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典文學有約:幽夢影

與古典文學有約:幽夢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古典文學
  • 文學
  • 幽默
  • 影評
  • 文化
  • 藝術
  • 讀書
  • 散文
  • 隨筆
  • 影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清代文學藝術傢對於生命意境、生活情調、藝術美感的觀察感悟,文風清新俊逸,如夢般的迷離,如影般的朦朧。

  幽夢一簾花影深;清風明月露天真。
  山川萬物皆文史,閱盡滄桑自在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潮(一六五九~一七○七)


  字山來,號心齋,安徽歙縣人。
  
  初年緻力於舉業,纍試不第。康熙年間,他曾做過什麼翰林孔目的官職,但卻未曾赴任。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他曾被惡人牽連而被下獄。事後,他便與仕途無緣,繼續做他的窮愁著述的生涯。

編者簡介

李安綱


  山西芮城縣學張鄉人。文學博士,哲學博士後,運城學院中文係教授,山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河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西遊記》文化研究委員會會長,《西遊記文化學刊》主編,新時代健康産業集團專傢顧問委員,百度網、國學網國學顧問,山西芮城道教文化促進會顧問,張紀中《西遊記》、《老子》、《呂洞賓》電視劇顧問。

  ◎著有《圓照法師與金剛心法》、《西遊記奧義書》、《李安綱批評西遊記》、《古今八子批評西遊記》、《三教九經叢書》;擔綱國傢教育部項目《道德經道德體係研究》、山西省教育廳項目《呂祖全書》校注;著《老子心解》、《西遊記與企業管理》、《西遊記奧義與人生智慧》。

圖書目錄

001‧讀經史子集
002‧經傳與史鑑
003‧善惡與人格
004‧異類求知己
005‧心腸與菩薩
006‧主角與配角
007‧妙音與惡聲
008‧節日與朋友
009‧物類中神仙
010‧入世與齣世
011‧自然與人格
012‧交友與讀書
013‧書法與做人
014‧人入詩與物入畫
015‧少年與老成
016‧春天與鞦天
017‧花月美人與翰墨棋酒
018‧自由的道路
019‧有偶與無獨
020‧鼕夏和三餘
021‧莊周與蝴蝶
022‧事物的因果
023‧煙雨、貧病與賣花聲
024‧纔子與福慧
025‧新月與缺月
026‧躬耕與樵薪
027‧人生十大恨
028‧鑑賞的角度
029‧玄妙與魂夢
030‧縮地、招魂與臥遊
031‧不幸與缺陷
032‧愛花心與愛美人
033‧解語與生香
034‧窗內與窗外
035‧讀書與閱曆
036‧指揮雨師信
037‧貧富與憂樂
038‧富鬼與尊鬼
039‧纔子蝶與美人花
040‧雪花酒月與山水
041‧聲音的聯想
042‧節日的次第
043‧下雨的功能
044‧古之失傳者
045‧詩僧與詩道
046‧萱草與杜鵑
047‧稚者不可厭
048‧耳聞與目見
049‧仙佛與極樂
050‧富貴與貧賤
051‧目鼻舌手耳
052‧聲音與遠近
053‧識字與執管
054‧人間極樂事
055‧姓氏之優劣
056‧花之色香味
057‧山林與市朝
058‧雲物最難畫
059‧人生之全福
060‧相稱與相反
061‧春雨、夏雨與鞦雨
062‧全人的定義
063‧武人與文人
064‧武事與文章
065‧鬥方的學問
066‧情真與纔趣
067‧蓮兼色香實
068‧著書與注書
069‧崇名的悲劇
070‧文體之嬗變
071‧友道之可貴
072‧大傢與名傢
073‧自然與清虛
074‧南北東西與前後左右
075‧佛道不可廢
076‧專業與實用
077‧方外與紅裙
078‧石頭的講究
079‧律己與處世
080‧完糧與佈施
081‧角度與效果
082‧月下的妙處
083‧山水的妙處
084‧計劃之長短
085‧雨中宜所為
086‧詩文與詞麯
087‧追求與不求
088‧知一與知二
089‧直世界與橫世界
090‧先天與後天
091‧書籍與人生
092‧知己之難易
093‧善人與惡人
094‧人生的福氣
095‧人莫樂於閑
096‧文章與山水
097‧怒書、悟書與哀書
098‧讀書最為樂
099‧奇書與密友
100‧密友之定義
101‧風流與真率
102‧名心與美酒
103‧芰荷與金石
104‧悅耳與宜目
105‧粉後看曉妝
106‧古人不朽令人思
107‧前生茫茫不可知
108‧文章與錦綉
109‧花月與美人
110‧實際與虛設
111‧恨不見古人
112‧鬆樹的妙用
113‧玩月之方法
114‧甘食與悅色
115‧事物的兩麵
116‧酒色與財氣
117‧退一步之法
118‧與古人交友
119‧齋僧與祝壽
120‧妻妾與錢境
121‧創新與溫故
122‧字與畫同源
123‧忙人與閑人
124‧一般與特殊
125‧小不平與大不平
126‧諛罵與口筆
127‧多情、紅顔與能詩
128‧花木與人格
129‧物能感人者
130‧妻子與奴婢
131‧涉獵與清高
132‧美人的定義
133‧人是什麼物
134‧有福不知享
135‧論花的嫁娶
136‧五色與黑白
137‧快意事與得意書
138‧春夏鞦鼕風
139‧冰裂紋小論
140‧鳥中之高士
141‧生産與交遊
142‧婦人識字無過錯
143‧讀書遊山水
144‧工巧與樸素
145‧獨坐與孤眠
146‧官聲與花案
147‧丘壑與煙霞
148‧俗言不足據
149‧多情、好飲與喜讀
150‧蛛蝶與驢馬
151‧立品與涉世
152‧動植知人倫
153‧豪傑與文人
154‧牛馬與鹿豕
155‧至文與血淚
156‧情字與纔字
157‧孔子與釋迦
158‧山水與詩酒
159‧以身來講學
160‧雄性與雌性
161‧器物之不幸
162‧人生須適意
163‧蟲鳥與文人
164‧鏡無知而幸
165‧百忍與乖戾
166‧閤中庸之道
167‧作文與裁製
168‧自然之尤物
169‧愛惜解語花
170‧便麵與氣質
171‧腐朽為神奇
172‧貌醜與文通
173‧遊玩需緣分
174‧貧富與世風
175‧一生好安排
176‧君子的立場
177‧傲骨與傲心
178‧蟬蜂與人格
179‧癡愚拙狂與奸黠強佞
180‧音樂與鳥獸
181‧痛癢與苦酸
182‧影子與繪畫
183‧無字之書與最上禪機
184‧詩酒與佳麗
185‧纔貌雙全者
186‧佳硯與美妾
187‧快樂的方式
188‧胎卵與濕化
189‧用形與用神
190‧纔子相憐與美人相妒
191‧建大會祭纔子佳人
192‧天地之替身
193‧天極不難做
194‧擲玩升官圖
195‧動植有三教
196‧佛教之寓言
197‧東坡和陶詩
198‧佳句惜無對
199‧琴心、手談與泛舟、美人
200‧影子的施受
201‧水風雨之聲
202‧文人與富人
203‧閑忙與忙閑
204‧讀經與讀史
205‧城市中的人
206‧鄉居須良朋
207‧花鳥中聖賢
208‧臭腐與神奇
209‧黑白與香臭
210‧治君子與治小人
211‧物不能自為
212‧詩必窮而工

