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曆史
  • 通史
  • 編年體史書
  • 司馬光
  • 資治通鑒
  • 古代史
  • 政治史
  • 曆史故事
  • 史學
  • 經典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著名曆史學傢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官修編年體通史,參加《通鑒》編寫的還有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通鑒》一共記錄瞭1362年的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全書約300多萬字,分294捲。

  本書隻選取瞭《通鑒》中的一些頗有意義的段落,以小故事的形態呈獻給大傢。同時還把這些小故事分成瞭德政、謀略、情操、勸諫、用人和教訓等幾類,並以其他典籍中的類似故事相配套,使得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更好、更明白地瞭解古人所要傳達的思想。

本書特色

  (1) 《資治通鑒》是中國曆史上一部空前的史學巨著。
  (2) 本書選取的篇章是《資治通鑒》全書中有意義的代錶文段。
  (3) 本書故事分成瞭德政、謀略、情操、勸諫、用人和教訓等幾類,並以其他典籍中的類似故事相配套,使得讀者在閱讀時更瞭解古人所要傳達的思想。
  (4) 本書古文後加以現代點評,並且這些思考與點評和社會生活的為人處世密切相關,讀者能從中獲益匪淺。
  (5) 書中文白對照,淺顯易懂。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導言 ........i
 
持德修身政之本——德政篇
智果進言 2
立國以德 7
賢不自賢 12
為政重實 16
子思言利 20
齊王之死 24
子順為政 30
約法三章 36
雍齒封侯 40
將軍有道 44
上行下效 49
呂範忠誠 54
謙以接士 57
君不自詐 62
太宗論難 67
 
君子由來不唯兵——謀略篇
圍魏救趙 72
孫臏救齊 77
破釜沉舟 82
智勝子嬰 86
師齣有名 91
妙間項王 95
呂布降城 99
樂不思蜀 103
唱籌量沙 108
求大捨小 113
荀卿論兵 117
 
玉壺冰心譜春鞦——情操篇
文侯守約 122
子擊受教 126
徙木立信 131
威王論寶 135
張良遇知 139
王陵之母 143
緹縈救父 147
蘇武牧羊 151
疏廣散金 157
董宣強項 161
四知太守 166
孫權勸學 170
蔣琬雅量 174
嵇康之死 179
君子羊祜 183
擊楫中流 189
阿柴摺箭 194
妙論弓矢 199
以人為鏡 204
婁公盛德 209
薦賢不私 213
常山罵賊 218
唐溪拒餉 223
齣鏃示子 227
 
春風潤心靜無聲——勸諫篇
君仁臣直 232
田文求諫 236
忠言逆耳 241
麯突徙薪 245
心正筆正 250
智瑤拒諫 254
江乙巧喻 259
抱薪救火 263
鬍亥樂諛 268
文帝遺詔 273
十思疏諫 277
高宗責臣 282
元忠封事 286
馮道巧喻 291
 
不拘一格選纔俊——用人篇
文侯選相 296
子思薦纔 300
韆金馬骨 305
雞鳴狗盜 310
知人善用 314
 
前車之鑒不敢忘——教訓篇
紙上談兵 320
驕兵必敗 325
孔融緻禍 329
兼聽則明 334
德為纔先 338
請君入甕 344

圖書序言

導言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著名曆史學傢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官修編年體通史,參加《通鑒》編寫的還有劉斂、劉恕、範袓禹、司馬康等人。《通鑒》記錄瞭1362年的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全書約三百多萬字,分294捲。其中《周紀》五捲,《秦紀》三捲,《漢紀》六十捲,《魏紀》十捲,《晉紀》四十捲,《宋紀》十六捲,《齊紀》十捲,《梁紀》二十二捲,《陳紀》十捲,《隋紀》八捲,《唐紀》八十一捲,《後梁紀》六捲,《後唐紀》八捲,《後晉紀》六捲,《後漢紀》四捲,《後周紀》五捲。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傢、文學傢、史學傢,曆任天章閣待製兼侍講、知諫院、翰林侍讀學士等官職。宋神宗熙寜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於是上疏請求外任,熙寜四年(1071年)司馬光齣西京禦史颱,自此以後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潛心編寫《資治通鐾》,直至元豐七年(1084年),全書修成。《通鑒》修成的兩年後,司馬光病逝,年六十八。其一生可謂是「精力盡於此書」。除瞭《資治通鑒》之外,司馬光還著有《通鑒目錄》、《通鑒考異》、《稽古錄》、《司馬文正公傳傢集》等三十餘部作品。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和哲學上也有一定的硏究。
  
  宋代時,已有不少的像《史記》、《漢書》這樣的史書名作,然而「《春鞦》之後,迄今韆餘年,《史記》至《五代史》,一韆五百捲,諸生曆年莫能竟其篇第,畢世不暇舉其大略,厭煩趨易,行將泯滅」,編纂一部扼要而又詳盡的通史,是符閤當時的需求的。司馬光本人也早有治史的願望,在治平三年(1066年)時,已修成瞭一部八捲的編年史,名為《通誌》。宋神宗讀過《通誌》後,認為該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因而欽賜名為《資治通鑒》。後來司馬光便退居洛陽,潛心完成瞭《資治通鑒》。其編修的目的,就是「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通過對事關國傢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政策的描述,總結齣一些經驗,來警示後人,教帝王以鞏固自身統治的辦法,所以《通鑒》的內容政治方麵的較多。
  
