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産業經營與行銷管理:整閤觀點與創新思維

文化創意産業經營與行銷管理:整閤觀點與創新思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文化創意産業
  • 創意營銷
  • 行銷管理
  • 産業經營
  • 整閤營銷
  • 創新思維
  • 文化管理
  • 品牌建設
  • 文創産品
  • 營銷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整閤觀點
  在本書中,加速促進「整閤」這項概念,乃是主要的訴求重點之一。而不僅侷限於文化、藝術、創意、設計或影視等單一産業。文創産業之整閤行銷是必須研究的重點,因此,本書特彆加入城市文創園區經營與行銷、文創整閤行銷、國傢文化行銷、文創産業故事行銷與體驗行銷策略、颱灣地方特色文創産業等。本書為國內少見之整閤理論與實務個案的文創産業經營與行銷專書。

  創新思維
  本書將介紹如何應用「創新經營行銷思維」於文創産業。本書介紹之創新經營行銷策略可使讀者有豐富的理論與實務來探索最新文創産業商業模式之運用。

  內容淺顯化
  本書深入淺齣地介紹文化創意産業經營與行銷管理重要理論。共分為三篇及十五個章節,配閤一學期課程之教學進度,除瞭適用一般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經營與設計學群,尤其適用技職體係、在職專班讀者及著重實務運用者。

  教材豐富化
  除提供授課教師教學手冊和投影片外,本書因應數位化時代,精心安排與各章內文相關之豐富照片,大都為筆者在國內外拍攝相關文化創意産業照片及對其經營行銷的觀察感受,讓讀者能有身曆其境的感受,搭配理論學習,體驗各國不同實況。

  個案、照片與文創産業三管齊下
  每章首、中、尾各有一到數篇文創産業實務個案,介紹相關之颱灣或國際實務案例,以利讀者瞭解該章內容,舉例則盡量以颱灣相關案例和文創産業實用性為主,亦有國際知名文創産業案例。本書「個案、照片與文創産業」三管齊下,為坊間現有文創産業教科書少見的方式。

  清晰的架構與組織導引地圖
  本書主要的強勢點之一,便是清晰的架構與組織。本書在組織架構上,係以「文化創意産業篇、文創經營管理篇與文創行銷管理篇」的模式為焦點。對同學們來說,在認識各種不同的文創産業經營行銷功能與技巧之間會有著何種關聯性方麵,這項模式可以發揮「導引地圖」的功用。

  專業術語
  文化創意産業經營與行銷管理學是一門擁有本身之專門語言的學問。為瞭幫助同學們對於許多初次見到的辭匯與概念能夠應付自如,在每章內容都會以中英文並列一些專業術語的名稱。每一專業術語,首次齣現於該章內容中時,也都會以粗體字顯示,並對其定義做一說明。

  學習目標、學習評量與證照題庫
  本書的每一章,都以一組範圍相當廣泛、並且針對該章所涵蓋之主要重點的學習目標開始。學習評量則可以讓所有同學針對與每個目標有關的內容,檢視他們自己究竟學到瞭多少。此外,本書也榮獲CIIP國際認證中心採用為證照教材與題庫,學習評量除瞭可以讓老師作為各種考試的題目外,更可以當成輔導學生考取文化創意産業經營與行銷管理師證照的題庫。

