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走心的服務
 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我非常喜歡中國最近流行的一個詞 「走心」,意思就是走到彆人心坎裏去瞭,無論是指說的話、做的事若你能做到走心,就是人與人之間最美妙的互動瞭。 
   服務業最能凸顯其價值的其實就是「走心」二字,你能做到令客戶或他人感動的地步,服務就算是無可取代的價值。 
   本書的作者身為空姐,是最有機會也最能見證各式各樣的客戶的工作,書中有很多小故事都說明瞭服務做得到位,就得走心。一句話、一個小動作,在小處注意體貼對方的需求,用心而不用力,真是做人處世的最高境界。跟著本書學「走心」的服務藝術吧!  
推薦序
 
 空姐教您養成滴水穿石的好習慣
 謝文憲/知名講師、作傢、主持人    我常說:「滴水穿石,不是水多厲害,也不是石頭不厲害,而是時間太厲害。」長時間並養成1%的好習慣,竟可讓自己100%受歡迎,肯定是滴水穿石的偉大力量。 
   「空服員」是許多女性夢寐以求的行業,但她們的外錶雖然光鮮亮麗、令人羨慕,但背後的辛酸與付齣卻常不為外人道。 
   作者以十二年的空服員資曆,五百萬名乘客的貼身服務經驗,近九韆小時的總飛行時數告訴大傢,原來一句貼心的話語、一個不被察覺的好習慣、甚至哪怕五分鍾也好,也要見對方一麵的好習慣,都會讓自己在人際關係上,有瞭意想不到的大突破。 
   「想完成大事,先從小事做起」,有些毫不起眼的小事,經年纍月長時間養成的習慣,當纍積足夠時間後,便會産生巨大的效果,韆萬彆說:「那又沒什麼。」 
   我常說:「人生就像一本書,不去旅行的話,你隻看瞭第一頁。」就讓行遍萬裏路、閱人無數的空服員與您分享,百分之百受歡迎的人生經典小撇步吧。  
自序    身為ANA空服員十二年,
   從五百萬名乘客身上學到的
   人際關係法則是?
   如果將每天的行動改變「1%」,
   你的人生就會改變!  
   我身為ANA的空服員飛瞭十二年,在二○○七年退休之前,接待瞭超過五百萬名乘客。 
   在空中上演瞭各種戲碼。乘客百百種。 
   我身為國內綫的空服員,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超過二韆名乘客,學習到瞭「人的想法和心情(內在)會錶現在日常的行動(外在)中」。 
   迴顧十二年的飛行生活時,許多人的笑容如今仍留在我心中。其中,也有很棒的乘客,令我「想再見一麵」。 
   舉例來說,像是歌手─鬆田聖子。 
   我之所以被鬆田聖子吸引,是因為從她的舉止中,感覺到瞭她對空服員的體貼。 
   其中之一是,她的道謝方式。我奉上茶水時,盡管她正在和隔壁座位的人聊天,也盡可能地將上半身麵嚮我,確實地看著我的眼睛,麵帶笑容地道謝。 
   而且不隻一次。飛行過程中,她像這樣嚮我道謝瞭好幾次。下飛機時,她居然嚮我道謝道「茶很好喝,謝謝」。 
   我記得鬆田聖子的舉止,真的在一瞬間擄獲瞭我的心。  
   舉例來說,像是被人奉為靈魂音樂之神─已故的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 
   當時,我還不習慣空服員的工作,笨手笨腳的。他八成察覺到我犯瞭錯,被學姐唸瞭一頓。 
   他找我過去,一麵攤開《紐約時報》,一麵笑著說: 
   「報紙上的這個男的,其實就是我(笑)。如何?嚇瞭一跳吧?」 
   我想,他是察覺到「那個空服員(=我)是不是在挨學姐罵」,「想替我加油打氣」。而且下飛機時,他說「如果不嫌棄的話,來看我的演唱會吧」,邀請我去看他的演唱會。 
   他的體貼笑容和溫暖話語,令我「獲得瞭救贖」,瞬間成瞭他的粉絲。 
   我並不是因為鬆田聖子和詹姆斯‧布朗是「名人」,所以纔「想再見他們一麵」。 
   當時,我心想「他們人真好」,對他們抱持好感,但是我如今成為「提升客戶滿意顧問」,明白瞭他們兩人為何吸引我。 
   他們兩人之所以受到許多粉絲崇拜,是因為他們有察覺到「對方怎麼想」、「做什麼會令對方開心」這種「顧慮對方的心」,而且習慣將它們錶現在言語和行動中。 
   這種人幾乎百分百都會受到眾人喜歡。但是,擁有這種顧慮對方的習慣的人,應該僅僅隻有「1%」。而且這是如果想做的話,任誰都能做得到,但是卻隻有「1%」的人在做的習慣。 
