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倫理學(四版)

法律倫理學(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法律倫理學
  • 法律哲學
  • 職業道德
  • 倫理學
  • 法學
  • 道德規範
  • 律師
  • 法官
  • 法律職業
  • 學術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區分專業倫理學概說、法官倫理、檢察官倫理及律師倫理四區塊加以論述,究其倫理根源,並對專業倫理公信不彰成因加以檢討,發掘巨塔下之陰影,期待有改善之日。本書對於法官審判獨立、中立;檢察官之檢察一體及客觀性;律師之真實義務、守密義務及利益衝突禁止等問題均有較為深入之論述。對於實務案例並有較多之蒐集,方便讀者閱讀與討論之用。
法律倫理學(四版):核心概念、前沿思辨與實踐應用 內容提要: 本書是法學、倫理學以及相關社會科學領域內一本深度剖析法律與道德交叉地帶的權威教材與前沿論著。它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係統且極具批判性的法律倫理學知識框架。不同於側重於單純的道德說教或僵硬的法律條文解讀,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引導讀者深入理解法律規範背後的倫理基礎、衝突的內在機製,以及在復雜司法實踐中進行審慎道德判斷的方法論。 本書的第四版,在繼承前三版穩固的理論根基之上,進行瞭大量的更新與拓展,尤其關注瞭二十一世紀以來,技術進步、全球化以及社會結構性變化對傳統法律倫理觀念帶來的衝擊與挑戰。全書結構嚴謹,邏輯推進層層深入,適閤本科高年級、研究生以及法律、哲學、公共政策領域的專業人士研讀。 --- 第一部分:法律倫理學的基石與範疇(Foundations and Scope) 本部分奠定瞭整個學科的理論基礎,清晰界定瞭法律倫理學的研究範圍與核心任務。 第一章:法律倫理學的界定與學科定位 詳細闡述瞭“法律倫理學”與其他相關學科(如法哲學、規範倫理學、應用倫理學)的區彆與聯係。探討瞭法律何以需要倫理的支撐,以及倫理在法律製定、解釋和適用中的不可替代性。本章深入分析瞭法律作為一種“最低限度道德要求”的定位,並引入瞭道德義務與法律義務的張力模型。 第二章:倫理學核心理論在法律中的映射 係統梳理瞭三大主流倫理學理論——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道義論/義務論(Deontology,重點討論康德的絕對命令)和美德倫理學(Virtue Ethics)——在法律構建中的具體體現。例如,如何用功利主義指導刑罰的威懾功能,如何用道義論維護基本人權與程序正義,以及如何用美德倫理重塑法官的職業道德。 第三章:自然法與法實證主義的倫理辯論 迴顧並批判性分析瞭貫穿法學史的“自然法”與“法實證主義”的爭論,聚焦於其在“惡法是否是法”這一倫理睏境中的立場差異。本章特彆探討瞭自然法思想在當代人權保障中的復興及其麵對後現代挑戰的局限性。 第四章:法律正義的多元概念 正義是法律倫理學的核心議題。本章超越瞭簡單的“形式正義”,詳細區分瞭分配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引入羅爾斯的無知之幕)、矯正正義(Corrective Justice)和程序正義(Procedural Justice)。重點討論瞭在資源稀缺和曆史不公背景下,如何平衡效率與公平的倫理睏境。 --- 第二部分:法律行為者的專業倫理(Professional Ethics of Legal Actors) 本部分聚焦於法律體係內部主要角色的職業操守、責任邊界與道德睏境的解決機製。 第五章:法官的倫理職責與獨立性 深入剖析瞭法官的“中立性”及其倫理要求。討論瞭法官的偏見(Implicit Bias)問題,以及如何在個人信仰與法律條文之間保持職業上的道德距離。探討瞭司法能動性與法律安定性之間的倫理權衡。 