  本書榮獲CIIP國際認證中心採用為文化創意産業經營與行銷管理師證照教材與題庫
 
《城市更新與社區營造:空間實踐、政策引導與在地轉型》 本書導言: 在當代社會,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深化,使得城市空間與社區生活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快速的都市擴張往往伴隨著曆史文脈的消解、社會結構的重塑以及空間公平性的缺失。與此同時,對宜居環境、文化認同和可持續發展的追求,催生瞭對城市更新與社區營造的迫切需求。本書並非聚焦於文化創意産業的經營與行銷管理,而是深入剖析城市更新實踐中的核心議題,探討如何通過空間策略、政策乾預和社區動員,實現城市結構的優化、社區活力的重建以及區域的內生性轉型。 第一部分:理論基石與時代背景 第一章:城市更新的理論範式演進 本章首先梳理瞭城市更新理論的演變曆程,從早期的“推倒重建”式的、以效率為導嚮的城市規劃範式,過渡到強調“漸進式改良”、“有機更新”和“場所精神”的當代理念。我們將重點探討後現代城市主義對傳統規劃的批判,以及如何將可持續發展、社會公平和文化遺産保護納入更新框架。分析城市更新從“物理修復”嚮“社會經濟活化”的理念轉嚮,並明確本書所采納的“整閤性社區發展”視角。 第二章:社區營造的社會學基礎與實踐路徑 社區營造不再是簡單的社區服務,而是涉及社會資本的積纍、公民參與的機製構建以及集體身份的再確認。本章將從社會資本理論、參與式規劃(Participatory Planning)和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等角度,係統闡釋社區營造的理論基礎。探討社區組織在城市轉型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通過培育在地領導力,確保更新項目的“在地性”和“內生性”。 第三章:政策環境與法律框架的審視 城市更新的成功離不開清晰、有效的政策引導。本章詳細解析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城市更新、土地利用、容積率調整等方麵的法律法規體係。重點對比分析瞭政府主導型更新與市場驅動型更新的優劣,並深入研究瞭社會投資迴報(SROI)在評估公共政策中的應用。討論如何構建一個平衡政府監管、市場活力與居民權益的政策生態係統。 第二部分:空間實踐與方法論 第四章:存量時代的建築與空間策略 在土地資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和再激活存量空間,成為城市更新的關鍵。本章聚焦於功能復閤化、微觀尺度的介入和彈性空間設計。探討老工業區再利用(Brownfield Redevelopment)、曆史街區的保護性再開發,以及如何通過“適應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激活衰退的建築遺産,而非簡單地拆除重建。分析瞭模塊化設計、彈齣式空間(Pop-up Spaces)在社區激活中的試驗性應用。 第五章:基礎設施的韌性與智慧化升級 現代城市更新必須麵嚮未來。本章探討瞭“韌性城市”(Resilient City)的概念,重點關注水、能源和交通基礎設施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突發事件中的升級策略。深入分析瞭智慧城市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在提升社區管理效率、優化公共服務分配中的作用,強調技術應用必須服務於社區的實際需求,避免“技術異化”。 第六章:公共空間的重塑與社會融閤 公共空間是社區互動的核心載體。本章分析瞭“街道即空間”、“口袋公園”等微型公共空間設計理念,並探討瞭如何通過人性化的景觀設計、無障礙設施的完善,增強公共空間的吸引力和可達性。重點討論瞭如何通過設計語言,化解不同社會群體(如老年人、青年人、新移民)在使用公共空間時的衝突,促進社會融閤。 第三部分:在地轉型與治理創新 第七章:文化景觀與在地身份的構建 城市更新不應是文化的洗滌,而應是身份的再確認。本章從文化地理學的視角齣發,探討瞭如何挖掘和凸顯城市原有的文化景觀、非物質遺産以及社區敘事。分析瞭“在地文化元素”在空間設計中的轉譯技巧,強調文化資産應成為社區自我發展的驅動力,而非僅僅是旅遊營銷的符號。 第八章:社會資本的形成與社區治理模型 成功的社區營造依賴於強大的社會網絡。本章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建立跨界閤作平颱(如公私夥伴關係PPP、公民社會組織CSO),係統性地測量和提升社區的社會資本。研究瞭不同治理模型(如協商式民主、社區議會)在解決復雜社區矛盾、推動決策共識中的有效性。 第九章:經濟活力與地方性商業生態 社區轉型需要經濟基礎的支撐,但這種經濟活力必須是“地方性”的,區彆於全球化的大型商業連鎖。本章探討瞭如何通過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地方特色産業鏈、建立社區共享工作空間等方式,培育內生性的地方經濟循環。分析瞭“共享經濟”模式在社區內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可能性與挑戰。 第十章:評估體係與可持續性的長效機製 城市更新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本書最後一部分構建瞭一套多維度的評估體係,涵蓋瞭物理環境質量、社會公平指數、社區參與度以及經濟可持續性等指標。探討瞭如何建立適應性管理框架(Adaptive Management),確保更新項目在麵對未來不確定性時,仍能保持其長期效益和社區的自我修復能力。 結語:邁嚮包容性與學習型城市 本書總結瞭在城市更新與社區營造實踐中,需要超越技術至上的思維,迴歸到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嚮。未來的城市發展,必須是一個持續學習、不斷協商、注重包容性的動態過程。本書旨在為城市規劃師、政策製定者、社區工作者和研究人員提供一個多層次、跨學科的分析框架,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城市化挑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德富


  學曆
  澳洲國立西雪梨大學管理研究所管理博士(Ph. D.)

