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時係念今譯

三時係念今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詩歌
  • 唐詩
  • 宋詞
  • 古典文學
  • 文學
  • 翻譯
  • 古詩詞
  • 文化
  • 傳統文化
  • 文學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書內附地球禪者洪啓嵩大師精心恭繪西方三聖莊嚴法相,
與「南無阿彌陀佛」墨寶,開捲即隨身莊嚴壇城。

  元朝中峰國師所著《三時係念佛事》,對淨土修行人有著深遠的影響的淨土法門。本書是第一本《三時係念佛事》現代語譯本,利益當代的淨土行人,讓您在持誦導引時,更深入與阿彌陀佛大悲心海相應!

  阿彌陀佛法門所影響的層麵非常廣大,除瞭亡者與生者之外,一般人所說的「冤親債主」,也就是與我們纍劫宿昔有緣的眾生,也能在精誠至心的導引下,往生淨土,不再作障。

  《三時係念佛事》為元朝中峰國師所撰,次第嚴整宛然,其不隻為超薦亡者而設,念佛行者也可依之而修持,自身等於是遊曆一次極樂世界,使身、語、意三者一心係念阿彌陀佛淨土,是冥陽兩利的殊勝修法,所獲功德不可思議!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圖書的詳細簡介,力求內容充實、文筆自然,不涉及您的特定書名《三時係念今譯》。 --- 《古籍重光:宋明理學名篇輯注》 導言:探尋理學源流與核心思想 《古籍重光:宋明理學名篇輯注》匯集瞭宋代至明代中期,影響深遠的理學經典文獻,旨在通過精準的輯錄與詳盡的注釋,幫助當代讀者跨越時空,直抵理學思想的精髓。理學,作為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流派,深刻塑造瞭中華文明的倫理觀念與社會結構。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文本,而是力求在文本的脈絡中,展現理學思想體係的演變、核心概念的爭論以及其實際應用的曆史場景。 本書選取瞭硃熹、陸九淵、程顥、程頤、王陽明等核心人物的代錶作片段,並輔以重要的早期注疏,構建瞭一個相對完整的理學思想圖景。我們深知,理學的博大精深非一冊可盡攬,但通過對這些關鍵篇章的梳理,讀者可以把握其“天理”與“心性”兩大支柱,理解其對宋明士人精神世界的塑造作用。 第一部分:宋代理學——“天理”的構建與闡釋 本部分集中展現瞭宋代理學在理論框架上的奠基工作,尤其側重於對“天理”概念的界定與對“格物緻知”路徑的探索。 第一章:二程的初步建構 本章收錄瞭程顥的《遺書》片段與程頤的《伊川擊壤集》中的關鍵論述。程顥“心即理”的直觀體驗,與程頤“存天理,去人欲”的規範性要求,構成瞭理學的初始張力。我們詳細梳理瞭程頤對“格物”的解釋,尤其關注其如何將外部事物與內在的道德原則相聯係,這為後來的硃熹體係埋下瞭伏筆。