圖書序言

前 言

  張潮(一六五九~一七○七),字山來,號心齋,安徽歙縣人。初年緻力於舉業,纍試不第。康熙年間,他曾做過什麼翰林孔目的官職,但卻未曾赴任。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他曾被惡人牽連而被下獄。事後,他便與仕途無緣,繼續做他的窮愁著述的生涯。

  張潮的一生,與當時的著名學者、畫傢和文人們都有來往。如孔尚仁、尤侗、冒闢疆父子、施閏章、石濤、惲壽平、王安節、吳嘉紀、杜浚、黃九煙、龔半韆、梅定九等。評點《金瓶梅》的張竹坡,一見到他,便十分親切,拜他為叔,推崇備至,而且評點《幽夢影》最多。

  張潮對人生社會的各種各樣的學問,似乎是無所不知的。大到那政治、人生、儒、釋、道、陰陽五行、周易八卦、巫祝蔔醫,小到那琴棋書畫、花鳥蟲魚、紙墨筆硯、茶酒書劍等;在學術方麵,詩、詞、文章、小說、音韻訓詁、文學批評、審美學、鑑賞學、寫作學等方麵,都很精通嫻熟。發錶而為論述,無不新人耳目。而且著作等身,均為妙品佳作。比如他的《心齋詩集》、《花鳥春鞦》、《酒律》、《貧卦》、《花影詞》、《幽夢影》、《焦山古鼎考》等,都很有新意;並且編有大型叢書《虞初新誌》、《昭代叢書》、《檀幾叢書》等。

  張潮是一個妙人,所以他的書也就更妙瞭。尤其是這部《幽夢影》,更是佳作中的神品。雖然篇幅不長,但卻包羅萬象,囊括瞭人生的各個方麵。片言隻語,但卻能夠破關中的,直指人心,啓發良深。

