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生的四季 每個人都會增長年歲,而這些逐漸纍積的日子永遠充滿未知。
但也不知道為什麼,過瞭一定時期之後,人總會覺得自己的人生開始「走下坡」。
不過,禪語中有這麼一句話—
.落葉花開自有時 一到鼕天,落葉樹的葉子會全部落盡,成為一株枯木。但是等到春天來臨,樹木會再展葉開花。一切都是自然的規律。
四季更迭,各有不同風情,但每種姿態都錶現著各個季節該有的樣貌。如果把這句禪語換成一般的話語,就是「鼕天並不是春天的終點」。
人的一生也一樣。
假如用「上山下山」來比喻,年輕時代好比慢慢攀上險峻高山,待攻頂之後開始下山,代錶邁嚮年老。隻是,我們眼前其實還有一座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山在等待著。
而且那還是由通往山頂的徐緩山路所串成的連綿山群。想要一邊上山一邊盡情欣賞風景,或者在途中稍事休息都行。步調可以自己決定,靜心慢行。
既然是連綿山群,爬上一座山後慢慢走下山,之後還有期待攀爬下一座山的樂趣。
什麼下坡路!年老絕對不是年輕的終點。愉快的上坡路會一直持續到人生的最後。這纔是所謂的老年。
還請各位先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再來,請懷抱期待,一步一步往前進。這一定能帶領我們直接通往超脫衰老的人生。
本書從禪宗的觀點,思考幫助我們愉快踏齣下一步的智慧,也就是超脫年老的啓示。「禪」首重實踐。不管從哪一個項目都無妨,請馬上開始嘗試。
走在這條路上,一定能看到懂得享受往後人生的自己。
閤掌
枡野俊明
我的人生是幸福的
洪啓嵩(地球禪者) 如果有人問我幾歲?我總是說我最喜歡的年齡是:一個百歲的老人加上五歲兒童的綜閤體。想想,如果有百歲的智慧,加上五歲的童心,那是多麼有趣的組閤!
講到年齡,我心中總是會浮現齣佛陀生前最後一位弟子,須跋陀羅的身影。他一生精勤好學,直到一百二十歲纔遇到佛陀。當時佛陀已經八十歲瞭,須跋陀羅聽聞佛陀教以八正道和四聖諦而成證阿羅漢。
我在海內外主持禪七時,禪眾中多有年長的參學者,總會慨嘆著壯年無緣修行,現在年紀大瞭,身體不行瞭,心力也提不起來瞭。我問他們幾歲?有答以六十幾歲,也有七十幾歲。我都會告訴他們:「你還年輕,佛陀最後的一位弟子須跋陀羅,一百二十歲纔開悟。」
在禪門裏,流傳著「趙州八十猶行腳」的公案,趙州禪師八十歲行腳天涯,到外地弘法,他從沒認為自己老瞭。他八十歲時,纔應眾人所請於觀音院任住持,四十年間,大揚禪風。生命中永遠有著驚喜,佛陀和聖者的身影,是我們終生學習的典範。
中國當代佛教大師虛雲老和尚,五十六歲纔開悟。當時他在禪七中被濺齣的熱開水燙到手,茶杯墮地,一聲破碎,頓斷疑根而悟道。他在悟道偈中寫著:「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虛雲老和尚活到一百二十歲,維係瞭當代中國佛教中興。
年老的過程,是奇妙生命軌跡再創造的曆程。年老,不是不能開創覺悟的藉口;年老,更不是生命不能幸福自在的藉口,年齡正是智慧圓滿的華冠。一九九六年,我提齣「全生教育」的觀點,我認為完整的生命教育,應當從今生胎前的教育,到來生投胎前的教育,纔算完整。從胎前教育、胎教,到童年、青年、成年與老年,乃至走嚮來生的教育,這是一所人間的大學、生命的大學,充滿瞭創造與光明。
歡喜靈明的生命智慧 年紀大瞭,更具有洞悉世事的智慧,所以善緣越聚越多,慈悲心越來越深,智慧越來越充足。這時,我們就不會被一時的無常現象與情緒所轉動。悲心越大,智慧就越大,能觀透世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幫助一切眾生,成為一個遊戲三昧的長者。當他看到一個小孩子在哭,就會去逗他笑,有時場麵很悶,老人傢講幾句話就化解瞭。這是老人傢歡喜靈明的智慧,是全傢的寶貝。
維摩的病,痛樂不痛苦 一九八九年的夏天,我發生瞭一場大車禍,再次印證瞭禪法的真實。當時我在快車道被撞飛,還沒掉到地上又被計程車撞上,在車底被拖行瞭一百公尺,送到醫院已經內髒破裂,七孔流血,全身大麵積磨傷與灼傷。後續的治療非常辛苦,醫院的護士很關心的問我:「洪先生,你會不會很痛苦?」這可把我問住瞭。因為「痛」是生理現象,「苦」是心理現象;所以,我笑著說:「我會痛,但是心中很喜樂。」這是我的「痛樂哲學」,也實證瞭佛陀的教法。
疾病在人間是一個很強烈的因緣,透過這個病,可以做很多教化。趁著生病的機會,讓眾緣匯聚。我們不斷以病練心,即使在很疼痛的時候,也能夠示現安樂,來教育探病的人,讓來探望的人生起慈悲心,讓大傢知道原來生病可以生得很自在、很喜樂,成為如同維摩詰菩薩一樣的善病者。
永遠的童子,幸福的一生 本書最末,作者以感恩幸福的人生做為尾聲。讓我想起全球第一個以幸福立國的國傢:不丹。這是一位十六歲年少國王,不丹四世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剋所提齣的創想與實踐。二〇一三年,我在颱灣為不丹齣版《幸福是什麼?:不丹總理吉美‧廷禮國傢與個人幸福二十六講》,當時高齡八十一歲的稻盛和夫先生,以「感恩的心是幸福的基石」為本書題序:「在全心投入的努力中,我們仍能從每日的小小遭遇中找到喜悅,為『活著』這件事本身衷心抱著『感謝之念』。」
看到佛陀和聖者們終生學習的身影,真的讓人感覺到,即使活到一百歲也太年輕!讓我們永遠保有五歲的童心,對世界充滿著歡喜與好奇,讓智慧隨著年齡增長而圓滿,對世界不斷有著強大的貢獻力量。
下一代的年輕人徬徨好失落,充滿無力感,讓我們用圓熟的智慧,加上最年輕的心,為人類開啓新的黃金世紀。讓我們的生命永遠健康、覺悟、快樂、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