注釋中特彆對宋人理解的“氣”與“理”的區彆進行瞭細緻辨析,澄清瞭早期論述中可能齣現的混淆點。 第二章:硃熹的集大成與集大成 硃熹的思想是宋代理學的巔峰。本書選取瞭《近思錄集解》的精要部分,以及《硃子語類》中關於“理一分殊”和“心、性、情”論述的片段。重點解析瞭硃熹如何將格物緻知落實為對“事物之理”的窮盡探求,並將其與道德實踐緊密結閤。 注釋部分著重解釋瞭硃熹的“四書”詮釋體係,及其對程頤理學批判性繼承的痕跡。例如,對於“理在物”與“理在吾心”的平衡,硃熹的解釋體現瞭一種高度的思辨性,這些細微之處在本書中得到瞭細緻的闡發。我們特彆補充瞭對硃熹“心性論”中“心統性情”觀點的深入剖析,以理解其如何建構一個完備的宇宙論和道德論。 第三章:陸九淵的“心學”先聲 與硃熹的格物路徑相對,陸九淵“吾心即是宇宙”的直指心性,為後世心學的發展提供瞭重要的思想資源。本章選取瞭陸九淵的《象山語錄》中關於“發明本心”的論述。通過對比陸九淵對“義理”的內在把握,與硃熹對外部世界的探求,讀者可以清晰看到宋代理學內部的理論分化。注釋部分著重於解釋陸九淵對“堯舜之道,不假外求”的強調,及其對“思辨”與“直覺”的側重。 第二部分:明代理學——心學的深化與應用 明代理學,尤其以心學為主導,將焦點從天理的客觀性轉嚮心性的主觀能動性,對個體生命實踐産生瞭更為直接的影響。 第四章:王陽明的“知行閤一”與“緻良知” 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本部分的核心是其“知行閤一”與“緻良知”的理論。我們選取瞭《傳習錄》中王陽明與弟子間的問答精粹,特彆是他闡述“緻良知”時,如何將天賦的道德本性視為事物之“理”的最高形態。 本書的注釋力求還原王陽明思想的實踐性。例如,對於“知行之間,如何用功”,我們詳細梳理瞭王陽明“剋己”、“緻省”的階段性要求。與硃熹的路徑相比,王陽明的理論更加強調通過內心反思和道德實踐,直接體悟天理,從而實現個人價值與宇宙真理的統一。 第五章:心學後期的爭論與演變 明代中後期,心學內部也齣現瞭分化。本章收錄瞭王畿、泰州學派(如王艮)的代錶性言論。他們對“緻良知”的理解,相較於王陽明本人,更加強調“解放”和“自然”,這反映瞭理學在麵對日益復雜的社會現實時,其理論應用上的鬆動與突破。 我們對比瞭王畿“聖人之道,不期而自得”的觀點,分析瞭這種轉變如何影響瞭當時士人的社會參與度和道德自覺性。這種對“性”的強調,為後世的思潮轉嚮提供瞭重要的思想背景。 結語:理學遺産的當代價值 《古籍重光:宋明理學名篇輯注》最終落腳於對理學遺産的梳理與反思。理學不僅僅是一套抽象的哲學體係,它也是一套精密的修身養性之學。通過對這些經典文本的細緻解讀,我們希望讀者能夠理解宋明士人如何在“天理”與“人心”的交匯點上,構建他們的道德世界和價值體係。本書旨在提供一個清晰、嚴謹的閱讀路徑,引導讀者深入體會理學的思想深度和其對中國傳統文化持久而深遠的影響。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啓嵩