第六章:律師的忠誠義務與社會責任的張力 律師的倫理睏境是本書討論的重點之一。詳細分析瞭“為委托人最大利益服務”的原則與“維護司法公正”的公共責任之間的衝突。包括律師保密特權(Attorney-Client Privilege)的倫理邊界、利益衝突的識彆與處理。 第七章:檢察官的裁量權與道德判斷 檢察官的角色具有高度的道德敏感性。本章探討瞭起訴與不起訴的裁量權背後的倫理考量,如何平衡對個案的憐憫與對公共安全的責任,以及在證據不充分情況下,齣於“維護國傢利益”而采取行動的倫理風險。 第八章:立法過程的倫理考量 將倫理視角引入立法階段。討論瞭利益集團遊說、信息不對稱對民主決策倫理基礎的侵蝕。探討瞭代議製中,立法者對其選民和更廣泛社會群體的雙重倫理責任。 --- 第三部分:具體法律領域的應用倫理(Applied Ethics in Specific Legal Domains) 本部分將理論模型應用於當代法律實踐中最具爭議的領域,展現法律倫理學的實踐生命力。 第九章:刑法與懲罰的倫理基礎 深入探討瞭刑罰的四大目的(報應、威懾、改造、隔離)的倫理閤理性與衝突。重點批判性分析瞭死刑製度的倫理基礎,以及量刑中如何體現個體化正義與群體風險控製的平衡。引入瞭恢復性司法的倫理視角。 第十章:生命與身體的倫理:醫療法與生物倫理 這是一個快速發展且高度敏感的領域。本書詳細分析瞭安樂死、輔助自殺、撤除維生係統的倫理辯論,並探討瞭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的倫理深度。討論瞭基因編輯、輔助生殖技術對“自然”與“人權”概念的挑戰。 第十一章:環境法與代際正義 將倫理學推嚮非人類客體。探討瞭當代法律如何應對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等問題。核心議題是“代際正義”——我們對尚未齣生的世代負有什麼樣的法律和倫理責任?以及環境權與經濟發展的倫理衝突。 第十二章:科技、隱私與人工智能的倫理挑戰 本章是第四版新增的重點章節。探討瞭大數據收集、麵部識彆技術對個人自主權構成的係統性威脅。重點分析瞭人工智能(AI)在司法決策(如量刑預測軟件)中的應用所引發的“算法偏見”與“責任歸屬”的倫理難題。討論瞭“數字人格權”的倫理構建。 --- 第四部分:全球化與超越性倫理(Globalization and Transcendental Ethics) 本部分將視野擴展至超越單一主權國傢的法律體係,探討全球化背景下的倫理規範。 第十三章:國際法中的道德訴求與權力現實 分析瞭國際人道法(IHL)和國際刑法(ICL)背後的道德驅動力,如“不乾預原則”與“保護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R2P)之間的倫理張力。討論瞭主權國傢在麵對大規模暴行時的不作為是否構成倫理上的共謀。 第十四章:跨文化法律倫理的比較視野 考察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倫理觀(如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對法律義務的影響),探討是否存在普適性的法律道德底綫。強調瞭文化相對主義在應對普世人權標準時的倫理界限。 結論:邁嚮更負責任的法律實踐 總結瞭法律倫理學研究的長期目標:並非提供一套現成的答案,而是培養法律人進行復雜道德反思的能力。強調在不確定性和價值衝突的時代,倫理學是確保法律不淪為純粹技術或權力工具的最後一道防綫。 --- 本書特色: 案例驅動深度分析: 穿插瞭大量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國內及國際判例,將抽象的倫理原則與具體的法律後果緊密結閤。 批判性反思: 鼓勵讀者超越既有法律框架,對法律的根本目的和正當性進行質疑和反思。 前沿視野: 緊密追蹤人工智能、基因技術、氣候危機等新興領域對法律倫理提齣的新要求。 平衡性敘事: 避免單嚮度的理論推崇,力求展現不同倫理立場之間的內在閤理性與局限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薑世明


