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日巴大手印:雪山空榖的歌聲,開啓生命智慧之心

密勒日巴大手印:雪山空榖的歌聲,開啓生命智慧之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大手印
  • 密勒日巴
  • 西藏佛教
  • 生命智慧
  • 修行
  • 覺悟
  • 空性
  • 瑜伽
  • 禪修
  • 靈性成長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1.本書以被尊稱為「第二佛」的藏密祖師──密勒日巴大師生平故事為媒介,詳解大師一生行持與法要,並深入教授大手印與拙火修持心要。

  2.作者洪啓嵩融會其對密勒日巴祖師教法的完整體悟,結閤時代觀察,提齣適閤現代人心靈與修行的心要指引。
 
  密勒日巴尊者是藏傳佛教噶舉派傳承祖師,一生遠離人群,在人跡罕見的雪山裏修持,依止大手印及拙火定修持成就。他的行持與教誨,也都是依大手印及拙火定之見地、證量來宣說。本書選取其道歌中,關於大手印之教法,深入教授,引領讀者進入密祖所修、所證之大手印見地與證量,是直入大手印的殊勝法門!
 
  「大手印」(Mahamudra),梵文原名「大印」,即法印、印契,就如同禪宗所說「以心印心」的心印。藏文中加入「手」字,是形容此印如同佛手般珍貴。代錶諸佛的無上心印,是佛陀所親許的究竟法門。
 
  密勒日巴尊者的一生,是真修實證、苦行修學的最佳典範。尊者自幼失怙,親戚侵奪傢産,充作奴僕使喚。尊者依循母親的心願,學習咒術降下冰雹、毀壞惡戚的收成來復仇,造下瞭可怕的黑業,猛然心驚轉而追尋正法。
 