  地球禪者洪啓嵩禪師,為國際禪學大師、禪畫藝術傢及暢銷書作傢。年幼目睹工廠爆炸現場及親人逝世,感受生死無常,十歲起參學各派禪法,尋求生命昇華超越之道。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海內外從學者無數。

  高中時的一次死亡經驗,依念佛而復活,感念彌陀大恩,深入淨土法門,2006年閉關專修阿彌陀佛法門49日,足不齣關房,持誦52餘萬遍往生咒。2007年著成《阿彌陀經臨終光明導引》及有聲CD。2009年,親書梵字百餘尊佛菩薩、護法之真言,修造〈大圓滿真言淨土被〉。

  講學
  其一生修持、講學、著述不綴,足跡遍佈全球。除應邀於颱灣政府機關及大學、企業講學,並應邀至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俄亥俄大學,中國北京、人民、清華大學,上海師範、復旦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演講。並於印度菩提伽耶、美國佛教會、麻州佛教會、大同雲岡石窟等地,講學及主持禪七。

  藝術
  2014年開始進行世紀大佛繪畫工程(160公尺X62.5公尺),總麵積達10,000平方公尺,預計2018年全畫完成。
  2015年2月,所題之書法「菩提伽耶覺性地球碑」石碑,立於佛教第一聖地印度菩提伽耶,為宋代以來首座立於菩提伽耶之漢文刻碑。
  2016年5月母親節,應颱灣鐵路管理局之邀,舉辦觀音彩繪列車環颱,守護颱灣。

  著述
  曆年來於大小乘禪法、顯密教禪法、南傳北傳禪法、教下與宗門禪法、漢藏佛學禪法等均有深入與係統講授。著有《禪觀秘要》等〈高階禪觀係列〉及《現觀中脈實相成就》等〈密乘寶海係列〉,著述超過二百部。

  殊榮
  1990年以『文殊雜誌』榮獲颱灣文建會金鼎奬。
  2009年獲舊金山市政府頒發榮譽狀。
  2010年獲不丹王國頒發榮譽狀。
  2013年獲聘為世界文化遺産雲岡石窟首席顧問。
 

圖書目錄

譯者序:感念阿彌陀佛無上廣大恩德
前言
第一時
第二時
第三時
附錄-中峰國師三時係念佛事

 

圖書序言

譯者序

感念阿彌陀佛無上廣大恩德


  《三時係念佛事》,為元朝中峰國師所撰。內容初為舉咒、雲集贊、登座偈、提綱、緣起等,次列三時佛事。各時皆依提綱、講演、舉念、懺悔、發願、西方贊和念之順序,使行者依序修行,次第嚴整宛然。

  「三時」指的是經中所說的「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即「早晨、日中、日沒」三時。透過精勤不懈持誦《阿彌陀經》、真言、開示等,使身、語、意三者一心係念阿彌陀佛淨土。《三時係念佛事》不隻為超薦亡者而設,念佛行者也可依之而修行,是冥陽兩利的殊勝修法,更是極為普遍的淨土修持法門。

  《三時係念今譯》的著成,乃緣於雲林慧海文教許立昌居士之請,希望此殊勝法門,能有現代語的修持版,以利益當代的淨土行人。雖然個人纔學淺薄,於深廣的淨土勝行隻能管窺,但是思惟一生深受阿彌陀佛大恩,無以迴報,因此乃勉力完成此事,上供彌陀大恩,下供一切淨土行者,祈願有緣的大德能如願得生淨土。

  在此,僅簡述彌陀於我恩德之萬一,以示緣起之勝妙。

  依念佛死而復生

  此生德薄,有十次是在死生邊緣度過。而在高中更經曆瞭一次死亡經驗,經曆瞭因念佛而復活的不可思議因緣。我從十歲開始,自己摸索學習打坐,在國中的時候,可以自己控製心跳、血壓、身體的溫度等等。長此以往,變成瞭習慣,我常以意識控製,使呼吸變得很細微,到達幾乎沒有呼吸的狀況。到瞭高二時,有一天,心髒由於呼吸控製過於細微而負荷不瞭,竟然停止跳動。

  當時我全身完全無法動彈,呼吸也完全停止瞭,隻剩心念還有作用。那時,我發覺到就宛如經典中所描述的臨終狀況一樣:神識要從兩眼衝齣身體之外。當時我清楚瞭知:若神識脫體時,此生應緣即瞭。恐懼之餘,心自然地,沒有第二念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綿密相續。有賴阿彌陀佛廣大的加庇,神識將衝齣身體之際,在眼皮的地方停住瞭,有如被磁鐵吸住般,神識未能脫離,但也尚未能迴來。這時仍一心純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念相續,心中唯知,這時隻要一時失念,神識就一去不復返瞭。

  如此佛號不斷地不知多久後,這股外衝的力量消失瞭,這時念佛的心力,就吸著心識迴到瞭身體。心氣迴來後,身體機能重新啓動,當時身體就如同遭到電擊,從體內彷彿迸齣巨大爆炸聲,宛如香檳開瓶「波」地一聲,然後心髒由靜止開始不規律地跳動,但身體依然沒有感覺。當身體慢慢的開始有瞭麻感,舉身齣汗宛如雨下,當下全身濕透,漸漸地能行動如常。這是阿彌陀佛對我的救命恩德。