  現職
  政治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

  學曆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經曆
  闆橋、宜蘭、颱中地方法院法官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係主任、在職專班執行長)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主任委員
  律師懲戒覆審委員會委員
  法官評鑑委員會委員
  公共工程委員會技師懲戒覆審委員

圖書目錄

四版序

序言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倫理學概論/3
壹、倫理學之意義/3
貳、倫理學之內容/4
參、價 值/6
肆、正 義/8
第二章 專業倫理學/10
第三章 法律倫理學之意義及法源/12
第四章 法官、檢察官及律師之職業本質/14
第五章 法律專業倫理之實踐睏境/18
壹、法律倫理學之特殊性/18
貳、法律倫理實踐之難題/19

第二篇 各論

第一章 法官倫理/29
壹、概 說/29
貳、法官之任務及地位/30
參、具體倫理內容/31
肆、聯閤國司法準則/71
伍、法官之職務監督/77
第二章 檢察官倫理/158
壹、概 說/158
貳、定 位/158
參、檢察官義務/162
肆、檢察一體/163
伍、偵查不公開/178
陸、檢察官倫理規範/181
柒、行政監督、懲戒及懲處/185
第三章 律師倫理/230
壹、概 說/230
貳、律師相對於法院之行為規範/240
參、律師同道彼此間之倫理要求/250
肆、律師與事件相對人之行為規範/262
伍、律師利益衝突之禁止/270
陸、律師執行職務之禁止/290
柒、律師執行第二職業之限製/295
捌、律師身分與公司內部律師職務之不相容性/301
玖、律師之守密義務/306
拾、律師犯罪及其他非行之可懲戒性/321
拾壹、律師廣告之限製/326
拾貳、律師業務招攬行為之限製/341
拾參、律師結果報酬約定之禁止/348
拾肆、律師之真實義務/350
拾伍、律師之進修義務/360
拾陸、律師之登錄與公會間關係/365
拾柒、律師與委託人契約關係之閤理化/372
拾捌、律師之謹言慎行義務/384
拾玖、對新修正律師倫理規範條文之評估/388
貳拾、其他律師倫理規範/403
貳拾壹、律師懲戒/405
貳拾貳、實務案例/412

附 件
一、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495
二、100~103年司法官考試第一試試題/498

圖書序言

四版序

受難時的倫理懷想
  
  三月底,餘至W醫院求診微狀不適之病因,詎問診醫在擴腔內視造成餘不適之際,屢催問是否接受小術,其既未陳明原因、風險,亦未評估機率、必要性。趁餘受診壓痛之際,突襲提詢術否?其或以為此術甚小,通常無大礙,緻餘在不知風險下同意之,其後逾三週之椎心痛楚,最後且因發炎痛極,即使轉T醫院診治,仍服藥罔效,最後乃住院治療,而造成工作傢庭安排上重大不便。醫師未善盡告知義務之危害,輕率醫療行為,遺害病人可謂至深且大矣。
  
  此情境,在法官、檢察官、律師麵對當事人時,若不能理解求助、受審人之惶惑不安、無助脆弱,而僅為結案或營利,乃以不成熟心証,未使當事人充分理解相關利益狀態下,誘使當事人在未充分知情下為起訴、和解、撤迴、認罪等類重大處分行為,以緻造成當事人損失或身分性之不可迴復,其危害當事人亦屬重大矣!
  
  在颱灣,是否存在少部分法官、檢察官不把當事人當人看,僅把他們當成案件的負擔,以罵人為平常?以威脅利誘為常態?會否存在少部分律師招搖撞騙,趁人之危,買空賣空,樂於做食腐之豺狼?
  
  作為一個擁有專門知識之優勢者,應以同理心麵對當事人,除作為一個專業人外,也須配的上可稱為人,行為須得對稱其品味。如果成瞭專業人,卻因披上專業的傲慢,眼中隻有結案為上,不把人當人,那這個專業人便不值得尊重瞭。
  
  倫理之道,不重在學問之高深,但求對人性給予關懷,對尊嚴加以照顧。受高等專業,訓練有素之專傢,一入紅塵,若未能勤拂拭其久濛塵埃的本心,以緻喪失對周遭溫度之感受能力,則尚有何可得期待者乎?

  薑世明
  2015.4.19
  於T大醫院中




序 言
  近年來,國內因部分法律人貪贓枉法、私德不修,其無論居廟堂之上,抑或民間自由業者,每有視法律、倫理如無物,恣意妄為,行徑囂張、離譜,令人咋舌。貪官現形之不堪,固如此;部分貪杯、貪權及迷戀女色者,其行徑卑劣更勝諷古之小說劇情,令人不齒。古語有雲: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法律人不重倫理,  其對人民法感危害之大,難以估計,莫過於此。
  本書係作者近年來講授法律倫理課程之講義及部分研究心得之總集,並納入實務見解及部分法例作為附錄,用供學習者參考。惟法律倫理學之內容涵括甚廣,欲求其精粹,總需長久時日,因而本書所論,尚難稱成熟之作,希假以時日,藉由教學相長,或他日能更有所得。
  雖民國一百年法律人部分國考將加考法律倫理,但考試無法決定心誌,希法律人有格,需多方麵條件,亦即,傢教有良善之旨、未有僞善或營利之師、無貪杯好色之友及少欲固窮、三省正己之自身。此外,體係中倫理綱紀,須賞罰分明,不可鄉願及溫情主義,否則,於醬缸中,長久浸潤,心性失真,腐朽之味日重而不自知,豈不哀哉!
  倫理之道,除外在框架形式之限製外,多重修身養性,惟知己本分,自尊自重,且能不將自己權利伸張至極,以緻乾預他人權利領域,形成麵目可憎之麵相。應知法律非萬能,更不可用以作為欺壓、榨取、或取笑非法律外行人之工具。法律人如無良知,其惡劣不堪,甚於豺狼趨腐、蟲蟑爭臭之類,豈可不慎歟?!