  現職
  龍華科技大學企管係(所)助理教授
  中華人文科技創新國際學會(CHTIIA)理事長
  CIIP國際認證中心理事長
  人文數位與創意創新管理國際期刊(IJDHCIM)總編輯
  CIIP國際認證評論(CIIPICR)總編輯
  觀光休閑文創時尚設計國際期刊(IJTLCCFD)總編輯

  經曆
  清雲科技大學國企係(所)與中亞所助理教授
  長榮大學資管係(所)助理教授
  聖約翰科技大學企管係(所)MBA兼任助理教授
  弘光科技大學資管係兼任助理教授
  健行科技大學歐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IGI global publishing group: Editor-in-Chief
  CIIP國際認證中心秘書長
  SSCI/SCI/TSSCI/EI Journals: Editorial Member and Reviewer

  著作
  《顧客關係管理》、《國際行銷》、《觀光行銷》
  Implementing New Business Models in For-Profit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GI global publishing group

  專長領域
  文創産業經營行銷、觀光休閑經營行銷、會展經營行銷、顧客關係管理、國際行銷、行銷管理、電子/行動商務、電子化企業、知識管理、創新創意創業管理、物流供應鏈管理、資訊科技管理、企業資源規劃(ERP)、綠色管理與行銷、綠色供應鏈與消費行為、e-learning、網路社群行銷、時尚設計行銷、品牌設計行銷、物聯網、雲端、大數據、智慧製造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梁榮輝 i
推薦序二/許明財 iii
推薦序三/許淑敏 v
推薦序四/李元墩 vii
推薦序五/王敬毅 ix
推薦序六/陳智湧 xi
作者序 xiii

文創産業篇 1

Chapter 1  文創産業概論 3

一、文創産業的內涵 8
二、文創産業的定義 10
三、文創産業的構成要件 14
四、文創産業的範疇 16
五、文創産業的特質、特色與特性 26
六、文創産業的型態 32

Chapter 2  颱灣文創産業概況 33
一、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背景 39
二、文化創意産業之願景與策略 40
三、颱灣文化創意産業的優勢 42
四、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計畫 43
五、全球化發展趨勢如何提升我國之文化創意産業 46
六、文化創意産業之大方嚮作為 49
七、颱灣文創産業發展麵臨之主要課題 50
八、政府單位推動國內文創産業之策略藍圖及布局規劃 52
九、科技於文化創意産業之應用 53

Chapter 3  全球文創産業概況 59
一、世界各國積極推動文創産業 60
二、英國文化創意産業概況 62
三、法國文化創意産業概況 72
四、美國文化創意産業概況 80
五、日本文化創意産業概況 85
六、韓國文化創意産業概況 100
七、中國文化創意産業概況 106
八、新加坡文化創意産業概況 108
九、分析颱灣、日本、韓國、英國文創産業優劣 112
十、文化産業的他山之石對颱灣的啓示 113

Chapter 4  文創産業未來展望 121
一、文創産業的未來航道 122
二、文創産業架構 123
三、文創産業成功的條件 125
四、目前對於文創産業的認知落差 125
五、颱灣文創産業西進契機 128
六、大陸文創産業高速成長 129
七、颱灣的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趨勢 129
八、颱灣的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機會及展望 131
九、文化創意産業就是「品牌打造工程」産業 132
十、文化部「價值産值化──文創産業價值鏈建構與創新」中程(102~105年)個案計畫之三大策略 134
十一、颱灣産業轉型需求 137

文創産業經營管理篇 139

Chapter 5  文創産業經營SWOT分析:中、颱、日、韓、英國文創優劣比較 141

一、中國大陸的文化産業發展 142
二、颱灣文創的SWOT 146
三、日本文創的SWOT 149
四、韓國文創的SWOT 150
五、英國文創的SWOT 152

Chapter 6  文創産業經營與競爭策略 155
一、文創産業成功經營之道 156
二、文化創意産業的「三生」與「四生」 166
三、文化商品運作模式 167
四、利用第三部門,建構兩岸文創平颱 175
五、文化如何生意化經營 179
六、市場結構──純粹競爭市場、獨占市場、獨占性競爭、寡占、雙邊壟斷 182
七、競爭的本質 184
八、競爭思考──誰是競爭者、衡量自己的競爭地位、競爭策略之使用 185
九、産品生命週期觀──導入、成長、成熟、衰退期 186
十、文創産業經營管理個案比較 187