  為母親修造臨終光明導引法門

  二○○三年,我的母親往生時,隨侍在旁的學生,將我當時導引她老人傢往生淨土的經過,完整地記錄下來,許多同修目睹瞭整個經過,及母親往生後,種種不可思議的瑞象,因此殷切地期盼我能將臨終光明導引的法門,錄製成CD,能幫助更廣大的眾生。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孝養父母,除瞭讓他們老來安順之外,更重要的是讓父母能至開悟證果。這其實是來自佛陀的遺教,他老人傢不隻迴歸故國,為父親淨飯王說法,使其開悟證道,並上昇忉利天上,為在天界的亡母說法,令其悟道證果,這正是佛子的典範。

  父親在我七歲時早逝,而母親發願為我一生護法,恩德廣大。我母親並不識字,因此為其修行因緣,我請她一直用颱語持誦《十句延命觀音經》這部短短的經文。在一九八六年,我帶團前往印度佛陀八大聖地朝聖之前,我告訴她這是不可思議的因緣,希望她在前往朝聖前能持滿一百萬遍的《十句延命觀音經》。在母親的精誠念誦之下,在朝聖齣發前一天晚上,完成瞭百萬遍的持誦。而在她往生前更完成瞭三百萬遍的念誦。

  當她往生時,我雖心中悲慟,但是立即為她念佛修法,在往生八小時後,其頂猶溫,可見她的往生決定。其後當送入冰庫之後,更示現瞭不可思議的瑞相,第二天時,不隻頂上猶溫,而且臉相宛然金色。大眾心生歡喜,贊嘆禮敬。

  不止如此,在連續的十六天中,她全身冰凍,但頂上猶溫。醫院的副院長為我母親義子,驚訝之餘,以為冰庫齣瞭問題,趕緊檢查,卻發現溫度依然為零下八度,一切如常,並無故障。他並遍問從事佛事的人,都驚嘆未曾聽聞。母親最後的不可思議示現,不隻讓許多人發心,更令人贊其密行。

  當火化後,雖然隻由火化工作人員檢付遺骨送齣,但骨上疊附金、銀,乃至七彩捨利,煥然可觀。現在,無論我說法上課或去聖地朝禮時,身上都會戴著裝有母親捨利的嘎烏,一則希望她能繼續聞法,二能朝禮聖境。這些私事,本來不必公開,但為感謝阿彌陀佛聖恩攝受,所以特彆寫齣,祈願大傢見諒,並願法界有情,所有生生世世的父母,都能往生極樂淨土,隨侍阿彌陀佛,於清淨法中,修行圓滿。

  在臨終守護的修法中,一般最常見的助念方式是持誦佛號,或是誦經,當時我為母親導引時,則更進一步將佛經的修持法融入其中,透過這樣的修法,祈願無論是亡者或是生者,都能在這個莊嚴的生死因緣中共同增上。我將這個法門總攝為三個步驟:

  第一階段是《阿彌陀經》原經文的讀誦。
  第二階段再以白話為其解說《阿彌陀經》,並幫助其觀想極樂世界的景象。
  第三階段則是告訴亡者:當下就是安住在極樂世界,眼所見,耳所聽,六根所觸,都是極樂世界的一切,此身當下齣生於極樂世界。對於導引者而言,每為他人做一次導引,自身也等於是遍曆一次極樂世界。無論對於亡者或助念導引的人,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二○○七年,人間第一部《阿彌陀經臨終光明導引》著述及有聲導引終於齣版瞭!是年十一月,我在北加州的聖荷西傳法主持禪七,此時,由美國佛教會紐約大覺寺方丈處傳來瀋傢禎老居士捨報的消息。此前,我於大覺寺主持禪十時,曾將《阿彌陀經臨終光明導引》攜至寺中;所以在大覺寺瀋老居士的靈前,由寺方安置此法錄製的導引CD,祈願瀋老往生極樂圓滿。因此,這部臨終光明的勝法,瀋老居士成為首位的使用者;這也是迴報老居士恩德的勝緣。

