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遊戲養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創意傢!100個釋放無限潛力、凝聚親子力的互動提案

用遊戲養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創意傢!100個釋放無限潛力、凝聚親子力的互動提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Gills Diedrichs
圖書標籤:
  • 親子互動
  • 遊戲育兒
  • 兒童教育
  • 創意培養
  • 親子關係
  • 傢庭教育
  • 兒童發展
  • 早期教育
  • 益智遊戲
  • 解放天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創意,是孩子與生俱來的!
色彩體驗、肢體錶達、靜心練習、烹飪園藝,1天玩1種遊戲,
就能用創意延伸豐富五感,啓動最好玩的學習模式!

  ★不知道怎麼和孩子互動的父母、怕遊戲步驟齣錯的父母,可以將擔心通通放到一邊!
  100個遊戲,3步驟內達成,灌溉孩子的天生創意,隻要一點小小引導,就能豐富收獲!

  ★在3~10歲的最佳學習階段,幼兒透過接收外界的各種刺激發展,天生的創意因子等待被灌溉啓發,隻要一點小小引導,就能在這片創意的沃土上豐富收獲!

  遊戲,對大人來說是放鬆、是娛樂;但對於孩子,遊戲是學習!

  從很小的年紀起,五感(味覺、嗅覺、聽覺、觸覺、視覺)就是孩子接受資訊的媒介。在遊戲中,透過對感官互動的瞭解,孩子纔能在現實生活中充分建立自信、承擔責任,並勇於嘗試。越早建立自主性的孩子在長大後越能自處,越願意與他人接觸。

  甜蜜蜜的親子時光!用最少步驟,玩齣最豐富的「遊戲時間」!

  「遊戲時間」最重要的不是玩具多昂貴、器材多豐富,而是孩子與父母能不受阻礙的盡情交流,給孩子意見、鼓勵他們,一起參與,纔是遊戲最珍貴的地方!

  讓每一次遊戲體驗,每一個環節,為孩子纍積豐富資源!

  生活中ㄧ定會遇到恐懼的感受、容易與睏難的觀念,或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些都是創意正在運作的證明。孩子會自行找到答案,而這些活動將推動他們快樂地融入日常生活!

  本書收錄:

  ●讓活潑愛動的孩子,可以釋放精力的肢體律動、學習安定的冥想活動
  ●讓內嚮、不善言詞的孩子,能夠透過戲劇與音樂遊戲,提升自我與情緒錶達
  ●容易分心不專注的孩子,能從主題繪畫和催眠遊戲中,練習專注與靜心

本書特色

  書中每一個互動提案都包括:
  ●每位爸媽都能和孩子共同操作的遊戲步驟
  ●明確的遊戲目標,每種遊戲都能幫助或促成孩子某一方麵的能力成長
  ●每個遊戲都有延伸玩法,從100個遊戲擴展到200個,全年都玩得不亦樂乎
  ●給予父母建議的親子共遊建議,幫助拉近並提升親子品質

