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寺古廟楹聯精選

名寺古廟楹聯精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楹聯
  • 古寺
  • 古廟
  • 傳統文化
  • 文學
  • 書法
  • 建築
  • 曆史
  • 文化遺産
  • 中國傳統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精選二百多副風格多樣、內容豐富、意境深邃的經典佛學楹聯,並配以妙語如珠、清雅雋永、淨化心靈的精彩禪林故事和深入淺齣、指點迷津、發聾振聵的精當禪悟。

  晨鍾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
  佛號經聲,喚迴苦海夢迷人。

  到過名寺大廟的佛禪人士,應該常會被各寺廟牌樓楹聯的珠璣文采所吸引,對其中蘊含的深妙禪理咀嚼再三,甚至拍案叫絕吧!

  緣起這般瞭悟,作者自各大寺廟裏精選兩百多副風格多樣、內容豐富、意境深邃的經典佛學楹聯,並配以妙語如珠、清雅雋永、淨化心靈的精彩禪林故事和深入淺齣、指點迷津、發聾振聵的精當禪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泓逸


  佛禪作傢,於颱灣、大陸兩岸的名寺大廟中走禪禮佛,並勤於將所修所得著書立言,以惠眾生。著有《不笑煙花隻笑禪──李叔同的人生感悟》等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做人篇:善惡隻憑一點心
第二章‧處世篇:為人不可無世情
第三章‧修身篇:心靜風幡俱不動
第四章‧智慧篇:心非木石要歸真
第五章‧精進篇:山高豈礙白雲飛
第六章‧淡泊篇:胸中無私天地寬
第七章‧愉悅篇:笑開天下古今愁
 

圖書序言

前言

萬法唯心


  到過名寺大廟的佛禪人士,應該常會被各寺廟牌樓楹聯的珠璣文采所吸引,對其中蘊含的深妙禪理咀嚼再三,甚至拍案叫絕吧!

  緣起這般瞭悟,編者自各大寺廟裏精選兩百多副風格多樣、內容豐富、意境深邃的經典佛學楹聯,並配以妙語如珠、清雅雋永、淨化心靈的精彩禪林故事和深入淺齣、指點迷津、發聾振聵的精當禪悟。每一副佛學楹聯都會帶給你一絲頓悟的清涼,每一個禪林故事都會帶給你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每一則生活禪悟都會帶給你領受智慧的喜悅。

  現代人的精神生活普遍呈現著緊張、焦慮、空虛和不安。一般而言,人們的物質生活是比較豐裕的,但在心靈上卻顯得貧乏。很多人看來每天都在忙些什麼,夜深人靜時,卻覺得悵然若失。許多人為瞭排解這種空虛,便一頭栽進電腦遊戲、電視節目、打整晚的麻將,或者置身燈紅酒綠之鄉,甚至墮落迷失。

  太多現代人把人生的重心擺在欲望的滿足,而不是希望的追求。事實告訴我們,許多精神上的睏擾源自心靈的空虛和不適當的欲望。一個隻顧欲望滿足而不去接觸希望是什麼的人,生活態度是競爭與囤積。他對外在事件的知覺嚮度是敵意和對立。這是現代人精神壓力的來源,也是緊張和焦慮的主要原因。敵意破壞瞭人的安全感,使人從自在感中連根拔起。此外,強烈的欲望帶來嚴重的貪婪,它使人在心理上産生匱乏和飢餓的感覺,造成永遠不知足地嚮外追求;嘶竭吶喊地嚮外追求,正是一種苦難。

  過度功利的觀念使很多人汲汲於營求,竭盡自己的力量鑽營,而把生活倒懸過來,生活變成追求物欲的手段。結果,越是營求,生活越被扭麯,精神生活也就更加空乏。最嚴重的問題是,人們在功利的價值觀念下,慈悲、寬恕、恬淡等人性體驗已漸漸淡忘,人與人的相處不但體驗不齣溫暖和親密,體會到的反而是彼此的冷漠和衝突。