  顧名思議,幽者清也,稚也;夢者恍慨也,虛幻也;影者縹緲也,模糊也。幽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夢與影乃是由此態度而達到的人生境界。有瞭清淨幽雅的人生觀,自會把世界看作如夢一般的虛幻、如影一般的縹緲。《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幽夢影》便是這種「六如觀」的體現。

  《幽夢影》的宗旨不在於教化,這就首先減少瞭作者與讀者共同的心理負擔,使彼此容易接受一些。我們在不加雕琢的風花雪月等自然美景麵前,在瀟灑無疑的琴棋書畫等人間妙事之中,感到瞭心曠神怡,超越自我,領略到瞭一種曠世絕塵的美妙。
 
  它是一杯醇妙無比的佳釀,使人消愁解憂,陶醉飄逸;擺脫瞭塵俗的無聊,超越瞭社會的醜惡,從而進入瞭無渣無垢、清淨妙樂的仙境極樂。它不是站在我們的身旁指手劃腳地教導我們怎麼樣去做或者做什麼,而是同我們一樣,站在隊伍中,一道去領略生活的美妙,去發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如果說,《幽夢影》還有什麼教育意義的話,那就是它具有無比巨大的誘惑力。

  書的作者就彷彿是讀者自己一樣,每一句話雖然齣自作者的筆下,但卻又都是讀者自己的肺腑之言。而且每一個題目之下,均留下瞭許多可以任意填補的或者是再創造的空白,所以會産生強烈的共鳴。所以,該書在尚未正式刊行的時候,便得到瞭一百多位著名的學者文豪的評點與討論。

  可以說,張潮與他們共同組織瞭二百一十九場傳統文化大辯論,共得齣七百七二條精妙絕倫的結論,從而至少是影響瞭明末清初,甚至是後來或者今天的知識分子群。尤其是他們各自坦露自己的胸懷,直抒性靈,無疑對於研究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心態和思想變化,具有極為深遠的曆史和文化意義。

  當然,為瞭更加適應讀者的口味,我們刪去瞭其中數條關於語言等方麵的條目。還望讀者鑑諒。

圖書試讀

自然與清虛
 
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強漸近自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清虛有何渣滓!
 
【原評】

陸雲士曰:《楞嚴經》、《參同契》,精義盡涵在內。
 
【述論】
 
佛傢三學,即戒、定、慧。戒為持戒,即不作惡;定乃禪定,為不散亂;慧即智慧,是到彼岸。這三學乃是三個層次,由持戒而得禪定,由禪定而開發智慧。有瞭智慧,明白瞭前因後果,便可以生活得順其自然,得大自在。
 
佛教的目的,在於讓人擺脫煩惱與痛苦,所以關鍵在於戒持二字。他們認為人的痛苦來自於糊塗無明,樂善厭惡,自然就會陷入選擇和分彆之中。一旦分彆選擇,就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得到瞭就會歡樂,失去瞭就會痛苦。整天生活在選擇與分彆之中,自然就會不停地煩惱與痛苦,所以叫做「苦海無邊」。
 
要想跳齣苦海,就得要持戒和禪定。也就是說,得要保證自己不去執著於任何一種外在的事物,這就是戒。戒掉瞭自己的一切外在的追求和貪婪,心靈就不會牽掛在外物上,也就不會被分割或者左右。自己的心靈安放在自己的腔子裏,肯定就不會有什麼不平衡的心理瞭。所以,戒的目的是為瞭達到無欲自在,定就是要保證這種由戒所得到的境界。長此以往,智慧也就自然被開發齣來瞭。沒有瞭貪婪,也就不會有什麼選擇和分彆瞭,痛苦與煩惱也自然就會無緣瞭。所以,張潮會說,通過戒而得定,再通過定而得到智慧,最終會進入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也就實現瞭人自身的生命意義瞭。
 
道傢說的三寶,乃是精、氣、神。精為腎精,藏在人的下丹田,乃是生命之寶,煉之可以化成精氣;氣為中氣,在人的中丹田,為人的成仙之本,煉之可以化神;神為元神,在人的上丹田,是天地萬物的主宰,煉之可以還虛。還虛之後,便與宇宙同體瞭。清淨無染,還會有什麼渣滓呢!
 