  在馬爾巴上師的鍛鍊下,精勤修行,具足廣大成就。其一生在山中苦行,曾以蕁麻為食,使全身的皮膚甚至連汗毛都變成綠色,他卻甘之如飴。其真修實證的廣大境界,在所傳下的道歌中展露無遺。本書講授密勒日巴大手印心要,引領學人直趣大成就者悲智心海!
《雪山空榖的歌聲:覺醒之徑》 一部關於內在探尋與生命覺醒的深度指南 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修行手冊,它更像是一場穿越心智迷霧、抵達生命本源的深度對話。它不預設任何宗教框架,不提供速成的法門,而是以一種近乎自然呼吸的節奏,引導讀者審視自身經驗的本質,發掘潛藏於日常之中的覺醒契機。 核心主題:重塑感知,體認當下 《雪山空榖的歌聲:覺醒之徑》的核心議題圍繞著“感知”與“存在”的辯證關係展開。我們如何被固有的認知模式所構建的世界所局限?真正的自由是否僅僅是外部環境的改變,還是源於內在視角的徹底翻轉? 本書從對“心”的細緻剖析入手。它探討瞭思緒的流動性、情緒的起伏模式,以及“自我”這一概念是如何在持續的敘事中被不斷鞏固和強化的。作者深入剖析瞭“二元對立”的陷阱——例如好與壞、得與失、我與他——如何織就瞭一張限製我們生命體驗的網。真正的洞察,恰恰在於穿透這些對立,看見其背後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實相。 第一部分:迷霧中的迴響——對心智運作的解構 這一部分專注於對心智機製的“解剖學”式觀察。它從我們日常最熟悉的情境切入:早晨醒來的那一刻,辦公室裏的焦慮,與人交往時的不適感。作者細膩地描摹瞭“自動駕駛模式”下的生活狀態,即我們大多數時間裏,都是在重復既有的腳本,而非真正地“在場”。 書中引入瞭數個關鍵概念,旨在幫助讀者建立一種“觀察者”的視角: 1. “迴聲室效應”的重建: 我們所聽到的世界,往往是我們自己聲音的迴響。本書引導讀者識彆那些在童年、文化和社會影響下內化的“信念係統”,並挑戰這些係統的絕對權威性。 2. 時間的幻覺: 過去與未來,作為心理結構的存在,如何竊取瞭“此時此刻”的能量。書中強調瞭“無時間性”的體驗,那是一種超越綫性敘事的寜靜狀態。 3. 情緒的物理學: 情緒並非是需要被壓製或追逐的敵人,它們是身體能量狀態的錶達。通過詳細的描述,讀者可以學習如何“允許”情緒的發生,從而觀察它們如何像雲朵一樣飄過,而不是抓住它們不放。 第二部分:空榖的寂靜——邁嚮“無我”的風景 當心智的喧囂稍稍平息,本書將引導讀者進入更深層次的探尋。這部分著重於體驗層麵,而非理論闡述。 “空”的概念在這裏被賦予瞭廣闊的維度。它不是虛無,而是無限的可能性。書中通過對一係列哲學思辨與直觀練習的結閤,探討瞭“主體”與“客體”的消融。 感官的覺醒: 學習如何以“初次”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物體——一塊石頭、一滴水、呼吸的進齣。這是一種對感官細節的深度迴歸,剝離瞭標簽和聯想,直接接觸事物的“是其所是”。 空間作為容器: 探討物理空間與內在空間的關聯。心智的開放性,如同空曠的山榖,能夠容納一切來者(無論是痛苦還是喜悅),卻不被任何事物所定義或占據。 連接的本性: 真正的個體性並非孤立,而是鑲嵌在一個宏大的生命網絡之中。本書探討瞭“同情心”(Compassion)並非一種道德要求,而是對這種內在連接的自然流露。 第三部分:歌聲的顯現——整閤與日常的轉化 覺醒並非是一次性的“頓悟”事件,而是一種持續的整閤過程。本書的最後部分,緻力於將深度的內觀體驗,無縫地融入到世俗生活的洪流之中。 這部分沒有教導如何遠離世界,而是教導如何在世界中“安住”。 1. 行動中的靜默: 如何在處理復雜人際關係、完成工作挑戰時,依然保持那份源自“空性”的穩定與清晰。這是一種“不粘著”的行動藝術。 2. 語言的精確性: 當內在的混亂平息後,語言也自然變得更有力量和穿透力。探討如何用更少的詞語,錶達更深的意義,避免言語成為新的隔閡。 3. 生命的循環與接納: 最終,本書倡導對生命無常的徹底接納。生老病死、得失成敗,皆是同一生命之歌的不同樂章。真正的智慧,在於能在高歌時全然投入,在低語時全然聆聽,不作評判,隻是存在。 緻讀者 本書是對每一個渴望超越錶象、探尋生命深層意義的靈魂的邀請。它提供瞭一麵清晰的鏡子,映照齣你本已擁有的清明與廣闊。翻開此書,即是選擇瞭一條迴歸本真、聽見內心深處那永恒歌聲的道路。它需要你的參與、你的質疑,以及你願意放下的勇氣。最終的答案,不在書頁之間,而在你每一次呼吸的間隙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啓嵩


  地球禪者洪啓嵩禪師,為國際禪學大師、禪畫藝術傢及暢銷書作傢。

  年幼目睹工廠爆炸現場及親人逝世,感受生死無常,十歲起參學各派禪法,尋求生命昇華超越之道。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海內外從學者無數。

  講學
  其一生修持、講學、著述不綴,足跡遍佈全球。除應邀於颱灣政府機關及大學、企業講學,並應邀至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俄亥俄大學,中國北京、人民、清華大學,上海師範、復旦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演講。並於印度菩提伽耶、美國佛教會、麻州佛教會、大同雲岡石窟等地,講學及主持禪七。畢生緻力推展人類普遍之覺性運動,開啓覺性地球。

  藝術
  2014年開始進行世紀大佛繪畫工程(160公尺X62.5公尺),總麵積達10,000平方公尺,等於1甲田,預計2018年全畫完成。
  2015年2月,所題之書法「菩提伽耶覺性地球碑」石碑,立於佛教第一聖地印度菩提伽耶,為宋代以來首座立於菩提伽耶之漢文刻碑。
  2015年5月母親節,應颱灣鐵路管理局之邀,舉辦觀音彩繪列車環颱,守護颱灣。

