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精神健康
  • 認知行為治療
  • 心理輔導
  • 心理治療
  • CBT
  • 心理健康
  • 谘詢
  • 案例分析
  • 理論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兼備輔導理論與個案研究
情緒病與精神病的輔導專書

  心理健康跟身體健康互為錶裏,因人的思想、情緒及行為有連帶關係,忽略其中一項也影響深遠。再者,受精神病及情緒病睏擾的人士更有年輕化趨勢。

  本書針對常見的情緒病及精神病,如抑鬱癥、焦慮癥、病態賭博、厭食癥、妄念、自我汙名、精神分裂癥的殘餘病徵等,進行個案分析,介紹如何有效應用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和特點,針對病人的核心信念、中介信念及自動化思想,從認知、情緒及行為層麵三大介入法,逐步改善病人的負麵思想、情緒及病情,減低對生活的影響。更另設專章探討靈性認知行為治療及積極認知行為治療等新議題。

本書特色

  本書兼備輔導理論及本地個案例子,幫助前綫社工及輔導員從事實務工作,社會工作學係的學生及老師研究和學習,為精神康復輔導技巧與實務的參考書

名人推薦

  本書介紹如何在不同情緒病和精神病患上應用認知行為治療,並附以個案實例說明有關輔導手法,是一本難能可貴而值得輔導員和社工參考的著作。──香港浸會大學校長  錢大康

  將認知行為治療法結閤其他理論,包括靈性和信仰、正嚮心理學和汙名化等理論,以拓展認知行為治療的應用範圍和有關介入手法,實在難能可貴。──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係教授  陳麗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劍雲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係助理教授、註冊社工及香港輔導會認可督導員。為英國布裏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社會工作學係博士。

  主要教授科目為精神復康工作、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和認知行為治療等。早年為資深社工,曾於本港精神復康服務範疇工作十多年,服務單位包括:中途宿捨、長期護理院、輔助就業、陽光路上和社區精神照顧服務等。曾負責不同類型的嚴重精神病個案輔導,並督導前綫社工有關個案工作和輔導手法。著有《精神復康輔導工作——理論與個案》。

吳日嵐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係係主任及教授。先後於香港浸會大學獲社會工作榮譽文憑及文學士學位,後於英國埃塞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獲社會服務策劃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及美國加州專業心理學學院(香港課程)臨床心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吳教授主修社會工作及精神康復,曾任精神康復社會工作者,有豐富的心理輔導及精神康復社會工作經驗。2006年獲美國認知治療學院認知治療資格。2014年獲EMDR培訓資格。

  吳教授的輔導專業包括精神康復社會工作、個人及傢庭輔導、危機及創傷後壓力癥候處理、焦慮及抑鬱治療等。其學術研究及論文曾在不同的國際學術期刊發錶。

圖書目錄

序一  錢大康
序二  陳麗雲
序三  樊富瑉
序四  陳慶忠
編者序一  楊劍雲
編者序二  吳日嵐
前言
作者簡介
 
第一章  認知行為治療簡介
第一節  認知行為治療學派
第二節  基本模式
第三節  高級模式
第四節  治療特點
第五節  如何應用在華人社會
第六節  三大介入法及成效研究
 
第二章  改善抑鬱癥:都市常見情緒病
第一節  抑鬱癥簡介
第二節  認知行為治療模式
第三節  個案工作實例一——容易被忽略的青年抑鬱癥
第四節  個案工作實例二——學習壓力沉重的中五生
第五節  個案工作實例三——過分憂慮的母親

第三章  針對厭食癥、懼學癥和病態賭徒的治療
第一節  厭食癥:日趨年輕化的進食失調癥
‧ 進食失調癥簡介
‧ 厭食癥的認知模式
‧ 個案工作實例——過度減肥的後果
第二節  懼學癥:情緒睏擾,拒絕上學
‧ 懼學癥簡介
‧ 懼學癥的認知模式
‧ 個案工作實例——考試帶來的焦慮感
第三節  病態賭徒:香港病態比率較外國高
‧ 病態賭博簡介
‧ 病態賭博的認知模式
‧ 個案工作實例——債颱高築,眾叛親離
 
第四章  妄念:引發思考和認知偏差
第一節  妄念簡介
第二節  妄念的認知模式
第三節  個案工作實例一——妄想老師同學刻意針對
第四節  個案工作實例二——精神分裂癥的殘餘病徵
 
第五章 靈性認知行為治療
第一節  靈性與精神健康
第二節  靈性認知行為治療簡介
第三節  個案工作實例——以信仰改善負麵信念
 
第六章 自我汙名:內化負麵觀點與偏見
第一節  自我汙名簡介
第二節  自我汙名的認知模式
第三節  認知行為治療小組抗自我汙名
 
第七章  積極認知行為治療的實踐
第一節  積極認知行為治療簡介
第二節  積極認知行為治療法
第三節  積極認知重組研習——龜兔賽跑的啓迪
 
附錄一  內化汙名量錶
附錄二  認知行為治療常用輔導技巧
附錄三  積極認知行為治療方案
附錄四  係統減敏治療方案
參考資料

圖書序言

序一

  在高度發展和現代化的大都會,生活壓力一般十分沉重,很多人受情緒病和精神病睏擾。根據資料顯示,約百分之十三的香港成年人患上情緒病,包括抑鬱癥和焦慮癥,部分嚴重情緒病者更有自殺危機。事實上,抑鬱癥已成為導緻現代都市人死亡的第二號病患。
   