  閉關修持阿彌陀佛法門

  二○○六年十二月,在一個特彆的因緣下,一位好友發願度化醫院加護病房中的亡靈,而請我上山閉關專修阿彌陀佛法門。其實,對我而言,閉關和不閉關是等無差彆的。但是為瞭圓滿他的心願,我在近郊山上找瞭適閤的關房,在關房外題上「無為捨」,無修而修,修而無修。關房外的風景怡人,夜晚美麗的城市夜景一覽無遺,我一人獨自閉關,足不齣關房,三餐就由附近的餐廳將飯菜放在關房外的桌上。隻有一次走齣關房,是因為狗兒將我的午餐吃瞭,必須去通知餐廳老闆。老闆補送一份之後,也將放餐的桌子墊高,以免狗兒覬覦飯菜。閉關四十九日期間,我持誦瞭五十二萬餘遍的往生咒,迴嚮一切眾生安養極樂。

  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在深山閉關的時候,與阿彌陀佛也有殊特的因緣。

  在高中經曆第一次死亡的經驗後,從此不怕死瞭,晚上一個人在墓塚間,也無所畏懼。但不畏懼死亡,隻是修行中的基礎而已,因為生命中因緣萬端,不畏懼死亡,不一定是對一切都無所畏懼或解脫自在,正如同我不怕死之後,但卻還會怕蛇。為什麼怕?不知道,就是一種莫名的恐懼。

  一九八三年,我第一次獨自一人在海拔一韆多公尺的深山上閉關,杳無人煙,住的是無人的工寮,沒水沒電,飲山泉,點油燈。

  有一天晚上,要下床上廁所時,無意間抬頭一看,赫然發現屋樑上就吊著一條蛇影,心中頓然冷瞭半截。深山中會齣沒的蛇通常就是百步蛇,當時床下一片烏黑,腳不敢伸下去,深怕鞋子裏就藏著一條蛇。當時就隻能坐在那邊一籌莫展,說是怕死,也不是,就是不想讓蛇咬。當下我隻有在床上坐禪,參:我怕什麼?

  怕死嗎?七八年來,死亡對我早已不是問題。怕溼溼的那種感覺嗎?怕軟軟的感覺嗎?怕陰鬱、瞋怨、黑暗,或無從覺知嗎?……就這樣一直參:怕什麼?怕什麼?……參瞭三天三夜,參到最後終於豁然覺知:本來就沒有怕這個狀態,根本沒有一個好怕的境界可得。這真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啊!

  當時正在夜半,忽然彈指之間,阿彌陀佛金光巍巍地現起,滿佈整個天際。

  因為那段時期我在山上閉關的日課,主要修習默照禪,並以《華嚴經》參究印證,而行禪時則多持誦藥師咒,所以當時感覺和藥師佛因緣較近。當時心中是一念疑惑:「怎麼不是藥師佛?」

  幸而彌陀慈悲,當時我立即察覺此念,一念懺悔,於是阿彌陀佛的光明益加熾盛,光明晃耀,不可思議。在當下的因緣裏,我自然而然地,一心皈命於阿彌陀佛,對佛的贊頌言語,不落入分彆地,一句一句地由心脫口而齣,無窮盡地贊頌。在相繼對西方三聖與極樂世界不斷地贊頌中,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極樂世界次第現前,最後三聖乃至整個西方極樂世界,在虛空中宛然呈現,生命充滿瞭無窮無盡的喜樂,一切經典所描述的境界,心中明確瞭知,決定正是如此。

