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苦難,擁抱人生:接受與承諾治療自助手冊

走出苦難,擁抱人生:接受與承諾治療自助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teven C. Hayes, Spencer Smith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了解為什麼人類語言的本質會使人遭受苦難
.脫離名為「逃避」的陷阱
.培養接納痛苦經驗的意願
.練習正念技巧,接觸當下的存在
.探索你真正認為有價值的事物
.許下承諾,活出有生命力和價值的人生

  接受與承諾治療(ACT)是一種有科學根據的心理治療法,讓你用全新的觀點來看待苦難。

  ACT不是教你如何對抗痛苦,而是帶著你萌生出意願,讓你得以擁抱生命給予你的每一種經驗;它也不要你抵制情緒,而是帶著你全然感受情緒,取代要你立刻轉變心情。在苦難中,ACT提供了另一條道路,幫助你能夠根據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事物,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正苦於焦慮、憂鬱,或暴怒,這本書可以幫助你。臨床研究指出 ACT 對許多心理上的問題都能提供有效的協助,但這不只是一本針對特定議題的自助手冊,而是一個能夠幫助你活出豐富、有價值人生的創新領域。

  逐步學習如何「正念與接受」,讓你能夠:
  .克服憂鬱
  .免於負向的思考和自我批判
  .去做你想要做的
  .過著你期望的生活

名人推薦

  陳秀蓉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兼輔導中心主任
  張德聰  群我倫理促進會理事長

  (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ACT讓我們重新擁抱人生,改變沉疴舊念與自己的關係,不必跟舊念起舞。-陳秀蓉

  ACT提供了解決心理問題的新方法。這些新的取向可以改變心理問題的實質內容,也可以改變這些問題影響生活的程度。-張德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史蒂芬‧海斯(Steven C. Hayes)


  史蒂芬‧海斯(Steven C. Hayes)博士為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心理學教授。他的科學期刊論文超過550篇,著有38本書,包括《接受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與《關聯框架理論》(Relational Frame Theory)二書,這兩本書的理論概念亦為本書的核心理念。

  曾被選評為「世上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1986-1990年),並獲頒美國心理學會第二十五分會的「唐‧黑客獎」(Don F. Hake Award)。

史賓賽‧史密斯(Spencer Smith)

  史賓賽‧史密斯(Spencer Smith)是作家與編輯,常駐加利福尼亞州的聖羅莎。也是《記憶醫師》(The Memory Doctor)的共同作者。

譯者簡介

張本聖


  美國艾默利大學心理學博士。ACT的專業訓練包括:ACT for Beginners、ACT for Advanced、ACT for Adolescents、ACT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現任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曾任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兼任副教授、東吳大學心理諮商中心主任、台北榮總及台北市立療養院臨床心理師等,專長領域為:心理治療、心理病理學、心理衡鑑等。ACT實務經驗:ACT工作坊超過20場,ACT相關演講超過50場。並將ACT應用在焦慮、憂鬱、精神病及各種壓力的個案。

丁郁芙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東吳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組,憂鬱與焦慮實驗室。曾任衛福部桃園醫院身心內科及復健科臨床心理師,現為行動心理師兼任插畫者。個人網站 http://yfting.com/

蘇益賢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學士、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組碩士。現任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興趣:臨床心理學、第三波行為治療、正向心理學與反思。個人網站:心理師的口袋。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張德聰
推薦序二  改變大腦,創造新人生  陳秀蓉

前言
第1章    人類的苦難
第2章    為什麼語言會引發苦難
第3章    逃避的拉扯
第4章    放下
第5章    想法帶來的麻煩
第6章   「我有個想法」vs.「我相信了一個想法」
第7章    如果我不是我的想法,那我是誰?
第8章    正念
第9章    意願是什麼、意願不是什麼
第10章   意願:學習如何跳越到另一個真正想要的生活世界
第11章   價值觀是什麼?
第12章   選擇「自己的」價值觀
第13章   做出承諾,付諸行動

結論 選擇活出有活力的人生
附錄  隱藏在ACT的價值觀及數據
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圖書序言

◎接受與承諾治療:這是什麼,又怎麼能夠幫助你

本書以接受與承諾治療(簡稱ACT,讀音為三個字母連著唸ㄟ ㄎㄜ ㄊㄜ,音標〔ækt〕,也就是行動的意思;而不是將字母分開,唸成ㄟ ㄒㄧ ㄊㄧ)為基礎。這是一個新的、以科學為基礎的心理治療模式,也就是所謂行為及認知治療「第三波」模式(Hayes 2004)。ACT的理論基礎是關聯框架理論(Relational Frame Theory;簡稱RFT):這個基礎研究程序旨在探討人類大腦如何運作(Hayes, Barnes-Holmes, and Roche 2001)。研究結果顯示,我們用來解決問題的策略,大多數都會引領著我們落入苦難的陷阱。說穿了,人類玩著控制遊戲。大腦本身雖是個奇妙的駕馭環境的工具,在控制遊戲中,大腦一直擁有著主導權。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不少極端困擾自己的問題,即使已經試圖用盡各種解決方法,這些問題反而變得更難處理、更難控制。我們的大腦一向是用合乎邏輯的方式來解決困擾的,結果必然會是這樣。苦難就是其中一種結果。

本書的主張看似很奇怪,如果你看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一些心理問題更會有此感覺。一般而言,人們希望解決諸如憂鬱、焦慮、藥酒癮、創傷、壓力、職業倦怠、慢性疼痛、戒菸等問題時,會找本自助書籍做為工具書。大部分的人都希望這本書最終不只能克服問題,並且也是一本提供方法去克服問題的指導手冊。

例如,克服壓力似乎應該先要消除壓力的感受;克服抽菸的問題就先要消除抽菸的慾望;克服焦慮症似乎必須先學會放鬆,或是駁斥及改變誇大和令人擔憂的想法等等。在這本書,我們將目地和手段小心謹慎地區分開來,你將會學到從現代心理學原理看來,許多習以為常、用來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問題解決方法,其實都是危險且不需要的。

如果有些心理問題正折磨著你,你該知道有許多研究證據都認為接受與承諾治療(以下簡稱ACT)可以解決許多常見的心理問題(Hayes, Masuda, et al., 2004),並且有相當足夠的證據支持ACT依據的模式(Hayes et al. 即將出版)。我們將會在書中討論這些支持的證據。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