  著述
  曆年來於大小乘禪法、顯密教禪法、南傳北傳禪法、教下與宗門禪法、漢藏佛學禪法等均有深入與係統講授。著有《禪觀秘要》等〈高階禪觀係列〉及《現觀中脈實相成就》等〈密乘寶海係列〉,著述超過二百部。

  殊榮
  2009獲舊金山市政府頒發榮譽狀
  2010年獲不丹國王頒發榮譽狀
  2013年獲聘為世界文化遺産雲岡石窟首席顧問

圖書目錄

齣版緣起
作者序
前言
一、法性光明大手印,自心明空魔自消
二、無間流水三摩地,空明法性諸妄息
三、拙火成就大手印,當下現空不可得
四、法性瑜伽法性空,大印寬坦無修整
五、善閤惡轉法性融,大印導引中陰淨
六、大印明空無分彆,見修行果無迷惑
七、顯境心體鬆無執,明空無對本來佛
八、無生法爾心境等,觸事無作皆解脫
九、如知自心現成空,善明大印四瑜伽
十、心舒體空常安樂,契閤法性無生樂
十一、深觀無見大手印,定慧善辨法性身
十二、無生輪涅心體空,妄念寂滅三身圓
十三、現空傳承法報化,圓具三身大手印
十四、無整明體具三寶,鬆坦識念皆法身
十五、六識法爾自解脫,行住坐臥飲明空
十六、實相法中無差彆,大印自在因道果
十七、執我無明惱病因,無執法性病自空
十八、無死瑜伽大手印,明空無魔無怖畏
十九、實相大印中陰空,智道淨土依願行
二十、心朗明空法性會,如水注水聖贊聖
廿一、顯空似虹禪齣教,現空圓滿教悟宗
廿二、滯有執空解行障,法性雙泯行解暢
廿三、未悟明體不離師,體空自顯師不離
廿四、大印法爾樂融融,五毒名養慢自消
廿五、法爾顯境皆經典,自心執障自心消
廿六、自見本來真妄泯,任運無整大手印
廿七、善守自心法爾淨,阿字不生體性生
廿八、念死無常法入心,自心空明四身圓
廿九、大印全佛越量宮,明空自在自樂禪
三十、法性輪涅自斷捨,實相顯境不動遷
卅一、法爾六大常瑜伽,寂滅無修大手印
附錄一:課中開示
附錄二:隨說法要

圖書序言

前言

  「大手印」的梵文原名是「大印」(Mahamudra)。印者,法印或印契,猶如國王之印璽,一蓋上去,即得相應。藏文中加入「手」之一字,乃錶佛手─佛之兜羅錦手,是代錶無上的珍貴,故「大手印」即代錶佛的無上心印,佛所親許的一個究竟的法門,正如中國禪宗所講的「以心印心」的心印。因此,「大手印」的「手」字乃是一個形容詞,形容這個佛陀心印的珍貴,因這個心印乃是印證佛陀的無上心髓,是至廣大,至究竟,至精微,故名「大印」或「大印契」。

  中國唐朝金剛界瑜伽部教法中,有四種印,即大印、法印、三昧耶印,及羯摩印;本尊形像即大印;種子字即法印;法器或三昧耶相即三昧耶印;八相成道等種種事業即羯摩印。大手印乃是以如來果位的境界,或是證悟本來清淨之後的境界,來作見的跟印證而修持的,故大手印即是實相印,即是佛祖心印,是跟禪宗的觀點貼近的。

  禪宗,大圓滿,或大手印,他們根本的源頭是相類的。陳健民上師認為大圓滿跟大手印兩者的見地並不相同,這個看法應是閤理的,用比喻來說,這就如同中國的南宗禪跟北宗禪,同樣的見地,前者是頓悟,後者是漸修,大手印比較接近北宗,大圓滿比較接近南宗,但陳上師的觀點認為,禪宗是比大圓滿更圓頓的,因為大圓滿教法跟中國北宗禪交涉深遠。大圓滿教法除瞭基於佛性本然自性清淨的觀點之外,其在後續發展上受中國北宗禪的影響十分巨大。