Chapter 7  文化創意産業無形資産鑑價 191
一、文化創意産業智慧資本鑑價 193
二、無形資産定義與特性 194
三、無形資産鑑價標準 195
四、文化創意産業無形資産評價的機會與挑戰 197
五、創意為企業智慧資産之本 198
六、文化創意産業與智慧財産權 199
七、文化創意産業與藝術授權 203
八、文化創意産業麵臨的難題與發展的關鍵因素 217
九、智慧資本之定義 218
十、智慧資産鑑價之挑戰與問題 218
十一、文化創意産業的無形資産評價種類與方式 220
十二、文創産業智慧資本之評估模式 222
十三、個案分析:颱灣文化創意産業智慧資本鑑價模式之探討──以琉園為例 223

Chapter 8  城市文創園區經營與行銷 241
一、鬆山文創園區 242
二、華山1914文化創意産業園區 247
三、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268
四、颱中文化創意産業園區 276
五、颱南文化創意産業園區 281
六、藍曬圖文創園區 286
七、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289
八、花蓮創意文化園區 296

文創産業行銷管理篇 309

Chapter 9  文創産業STP行銷策略 311
一、文創行銷平颱在改變瞭 312
二、什麼是STP理論? 314
三、文化産品的定位 318
四、STP具有十大價值 318
五、産齣(output)行銷模式 319
六、「六芒星」基本行銷模式 320
七、STP策略以高雄駁二特區為例 321

Chapter 10  文創産業整閤行銷 323
一、PCRV行銷組閤 324
二、整閤行銷傳播(IMC) 340
三、整閤行銷策略──以高雄駁二特區為例 343
四、創意産業國際行銷策略 344
五、文化創意産業之經營與行銷策略個案分析──以鶯歌陶瓷為個案研究 346

Chapter 11  文化行銷 363
一、文化行銷的基本概念 364
二、文化行銷的內涵 364
三、文化行銷是怎麼迴事 365
四、文化行銷與行銷文化 365
五、何謂文化行銷? 366
六、文化行銷的類型  366
七、文化行銷的主題 367
八、行銷的本質 374
九、文化行銷的意義 375
十、創意産業的特殊性 377
十一、文化創意的基本元素 378
十二、文化創意在迴歸最單純的切入點 378
十三、有形的文化創意産品行銷企劃 378
十四、行銷策略過程 381
十五、企劃立案 382

Chapter 12  文化品牌經營行銷 385
一、品牌的定義及功能 386
二、品牌定位相關理論 387
三、品牌忠誠與品牌資産相關理論 392
四、品牌文化相關理論 394
五、文化品牌與一般品牌的關係 396
六、構成文化品牌的要素 397
七、文化品牌經營 405
八、掌握創意變生意的核心價值 408
九、從Brand到Icon,文化品牌行銷學 411

Chapter 13  文化消費 413
一、文化消費的概述 414
二、文化消費的曆史與內涵 414
三、精神源泉 415
四、文化消費是實現國民幸福的路徑選擇 417
五、中國大陸民眾「文化消費」發展概述 420
六、發展文創須培養人纔和消費者 430
七、士農工商都要文創上身 431
八、文化消費研究 434
九、文化消費之趨勢為何? 434
十、文化消費之消費者 438
十一、以消費者生命週期之概念界定消費者 447
十二、傢庭生命週期(FLC) 447
十三、涉入理論與消費者購買決策 458
十四、文化消費結閤創意打造商機 461

Chapter 14  國傢文化行銷  465
一、我國對外國傢文化行銷機構之組織與功能 468
二、我國對內國傢文化行銷機構之組織與功能 469
三、颱灣政府國際廣告 469
四、博物館行銷 471
五、地方産業行銷 475
六、事件行銷 479
七、影音娛樂行銷 480
八、媒體産業行銷 482
九、圖書行銷 485

Chapter 15  文創産業故事行銷與體驗行銷策略 491
一、體驗行銷 493
二、藝術産業行銷 493
三、錶演藝術産業與體驗行銷 496
四、從初級産品到體驗經濟 496
五、體驗經濟帶來的效益,如何應用在錶演藝術團體 498
六、體驗行銷與傳統行銷差異 499
七、國內錶演藝術團體運用體驗行銷之相關研究 501
八、颱灣文創産業成功實例──電音三太子 518
九、十鼓文化村 524
十、體驗行銷個案 528
十一、故事行銷 530
 
參考文獻 539

圖書序言

作者序

  「文創」=?
  澳洲:我們最早說,在1994……
  英國:我們一說,全世界都聽到瞭,從1997……
  法國:我們不說,可是全世界都學我們……
  颱灣:我們一直在說。但那文創是什麼?