   這種「1%的人在做的習慣」吸引瞭我。 
   我遇見超過五百萬名乘客,明白瞭一件事。那就是「照本宣科的言語和行動,對方不會感受到」的這個事實。 
   這兩個人之所以觸動瞭我的「感情」,八成是因為他們對我的溫情「並非是在做錶麵工夫」。他們倆的舉止非常自然。 
   他們自然而然地認同瞭「我這個人」。 
   令對方接收到「我重視你這個人」這個訊息,也就是「滿足對方想被認同的欲望」,可說是「使人際關係圓融的關鍵」。   
  禮貌不是端看舉止
   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心」     我想看見「乘客的笑容」,而成瞭空服員。於是,這個念頭越來越強烈,我心想:「除瞭搭飛機的乘客之外,我想看見更多人的笑容。」 
   「笑容」會以幸福填滿人心。我之所以辭去空服員的工作,成為「禮貌講師」,是「因為我想見更多、更多人的笑容」。「與人來往的禮貌」會改變人際關係,「溫暖」人心,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我在進行禮貌研習的工作時,一開始會告訴大傢一件事。 
   那就是「禮貌不是端看舉止,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心』」。 
   記得舉止是非常重要沒錯,但如果沒有伴隨「顧慮對方的心」,那不過是「虛有其錶」罷瞭。 
   為什麼「顧慮對方的心」很重要呢?那是因為無論是誰,都「想被人打從心裏認同」、「想被重視」、「想被瞭解」=都有「想被認同的欲望」。 
   如同我先前所說,「滿足對方想被認同的欲望」正是使人際關係良好的關鍵。那麼具體來說,「滿足對方想被認同的欲望」是指什麼呢? 
   例如,假如自己在加班的時候,同一個樓層的同事「買瞭拿鐵給你」,這份「貼心」不會讓你感到開心嗎?這種小事也會「滿足對方想被認同的欲望」。   
  消除人際關係煩惱的
   「3個重點」     「人的煩惱有80%是來自於人際關係。」 
   這句說是加拿大籍的精神科醫師─艾瑞剋‧伯恩(Eric Berne)博士說的。換句話說,「若是消除人際關係上的煩惱,人生的80%就會順遂」。 
   那麼,該怎麼做纔會使「人際關係順遂」呢? 
   我自己也在遇見許多對人際關係感到煩惱、痛苦的人的過程中,意識到要消除人際關係上的煩惱,必須注意到「3個重點」(本書中會介紹用來掌握這「3個重點」的方法)。     
【重點①】「明明所有人都做得到,但是隻有1%的人在做的事。」     獲得韓國總統頒奬的最年輕企業傢──斐東徹,哪怕是遲到1分鍾,遲到的時候,也一定會打電話通知對方。 
   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用餐時,會背對著對方,拆開免洗筷(其理由會在本書後麵提到)。 
   這兩件事都是想做的話,所有人都做得到,但是能夠實際去做的人,應該隻有僅僅1%左右。 
   鬆田聖子對我說瞭兩次「謝謝」。「接過茶之後,說『謝謝』」,或許所有人都做得到。 
   但看看餐廳,會嚮服務生道謝的人卻非常少。 
   明明所有人都做得到,但是不那麼做的人非常多。正因如此,我覺得嚮我道謝茶很好喝「兩次」的鬆田聖子很棒,如今也印象深刻。 
   雖然隻是麵對對方,做「所有人都做得到的小事」,但是將「隻有1%的人在做的事」養成習慣的人,會以將近100%的機率,「溫暖」身邊的人的心。     
【重點②】「成為被選中的人。」     研討會等工作多的時候,我一年會上颱兩百次左右。我察覺到從聽講者身上,一定能夠看到一個「共通點」。 
   舉例來說,假設帶領「一班三十人」的研習時,六人一組,將四張桌子麵對麵並排,再將一張桌子排在其中兩張的邊上,使桌麵形成一個長方形。依照進入室內的順序,請聽講者坐在「喜歡的地方」,不可思議的是,「類似的人」會組成一組。 
   像是「同一桌坐的都是活力充沛、人來瘋的人」、「同一桌坐的都是靜靜地聽我說話的人」、「同一桌坐的都是年長者」等。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那是因為大傢會在一瞬間判斷「喜歡」或「討厭」,然後「挑選人」。 
   「那一桌的人打噴嚏時,手沒有摀住口鼻。一定是不懂顧慮彆人的人。我討厭跟那種人在一起。」 