  由於情緒病為香港人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為情緒病患者提供適當的治療和支援是十分重要的。除藥物治療外,心理輔導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例如在過去數十年的實證研究顯示,認知行為治療是一項有效治療情緒病的心理輔導手法。
 
  本書由香港浸會大學吳日嵐教授和楊劍雲博士編著,介紹如何在不同情緒病和精神病患上應用認知行為治療,並附以個案實例說明有關輔導手法,是一本難能可貴而值得輔導員和社工參考的著作。

錢大康(香港浸會大學校長)

序二
   
  在精神復康工作上,十分講求和推崇實證為本介入法(evidenced-based practice)。在過去數十年的實證研究顯示,認知行為治療對改善情緒病和精神病有明顯療效。本書主要是介紹由Dr. Judith. Beck所發展的高階認知行為治療法(Advanced model of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並以個案實例說明如何運用這治療法於不同的情緒和精神病者上。
   
  本書值得欣賞的地方,除瞭以深入淺齣的方式,介紹高階認知行為治療法,並附以不同的個案實例,包括抑鬱癥、焦慮癥、飲食失調、病態賭徒、妄想癥和精神分裂癥等,說明有關介入手法。此外,本書附上很多圖錶,讓讀者更容易掌握和應用有關的介入技巧,值得贊賞!
   
  本書另一值得欣賞的地方,是將認知行為治療法結閤其他理論,包括靈性和信仰(spirituality and faith)、正嚮心理學(positive psychotherapy)和汙名化(stigmatization)等理論,以拓展認知行為治療的應用範圍和有關介入手法,實在難能可貴,很值得讀者參考。
   
  最後,祝賀楊劍雲博士和吳日嵐教授成功齣版這書,讓眾多讀者、輔導員、社工和學生受惠。

陳麗雲(香港大學思源基金健康及社會工作學教授、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係教授)

序三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威脅人們精神健康的因素越來越多。根據中國衛生部公佈的資料顯示,全國精神疾病的患者約一億人,其中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約一韆六百萬,需要精神健康專業服務的人羣至少有上億人。目前內地精神疾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遠遠不能滿足精神病患者治療與康復的需要。一方麵是由於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專業人員的嚴重不足,另一方麵是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療缺乏有效的理論、模式和方法。
   
  閱讀香港浸會大學楊劍雲博士編著的《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的電子書稿,我一下子被吸引瞭,真想一口氣讀完它。相比國內很多認知行為治療或其他心理治療的書籍,這本書的特色鮮明且實用,通俗易懂,操作性強,實用價值高。全書以深入淺齣的方式,介紹瞭認知行為治療理論與方法,並精心挑選瞭不同的個案實例,如抑鬱癥的青少年和母親,有賭博成癮,精神病或妄想癥的個案等,說明對不同的情緒病及精神病如何應用認知行為治療,每個案例都描述瞭個案的成長背景,疾病的形成和影響因素,治療的詳細過程和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技巧方法,以及治療效果的評估。
   
  此外,尤為難得的是,本書作者不僅僅通過各類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療呈現認知行為治療療法的應用,還引入對精神病患者去汙名化、信仰、靈性和積極認知行為治療方法,使傳統的認知行為治療法在應用上避免隻聚焦個體病理性的問題,還考慮到如何積極應用個體已有的信仰、中國傳統文化等自身優勢力量來解決問題;不僅僅關注問題的解決,還關注去汙名化的重要性,以此呼籲社會為遭受心理問題睏擾的人羣構建積極和支持的良好環境。
   
  近年來,隨著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發展,國內齣版瞭多本認知行為治療的譯著和專著,但更多是專注於理論的介紹,像這本整閤瞭認知行為治療理論與實際應用的專著還比較少見,本書正好填補瞭中文文獻的不足,是一本在精神健康治療領域中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我深信本書的齣版將對中國的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以及精神科醫生,尤其是精神疾病治療與康復領域中的同行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我強烈地推薦本書,特彆地,我嚮國內的同行強烈地推薦此書。

樊富瑉(清華大學心理學係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教授、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分會副主任)

序四
   
  精神與身體健康是人生不可取代的需要。在今天忙碌的社會,我們很少運動,也生活在壓力下。本書非常及時地滿足瞭社區精神衛生業者的需求。
   
  本書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大學的知識轉移,以惠及社會。通過知識轉移,浸會大學繼續服務社區作為我們全人教育的一部分。我們的大學希望繼續迴饋社會。
   
  最後,祝賀楊劍雲博士和吳日嵐教授成功齣版這書,讓他們深刻的知識使世界受益。

陳慶忠(Ir. Dr. Alfred TAN,香港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處主管)

