身分及古代的詞匯、語法特點,從而最大程度地復原文本,讓一幅幅古代思想文化的圖捲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正因為周師將文字納入廣大的語言係統及文化背景,所以在其研究中,考釋文字並非目的,而是考證史實、闡明義理的手段。收於本書中討論上博所藏國語類竹書的幾篇專文,集中反映瞭先生考史的成就,如其論〈昭王與龔之脽〉、〈君人者何必安哉〉聯係楚昭王經吳兵入郢後勵精圖治的經曆,考釋〈姑成傢父〉則窮究晉「三郤之亂」的原委,均能呈現一個時代或一曆史事件的鮮明麵貌。

  在思想的闡發方麵,如〈郭店竹簡文字補釋〉一文論〈五行〉首章仁義禮智聖「型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型於內謂之行」之「型」,周師未從俗說釋為「形」,而如字讀為「型範」之「型」。他解釋道:「仁、義、禮、智、聖五種道德意識在人心中産生如模型、器範的規範作用,使人的行為閤乎道德標準,這就是『德之行』;若任性縱情而為,心中缺乏道德意識的規範,這隻是『行』。」更引郭店竹書〈成之聞之〉「型於中,發於色」及〈大學〉「誠於中,形於外」證之。通過此一「型」字的精確破譯,使我們深切地體悟到先秦儒傢成德成聖之修養,始於內在道德對於心的規範,歸結於錶裏如一的彬彬君子。對於子思學派此一論述的學術史意義,先生也隻眼獨具地指齣:「〈五行〉為儒傢後學留下瞭一個問題:即道德意識究竟從何而來?這正是孟、荀思想同源異派的起點。」

  先生的為學宗旨大體如上所陳,而在微觀的古文字考釋上,他十分強調方法的重要性。1930年代,唐蘭於《古文字學導論》慨嘆當時古文字學界「根本沒有是非的標準,所以人人得自立其說」,到瞭八十年後的今日,這種情況似乎沒有多大的改善。正因如此,周師近年針對齣土文獻與古文字的研究方法,籌辦多次讀書班及研討會,屢次撰文希望學術界的同道正視此一問題。他曾總結清乾嘉以來學者考釋文字的經驗,提齣十二字要領:「析形定音」、「循音彆詞」、「因文求義」,將古文字研究應該遵循的法則,和盤托齣,可謂金針度人。在考證戰國竹書諸多疑難字詞時,周師極力貫串上述三項原則,如其解郭店〈老子〉「大曰衍,衍曰轉,轉曰反」、釋上博〈彭祖〉之「沖子」、說郭店〈窮達以時〉及上博〈姑成傢父〉之「顑頷」,莫不如此,洵為後學之範式。

  對於讀書,周師強調要在無字處讀書,貴能發現問題、獨立思考,每以「讀書得閑」勉勵後學。竊以為最能體現先生此一特長者,非〈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莫屬。在該文中,他提齣郭店竹書各篇的簡長、簡端形狀等形式特徵,可以做為判斷文獻性質的標準,即「簡策長者為經,短者為傳」,「簡端修為梯形者為經,平齊者為傳」,據此可將這批竹書分為經典及傳注兩類。字體方麵,先生指齣郭店竹書的部分篇章如〈唐虞之道〉、〈忠信之道〉等具有齊國文字的特徵,從而提齣戰國寫本在傳播的過程中有所謂「馴化」之現象,如傳入楚地較久者,經學者反覆抄寫,逐漸褪去文本起源地的字體特色;而新近傳入者,因馴化尚暫,所以仍保有原來的書體風格。由文字的馴化現象,先生進一步強調「研讀齣土楚簡不能局限於楚國一隅,必須從字形的特徵與戰國諸子學術的大格局來追溯楚簡的文本來源,進而釐清先秦諸子的傳播與學派形成。」(彆見〈讀書與釋字方法的省思〉)這些創見,無非是先生平日精思深慮的成果。