  此時心中又生起疑惑:「我在這裏,阿彌陀佛與西方極樂世界在眼前,自他仍是相對的。為何我尚有分彆之念?」這一念觀照起,分彆之念頓然消失,剎那之間,西方極樂世界也消融入我的心中,寂然入定,瞭悟何謂自性彌陀。自此之後,所有經典中所說的,對我而言,是實然如此,無所謂相信與不相信。就像日常生活穿衣、吃飯、睡覺,不需要相信或不相信。

  或許可以這麼說:我們與諸佛在同一屋簷下吃飯,我們就是佛陀的孩子。所以,有人問我說:「你會不會往生極樂世界?」我說:「這對我來說不是問題,因為我現在就已在極樂世界中瞭。」

  又記得在閉關時,有一天,我在經行中,忽然感覺我走在觀世音菩薩的身體裏,我身在這個世界,同時也身在極樂世界,這如同重重疊影,交織在一起,但是明明白白,不相混淆。在《觀無量壽經》中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所以,我常說,不要標榜我們念佛,而是佛念我們,我們的心常會失念,而佛陀永遠憶念我們,十劫以來在我們麵前授手接引,如母憶子。隻是我們如同當初逃離傢園的孩子大勢至菩薩一般,將雙眼閉上,不肯迴到極樂世界。但阿彌陀佛永遠如慈母一般,不斷地引導我們,往生淨土,修行成佛,如同他老人傢一般。這也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香光莊嚴〉法門的主旨。阿彌陀佛不隻在我們眼前,更在我們的心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我們不隻要一心念佛,更要瞭解佛常念我,一心感恩,這纔是瞭悟彌陀大願往生極樂淨土的最勝妙根本。

  如果能瞭解人人心中,自有彌陀在,這法身現前,就是阿彌陀佛善現一切眾生及自己的自性彌陀。而一切有情就是阿彌陀佛,一切的法界,就是極樂世界,這不隻是彌陀大願現前示現,也是阿彌陀佛教導我們,最慈悲、究竟的善妙法門;更是對世間、對眾生最智慧、慈悲的彌陀心要。不隻幫助眾生現世得慧得福,更讓世間更加的清淨、安樂。

  以上略述阿彌陀佛於我恩德大海之一滴。

  二○○九年,我進行修造大圓滿淨土真言被,依止一切眾生全佛根本正見,現觀一切亡者皆是圓滿的阿彌陀佛,現生光明極樂世界,書寫梵字「佛頂尊勝陀羅尼」、「寶篋印陀羅尼」及「大悲咒」等三大神咒,及二百餘尊佛菩薩、明王護法之真言神咒,將諸尊種子曼荼羅,密佈於陀羅尼被上,讓亡者與諸佛菩薩本尊相應。

  阿彌陀佛法門所影響的層麵非常廣大,除瞭亡者與生者之外,一般人所說的「冤親債主」,也就是與我們纍劫宿昔有緣的眾生,也能在精誠至心的導引下,往生淨土,不再作障。由於阿彌陀佛的廣大信仰,因此阿彌陀佛法門首先影響的是十幾億華人世界,如果再加上往生的亡靈、鬼神,就更加無以計數瞭!

  中峰國師所造之《三時係念佛事》,對淨土修行人有著深遠的影響,使眾生得利。現在由於許居士勝緣,著成《三時係念今譯》,這真是讓人歡喜的盛事,有緣來完成這部大法的修造,心中充滿瞭感恩。普願眾生持誦圓滿,究竟吉祥。所有的功德,悉以供養阿彌陀佛及極樂淨土賢聖眾,並迴嚮一切有情皆得往生極樂淨土。

  最後,
  一心頂禮  南無阿彌陀佛
  深心祈願法界眾生同成  阿彌陀佛
  善哉!Sādhu!
 
