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十三篇論文,集中在明清以來曆史研究的各個麵嚮,主要分成四個部份:人物與群體、政治與外交、社會與經濟、思想與宗教。論文反映齣研究方法與史觀的多元性,亦是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
作者簡介
王成勉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東亞研究(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Arizona)博士,國立中央大學曆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曆史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基督教在華史、十七世紀明清轉接時期之研究、中美外交史。
人物與群體
李林 晚清進士留日史事考述--以東京法政大學留學進士群體為中心(1904-1911)
黃展樑 清代廣東的科舉.族群.社會--以《新安客籍例案錄》為中心
劉宇 在學術與政治的互動中--梅貽琦校長的治校實踐(1937—1946)
政治與外交
吳柏嶽 萬曆初年的政爭(1582—1585)與科臣
林伯瀚 戰時軍人從政現象研究--以陳誠為中心的考察(1941-1943)
蔡秉修 1971年中華民國、美國與雙重代錶權
社會與經濟
龍婉雯 明代婦女財産繼承製度探微
陳文妍 蘇州水--明清蘇州用水轉變初探
劉玄 商業、教育與實用的綜閤--「丁氏醫學叢書」與晚清上海西醫知識的大眾傳播
邱繼正 日本生命保險業在颱灣市場拓展之阻礙1896-1912
思想與宗教
史曜菖 創造抗清者:以曾靜案中的呂留良為例
唐院 「文史互證」:清初天主教小說《儒交信》研究
康詩瑀 高雄三塊厝一個傳道者的宗教理念與生活:道德院開山宗長郭騰芳
序
近年來經濟不景氣,願意就讀研究所學生的數目一再下滑,而報考曆史學門的學生亦在減少之中。與同行交談時,常有不復當年盛況之嘆。
但是換個角度來說,在這個時候來報考與就讀曆史研究所的同學,應是能夠堅持理想、敢於圓夢的一群。麵對這樣的青年,曆史所的老師自然樂於教學,也願意創造更多的平颱,讓他們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國立中央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過去一直有很多的互動,兩校主管也力促雙方學術的交流。兩年前,中央大學推齣瞭「中央大學文學院與香港中文大學閤作計畫案」,鼓勵文學院係所提齣閤作方案,我想這是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術交流的好機會,所以提齣閤作計畫案,得到校方與中文大學曆史係的同意。「曆史學青年學者論壇」就是這項閤作計畫案的重要部分。
2012年3月2日,中文大學曆史係的八位碩博士生,在蒲慕州教授帶領下,來到中央大學。他們與中央曆史所推薦的八位研究生舉行瞭兩天研討會。很高興看到這些曆史學的高材生在會中發錶論文,能夠各闡論點、互相切磋。更有意義的是,一些與會同學結成朋友,能夠彼此交換心得,相互協助,或提供史料、導覽史蹟。香港中文大學的博士生有多位來自大陸,所以這次的會議實際上是兩岸三地的史學新秀的論學。
在籌備這項論壇時,就已經考慮將論文擇優齣版。經過與蒲慕州教授的協商,決定由兩校老師來把關,對論文做學術審核。所以在本書中的文章,都是經過嚴格的審核及修改。這些文章是這些年輕曆史研究者的心血,也可以說是兩校曆史教學的成果,相信兩校係所都樂見這些文章能結集成冊,就教於曆史學界。這批年輕學者對於曆史學是有熱愛、有使命的。本書齣版之際,當初與會者有些人已經畢業,也有些人已經投入曆史教學的工作,他們反映齣曆史教育的代代承續,希望他們都有美好的未來。
齣書之時同時要特彆感謝兩校對曆史係所交流的肯定與贊助,特彆是中央大學李誠副校長倡導的兩校閤作案。中央大學文學院衛友賢(David Wible)院長對此項交流的支持,以及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汪榮祖教授在論壇開幕時的專題演講,對於參與論壇的同學是很大的鼓勵。香港中文大學方麵,文學院梁元生院長與曆史係葉漢明主任對兩校閤作計畫的參與和協助,都是要特彆感謝的。最後,這次論壇能的事務工作,則是歸功於中央曆史所的助理和同學的熱情參與。
王成勉 誌於中央大學曆史研究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