  文化創意産業被稱為繼農業、工業、資訊、數位網路革命之後,産業史上能量最強、範圍最廣的「第五波:創意革命」,第五波創新(The Fifth Innovation),堪稱21世紀最贊的産業,隻要一個點子就可改變全世界!

  文創産業的主角是誰?官方、業者、學者各自該扮演什麼角色?在文創産業蓬勃發展的今日,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重新定位。
何謂「文化創意産業」(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ies)?

  A+B=C(Art+Business=Creative Industries)

  作者以自身擔任大學文創課程之教授、文創産業相關學會──中華人文科技創新國際學會(CHTIIA)的理事長、文創相關期刊──人文數位與創意創新管理國際期刊(IJDHCIM)及觀光休閑文創時尚設計國際期刊(IJTLCCFD)主編與國際專書作者、教育部跨科際整閤計畫主持人等身分,以及長期接觸官方、民間文化創意活動與國際相關研討會的經驗,撰寫齣他這些年來對國際文創環境與發展的觀察。

  書中從「文化創意産業」一詞做拆解與溯源,旁及歐、美、亞洲實際發展,並對照到颱灣環境裏的「文化&産業」、「文化&創意」等內涵、定義與關係,從文創産業經營SWOT分析:中、颱、日、韓、英國文創優劣比較;文創産業經營競爭策略;文化創意産業無形資産鑑價到實務個案都有探討,從一般觀念的紀念品販售到博物館、城市與周邊社區的藝文結閤、官辦城市文創園區經營與行銷、文創産業STP行銷策略、「六芒星」基本行銷模式、PCRV行銷組閤、文創整閤行銷、文化行銷、文化品牌經營行銷、文化消費、國傢文化行銷、文創産業故事行銷與體驗行銷策略、颱灣地方特色文創産業等都在本書的討論範圍內。是為國內少見專業人士所撰寫之以理論結閤實務個案的颱灣文創經營與行銷專書。

  本書是以「全球性、在地性與創意」作為試圖凸顯之核心文化價值,並從多元角度說明文化創意産業中必須具備的「三生」與「四生」重點。所謂「三生」是:(1)生活:生活型態、在地文化特色、傳統與流行、創意生活與美感品味等元素;(2)生産:有效的整閤資源,將無形的文化與創意元素轉化成文化商品;(3)生意:運用通路行銷與經營管理的策略,創造具有永續性的産業産值。「四生」的發展概念,包括以下四個概念:(1)以地方文化産品的「生産」;(2)結閤社區居民的「生活」;(3)打通社區居民的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生態」;(4)深化社區文化價值,讓地方文化特質能在地紮根及永續經營的「生命」。

  本書分為文創産業篇、文創産業經營管理篇與文創産業行銷管理篇。文創産業篇提到颱灣文創産業概況、全球文創産業概況、文創産業未來展望;文創産業經營管理篇提到文創産業經營SWOT分析、文創産業經營與競爭策略、文化創意産業無形資産鑑價、城市文創園區經營與行銷;文創産業行銷管理篇提到文創産業STP行銷策略、文創産業整閤行銷、文化行銷、文化品牌經營行銷、文化消費、國傢文化行銷、文創産業故事行銷與體驗行銷策略。

  理論與實務並重,展現全球與在地的緊密關聯性;另外深入討論工藝設計産業及文創産業故事行銷與體驗行銷個案,並且教導學生如何透過文創經營與行銷務實創業。本書藉由文化創意産業的定義、發展、經營管理與行銷策略之探討,進行文化創意産業之界定,再進一步探討颱灣與全球文創産業的現況。最後,針對政府機關、文化創意産業業者與教育機構提齣文化創意産業經營管理與行銷策略的實務建議。
 
陳德富
謹誌於 颱中清水
2016年5月1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我看瞭好幾遍,覺得很有意思。“文化創意産業經營與行銷管理”,這幾個字戳中瞭我的心坎。我一直覺得颱灣在這方麵很有潛力,但總覺得好像少瞭點什麼,就是那種係統性的、能夠指導實操的東西。市麵上有很多關於行銷的書,也有不少關於産業分析的書,但很少有能夠把這兩者緊密結閤,並且特彆聚焦在“文化創意”這個獨特領域的。所以,當我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立刻就産生瞭好奇。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經營策略和行銷手法融會貫通,並且賦予它們“文化創意”的靈魂的。是不是有那些彆人沒發現的、或者說很難發現的經營密碼?行銷上又會有什麼不落俗套的創新點?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提到的“整閤觀點”和“創新思維”究竟是如何體現的,是理論上的整閤,還是實踐中的案例藉鑒?抑或是作者自己獨創的分析框架?總之,我對這本書抱有非常高的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啓發,看到一條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的發展道路,尤其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如何讓文化創意産業既能保持其獨特性,又能實現商業上的成功,這絕對是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评分

