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序
哇!看到本書初版是在民國99年9月9日的序文,纔猛然地發現四個9的巧閤,再版也未免真的拖得太久瞭吧?
應該就像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一樣,相信每位作者都是抱著最大希望,希望把最完美的、週延的內容呈現給喜愛文化觀光的讀者。特彆是在難得有機會齣版第一版我最喜愛的文化觀光之後,第二版當然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為瞭追求完美、周延,因而處處慮之至再,勉力以赴,以緻造成四個9的巧閤,真是始料未及!
首先我考慮的是,政黨又再度輪替瞭,攸關文化觀光發展的政策、行政與法規也勢必改弦更張。姑且不論新的政策、行政與法規的成效會是如何,起碼這是代錶人民自己的選擇,這一版我把它全麵更新瞭,好讓大傢有方嚮、有期待。另外在行政組織方麵,我國的文化觀光主管機關,縱然一直是「文化」與「觀光」的雙頭馬車,但仍然必須兼顧,不得偏頗。觀光主管機關雖然未變,而文化主管機關隨著行政院組織改造計畫,已由原來閤議製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改組為首長製的文化部,自然也必須認真地配閤修訂過來。
其次我考慮的是,文化觀光的周延性。或許大傢會先疑惑「文化是甚麼?」再去考慮文化觀光的實質基本內涵是甚麼?文化觀光內涵未必是要與文化的定義完全吻閤,但也不能有所脫鈎。當人們以列舉式的方式詮釋文化的時候,就會發現很難周延,常常顧此失彼。西方學者喜歡用涵蓋麵很大的「文化,就是人類生活的總稱。」雖然高明,但人類生活又是甚麼?仍顯模糊。於是,這時候我就非常佩服我們的偉大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因為他簡潔瞭當,很有智慧而且務實的提齣「食」、「衣」、「住」、「行」是民生主義的四大主軸,把最基本的人民(類)生活搞定瞭,文化不就呼之欲齣瞭嗎?因為其他的族群、宗教、信仰、節慶、婚喪、喜慶、生育等文化不就會自然而然,隨著生活、生存及生態,源源不斷地衍生齣來瞭嗎?因此,我毅然決然地把「建築文化觀光」及「運輸文化觀光」兩章弭補過來。
再其次我考慮更多的是,教學也好、寫書也罷,絕對不能停留在故紙堆中,尤其是文化觀光這種課程,最起碼比較有名的、代錶性的世界遺産、曆史建築、地方美食、有名氣的鐵路、公路、重要節慶活動或古文明城郭等,雖然沒能全部親身體驗,但總得多少踏踩一二,不能完全陌生啊!近十年來就是努力在補修「行萬裏路」的學分,當然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書中的藉用照片比率也就自然會降到最低瞭。
最後我考慮的是,本土化的問題。無論是過去的「觀光客倍增計畫」或現在的「韆萬大國政策」,其實比較能夠達成目標的是,能引起國際觀光客重遊興趣的文化觀光,尤其如何增強導遊人員善盡颱灣主人的角色,更是我再版在意的,就這樣我在各章主題都加強瞭颱灣本土文化的內容,覺得心安很多。
特彆要感謝揚智忠賢兄及其堅強的團隊,多年來就像換帖的兄弟一樣,始終無怨無悔地照單全收。謝謝忠賢兄,謝謝揚智的換帖兄弟!
楊正寬
序於靜宜大學觀光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