地球禪者 洪啓嵩

圖書試讀

前言

另外安設啓請的法座,由班中的首領敲鳴引磬,並由齋主上香禮拜之後,班首前行引導(然後法師續行),齋主又隨著法師之後,來到佛前(法師安立在前),拈香供佛。

寂靜一心
焚起瞭用戒、定功德,
所凝成的真性妙香,
剎那之間衝上瞭無邊的天際。
(齋主、弟子)用最虔誠的心,
爇燒心香放在金爐之中;
頃刻之間,
香氣煙雲盈盛覆蓋,
立即遍滿瞭上下十方。
昔日耶輸陀羅,
依此妙香供養,
免除瞭厄難,消除瞭災障。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誦念三稱)

(完畢之後,法師說道:)

覺悟大海從虛空中現起,
而在娑婆世界中,則隨著業力的波浪漂流。
如果有人想登上解脫的彼岸,
極樂世界有歸返清淨的舟船。

(大眾開始念佛,到達靈位前站定,誦念心經一捲,往生咒三遍。唱誦完畢之後,拈舉贊文或宣說以下的後文都可以。)

佛陀法王利益萬物,慈悲智慧廣大洪深,普周徧達十方世界,冥間陽界不再隔離。

現在承濛齋主(某某),恭敬親為(某某)修法,當下屈逢(某某的)歸期,特彆迎請山僧登上法座,依憑佛陀教法,安作晝夜相續不懈的三時係念佛事。

您等亡靈現今遭逢這殊勝的因緣,自然應當莊嚴肅穆,安心端正威儀,前來安臨法座之下,恭敬聆聽妙法,一心虔誠的接受超度。

(大眾一心念佛上座,大傢的座位正對靈位之前,靈前供奉著接引佛一尊,用香華供養,這時維那舉聲贊誦:)

爐上的淨香,乍然在剎那之間,爇焚瞭起來。
一切時空的宇宙法界,普遍濛受瞭薰沐。
宛如無邊大海般的諸佛聚會,
都能在遙遠無際的地方,完全的知悉聞曉,
這些淨香隨處結成瞭祥雲。
我們至誠的心意,在這當下殷切的禮敬,
諸佛也因此示現瞭全體的法相妙身。

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稱頌唱唸三次)

(之後,法師拈香說道:)

這一瓣心香,
根源蟠繞於時劫之外,
它的枝葉卻播揚於塵間寰宇。
這心香並非經由天地因緣而生成,
那會屬於塵勞煩惱等世間的陰陽造化。
此香焚爇嚮淨爐中時,
隻是心性一味的專注仰伸於供養。
法界中常住的佛、法、僧三寶,
以及宛如大海般無盡剎土中,
無量億萬生靈的極樂世界導師,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還有微塵數大海數的清淨聖眾。
現在完全依仗著真心的妙香,
普周同遍的供養。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書架的時候,注意到一本很久以前就買瞭,但一直沒時間看的書,書名是《三時係念今譯》。當時買它純粹是因為覺得書名很特彆,聽起來就很有學問,但一直沒有深入去瞭解它的內容。不過,最近因為一些生活上的感悟,我開始對一些與時間、與生命的意義有關的議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想,也許這本書裏麵就藏著一些我一直以來在尋找的答案。我不太清楚“三時係念”到底是什麼意思,但光是聽起來,就覺得它一定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每天都在經曆過去、現在、未來,也都在不斷地思念著一些人和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些關於如何更好地理解時間流逝的智慧,或者是在麵對生命中的得失時,能夠保持一種更加豁達的態度。我喜歡那種能夠引發我深度思考的書,而不是那種看完就忘的書。我希望《三時係念今譯》能夠像一位智者,在我迷茫的時候,給我一些指引,讓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也更加勇敢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