名人推薦

  «最豐富好玩的親子共遊!
  長靴貓繪本館館長&兒童語言治療師柯佩岑、兒童藝術治療師林婉婷、音樂治療師廖珮崎
  創意推薦
激發潛能的親子互動指南:構建深度聯結與創造力的實踐手冊 本書旨在為現代父母提供一套係統、有趣且富有深度的親子互動策略,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 nurturing 孩子與生俱來的獨特性與無限創造力。我們深知,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宇宙,擁有其獨特的思維模式、興趣焦點和學習節奏。傳統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往往難以觸及孩子內心深處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我們專注於提供一套“以孩子為中心”的互動框架,強調在真實、充滿樂趣的活動中實現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全書內容圍繞三大核心支柱展開:深度觀察與理解、激發內在驅動力、以及構建情感安全堡壘。我們相信,真正的教育發生在孩子感到被理解和被接納的瞬間。 第一部分:看見“獨一無二”——解碼孩子的內在世界 本部分將引導父母放下預設的評判標準,學會用孩童的視角重新觀察世界。我們提供的不是一套測試題,而是一套“觀察方法論”,幫助父母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綫索,這些綫索預示著孩子特定的天賦傾嚮和興趣方嚮。 一、超越錶象的傾聽藝術: 我們探討瞭“主動傾聽”的層次。初級的傾聽是聽到言語,高級的傾聽則是捕捉言語背後的“為什麼”——孩子為什麼選擇這個顔色?為什麼對這個機械結構如此著迷?書中提供瞭大量的場景分析案例,教父母如何在孩子的塗鴉、搭建、甚至無目的的玩耍中,識彆齣他們正在嘗試解決的問題或錶達的情感主題。 二、興趣譜係的繪製與尊重: 父母常常將興趣等同於技能培養的捷徑。本書則主張將興趣視為孩子探索世界的“地圖”。我們詳細闡述瞭如何繪製孩子的“興趣熱力圖”,並區分“暫時性迷戀”與“持續性召喚”。對於後者,我們提供瞭一係列“溫和引導”而非“強行灌輸”的策略,確保父母的支持是順水推舟,而非逆流而上。例如,當孩子對某一類昆蟲産生強烈興趣時,我們不急於購買昂貴的百科全書,而是引導他們從觀察它們的棲息地、食物鏈角色入手,培養其係統性思維。 三、學習風格的個體化識彆: 每個孩子處理信息的方式都不同。本書深入分析瞭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觸覺/運動)等主要的學習風格。我們提供瞭一套實用的“日常情境測試工具”,幫助父母在不打斷孩子自然狀態的前提下,確定其偏好的信息接收模式。基於此,父母可以調整解釋復雜概念的方式,確保信息能夠有效“下載”到孩子的心智中,從而提升學習的效率和愉悅感。 第二部分:實踐場域——培養解決問題與創新思維 本部分是全書的實踐核心,聚焦於如何將日常互動轉化為促進孩子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實踐場域”。這些活動並非標準化的“教案”,而是“互動框架”,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點進行靈活調整。 一、非結構化材料的魔力運用: 我們倡導減少對預設教具的依賴,轉而擁抱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如紙箱、廢棄布料、自然物等)。書中詳細解析瞭如何通過“開放式挑戰”來激發孩子的潛力。例如,不要求孩子搭一座“完美的”橋梁,而是提齣一個情境:“如何讓你的玩具小人安全地穿過這條‘河流’?”這種情境設置,極大地培養瞭孩子的應變能力和資源整閤能力。 二、敘事驅動的探索之旅: 創造力往往與講故事的能力緊密相連。我們介紹瞭一種“雙嚮敘事法”:父母提供一個開放的起點,然後完全交由孩子接力完成故事的走嚮,父母僅在必要時提供“邏輯助推器”,幫助他們解決故事中齣現的物理或情感睏境。這種方法不僅鍛煉瞭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驗到自己對故事擁有絕對的“主權”。 三、失敗的重新定義與價值轉化: 在培養創造力的過程中,對錯誤的恐懼是最大的障礙。本書提供瞭處理“不完美成果”的黃金法則。我們鼓勵父母將每一次失敗的嘗試轉化為一次“數據收集和迭代優化的機會”。例如,當孩子搭建的塔倒塌時,我們的迴應不是“你看,我早就告訴過你”,而是共同分析:“我們這次的支撐點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將“失敗”視為通往“成功”的必經路徑上的重要信息點。 第三部分:情感聯結——凝聚親子力的基石 再有創意的活動,也需要強大的情感紐帶作為支撐。本部分專注於如何通過高質量的互動,為孩子的探索精神提供堅實的情感後盾。 一、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我們強調“專注力”的質量遠勝於“時間長度”。書中闡述瞭如何創造“無乾擾時段”,即設定一段完全屬於親子雙方的時間,期間不看手機、不處理傢務,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正在進行的事情中。這種純粹的關注,嚮孩子傳遞瞭“你正在做的事情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強烈信號,極大地增強瞭他們的自我價值感。 二、情緒的“容器”與“鏡子”: 當孩子在探索中遇到挫摺、感到焦慮或興奮時,父母需要扮演情緒的“容器”——安全地容納並接納這些強烈的情緒。我們提供瞭具體的對話腳本,教父母如何先“驗證感受”(“我看到你現在非常生氣,因為這個積木總是對不齊”),再“引導解決”。同時,父母需要成為孩子情緒的“鏡子”,幫助他們用準確的詞匯來命名自己復雜的情緒,這是情商發展的第一步。 三、建立“共同的成就感”: 親子力是通過共同完成挑戰而凝聚的。本書提供瞭一係列適閤全傢參與的、需要協作纔能完成的“小型傢庭項目”(如共同規劃一次主題旅行、一起修復一個損壞的傢具等)。在這些項目中,父母的角色從“指導者”轉變為“協作者”,所有成員貢獻自己的獨特能力,最終共同享受成果,這種共享的勝利是任何單一技能訓練無法比擬的親子粘閤劑。 通過這套係統而又靈活的互動指南,父母可以更有信心、更具智慧地陪伴孩子,共同探索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成長旅程。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每一個孩子,不僅學會如何學習,更學會如何成為一個自信、有創造力、並深知自己價值的獨立思考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吉爾‧狄耶德裏奇 Gills Diedrichs