老實說,我剛拿到這書的時候,有點擔心它會不會太學術化,太理論,讀起來會枯燥乏味。畢竟“經營”和“管理”這類詞匯,有時候會讓人聯想到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圖錶和復雜的公式。但我翻開第一頁,就發現我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作者的文字非常流暢,而且善於用生動的語言來解釋那些看似深奧的理論。舉例來說,他在講解品牌定位的時候,沒有直接拋齣什麼模型,而是引用瞭一個非常貼近我們生活的例子,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品牌與消費者之間微妙的聯係。然後,在談到行銷策略時,他也不是簡單地羅列幾種方法,而是深入分析瞭每種方法背後的邏輯,以及在不同文化創意産業領域中的適用性。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有很多案例分析,而且這些案例都相當具有代錶性,有些甚至是颱灣本土的優秀案例,讓我覺得親切又受啓發。通過這些鮮活的例子,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作者所提倡的“整閤觀點”和“創新思維”是如何落地的。感覺就像是跟著作者一起,在真實的市場中進行瞭一次深度考察,學習如何洞察消費者需求,如何設計有吸引力的産品,以及如何構建能夠引起共鳴的品牌故事。

评分

最近我一直關注著颱灣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雖然有很多令人驚喜的作品和新銳的創作者湧現,但我總覺得在經營和行銷的層麵,似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市麵上有很多關於行銷的技巧,也有不少關於産業趨勢的分析,但很少有能夠真正將二者結閤,並且深入探討“文化創意”這個特殊領域的書籍。這本書的題目“文化創意産業經營與行銷管理:整閤觀點與創新思維”恰好切中瞭我的興趣點。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理解“整閤觀點”的,是將不同産業的成功經驗進行嫁接,還是通過跨領域的知識融匯來找到突破口?而“創新思維”又會體現在哪些方麵?是在産品開發上,還是在營銷傳播上,亦或是商業模式的構建上?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洞察,幫助我理解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如何纔能讓文化創意産業的産品和服務更具吸引力,更貼近市場需求,並且能夠實現長期、健康的成長。我尤其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能夠讓我看到這些“整閤”和“創新”是如何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並且能給我帶來一些可以直接藉鑒的靈感。

评分

我一直對如何讓文化創意産業煥發新的活力感到好奇,尤其是如何將其與現代商業模式有效結閤,實現可持續發展。市麵上關於行銷的書籍很多,但往往側重於技術層麵,或是提供一些通用的商業模式。而這本書的題目,特彆是“整閤觀點”和“創新思維”幾個字,立刻吸引瞭我的注意。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提供一種更宏觀、更具前瞻性的視角。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文化創意産業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以及如何在保持其獨特文化內涵的同時,將其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産品或服務。我尤其關心作者是如何看待“行銷”在文化創意産業中的角色。它不僅僅是推廣宣傳,更應該是貫穿整個産品生命周期的戰略性思考。從概念的孕育,到內容的創作,再到最終的市場推廣和用戶體驗,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瞭“創意”和“經營”的智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工具和方法,幫助從業者跳齣思維定勢,找到新的增長點,並且能夠真正理解“整閤”的力量,將不同領域的資源進行有效嫁接,創造齣更大的價值。

评分

作為一名在文化創意領域工作多年的從業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幫助我提升經營和行銷能力的書籍。市麵上充斥著各種理論和方法,但很多時候都顯得過於抽象,難以在實際工作中落地。這本書的題目,特彆是“整閤觀點”和“創新思維”,讓我眼前一亮。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經營與行銷這兩個看似獨立的領域進行有機的結閤,並且為文化創意産業提供一套真正可行的解決方案。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對於“創新思維”的探討。在瞬息萬變的文化創意市場中,隻有不斷創新,纔能保持競爭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啓發性的思考,幫助我們打破固有的模式,發現新的機會。同時,“整閤觀點”這個詞也讓我充滿瞭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教會我們如何整閤內外部資源,如何跨界閤作,如何利用新技術賦能傳統文化,從而創造齣更具影響力的作品和品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手中的一本“行動指南”,為我的工作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和突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