  《通鑒》的修編採用編年體的方式,與《左傳》相同,司馬光自己也説《通鑒》是「因丘明編年之體」。在記錄史實時,依照時代的先後順序,以年月為經,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在一些重大的曆史事件上,會把前因後果和關聯的各方麵講解清楚。然而在曆史事件的評價問題上,《通鑒》不像《左傳》那樣態度鮮明,或褒或貶,陳垣先生的《鬍注通鑒錶微》講道:「《通鐾》書法,不盡關褒貶,故不如《春鞦》之嚴。溫公謙不敢法《春鞦》,而誌在續《左氏傳》,有所感觸,亦仿左氏設辭『君子曰』而稱『臣光曰』以發之。餘則據事直書,使人隨其實地之異而評其得失,以為鑒戒,非有一定不易之書法也。」
  
  司馬光在編著《通鑒》時,廣泛搜集各種材料,除瞭正史之外,還採用雜史三百二十二傢。司馬光在收集史料的問題上曾經講過:「唐以來稗官野史暨夫百傢譜錄、正集彆集、墓誌碑碣、行狀彆傳幸多存,而不敢少忽也。」鬍三省也稱:「溫公便閲舊史,旁采小説,抉撾幽隱,薈粹為書,勞矣。」書中的一個史實往往要根據多種材料的考查纔能編纂而成,由此可見《通鑒》在材料收集上下瞭很大的功夫。
  
  司馬光對全書文字句法的錘煉,文章的剪裁、校訂和刪改都I絲不苟,親力親為。例如像《唐紀長篇》,原本有六七百捲,最後被司馬光刪改至八十一捲。劉恕在《通鑒外紀‧後序》裏提到司馬光在修訂《通鑒》時有著「因丘明編年之體,仿荀悅簡要之文,網羅眾説,成一傢言」的原則。也是在司馬光「研精極慮,窮竭所有」的努力下,《通鑒》在修成後,語言上博約得宜,體例上統一一緻,前後如齣一人之手。基於《通鐾》「鑒於往事,資於治道」的宗旨,為瞭提醒統治者接受曆史教訓,書中的內容涉及政治方麵的較多,像有關國傢興亡的「幽王烽火戲諸侯」,講行軍用兵策略的「圍魏救趙」,談論人主修養的「十思疏諫」,關於人纔選用的「子思薦苟變」,或是講述為官準則的「唐溪拒餉」,以及像教化人民或者處理民族關係等鞏固政治統治的內容。比較之下,書中關於經濟方麵的內容就相對要少,而文化上或者是關於曆史人物的評價則更少瞭一些。
  
  《通鑒》在敍事之後常有附記,共計186篇,其中大多數標以「臣光曰」,是司馬光針對一些曆史事件闡發自己關於維持政治統治秩序的看法,是為瞭維護封建統治而服務的觀點。
  
  《資治通鑒》是中國曆史上一部空前的史學巨著,自成書以來,除《史記》之外,其他史學著作幾乎都不可以和《資治通鑒》媲美。神宗奬諭詔書稱:「史學之廢久矣。紀次無法,論議不明,豈足以示懲勸,明遠久哉!卿博學多聞,貫穿今古,上自晚周,下訖五代,發揮綴緝,成I傢之書,褒貶去取,有所據依。」後世諸傢學者都對《資治通鑒》有所點評褒奬,南宋史學傢王應麟就説:「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鑒》者。」宋末元初的鬍三省在《新注資治通鑒序》中也評價此書:「為人君而不知《通鑒》,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鑒》,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鑒》,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今天,《資治通鑒》仍然為我們提供瞭大量的史料和語料,是我們研史、治學的必備之書。
  
  因為《通鑒》內容甚多,文字浩瀚,這次齣版的「古典三分鍾」版《資治通鑒》,便隻選取瞭《通鑒》中的一些頗有意義的段落,以小故事的形態呈獻給大傢。同時,我們還把這些小故事分成瞭德政、謀略、情操、勸諫、用人和教訓等幾類,並以其他典籍中的類似故事相配套,使得我們在閲讀時可以更好、更明白地瞭解古人所要傳達的思想。望這本小冊可以讓更多的人走近曆史,瞭解曆史,在曆史中沉思、昇華,在曆史中有所發現。今天,書稿即將齣版,願此書真的能夠對大傢有所啓迪,但由於水平有限,不當之處敬祈批評、指正。
  
  賀生達
  

圖書試讀

持德修身政之本——德政篇
 
智果進言
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1。智果曰2:「不如宵也3。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4。美鬢長大則賢,射禦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5,巧文辯慧則賢6,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7,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8?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9。」弗聽,智果彆族於太史,為輔氏10
 
(周紀一)
 
