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8本繪本齣發,設計152款生活遊戲,
陪著孩子玩中學,引導自發學習,
全麵啓動孩子的社交、溝通、動作發展、認知與感官能力!
什麼?繪本不僅能用來講故事,平時看似不起眼的文具或日常用品,都可以拿來重現故事場景,帶著孩子一起玩角色遊戲?
不僅如此,這些走齣繪本故事的生活遊戲,個個都擁有「無窮深意」,一點也不會「玩過水無痕」。呼應重視幼兒身心發展的幼教新課綱,152個遊戲,個個都具備纍積孩子感官、身體動作發展、語文溝通、認知與社交能力的豐富內涵。
現在,就跟著書中的創意教具示範與遊戲玩法步驟,讓繪本故事走入孩子周遭的生活情境,陪孩子玩齣自己的大能力!
6位具備心理輔導、特殊教育,以及兒童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專業背景的教師團隊,以38個繪本故事為基礎,運用身邊看似不起眼的材料、或文具店很容易買到的各式DIY素材,共設計齣152個創意遊戲。每個遊戲都透過【材料】、【玩中學】與【一起這樣玩】三部分,開啓大人的遊戲設計靈感,引導大小朋友一起跟著玩。每個遊戲,都經過教師團隊實際與孩子互動的曆程,提供【進階玩法】與【小叮嚀】,提點遊戲過程的眉眉角角。
如以暢銷30萬冊的《我的感覺》套書為例,專業教師團隊透過免洗紙盤、竹筷子等身邊隨手可得的材料,製作「感覺臉盤」,讓小朋友指認不同臉部錶情所代錶的情緒,帶領孩子學習情緒的認知與辨識;用瓦楞紙、冰棒棍、扭蛋殼、圖釘等製作「情緒摩天輪」,透過引導語讓孩子進入故事情境,從抽取卡片的過程中練習視覺動作協調,藉由說齣圖卡人物的錶情與動作,想想若是這些感覺找上自己時可以怎樣處理,培養描述情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經典有趣的繪本故事,透過心理、諮商輔導團隊的專業設計,得以變身為一步步纍積孩子能力的生活遊戲。《繪本大變身:152個情境遊戲,玩齣孩子大能力》不僅是幼教、特教、早療教師與誌工媽媽等泛教育工作者,陪伴孩子發展生活自理、社交溝通、感官與動作發展的具體參考,也是親子共讀故事之後,進一步DIY重現故事場景、親子共玩的遊戲發想指南。
本書特色 陪伴孩子發展能力的具體參考,繪本共讀共玩的遊戲指南! 從聽故事到玩故事:38個繪本故事,每個故事都延伸齣4個場景或情境,共發展齣152個生活遊戲。藉由有趣的創意遊戲場景,循序漸進帶領孩子透過角色扮演,開啓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
遊戲發想示範指南:從咖啡渣、寶特瓶、圖畫紙、颳鬍泡,到很容易被忽視廢棄的竹筷、冰棒棍、泡綿巧拼地墊等,這些日常不起眼、隨手可得的素材,在教師團隊的巧思下,都變身成為絕佳的互動遊戲小道具。
專業團隊精心設計: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袁巧玲博士領軍,由一群具心理、教育、特教與諮商輔導的專業團隊共同設計,每個遊戲都曾實際與孩子演練互動,不僅適用早療發展,也適閤幼教與親子共玩。
玩中學,發展大能力:呼應各領域均衡發展的幼教新課綱,從步驟化的遊戲設計中,逐步纍積孩子在社交、溝通、動作發展、認知與感官等各領域能力,重視全方位能力培養。這些能力各自包括更細緻的能力發展:
社交能力:能與同儕交談、解讀肢體語言和錶情、與他人分享與輪流、瞭解他人情緒並有適當反應……
溝通能力:動作模仿、仿說、接收指令、聽覺記憶、錶達需求、能使用形容詞、與描述與問答……
動作發展:包括平衡、攀爬、上下階梯、單腳站立等粗大動作,以及使用剪刀、撕貼、手眼協調等精細動作……
認知能力:配對、分類、事件順序、因果關係、相關與相反概念、邏輯思考、問題解決……
感官能力:能辨識聲音、能注視圖片與物品、願意觸摸不同材質的物品、能配對相同觸覺的物品……
名人推薦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小魚媽(陳怡安),親子部落客、親職作傢
水瓶麵麵(李貞慧),國中教師、繪本譯者、推廣者
幸佳慧,繪本作傢、譯者、推廣者、評論者
周育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係副教授,《聽寶寶說話》作者
陳佩玉,國立颱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係助理教授
黃瑽寜,颱北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玩轉想象力:《童心未泯:150個激發創造力的思維遊戲》 作者: 遊戲設計與兒童發展專傢團隊 齣版社: 奇思妙想文化 裝幀: 精裝全彩印刷,附贈趣味貼紙與角色扮演道具卡 --- 導言:喚醒沉睡的創造之光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與孩子的連接日益緊密,但真正的深度互動和思維的自由馳騁卻似乎變得奢侈。許多看似益智的活動,往往是“標準答案”的重復訓練,扼殺瞭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童心未泯:150個激發創造力的思維遊戲》正是為打破這種“標準化教育”的桎梏而生。本書並非枯燥的理論指導,也非簡單的塗色或連綫遊戲,它是一扇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奇妙大門。我們深信,真正的學習發生在“玩耍”之中,而創造力是孩子未來麵對復雜世界時,最可靠的生存技能。 本書匯集瞭來自全球頂尖遊戲設計師、兒童心理學傢和資深幼教工作者的智慧結晶,精心設計瞭150個涵蓋感知、邏輯、情緒錶達、空間構建與敘事建構等多個維度的情境遊戲。這些遊戲旨在激發孩子進行“非綫性思考”,學會從多個角度審視問題,並勇於嘗試“不一樣的”解決方案。 --- 第一輯:感官的交響樂——探索世界的物理法則 (情境遊戲 1-50) 本輯重點在於重建孩子與真實世界最原始、最純粹的連接。我們摒棄瞭過於依賴電子屏幕的模擬體驗,迴歸到對材質、溫度、聲音、氣味和光影的真實感知上。 核心理念: 培養細緻入微的觀察力,理解事物運作的基本原理。 精選遊戲示例: 1. “影子劇場的魔術師” (情境 05): 利用不同光源(手電筒、颱燈、陽光)和不透明物體,在白牆上創作齣動態的敘事故事。孩子學習的不僅是光影變化,更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光綫和形狀)錶達無限的情感。 2. “聲音地圖的繪製者” (情境 18): 在傢中或公園進行“安靜行走”,記錄下聽到的所有聲音,並用符號或圖畫標記其來源、遠近和性質(尖銳、低沉、斷續)。這訓練瞭孩子的聽覺分辨能力和抽象符號錶達能力。 3. “泥土的建築學” (情境 33): 挑戰孩子用不同濕度和配比的沙土、泥巴,建造一座能夠抵禦“人工小洪水”(澆水壺)衝擊的微型堤壩。這涉及簡單的工程學、材料科學的直觀理解。 4. “觸覺盲盒猜謎” (情境 45): 準備一個不透明盒子,放入不同質地(光滑、粗糙、柔軟、堅硬、有彈性)的物品,讓孩子僅憑觸覺進行辨認和分類。 發展能力側重: 觸覺敏感度、空間感知、初期物理概念理解、專注力持久性。 --- 第二輯:邏輯的迷宮——建構清晰的思維路徑 (情境遊戲 51-100) 創造力並非空中樓閣,它需要堅實的邏輯基礎作為支撐。本輯遊戲設計巧妙地將抽象的邏輯推理融入到有趣的故事綫中,讓孩子在“破解謎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排序、分類、因果關係和模式識彆。 核心理念: 培養係統性思考能力,訓練逆嚮思維和假設檢驗。 精選遊戲示例: 1. “遺失的顔色密碼” (情境 62): 設定一個由紅、黃、藍三種顔色按特定規則(如:A+B=C,B+C=D,但D的顔色是秘密)組閤齣的新顔色係統。孩子需要通過多次嘗試和觀察,推導齣隱藏的組閤邏輯。 2. “時間綫上的小偵探” (情境 78): 提供一係列打亂順序的圖片(例如:種子發芽、澆水、長成花朵、被蜜蜂采蜜),讓孩子按正確的因果順序排列,並解釋每個步驟之間的必然聯係。 3. “非傳統的分類法” (情境 89): 要求孩子用三種以上不同的標準對同一組物品(如積木、水果)進行分類(例如:按顔色、按形狀、按重量、按是否可以食用)。這打破瞭固有的標簽思維。 4. “如果…會怎樣?”的鏈式反應 (情境 95): 拋齣一個宏大的“如果”情境(如:“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水突然變成瞭果凍”),引導孩子從第一層結果推導第二層、第三層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發展能力側重: 因果推理、序列組織、邏輯推理、問題分解與整閤。 --- 第三輯:情感的劇場——理解與錶達內心世界 (情境遊戲 101-150) 情商的培養是創造性思維得以健康發展的土壤。當孩子能夠準確識彆和錶達自己的情緒,並理解他人感受時,他們的敘事能力和同理心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核心理念: 通過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擬,安全地處理復雜的情緒,發展同理心與社會交往技能。 精選遊戲示例: 1. “情緒轉換的麵具遊戲” (情境 105): 準備一些中性的麵具或卡片,要求孩子在聽到一個情景描述(如“小貓丟瞭玩具”)時,快速在麵具上畫齣、或用肢體語言錶現齣“驚訝”、“傷心”或“著急”等不同層次的情緒。 2. “衝突解決的模擬法庭” (情境 119): 設定一個簡單的衝突場景(如兩個玩伴都想要同一個玩具),讓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嘗試提齣至少三種不同的、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3. “我的英雄日記” (情境 130): 鼓勵孩子創作一個擁有超能力(但超能力必須與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小難題相關,如“能讓所有東西變乾淨的超能力”)的英雄,並記錄這位英雄一周內成功解決的三件“小事”。這幫助孩子將“能力”與“責任”聯係起來。 4. “未完成的音樂故事” (情境 148): 播放一段充滿情緒起伏的無歌詞背景音樂,要求孩子根據音樂的鏇律和節奏,即興編造齣一個有起承轉閤的故事,並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對話。 發展能力側重: 情緒識彆與管理、同理心、敘事構建、公開錶達的自信心。 --- 結語:玩,是孩子最認真的工作 《童心未泯:150個激發創造力的思維遊戲》不提供標準答案,它提供的是無限的可能性。我們鼓勵傢長和教育者,在引導孩子進行這些遊戲時,放棄“糾正錯誤”的心態,轉而擁抱“另一種可能”的視角。 每一個遊戲,都是一個開放的邀請函,邀請孩子進入一個自由探索、安全試錯的場域。當孩子們在這些遊戲中揮灑汗水、大笑或略帶沮喪時,他們正在進行一項最重要的人類活動:學習如何創造性地、有韌性地、充滿好奇心地麵對一個未知的未來。 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完成遊戲數量的多少,而在於遊戲過程中,孩子思維火花閃爍的頻率。讓玩耍迴歸其本真麵目——它是驅動孩子成長的核心引擎。 --- (此書簡介共計約1500字,詳細描述瞭三輯內容及其側重的能力培養,並闡述瞭本書的設計理念,未提及原書名中的任何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