  享受越多,保護越周到,人們越容易失去強韌的心智力量。新生的一代,在富裕的環境中成長,既欠缺完整的生活經驗,又缺乏種種曆練;沒有學會負責,更未培養齣「有能力的愛心」。精神生活變得脆弱,脆弱到不能接受或容忍挫摺,以緻失去迴應失敗的能力和毅力。

  怎樣纔能改變這種狀況呢?最重要還是從調整觀念做起。佛教所謂「萬法唯心」,它的意義是說,就個人的精神生活而言,發生什麼事其實並非關鍵,真正重要的是你怎麼看待它和體驗它。現代人的經濟生活方式雖然改變,如果我們有一個正確、成熟、健康的態度麵對現代環境,精神生活無疑仍可以積極振作起來。

  我們不可以控製痛苦,但我們可以選擇心態──快樂的美好的心態,選擇自己的行為──積極的作為。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也許結果會是另外一種,即便你失敗瞭,至少讓彆人看到你的笑容,美麗的、溫暖彆人的笑容。

  本書將引導你逐漸學會用一顆禪意盎然的平常心來生活,在生活與工作中,保持欣賞和悅樂的態度,使平凡的人生變得更加自然和諧,多彩多姿,生機無限!
 

圖書試讀

古今來無我無人不成大世界
天地間有歡有怨都是假因緣

意靜不隨流水轉
心閑還笑白雲飛

安忍不動有若大地
靜慮深密猶如秘藏

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
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大肚包容,瞭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忙裏偷閑,西天聽經魚齣水
鬧中求靜,禪房入定猿添香

世界黃金,掃盡塵氛方見道
發膚碧玉,削除煩惱乃看經

得人在得心,信佛皈依俗緣自瞭
修慧不修福,讓他飽食我鉢常空

興來醉倒落花前,天地即為衾枕
機息坐忘磐石上,古今盡屬蜉蝣

胸有菩提,何必臨時抱佛腳
身無俗念,自然極樂在心頭

事到無心皆可樂
人非有品不能閑

園中鬆杉崢嶸,非世外莫非世外
庭內桃李芬芳,是人間不是人間

楊妃春色,西子鞦波,妝成媚態嬌容,
問今世有幾雙醒眼
林下樵唱,溪邊漁歌,彈到高山流水,
恐古來無二個知音

解脫門開誰肯入
浮生夢覺自知歸

看破幻影必然自在
放下勞塵果真逍遙

嗐!急早收心,莫把迷津當做波羅樂境
哎!快些轉性,須知孽海原為地獄愁腸

樂以忘憂真智者
心能轉物即如來

看花明柳媚,有像文章,苦趣化為樂趣,妙妙
聽燕語鶯啼,天然節奏,憂心變作歡心,嗬嗬

睡眼朦朧,門前擾攘何曾見
禪心清淨,窗外風雨總不聞

古寺無燈憑月照
山門不鎖待雲封

靜坐常思自己過
閑談莫論他人非

──山西五颱山塔院寺

羅喉羅是佛陀在齣傢之前所生的兒子,也是僧團第一個小沙彌。佛陀為瞭防止羅喉羅産生依賴心理,讓羅喉羅拜捨利佛為師。然而,在羅喉羅的內心深處,在其他人的心目中,都不能改變羅喉羅是佛陀兒子這一事實。所以,大傢都很疼愛他、愛護他,就算羅喉羅調皮搗蛋,大傢也都寬容一笑,不會嚴厲責備。

貪玩、淘氣是孩子的天性。羅喉羅雖然跟隨佛陀齣瞭傢,但畢竟正處在天真爛漫的年齡,免不瞭經常搞一些孩子式的惡作劇。他非常機靈,所以就以捉弄人取樂。

羅喉羅時常在精捨門口玩耍,每當皈依佛教的居士來訪,大傢知道他是佛陀的兒子,就首先嚮他打聽佛陀現在正在什麼地方。於是,羅喉羅就趁機捉弄人,佛陀明明在河邊散步,他說佛陀在房間坐禪;佛陀若是打坐,他就說到最遠的僧捨探望病僧去瞭……他害得人傢跑瞭冤枉路,自己還揚揚得意。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