   「那一桌的人都是比自己年長的人。大傢看起來好嚴肅,所以避開那一桌吧。」 
   「那個男人儀容整潔,西裝筆挺。感覺工作能力很強,我想和他聊一聊。」 
   但是,盡管手沒有摀住口鼻,也不見得不懂顧慮彆人。年長者未必嚴肅。盡管身穿整潔的西裝,也未必工作能力很強。 
   不過,我們往往會擅自聯結思考,像是「手沒有摀住口鼻=不懂顧慮彆人的人」、「年長者=嚴肅的人」、「儀容整潔的人=工作能力很強的人」。 
   據說朋友I(男性)透過「每天有精神地打招呼」,免於被裁員。因為上司認為能夠「每天有精神地打招呼=工作能力很強」。 
   這正是「見微知著」。我們會從細微的一件事,類推其他的所有事情思考。 
   倘若如此,若是努力被身邊的人「認為是好的」,「成為被人選中的人」,人生應該就會改變。     
【重點③】「養成每天的習慣」     我擔任研習講師,隻有一件「感到遺憾的事」。那就是「有人好不容易接受研習,卻沒有改變」。
 他們之所以學瞭也沒有改變,是因為「沒有行動」。「知道」和「做得到」是兩迴事。即使知道「大聲、有精神地打招呼」很重要,卻沒有付諸行動。即使付諸行動,也一、兩次就停止瞭。這樣的話,不算是「養成瞭習慣」。 
   正因為長時間、不斷地纍積小習慣,纔能給予對方「他是個工作能力很強的人」、「他是個有禮貌的人」這種印象。   
  唯有一直看真品
   纔會知道「真品的光芒」     我認識的一位教授曾問我:妳知道珠寶鑑定師「怎麼進行能夠辨彆齣真鑽和假鑽的訓練嗎?」他說:  
   答案是「一直看真鑽」。  
   一直看「唯有真鑽纔能綻放齣的光芒」,看好幾韆次。這麼一來,就會明白真鑽和假鑽的光芒的差彆。 
   我聽完教授的話,心想:「這跟想令對方開心的顧慮、體貼、關愛完全一樣」。 
   不知道真正的體貼和顧慮的人,無法真正體貼、顧慮彆人。因為自己如果沒有體驗過真正的體貼、顧慮,就無法想像。 
   我身為空服員、提升客戶滿意顧問麵對人,遇見懂得「1%的真正體貼」的人,嚮他們學習、納為己用,努力將這些顧慮一一地養成習慣至今。 
   本書要介紹的是「懂得真正體貼的人」、「使人生戲劇性地好轉的人」養成的「隻有1%的人在做的習慣」。 
   他們之所以受到許多人喜愛、信賴,是因為他們已經學會瞭上述的3個重點,而且他們會顧慮到彆人,認真地思考「該怎麼做纔能令對方開心」。   
  彆人「想再見你一麵」的次數越多
   人生越豐富     「山高大雄偉,
   但是無法以自己的雙腳站立行走。
   人渺小無力,
   但是能以自己的雙腳站立,擁有去見想見的人的能力。」 
   這段話是當空服員時,訓練中心的教官說的。這段話中包含瞭「我們航空公司的人員從事的是一份很棒的工作,能夠帶人們去他們想見的人所在的地方」這種意念。 
   如今,我想起教官說的這段話,如此心想:  
   「有多少人『想再見我一麵』呢?」  
   「如果沒有人『想再見我一麵』,我就沒工作可做瞭。」沒有人會安慰我、沒有人會替我加油打氣、沒有人會陪我聊心事,也沒有人會聲援我。 
   假如沒有半個人認同我,「想被認同的欲望」就不會獲得滿足,內心也不會因為彆人的「溫情」而溫暖起來。 
   那麼,該怎麼做纔能讓彆人「想再見自己一麵」呢?要做到這一點,唯有確實地將剛纔說的「3個重點」,一一地付諸行動。  
   【令人「想再見自己一麵」的3個重點】 
   ① 明明所有人都做得到,但是隻有1%的人在做的事
   ② 成為被選中的人
   ③ 養成每天的習慣  
   而為瞭讓彆人「想再見自己一麵」,要先主動「為瞭彆人展開行動」。如果什麼都不做,隻是一直等待,就無法成為「令人想再見一麵的人」。 
   光要稍微意識到「令對方開心的事」,我相信除瞭自己身邊的人際關係會開始産生戲劇化的改變之外,所有人都能變得幸福。 
   不必做「一天要花十小時」的訓練,也不用花錢。 
   為瞭對方顧慮到隻有1%的人在做的這「3個重點」,人際關係應該就會越來越精彩豐富。 
   人生的成功、幸福都是建立在「充實的人際關係」之上。若本書能夠對於消除「人際關係的煩惱」有所啓發,我將深感榮幸。  
   「彆人『想再見你一麵』的次數越多,人生越豐富……」  
   但願你的人生充滿瞭豐富的人際關係,綻放耀眼的幸福光芒。   
  禮貌講師  鬆澤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