【說文解字】
1智宣子:智甲,晉國的卿。 瑤:智瑤,即智宣子的兒子智伯,謚號智襄子。
2智果:晉國大夫。
3宵:智宵,智宣子的庶子。
4不逮:不及,指不足、短處。
5伎:纔能。 畢給:畢具。給,足。
6巧文辯慧:能寫善辯。
7陵:這裏是管理的意思。
8待:引申為和睦相處。
9智宗:智氏宗族。
10彆族:脫離宗族。 太史:三代(夏、商、周)為史官及曆官之長。為輔氏:改稱智氏為輔。
 
【白話輕鬆讀】
當初,晉國的智宣子想要立智瑤為繼承人。大夫智果說:「他比不上智宵呀。智瑤有超過他人的五個長處,有一個短處。美發高大是長處,善於騎射是長處,纔藝雙全是長處,能寫善辯是長處,堅毅果敢是長處。雖然有這樣的長處,但卻很不仁厚。如果他以這五項長處來管製彆人而做不仁不義的壞事,誰又能與他和睦相處呢?要是真的立智瑤為繼承人,那麼智氏宗族一定會滅亡。」智宣子不聽他的意見。於是智果便嚮太史請求脫離智族姓氏,改稱為輔氏。
 
經典延伸讀
 
仁主宋公
宋公及楚人戰於泓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2。司馬曰3:「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4,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5。國人皆咎公6。公曰:「君子不重傷7,不禽二毛8。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9。寡人雖亡國之餘10,不鼓不成列。」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對古代的軍事策略和政治博弈很感興趣,而這套《資治通鑒》恰恰滿足瞭我這方麵的求知欲。書中對於每一次重要的戰役、每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都有非常詳盡的論述和分析。作者不僅僅是描述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探討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事件背後的人物動機和長遠影響。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因果關係的深入挖掘,它讓我明白,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就會成為導緻一個王朝覆滅的導火索。讀這本書,就像是在給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請教,你不僅能學到曆史知識,更能學到如何審時度勢、如何權衡利弊、如何在關鍵時刻做齣最有利的決策。裏麵的很多權謀鬥爭,即使放在現代社會,也依然具有藉鑒意義。它讓我更加理解“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评分

哇,這套《資治通鑒》真的是太厚重瞭,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沉甸甸的,紙質摸起來很有質感,不是那種廉價的印刷品。翻開第一頁,字體大小適中,排版也很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我一直對曆史很有興趣,尤其是中國古代那些波瀾壯闊的年代,總是讓人心生感慨。這套書的編排方式,從春鞦戰國一直講到五代十國,時間跨度如此之大,感覺就像在穿越時空,親身經曆瞭那些朝代的興衰更迭。裏麵的每一個曆史人物,他們的決策、他們的掙紮、他們的成功與失敗,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很多時候,我會一邊讀一邊思考,如果當時換瞭彆的做法,曆史的走嚮會不會就此改變?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曆史的理解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列錶,而是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陰影,充滿瞭選擇與命運的糾纏。我常常會讀到深夜,感覺自己仿佛也置身於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感受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真的是難以用言語來形容。我曾經嘗試閱讀過一些曆史書籍,但很多都流於錶麵,缺乏深度。而這套《資治通鑒》,則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將中國曆史的每一個細枝末節都剖析得體無完膚。我尤其驚嘆於作者在梳理龐雜史料時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將數百年間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和事件脈絡,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麵前。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看書”,不如說是一場與曆史對話的盛宴。我仿佛能聽到那些帝王將相的雄心壯誌,也能感受到那些黎民百姓的悲歡離閤。這本書讓我對“治國理政”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人性”這一永恒的主題有瞭更深刻的洞察。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部關於智慧、關於權謀、關於人生的百科全書。

评分

我一直覺得,閱讀曆史,最重要的是能夠從中汲取智慧,而這套《資治通鑒》絕對是這方麵的佼佼者。它就像一本包羅萬象的“人生百科全書”,從宏觀的朝代興衰,到微觀的個人命運,都展現瞭曆史的規律和人性的復雜。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小人物”命運的關注,雖然他們不一定是大權在握的君王,但他們的選擇和經曆,同樣能摺射齣時代的縮影。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多樣,有時候嚴謹如奏章,有時候又生動如故事,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陷入長久的思考,迴顧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的選擇,並且從中獲得一些啓發,讓我對未來的生活有瞭更清晰的方嚮。它讓我明白,曆史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评分

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套書抱持著一種“挑戰自我”的心態,畢竟“通鑒”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子學術的嚴肅感。但真正開始閱讀後,我纔發現它比我想象中要生動有趣得多。作者在敘述曆史事件時,並不是簡單地堆砌史實,而是非常巧妙地融入瞭大量的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讓人感覺那些古人仿佛就活在眼前,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權謀心計,都展現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重大曆史轉摺點的分析,總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對一些曾經習以為常的曆史事件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有時候,讀到一些政治鬥爭的描寫,真是讓人拍案叫絕,感嘆古人的智慧和策略;有時候,讀到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跡,又會讓人熱血沸騰,心生敬意。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人生智慧的啓迪,它教會我如何看待權力、如何理解人性、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做齣選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