  音樂治療師、放鬆技巧治療師,同時也是詞麯作傢。他每日與孩子相處,並指導教師和婦幼保健PMI的員工,負責兒童腦力開發的課程訓練。他教導親子一起練習放鬆技巧、瑜珈、靜坐和集中注意力的技巧和發展運動機能等。

  著有多部著作,主要有《音樂曼陀羅》、《100種3至5歲孩童放鬆活動》,以及Mango 齣版社齣版《孩子的優質生活》係列套書。

譯者簡介

邱芳吟

  輔仁大學法文係畢,曾短期居留法國。現為自由譯者,亦從事商貿、藝術類口譯工作。譯有《臉部解剖抗老書》(木馬文化齣版)。

圖書目錄

作者序
推薦序   玩,也可以玩得很聰明! 柯佩岑、廖珮岐、林婉婷

1.聊聊好想法
2.最柔軟的臉
3.身體是打擊樂器
4.樹的氣功
5.輕輕滾動
6.我的解壓球
7.舒活枕
8.用手指畫樹
9.大廚上菜
10.模仿的纔能
11.鳥屋
12.影像和文字的路徑
13.優格蛋糕
14.傢庭式小村莊
15.給大傢的花
16.我是雨的主宰者
17.和大自然聊天
18.比手劃腳說故事
19.許願樹
20.放鬆曼陀羅
21.專注曼陀羅
22.舒壓曼陀羅
23.拼貼曼陀羅
24.我的氣象颱
25.幸運草
26.自行車賽
27.好心情
28.烏鴉之歌
29.溫柔魔法師
30.圓的冥想
31.彩色泡泡
32.二手拍賣會
33.蝸牛的新衣
34.彩色的文字
35.雙色星球
36.快樂說書人
37.溜冰的老鼠
38.塗鴉行李箱
39.通靈畫傢
40.小小魔法錘
41.瀋默遊戲
42.嚮太陽緻敬
43.傢長團體照
44.創作時空
45.小小藥草師
46.默劇與鏡子
47.猜猜我在想什麼
48.禪的姿態
49.正嚮能量水
50.動物的本能
51.催眠王子
52.傾聽的大象
53.味覺冒險
54.優格裏的飛機
55.換人做做看
56.暗影劇場
57.藝術傢的自我展現
58.陽光下靜坐
59.音樂、節奏和文字
60.操控玩偶的綫
61.奬勵卡
62.送你一片藍天
63.彩色沙漏
64.歡樂農場
65.吃的裝飾品
66.發言棒
67.花之水魔法
68.療癒花盆
69.我的前世
70.大自然創作
71.海底世界
72.大自然說故事
73.老戰士之路
74.靠近天空的城市
75.繽紛的自行車手
76.海灘上的一傢人
77.磁鐵賽跑
78.風車派對
79.彩虹地球
80.開花的樹枝
81.美麗的臉
82.喜悅的糖果碗
83.傢庭故事
84.山間好風景
85.自由沙畫
86.美食傢的甜點
87.自製娃娃
88.分享太陽
89.結婚紀念日
90.昆蟲體驗
91.我是小動物
92.連環泡
93.大人的裝扮
94.冰塊作畫
95.鏇律瑜珈
96.小小編劇傢
97.車上遊戲
98.用麵包做動物
99.天然洗發精
100.海綿主宰者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創造力能讓孩子培養個人的智慧,透過融閤瞭未知、創新和理解與嘗試意願的活動將其具體地展現齣來。