  提及此文,也不禁令人慨嘆,當今學術界對於竹書形式特徵的係統研究並無長足之進展,原因不在後繼無人(馮勝君先生於十年前即在周師的字體研究基礎上有所推進),主要的障礙在於郭店楚簡發現之後,中國大陸掀起一波盜掘竹簡的高潮。近年公布的戰國秦漢齣土古書,如上博簡、嶽麓簡、清華簡及北大簡等,均為盜墓所得。這些材料雖經各單位「搶救性蒐購」,但盜掘流齣的同一批竹書,齣土地可能不同,且材料本身無法參照考古地層及共齣器物的脈絡,這對於實際研究産生很大的乾擾,尤其是對竹書時代的判定及形製的歸納而言,更是如此。中國的文物主管單位應當正視此一問題,切莫讓簡帛文獻的發現熱潮演變成一場文化浩劫。

  筆者於九零年代進入颱大中文係就讀,當時周師講授大學部文字學課程,於漢字起源藉鑒汪寜生、李孝定之說,於文字構形則評介唐蘭、龍宇純先生之理論,並兼及唐代以來的正字之學及俗字、簡化字的概況。對於許慎「六書」說,周師主張還原其時代背景,將之視為受漢代經學影響的文字理論,明其局限,不必糾纏於「轉注」異說之是非。在先生課上,文字初誼的探討並非枯燥地舉例解說,而有生動的呈現。一次上課,我因故遲到,趕到教室時,見三兩同學跪坐於講颱前,心裏納悶「究竟作瞭如何大逆不道之事,竟需跪地悔過?」原來,先生正講解「鄉」、「即」、「既」三字之創意,為瞭直觀地呈現古人席地就食的情況,所以讓諸生上颱示範。此一事例足見周師教學之用心,也可看齣他強調「文字並不僅是語言的符號,亦是曆史與文化載體」的立場。

  1999年,《郭店楚墓竹簡》齣版不久,是年我在碩士班選修先生郭店竹書討論課。課上由同學輪流進行導讀,主講者除介紹各篇竹書的概況外,並需即席迴答老師及其他同學提齣的問題。每迴上課宛如一次嚴格的答辯,主講者莫不全力以赴,而先生也以極大的耐性聽著我們淺薄的發言,通過質疑、辯難、討論,進行腦力的激盪。有時,遇疑難問題無法解決,如郭店三組〈老子〉是處在發展中的本子抑或摘抄本,〈五行〉之心性說究竟近荀還是近孟等,先生並不馬上點破,而是讓我們當下自己去思考,任由課堂時間隨沉默流逝。先生指導研究生,雖屬「大音希聲」之類型,然則「大扣則大鳴,小扣則小鳴」,一旦學生接觸到問題的核心,必扣其兩端而竭之,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心得。

  在私下從先生問學的過程中,有兩次珍貴的經驗,令我難以忘懷。2004年我在武漢大學攻讀博士,當時周師撰寫〈上博三〈彭祖〉新探〉,我因幫忙核查文中所涉文獻,得以最早拜讀此文初稿。先生在文中提齣一個重要的觀點,即竹書「心白身懌」四字,明顯與《管子》「白心」說有關,不妨假設其為稷下學派之産物。同時,他發現郭店儒傢佚書〈五行〉、〈性自命齣〉等也齣現見於《管子》的稷下學派術語「心術」與「內業」,周師認為此一現象值得深入探究。受其啓發,我集中精力將此篇竹書與《管子.心術》、〈白心〉及〈內業〉等反覆對讀,發現上博〈彭祖〉的思想與《莊子.天下》所述宋銒一派尤近,而《管子.心術》諸篇存在較多的文本校勘、詮解之問題,彼此之間的關係及學派歸屬,近世學者頗有爭論,如果能解決這些疑難,不但可以增進稷下道傢之瞭解,對於戰國時期儒、道二傢彼此競爭、互相影響的過程,也能得到更深一層的認識。我將上述構想告訴周先生,並大膽地擬瞭一份論文寫作計畫,想徵求他的同意,以此做為博士論文的選題,先生欣然允諾,並惠賜〈上博三〈彭祖〉新探〉之定稿,鼓勵我繼續探索。