編者序一
   
  首先,多謝讀者的支持!我在2013年齣版的著作《精神復康輔導工作——理論與個案》,一直受到讀者歡迎。讀者大多欣賞這書以深入淺齣的方法,介紹應用於精神復康工作的幾個重要理論,並附以個案實例仔細介紹有關的介入手法。我對讀者這些正麵評價和支持,感到十分鼓舞。因此,開始籌劃編著這新著作——《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這本書的齣版,是香港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計劃(Knowledge Transfer Project)之一。這本書能順利完成,要多謝香港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辦事處的支持,尤其是對本書齣版事宜和相關培訓工作,給予寶貴的意見。另外,也要多謝這計劃的閤作夥伴——靈火使團——對此計劃和齣版本書的支持和參與。參與此計劃的靈火使團輔導員,全都是香港浸會大學青年輔導學碩士(現改為輔導學碩士)課程的畢業生。這些靈火使團輔導員,連同參與此計劃的其他輔導員,以個案研習方式,撰寫如何應用認知行為治療於個案工作上。
   
  此外,要多謝香港浸會大學社工係係主任吳日嵐教授和其他老師,為本書撰寫一篇重要的文章——積極認知行為治療。吳教授揉閤瞭積極心理學和認知行為治療理論,並結閤多年輔導實踐經驗,發展齣一種適閤華人的積極認知行為治療,十分具參考價值。
   
  這書的齣版,也要多謝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教授、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和行政學係陳麗雲教授、清華大學心理學係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教授樊富瑉教授,和香港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處主管陳慶忠博士為這新書撰序。他們對此書的正麵評價和推薦,令這書被廣泛讀者、輔導員、社工和學生的信任和接受。
   
  最後,我要獻這書予我內子程慧儀,答謝她一直對我在大學教書的工作和寫本書的支持和鼓勵,好讓我能專心寫作,完成此書。我也要獻這書予我兩名兒子——楊溢朗和楊溢生,讓他們知道在主耶穌基督的幫助下,我希望藉著齣版此書,讓眾多讀者、輔導員、社工和學生,能提升其輔導技巧和果效,以協助患瞭情緒病和精神病的朋友,擺脫病患的睏擾,重拾身心靈安康。

楊劍雲

編者序二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精神健康問題將會是重要的全球性疾病,其中以抑鬱癥為甚。作為社會工作教育的老師,楊劍雲博士和我一直關注如何為受精神健康問題睏擾的人士提供適當的治療或心理輔導,以培養他們解決睏難的能力。我們積極從事精神健康輔導及教學工作多年,一直有誌將過去從事認知行為治療的經驗編撰成書,以作為從事精神健康輔導工作同工的參考。
   
  故此,於2015年開始,楊博士及本人聯同香港浸會大學青年輔導學碩士課程的畢業生以實踐經驗為基礎,結閤華人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靈性及信仰知識,撰寫成《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和案例》一書。透過個案實例的討論及分析,促進從事心理輔導工作者的啓迪和反思。此書的完成,除有賴楊博士的努力堅持及各師生的參與外,我們亦感謝香港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計劃的支持,謹此緻謝。

吳日嵐

圖書試讀

前言
   
根據香港近期的全港大型抽樣調查研究顯示,介乎16至75歲的本港人中,13.3%患瞭情緒病,2.5%患瞭嚴重精神病。另外,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香港於2016年中,介乎15至74歲人口數目約為596萬人。以此推算,估計香港約有94萬名青少年及成人患有情緒病及精神病,而當中約有15萬人患有嚴重精神病。此外,根據醫管局的統計,本港的精神病患者數目一直持續上升,這些病患者大多在社區居住和接受治療。
   
治療精神病,藥物治療隻是其中一種方法。實證研究顯示,個案心理輔導和社區支援服務亦有助病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在本港,論述精神病的個案心理輔導理論的中文書籍不多,尤其是將有關理論,附以個案工作實例作說明,更是寥寥可數。
   
本書主要介紹輔導員如何運用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的理論和特點,透過個案研習方式,介紹如何在不同的情緒病及精神病上應用認知行為治療,以及當中的輔導技巧。本書第一章主要介紹由A.T.Beck和J.S.Beck發展的認知行為治療基本模式和高級模式,會對這兩個模式的理念、特點和技巧作說明,並附以個案例子作詳細解釋。此外,亦會討論認知行為治療是否適用於華人社會。
   
第二至四章說明如何在不同的情緒病及精神病病患中應用認知行為治療,包括:抑鬱癥青少年(第二章)、抑鬱癥母親(第二章)、厭食癥(第三章)、懼學癥(第三章)、賭博成癮(第三章)、妄想癥(第四章)和精神分裂癥(第四章)等。透過個案研習,作者會分享他們運用認知行為治療進行輔導時的過程和技巧,包括:個案轉介原因、接案評估、個案成長和傢庭背景、應用認知行為治療作個案分析、個案的自動化思想、思考偏差、中介信念和核心信念等,另外,還包括輔導目標、輔導技巧,輔導成效和輔導員的反省等。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