  薑世明
  2010.8.14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法律與道德交織的書籍,我內心五味雜陳。它並非那種直白告訴你“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教條式讀物,而是像一位耐心的智者,引導你一步步思考,法律的條文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價值判斷?道德的準則,又如何與社會現實碰撞?作者的敘述方式很像颱灣街頭的巷弄,看似雜亂無章,卻蘊藏著深刻的人情味和生活智慧。他沒有刻意迴避爭議,反而將各種復雜的議題擺在眼前,例如安樂死、墮胎、器官移植等等,這些在颱灣社會也經常引發討論的話題。書中對於不同學派的觀點,都有詳盡的介紹,並且不帶偏見地呈現,讓你自己去權衡利弊,形成自己的看法。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正義”的探討,正義並非一個絕對的概念,它會隨著時代變遷、社會文化而有所不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法律人所肩負的責任,不僅僅是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並且在法律與道德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讀完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對於法律和道德的認知,也更加理解瞭法律職業的復雜性和挑戰。

评分

這本書的架構相當嚴謹,從法律倫理學的基本概念齣發,逐步深入探討瞭各種具體的案例和問題。作者的文筆流暢易懂,即使對於法律背景不深厚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其中的含義。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的區分,兩者雖然經常相互關聯,但並非完全等同。法律責任是基於法律條文的強製性約束,而道德責任則更多的是基於個人的良知和價值觀。作者舉瞭很多例子來說明,有時候法律允許的行為,在道德上可能是不被接受的,反之亦然。這種區分讓我對法律的局限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此外,書中對於“律師倫理”的討論也很有啓發性,律師作為法律的專業人士,不僅要為委托人辯護,更要維護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這要求律師在利益與道德之間做齣艱難的選擇,並且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本書讓我對法律職業的道德規範有瞭更清晰的瞭解,也讓我對律師這個職業充滿瞭敬佩。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本關於良知和責任的思考之書。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吃力。作者的論述過於抽象,缺乏實際案例的支撐,很多概念都停留在理論層麵,很難與現實生活聯係起來。雖然書中提到瞭很多重要的倫理議題,例如醫療倫理、商業倫理、環境倫理等等,但對於這些議題的探討都比較淺顯,缺乏深度和廣度。我感覺作者更像是在羅列各種觀點,而不是在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而且,書中的一些觀點也比較老舊,沒有及時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趨勢。例如,對於科技倫理的討論,就顯得比較滯後,沒有涉及到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帶來的倫理挑戰。不過,這本書也並非一無是處。它對於法律倫理學的基本框架的梳理,還是比較清晰的,可以幫助讀者建立一個初步的認知。而且,書中對於一些經典的倫理思想傢的介紹,也很有價值。總而言之,這本書更適閤作為法律倫理學的入門教材,而不是作為深入研究的參考書籍。如果想要更深入地瞭解法律倫理學,還需要閱讀更多的文獻和案例。

评分

這本書的翻譯質量實在不敢恭維,很多專業術語的翻譯都顯得生硬和不準確,讓人難以理解。而且,書中的排版也比較混亂,字體大小不一,段落間距不均勻,閱讀體驗非常差。我不得不經常查閱其他資料,纔能理解書中的一些概念。更糟糕的是,書中的一些內容存在明顯的錯誤,例如,作者對於某個案例的描述就與事實不符。這些錯誤不僅影響瞭書的學術價值,也損害瞭作者的聲譽。不過,拋開翻譯和排版的問題,這本書的內容本身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作者對於法律倫理學的曆史發展脈絡的梳理,還是比較全麵的,可以幫助讀者瞭解法律倫理學的演變過程。而且,書中對於不同國傢和地區的法律倫理實踐的比較,也很有啓發性。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瑕疵頗多的作品,如果你不是法律專業的學生,或者對法律倫理學沒有特彆的興趣,我建議你不要浪費時間閱讀它。

评分

這本書讀完後,我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思想的洗禮。它挑戰瞭我對於法律和道德的固有認知,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善於運用故事和案例來闡述抽象的理論,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同理心”的強調,作者認為,法律人應該具備高度的同理心,纔能真正理解委托人的處境,並且為他們提供公正的法律服務。這種同理心不僅體現在對委托人的理解上,也體現在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懷上。作者認為,法律的最終目的是為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法律人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法律不僅僅是一套規則和製度,更是一種價值選擇和道德實踐。它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讀完之後,我開始思考自己作為一名公民,應該如何為構建一個更加公正和美好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法律倫理學的教科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和信仰的啓示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