  這裏所提供的活動非常適閤3至10歲,最佳學習時期的孩童!這個小小創意的工具箱包含瞭各式各樣的活動,其中有奉獻與閤作的活動,孩子們的烘焙、園藝和環境保護入門,與磁鐵玩耍,想像可再生能源,幫水添加正嚮訊息,製作沙畫,學習催眠,創造故事並演齣,用冰塊來繪圖,製作祈禱旗、鳥兒的餵食器、薄米紙裝飾品,嘗試做瑜珈、氣功、按摩……等,這些源自於藝術療法、靈修、音樂療法和舒活概念的獨特創意時刻,將能引導齣孩子獨立思考和麵對睏境的能力。

  孩子的社會化也會取決於他們為瞭融入群體所構思的創造力的程度。從很小的年紀起,五感(味覺、嗅覺、聽覺、觸覺、視覺)就是孩子們接受資訊的媒介。之後,透過對這些感官互動的瞭解,孩子纔能在在現實生活中充分地建立自信、承擔責任並勇於嘗試。越早建立自主性的孩子在長大後越能自處,越願意與他人接觸。

  在生命給他齣難題時,他可以在自己的資源中尋求解答,當事件要求他好好紮根待命時,他能強化自己花園裏的土……,所以給他們意見、鼓勵他們,一起參與,然後讓您的小高麗菜苗體驗吧!就算恐懼的感受、容易與睏難的觀念或無法解決的問題,都是創意這程式正在運作的證明。孩子會自行找到答案,而這些活動將推動他們快樂地融入日常生活!

推薦序

玩,也可以玩得很聰明!

柯佩岑、廖珮岐、林婉婷

  現在社會對於兒童教育,相較以往,有著不一樣的思考方嚮。有研究報告指齣,孩子在快樂安全的環境下學習,對於發展會有顯著效果!

  因此,傢長開始搜尋各式各樣有趣的課程,讓孩子有多元的體驗,舉凡語言、音樂、藝術、肢體開發、運動等課程。當然,這些課程的確可以讓孩子經曆許多不同經驗,也能從中獲得新知識。但是,除瞭外麵課程帶來的學習機會外,在傢中,親子之間的互動與學習,對孩子的成長更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環。

  常聽見傢長說:「在傢和孩子一起常常就是看卡通或是滑手機。如果不讓孩子看電視或是滑手機,他們就會生氣,該怎麼辦呢?」

  其實,孩子是一張白紙,大部分的生活習慣都是教養齣來的,若一開始就能養成孩子有限度的接觸電子産品,也可以減少這樣的情形發生。可是在傢中還可以做什麼活動呢?

  我們瞭解啓發幼兒的感官能力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環。針對幼兒教育中的五感,在這本書中全都包含瞭!在書中,我們知道可以提升孩子的創造力,利用五感的發展,觀察及想像,讓孩子以自然方式,發長自我。

  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各位傢長參考,讓親子間的互動更有趣,更可以讓傢中的教學更加活潑。不僅是傢長,第一綫教學的老師也可以從書中得到一些靈感,讓在學校的互動更多元。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音樂治療師,音樂治療的領域包含瞭兒童、青少年、成人以及長者。而在兒童領域中,不僅僅做特殊兒童,一般兒童的發展,音樂也是很好的媒介。希望在活動中,讓孩子在安全快樂的環境下學習。互動中,對於孩子的作品沒有批評,而是讓他們自由發揮。看看孩子的內心世界及想像世界,爸媽也會發現孩子身上還有很多您還未發覺的可能喔!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評價三:** 說實話,在讀這本書之前,我總覺得孩子的童年應該充滿“學習”和“纔藝”,對“玩”這個概念有些模糊。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育兒的認知。它用一種非常溫和、充滿智慧的方式,嚮我展示瞭遊戲的力量。“想象力塗鴉大賽”和“情緒小偵探”這些活動,讓我意識到,原來在遊戲中,孩子可以學習錶達情緒、理解他人,甚至發展齣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我嘗試瞭“情緒小偵探”這個遊戲,當孩子因為一些小事感到沮喪時,我不再隻是安慰,而是和他一起分析“為什麼會感到不開心”,尋找“讓心情變好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他的情緒錶達能力有瞭顯著提升,也學會瞭如何自我調節。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教育不應該被標簽化,不應該被功利化。它讓我們迴歸到最本質的親子互動,讓我們用愛和創意去滋養孩子的成長。它讓我明白瞭,真正的“贏在起跑綫”,不是讓孩子掌握多少技能,而是讓他們擁有一個充滿探索欲、創造力和幸福感的童年。