  2009年筆者在北京大學作博士後研究,返颱期間周師邀我迴母校作報告,我集中討論瞭戰國楚簡中的「曷」字(原作),將其形構說為以人停步張口錶達問疑之意,惟此字往往於左側增一直筆,原本我以飾筆目之,沒有追究此一筆劃之深意。在報告後,先生告訴我,應該將此字與「疑」字閤觀,甲骨文「疑」作「」,象人駐杖顧盼而有惑之形,「曷」字所增之筆即人所持之杖。得其開導,形構上的疑點渙然冰釋,且因「疑」、「曷」之形義俱有一定的關聯,也增強瞭拙文的論證強度。筆者雖非周師門下的指導學生,卻屢屢得到先生無私的幫助及提攜,盛情美意,讓在異鄉飄泊求學的我備感溫暖。

  去年仲夏,周師囑門生為其編訂文集,原本想將先生以往的學術文章匯為全集,然捲帙過大,加以先生學問所涉除古文字學、簡帛學及經學外,更旁及金石學、楚辭學、敦煌學、書法史、語文教育等領域,一時無法找到理想的編排方案。後來,我建議不妨先匯集先生近二十年來最為著力的戰國楚簡研究專文,其餘則日後陸續編訂為彆捲,如此一來不但主從有序,更能呈現齣先生學術堂廡之宏壯。此一提案得到周師的贊同,遂指示由我初步整理篇目,範麗梅博士負責文集的統籌及校訂工作。我參考瞭周師的論著目錄,從其中擇取戰國竹書專文三十餘篇,略依主題彆「文本復原及方法論」、「郭店儒傢佚書」、「上博藏『諸子』類佚書」、「上博藏『國語』類竹書」、「北京清華大學藏『書』類竹書」及「其他」等六編。其後,範博士在上述編次的基礎上又增補若乾篇,並新加「包山與九店楚簡」一編。今周師的文集付梓在即,謹記下從其受業近二十年來的體會,愚雖不敏,且深知執筆為序難免僭越之譏,然師之所望厚矣,亦不敢推辭,遂化用其「我在金字塔底」之語,以誌先生治學之旨趣。
 
林誌鵬(上海復旦大學曆史學係副教授)

圖書試讀

第三篇  楚簡文字的書法史意義

一、 前言

本文所謂「楚簡文字」,主要指戰國時代,特彆是戰國中期以下的楚國簡牘所見的古文字。

半個世紀以來,楚國簡牘齣土甚夥,據不完全的統計,至少有三十批之多;簡數不下六韆枚,字數超過五萬字;性質涵蓋公文檔案、蔔筮禱祠記錄、遣策與先秦古籍文獻等;其數量之龐大,內容之豐富多樣,在齣土的先秦古文字資料中堪稱後來居上。尤其1988年1月發掘的包山二號楚墓竹簡與1993 年鼕齣土的郭店一號楚墓竹簡,前者包括戶籍檔案、司法訴訟文書、蔔筮禱祠紀錄、遣策等,文字為當時簡牘通用的字體;後者包括〈緇衣〉、〈五行〉、〈老子〉、〈太一生水〉等先秦儒、道兩傢傳世的典籍與佚書共十六種十八篇,值得注意的是,除瞭一般通行字體之外,其中更齣現瞭類似「孔子壁中書」的字體,即兩漢相傳戰國時代儒傢抄寫經傳所使用的「古文」,可以與許慎《說文解字.敘》所載「亡新六書」以及《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所收的「古文」相對照。在汲塚竹書齣土一韆七百多年之後,我們有幸得以親眼目睹這些珍貴的先秦簡牘,真可謂眼福不淺。本文擬以這兩批材料為主,探討楚簡文字在先秦書法史的意義。首先歸納先秦墨筆書跡的特徵,指齣秦漢以來隸書與草書的産生,主要歸因於毛筆本身的特性使然,是用筆草率、筆鋒發露的産物,自有書契以來即與典雅莊重、筆鋒內斂的字體同時並存的。兩漢書傢對於隸書與草書的貢獻,與其說是用筆技法的創新,毋寜更在書法美學理論的建立與用筆技法的規範化。其次,根據《包山楚簡》一書,列舉包山二號楚墓竹簡所見具有篆書、隸書特徵的文字,將《郭店楚墓竹簡》一書所見字體分為四類,探討戰國時代各國文字的異同,以及儒傢用以抄寫經典的字體之特色。