  大手印的教授,除瞭詞句的傳承之外,最重要的是心性的傳承,所有大手印見地的根本都是心性本然清淨,大圓滿、禪宗的見地亦是如此,即心性本淨。但同樣都是根於心性本淨的見地,你如何悟入?你如何顯齣?你如何作用?卻是有所差彆。有的有次第,有的沒有次第,沒有次第的更究竟,而大手印是有次第趨入的。大圓滿的心部、界部、教誡部等,也是一樣,「心部」是從自心本淨,貫穿法界,「界部」是法界現前一切現觀圓滿,「教誡部」是當體、當下頓入這個境界,三者乃是教授不同,而根本觀點是一樣的。漸悟與頓悟所悟的,都是同一個本心─那個自性清淨本心,所不同的是,漸悟乃漸次趨入,頓悟乃當下頓入。

  大手印是基於心性本淨的見地,而依「專一」、「離戲」、「一味」、「無修」四個次第趨入,大圓滿則是「立斷」、「頓超」二個次第趨入,禪宗哪有分什麼立斷、頓超?一腳踩瞭就是!因此,子母光明會在禪宗是不立的,在大圓滿講一切現前圓滿,故也是不立的。

  講到心性本淨,很多人都錯解瞭,以為有個心本來是清淨的,殊不知,有一個心的話,怎麼可能本來清淨呢?如果懂瞭這句話,就可以直入法界,現悟大手印瞭。如果是有心的話,怎麼會有本來清淨?以心不可得故,一切本來清淨!《金剛經》講:「以無有少法可得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無上正覺即一切法不染,而把這個證量直接化成你的見地,一切不可得,即是心性本淨。所以一切不可得,怎麼會有心性汙染之事呢?

  但是很多人以為講「心性本淨」是說可以作壞事而沒事,或以為有瞭心性本淨便可以往昔惡業全消,他心裏想:「我有作等於沒有作,我現在還可以繼續作,等我不想作的時候就沒有瞭」,或者認為:「我想作的時候是有,我現在不接受就沒有瞭。」這叫「不落因果」,是野狐禪也。

  所以,心性本淨是心不可得,一切不可得故無染,無染故本淨,本淨故當下頓入法界,頓悟實相。依於心性本淨之義,在中國便發展齣一套看法,即「本覺」與「始覺」。「本覺」並不是本來有一個覺悟,而是本然清淨,本然不可得;「始覺」是始悟本然不可得,名為始覺,始覺同於本覺,而不是本來有一個覺。所以你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你們現在始覺同本覺,子母光明會,在當下之間就悟入法界,悟入法性,悟入大手印,成就無上菩提。

  一切見地皆從心性本淨開始,當你體悟到心不可得,即體悟到體性中本具之心性本淨,一切不可得,而能具足一切妙用。如六祖初禮五祖,五祖問六祖來做什麼?六祖答來求作佛,五祖問:「你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六祖答言:「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彆?」所以這裏六祖悟得平等性,但這平等性有沒有作用呢?這作用還不具。最後,他在三更受法,遂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時纔有作用。

  所以從這個觀點來看,悟境即有次第,因此,大手印的修證就建立瞭四瑜伽,即顯明本體的四層瑜伽─專一、離戲、一味、無修。什麼是專一?從果位的見地來看,一切都是本淨,即法性本自清淨,一切是法性遍滿,一切是本自清淨,你悟得這個,從而專注於此,名為專一。怎麼形容呢?「如海船上放鴿飛,遍繞諸方仍落船,如是以心觀分彆,終歸最初本心性」,所以,妄念紛飛隨它去,隨它去是妄念紛飛隨它去,而不是隨著妄念紛飛去,大手印修習工夫即在此。因此,妄念來的時候可以不知道嗎?不可以!不知道是落於無記,而妄念來的時候知道而作意去壓製,是妄動,所以要「不修不整」,工夫在這裏呀!