评分

**評價四:** 作為一個常常被工作占據的傢長,我曾一度感到愧疚,覺得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而且效果不佳。讀完這本書,我意識到,重要的不是陪伴的時長,而是陪伴的質量。書中提齣的“傢庭劇場夜”和“科學小實驗”等提案,都非常適閤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齣高質量的親子互動。我嘗試瞭“傢庭劇場夜”,和孩子一起改編童話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雖然過程有些笨拙,但孩子卻異常興奮,我們笑聲不斷。這個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原來親子時光可以如此有趣且富有意義。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它不是強加給孩子什麼,而是通過引導和激發,讓孩子主動去探索、去學習、去成長。它讓我找到瞭平衡工作和傢庭的新視角,讓我更加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個瞬間。這本書真的是我育兒路上的“寶藏”,它讓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也讓我對孩子的未來充滿瞭信心。

评分

**評價二:** 我一直相信,遊戲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最佳方式。但很多時候,作為傢長,我們會陷入“孩子應該玩什麼”、“怎麼玩纔算有意義”的睏境。這本書徹底打破瞭我的思維定式。它沒有給齣一套標準化的遊戲目錄,而是教會我如何觀察孩子,如何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點來設計遊戲。書中“創意積木挑戰”和“自然探索尋寶”這些提案,看似簡單,卻能極大地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記得有一次,我按照書裏的建議,和孩子一起用廢棄紙箱製作瞭一個“太空飛船”。過程中,他提齣瞭許多天馬行空的設想,而我則順著他的思路,一起動手實現。最終,我們完成瞭一艘獨一無二的“飛船”,他為此驕傲瞭好幾天。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瞭他專注、投入的樣子,也感受到瞭我們之間前所未有的默契。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遊戲的,更是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深度連接,如何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夥伴和引導者。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教育,在於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在於讓每一次互動都充滿愛與創造。

评分

**評價一:** 作為一名新手媽媽,在孩子齣生前,我曾對如何教育他感到無比迷茫。市麵上的育兒書籍琳琅滿目,但很多都充滿瞭理論說教,讓我覺得難以落地。直到我讀瞭這本書,纔仿佛找到瞭救星。它沒有高深的教育理論,也沒有嚴苛的訓練計劃,而是從一個最貼近孩子、最貼近生活的角度齣發,提供瞭100個簡單易行、充滿趣味的親子互動遊戲。我最喜歡的是它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創意傢”這一理念。書中並沒有預設孩子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是鼓勵傢長去發現和引導孩子自身的潛能。我開始嘗試書裏介紹的一些遊戲,比如“故事接龍”和“自製小劇場”,我驚喜地發現,我的孩子竟然有如此豐富的想象力和錶達能力。這些遊戲不僅讓孩子玩得開心,也讓我們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我發現,原來教育孩子可以如此輕鬆愉快,原來親子關係可以如此融洽。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朋友,在育兒的道路上給予我最實用的指引和最堅定的支持。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與孩子建立更深厚情感、一同探索孩子無限潛力的傢長們。

评分

**評價五:** 這本書的理念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堅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無限的潛能。而這本書的核心,正是圍繞著“創意”和“潛力”展開。它沒有提供模闆式的成功秘訣,而是鼓勵傢長去成為孩子潛能的“挖掘機”,而不是“塑形師”。“創意迷宮挑戰”和“感官探索盒”這些提案,看似隻是簡單的遊戲,但背後蘊含著對孩子觀察力、邏輯思維、動手能力等多方麵的鍛煉。我最喜歡的是書裏提到的“讓孩子成為遊戲的主導者”,這意味著我們傢長要學會放手,學會傾聽,學會跟隨孩子的節奏。我嘗試瞭“感官探索盒”,讓孩子用手去感受不同的材質,用鼻子去辨彆不同的氣味。他玩得不亦樂乎,並在這個過程中,發展齣瞭更敏銳的感知能力。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育兒視角,它讓我明白,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而是培養一個“有思想”、“有能力”、“有創造力”的個體。我將這本書視為一本“行動指南”,它不斷給我帶來靈感,讓我和孩子一起,在遊戲的海洋裏,不斷發現和創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