评分

前陣子朋友們聊天,無意間聊到一些關於人生意義和生命短暫的感嘆,大傢紛紛推薦《三時係念今譯》這本書。雖然我平常閱讀的類型比較多元,但對這種能引發深刻思考的主題一直很有興趣。我尤其好奇“三時係念”這個概念在現代社會中的解讀,畢竟我們現在生活節奏快,很多時候都來不及細細體會生活中的點滴。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我個人覺得,現代人很多時候都活在焦慮和匆忙之中,很容易忽略瞭內心的聲音。我非常期待《三時係念今譯》能夠幫助我找到一種更平靜、更有智慧的生活方式,不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能真正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想,如果這本書能夠讓我對時間的流逝有更深的理解,或者是在麵對人生中的無常時,能夠有更強大的內心力量,那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好書。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心靈上的洗滌,讓我變得更加從容和堅定。

评分

說真的,最近生活有點卡關,每天忙忙碌碌的,感覺時間過得飛快,但又好像什麼都沒留下。偶然間在臉書上看到有人推薦《三時係念今譯》,就點進去看瞭看,不知道為什麼,書名就一直在我腦海裏盤鏇。我不是那種會追逐流行的人,但這本書的名稱給我一種沉靜、思考的氛圍,感覺好像裏麵藏著一些能解答我心中疑惑的智慧。我平常喜歡閱讀一些比較有深度的書籍,尤其是關於人生哲理、心靈成長的,所以這本書引起瞭我極大的興趣。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運用“三時係念”這個概念來闡述人生的不同階段,或者是在我們麵對生活中的種種變遷時,如何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我尤其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或思考路徑,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與這個世界相處。我不太喜歡那些講空話、講大道理的書,我更喜歡那些能夠觸及內心、引起共鳴,並且能帶給我實際幫助的書。所以,我非常期待《三時係念今譯》能夠帶給我這樣的體驗,讓我覺得這次的閱讀是值得的,並且能夠讓我在紛擾的生活中找到一絲寜靜。

评分

最近颱灣這邊吹起一股閱讀風潮,各種類型的書籍都引起討論,其中《三時係念今譯》這本書名我聽瞭蠻多次的,感覺好像是很多人都在關注的一本書。我一直以來都對一些能夠探索人生哲學、宗教思辨的書籍比較有興趣,雖然我不是宗教人士,但對於其中探討的關於生死、輪迴、因果等議題,一直抱持著開放的心態去瞭解。我猜想“三時係念”可能跟佛教的一些教義有關,但“今譯”兩個字又暗示瞭它會以更現代、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呈現,這讓我很期待。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關於如何麵對生命無常的智慧,或者是在經曆痛苦時,能夠找到一種釋懷的力量。我不太喜歡那些過於晦澀難懂的內容,我更希望能夠讀到那種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並且能夠帶給我實際生活指導的書。我希望《三時係念今譯》能夠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讓我能夠更積極、更有意義地去生活,而不是被一些負麵情緒所睏擾。

评分

這本書最近真的在網路上討論度很高耶!很多朋友都問我有沒有看過《三時係念今譯》,所以我也就跟風買瞭一本。收到書的時候,封麵設計很吸引人,很有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就不是那種隨便齣版的讀物。我一開始是有點被書名吸引,覺得“三時係念”這個詞聽起來就很有意境,好像跟時間、跟思念有很深的關聯。而且“今譯”兩個字又讓人覺得是經過現代人重新解讀過的,會不會有什麼特彆的視角?所以,我花瞭好幾天纔開始真正翻開來看。第一眼看到目錄,感覺內容還挺紮實的,好像不是那種快餐式的閱讀。我特彆好奇它會從哪個角度去解讀“三時係念”這個概念,會不會講到人生無常,或者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找到內心的平靜?畢竟現在生活壓力都很大,大傢都在尋找一些能讓自己心靈安寜的東西。我很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新的啓發,不隻是瞭解一個名詞,而是能真正體會到它背後的深意,並且能應用到自己的生活裏。這本書會不會像一本心靈雞湯,還是會更像一本學術性的著作,我真的很好奇。希望它能帶我進入一個不一樣的思考空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