二、 先秦毛筆的使用與墨筆書跡的特徵

中國書法所以能夠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毛筆實為主要的原因。我在十五年前所寫的一本小書中曾經指齣:

毛筆以動物的毫毛加工製成,具有適當的彈性,可以吸附適量的水分,隨書寫者的需要畫齣或長或短、或粗或細、或乾或濕、或方或圓、或斷或續……等等韆變萬化的綫條,甚至可以將書寫者極微妙的手指神經末梢的顫動記錄下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觀點非常新穎,甚至可以說顛覆瞭我過去的一些認知。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提齣這些見解的?那種嚴謹的論證過程,以及對史料細緻入微的解讀,都讓我驚嘆不已。有時候,我會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學術研討的現場,和作者一起,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搜尋綫索,層層剝繭,最終抵達真相。書中的某些論述,尤其是關於某些曆史事件的重新審視,讓我眼前一亮,原本清晰的脈絡似乎因此變得更加立體和復雜,也更加真實。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思維的洗禮。我喜歡這種能夠挑戰我固有觀念的著作,它迫使我去反思,去質疑,也去學習。這本書的內容,無疑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思考維度,讓我對過往的曆史有瞭更深刻的體悟,也更加理解瞭曆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评分

分隔: 這本《朋齋學術文集 戰國竹書捲》的裝幀本身就散發著一種厚重感,讓人迫不及待想翻開。封麵淡雅,但內頁的設計卻顯得十分用心,排版疏朗,字號適中,閱讀起來毫無壓力。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案頭之物。我一直對戰國時期的曆史和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是一個充滿變數、也充滿思想碰撞的偉大時代。相傳那個時期,諸子百傢爭鳴,思想的光芒如同星火燎原,照亮瞭中國文明的早期進程。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為我們這些對曆史有著求知欲的讀者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探那個遙遠而又充滿魅力的時代。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讀,但光是目錄和前言就足以勾起我強烈的好奇心。那種感覺就像站在一座古老寶藏的入口,裏麵究竟藏著怎樣的驚喜,讓人既期待又有些許敬畏。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滿足我一直以來對戰國時期更深層次理解的渴望,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瞭通往那個逝去時代的大門。

评分

說實話,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纔注意到這本書的。我那位朋友是個非常挑剔的讀者,很少會主動嚮我推薦什麼,所以當他興衝衝地跟我說起這本書時,我便立刻來瞭興趣。他告訴我,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紮實,考證嚴謹,而且對於一些曆史人物的分析也相當到位。我拿到書後,翻瞭幾頁,就發現他所言非虛。書中的分析邏輯清晰,條理分明,能夠讓人在閱讀的同時,逐漸構建起對某個曆史時期或某個問題的完整認知。這種細緻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是我一直以來在閱讀同類書籍時所追求的。感覺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一定投入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查閱資料,去打磨文字。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對治學精神的敬意。

评分

收到!以下是為您創作的五段圖書評價,以颱灣讀者的口吻,風格迥異,內容詳盡,不包含《朋齋學術文集 戰國竹書捲》具體內容,並用

评分

坦白講,我一開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朋齋學術文集 戰國竹書捲》,光是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感和學術氣息。我本身並不是科班齣身,對於古文和曆史研究瞭解不多,但是這本書的語言錶達方式卻非常親民,一點都沒有讓人覺得枯燥難懂。作者的文筆流暢自然,即使是論述一些比較專業的概念,也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闡釋清楚,讓像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也能夠輕鬆理解。讀起來的感覺很舒服,就像在和一位博學的朋友聊天,他耐心地為你講解著他所熱愛的領域。這對於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學習經驗。讓我能夠在相對輕鬆的環境下,接觸到一些過去可能覺得遙不可及的知識。我真心推薦給所有對曆史,特彆是對戰國時期感興趣的朋友,這本書絕對會讓你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