  專一之後發覺到:「我必須專注於此,跟它相閤!」這一念是戲論,為什麼是戲論?因為真、妄對待!即當你起一念:「我要專注於此!」專注於真,那不是有妄嗎?然體性無真、妄呀,所以要離於此戲論也,故曰離戲。

 而離戲真妄完全相融不隻在心,而且在境上完全顯現齣來,即是一味。修到一味時,有些行者會展現瘋行者的樣貌,比如濟顛禪師所顯示的染淨一味瘋癲行。當染淨一味,全都融攝,但還有一味修,所以到最後要「修而無修,無修而修」,而最究竟的無修境即是佛境。

  以上大略介紹大手印顯明本體四瑜伽,其實都是法性的流行遍滿而已,亦是一個漸次的修悟次第。

圖書試讀

第十一章 深觀無見大手印,定慧善辨法性身
 
〈牧牛童覓心的故事〉講述密祖安住繞馬的菩提坳時,有牧童來禮敬供養,並問心是一是多,密祖囑其迴傢自己觀察,引起牧童修道之心,於是密祖傳心地入門之法,並接受他皈依,要他迴傢觀察:求皈依者是身還是心?牧童迴傢專注觀察,覓身心不得求皈依者,隔天請求密祖慈悲開示。
 
「通達無我實相之上師,我以三門殷重敬祈請,加持我及我之諸弟子,令皆通達無我之實相!祈以大悲攝受令彼等,皆從我執境中得解脫!」這一段是祈請,祈請之後,密祖對牧童便給予如下的教誨:
 
「護畜牧童聽我言,執持吾我此心識,深觀於彼不見『我』」,我們執著有一個「我」,這是俱生而來,叫「俱生我執」。佛法修行人要注意,我們通常在修行的過程裏麵,對於法相都是過猶不及,很多人學瞭佛之後,不管是學中觀、唯識、顯宗,或是密法,尤其是密法,學的越多的人,他們通常會有一個狀況産生,他對於自己所學的這些名相,對於無關於己的法的執著,會比自身在生命中自然所産生的覺受,認為更加真實;特彆學瞭很多法的人,或是他認為他學瞭很多的人,他對於法相及各種法門的執著是很深的。所以他往往去聽一個法門,或聽到一個法相之後,便在這樣的思惟薰染當中,不知不覺遠離瞭自身的生活,而當他所聽聞的這些法,跟他的生活以及他的實際覺受不同的時候,他不管是如理或不如理,他便馬上否定自身所有的經驗,或自身原來所有的知識,這是一個常見的狀況,很多人應當都有犯過這樣的錯誤,尤其修學久的人,或是法相知道的多的人,這問題很嚴重。最後的結果就是,他法相修成就瞭,就是他自己沒有成就,他的說法解脫瞭,就是他自己沒有解脫。是不是這樣子?我們看看自己及很多老修行是不是這樣子?
 
這在禪宗也常有這樣子,比如有的人參話頭參久瞭,就變成牛皮參,他參這個也通,參那個也通,就是自己不通。這要小心哦!所有的修證經驗是來自自身的,一個真正證悟的人,是佛陀在你麵前對你說:「你所悟為假!」他也是不為所動的。而不為所動是什麼?不為所動不是說我堅持己見不為所動,而是知道諸法空,自心空,佛陀亦空,無可執著,自己所證悟的也沒有什麼可得處。

用户评价

评分

“密勒日巴大手印:雪山空榖的歌聲,開啓生命智慧之心”。讀到這個書名,我的腦海裏立刻齣現瞭一幅畫麵:在高原的藍天白雲下,一位飽經風霜的智者,在空靈的山榖中唱誦著,他的歌聲充滿瞭生命的力量和宇宙的智慧。我對密勒日巴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好奇,他的一生充滿瞭傳奇色彩,而“大手印”更是藏傳佛教中非常核心的修持法門。 “開啓生命智慧之心”這句話,對我來說有著一種特彆的吸引力。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各種信息和誘惑的世界裏,很容易迷失自己,忘記瞭內心的聲音。我常常會思考,如何纔能真正地認識自己,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這本書名讓我覺得,它或許能提供一種方法,幫助我打開那扇通往內在智慧的大門。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裏的“歌聲”會是怎樣的形式,它們又是如何與“雪山空榖”的意境相結閤,最終引領我們觸及生命最深處的智慧。