道傢的修煉,主要有一個道理。他們認為,人的本來是神氣相抱的,這精氣神三寶都在那上丹田中。就如那代錶精氣神三傢的孫悟空、沙和尚和豬八戒,原本都在那天堂是一樣的。隻是因為有瞭分彆心,孫悟空大鬧瞭天宮,纔使得三寶分散而落入瞭人間。陰神住在那上丹田,元神被趕在瞭心田裏,元氣被趕在瞭脾中,元精也就落入瞭腎髒。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這絕對是一本能讓我在午後陽光下,泡上一杯茶,靜靜翻閱的讀物。老實說,我一直對古典文學有著莫名的情結,總覺得那裏麵藏著太多被遺忘的智慧和風韻,隻是我們現代人太匆忙,太多時候無暇顧及。這本書的書名《與古典文學有約:幽夢影》,光聽著就讓人心生嚮往,有一種沉靜、悠然的氛圍撲麵而來。它似乎在邀請我們放慢腳步,走進那些穿越韆年的文字世界,去感受古人的情懷,去品味那些經過時間淘洗依然閃爍著光芒的思想。我尤其期待書裏能觸及一些耳熟能詳,又似乎有些遙遠的經典,比如《紅樓夢》、《莊子》或是唐詩宋詞,但又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分析,而是帶著溫度、有故事的解讀。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將這些古老篇章與我們的現代生活連接起來,讓我們在閱讀中找到共鳴,發現古人也曾有過相似的煩惱、喜悅和思考。總覺得,能夠好好地與古典文學“約會”,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精神世界的滋養。這本書,或許就是我期待已久的那個“約會”的邀請函,期盼著打開它,就能開啓一段美好的文學之旅。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古典文學都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即使是隔著韆年的時光,那些文字所傳達的情感、智慧,似乎依然能夠穿越時空,觸動人心。這本書的書名《與古典文學有約:幽夢影》,聽起來就有一種溫潤如玉的質感,像是古人細膩的情感在低語。我尤其喜歡“幽夢影”這個詞組,它總讓我想起那些藏在古籍深處,不張揚卻又極其動人的意境。我希望這本書不會是大段的理論堆砌,而是以一種散文詩般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韻味的文學世界。也許,它會從一個意象入手,比如“竹”、“月”或者“山水”,然後層層剝開,引齣與這些意象相關的經典篇章,或者與這些意象相關的人生感悟。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非常貼近我們現代人心靈的方式,去解讀那些古老的文字,讓我們在閱讀中,不僅能欣賞到文學的美,更能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哲學思考,一種對人生、對自然的深刻理解。

评分

看到《與古典文學有約:幽夢影》這個書名,我的內心就泛起一種久違的平靜感。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有一本書,邀請我們與那些流傳韆年的文字“約會”,本身就是一種奢侈。而“幽夢影”這個詞,更是增添瞭幾分神秘和詩意,仿佛是在邀請我們潛入一個充滿智慧和情感的夢境,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卻又意味深長的片段。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不會是枯燥的文學史論,而是更側重於一種個人化的閱讀體驗和感悟。作者或許會選取一些自己特彆鍾愛的古典作品,用一種非常細膩、非常個人化的視角去解讀。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齣人意料的解讀,或者是一些觸及心靈深處的共鳴。比如,在某一句古詩中,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某個典故背後,我能發現人生的真諦。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通往古典文學秘境的鑰匙,而“幽夢影”則是那份指引我前行的光,讓我能夠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寜靜和啓迪。

评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書名裏的“幽夢影”三個字給吸引住瞭。總覺得這三個字帶著一種朦朧的美感,像是從古老的夢境中捕捉到的片段,又帶著一絲捉摸不透的神秘。我個人喜歡那種帶點詩意、帶點哲思的書,能夠引發我自己的聯想和思考,而不是直接把答案擺在我麵前。我設想這本書會不會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那些關於古典文學的“幽夢”,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深意,那些作者自己曾經在閱讀中體驗到的、如夢似幻的感受。也許,它會帶我走進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細節,挖掘齣一些不為人知的趣味,或者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解讀那些我們熟悉的篇章。我期待的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不是死記硬背,不是考據辨析,而是在一種寜靜的氛圍中,跟隨作者的文字,一同在古典文學的海洋裏遨遊,感受那份“幽夢”般的美好與深刻。這本書,仿佛是一扇門,而“幽夢影”就是門上的一個符號,吸引著我忍不住想要推開它,去探索門後的風景。

评分

我一直覺得,學習古典文學,最怕的就是那種照本宣科,讓人昏昏欲睡的講解方式。我更喜歡那種帶著個人情感,充滿溫度的分享。這本書的書名《與古典文學有約:幽夢影》,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很個人的、很細膩的分享。我猜想,作者在寫作時,一定是用一種非常真誠、非常投入的心情,去與那些古典名篇對話,去體驗那些文字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我期待書中不是簡單地介紹作者、時代背景,而是能看到作者本人在閱讀這些作品時,內心的觸動、思考,甚至是一些有趣的“誤讀”或“新解”。或許,作者會分享一些自己獨特的閱讀方法,或者在某一個字、某一個詞的背後,發現不一樣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閱讀古典文學並不是一件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很貼近生活,很有趣味,甚至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它應該是一場心靈的旅行,而“幽夢影”則像是旅途中點綴的,那些稍縱即逝卻又令人難忘的美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