评分

這個書名真的太有畫麵感瞭!“密勒日巴大手印:雪山空榖的歌聲,開啓生命智慧之心”。我一看到“密勒日巴”這幾個字,就立刻聯想到那些關於雪山、修行者、以及他們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的故事。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窗戶,讓我們得以窺探那些在繁華都市中難以觸及的寜靜與智慧。 “雪山空榖的歌聲”,光是聽起來就覺得非常治愈,好像能洗滌掉所有的塵埃和煩惱。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最純粹、最自然的事物中,而“歌聲”是一種非常直接而富有情感的錶達方式。這本書名中的“開啓生命智慧之心”,更像是對我們內心深處的呼喚,提醒我們去探索和發現自己內在的潛能。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以怎樣的方式,將密勒日巴大師的教導,轉化為我們能夠理解和實踐的“歌聲”,來幫助我們喚醒那顆原本就充滿智慧的心。

评分

哇,看到“密勒日巴大手印”這幾個字,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種壯麗的雪山景色,和迴蕩在山榖間的悠揚歌聲。我一直覺得,像密勒日巴這樣的修行者,他們所領悟到的智慧,一定是非常純粹且深刻的,不是那種流於錶麵的說教,而是直抵人心的體驗。這本書名裏的“雪山空榖”,就給我一種非常遼闊、空靈的感覺,好像所有煩惱和雜念都會在那裏被稀釋、消散。 “開啓生命智慧之心”,這句話更是讓我感到一種莫名的共鳴。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在追求外在的成功,卻忽略瞭內心的豐盈。我一直在思考,真正的智慧到底是什麼?它藏在哪裏?這本書名似乎暗示,智慧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隻是需要被“開啓”。我很好奇,這本書會提供什麼樣的具體方法或視角,來幫助我們找到那顆沉睡的智慧之心?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些不同於平常閱讀體驗的啓發。

评分

這本書名聽起來就好有畫麵感,“密勒日巴大手印:雪山空榖的歌聲,開啓生命智慧之心”。我一直對西藏的文化,尤其是那些充滿靈性的教誨很感興趣。密勒日巴的名字,總是帶著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讓人聯想到雪山、空榖,以及那些滌蕩心靈的歌聲。雖然我對密勒日巴具體的事跡瞭解不深,但光看這個書名,我就能想象到書中一定充滿瞭對生命本質的探討,以及如何通過某種方式(大手印)來觸及我們內心深處最純粹的智慧。 我最近在尋找一些能幫助我內省和成長的心靈讀物,而“開啓生命智慧之心”這句話,簡直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在颱灣這個步調快速的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外在的事務所淹沒,忽略瞭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和需求。這本書名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提供瞭一扇門,可以讓我們暫時放下塵世的喧囂,進入一個寜靜的、充滿智慧的空間,去發掘自己本自具足的潛能。我很好奇,密勒日巴是如何用“歌聲”這種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式,來傳達深奧的哲理的?這其中的過程一定充滿瞭藝術性與感染力。

评分

光是“密勒日巴大手印”這幾個字,就足夠吸引我瞭。密勒日巴這個名字,在藏傳佛教的語境裏,就代錶著一種極其高深的修行成就,而“大手印”更是直指最精要的證悟法門。我一直對藏傳佛教的智慧非常敬佩,覺得他們對生命和宇宙的理解,有著非常獨特和深刻的視角。書名中的“雪山空榖的歌聲”,更是給我一種非常詩意和寜靜的想象,好像能聽到來自高原深處的古老智慧的呼喚,帶著一種洗滌心靈的力量。 “開啓生命智慧之心”,這句話直接擊中瞭我的痛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到迷茫、焦慮,找不到方嚮。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幫助我平靜下來,看清自己內心真正需求的書籍。這本書名傳遞齣的信息,正是我所渴望的——一種能夠觸及內心深處,喚醒潛藏智慧的指南。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以怎樣的方式,將密勒日巴的教誨,以“歌聲”的形式呈現齣來?它是否能引領我穿越內心的迷霧,找到真正的光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