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詮釋學史

西方詮釋學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探討西方詮釋學得先從西方詮釋學史論起,只有了解他的歷史,探討它的起緣、發展才能把握其特徵。

  詮釋學是一門關於理解與解釋的學問,而所有的解釋都指向「意義」。若從詞源上考察詮釋學,最早可追朔至古希臘的文獻中,在希臘神話中,按照迦達默爾的說法:「詮釋學的基本功績就是將一種意義關聯從另一個世界轉換到自己的生活及世界。」

  本書帶領讀者探討詮釋學的根源,在作者以多年研究及細細闡述下,將西方詮釋學史做了最完美的探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潘德榮


  1951年生。杭州大學哲學碩士,德國魯爾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安徽師範大學政教系系主任,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主編。從2000年起至今,任教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曾任該系系主任;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西方哲學、詮釋學以及中西詮釋傳統的比較研究,已發表中、英、德文學術論(著)百餘篇(部)。

圖書目錄



導 論

一、詮釋學:概念翻譯及其定義
二、詮釋學的三個向度
三、詮釋學的形態分類

上篇 古典詮釋學

第一章 古代希臘:從神蹟到智慧

一、詮釋學的詞源與含義
二、古典時期的神話與經典之確定
三、從神蹟到智慧
四、語言學與語文學以及修辭學

第二章 屬靈的語言與屬人的語言
一、神的存在與語言
二、《托拉》(舊約)理解中的語言問題
三、神思與人思

第三章 斐洛:從敘事到隱喻
一、語言與修辭
二、從敘事到隱喻
三、隱喻的詮釋

第四章 從舊約到新約─詮釋與經典
一、耶穌與《新約》
二、皈依者保羅

第五章 奧利金:信仰與知識
一、經典校勘與教義研究
二、信仰與知識
三、解經方法論

第六章 奧古斯丁:神聖的光照與真理
一、信仰與理解
二、符號與語言
三、通向智慧之路
四、時間與歷史

第七章 從宗教改革運動:詮釋學與人文主義精神
一、馬丁‧路德:在德意志的語言中尋找上帝
二、弗拉西烏斯:《聖經》自解原則

第八章 詮釋方法論意識之覺醒
一、丹豪爾:作為學科的詮釋學
二、斯賓諾莎:基於自然解釋方法的《聖經》解釋方法
三、蘭姆巴哈:情感詮釋學
四、維柯:新科學與心靈詞典
五、克拉登尼烏斯:詮釋者—藝術
六、邁埃爾:符號詮釋學

中篇 現代詮釋學

第九章 從浪漫主義詮釋學到現代詮釋學

一、作為現代詮釋學之先驅的浪漫主義詮釋學
二、施萊爾馬赫:一般詮釋學

第十章 體驗詮釋學
一、心理主義與詮釋學
二、體驗概念
三、精神科學的基礎
四、精神科學與自然科學
五、理解、解釋與說明

第十一章 此在詮釋學
一、此在的現象學
二、可能性
三、理解與理解的前結構
四、理解的循環
五、歷史性和時間性
六、海德格爾與詮釋哲學

第十二章 語言詮釋學
一、理解的語言性
二、對話的辯證法
三、傳統與理性
四、理解、解釋與應用
六、時間間距
七、真理與方法
八、伽達默爾詮釋學與理解的讀者中心論

下篇 詮釋觀念的衝突與反思     
    
第十三章 方法論詮釋學

一、貝蒂:作為精神科學一般方法論的詮釋學
二、利科爾:文本詮釋學
三、赫施:詮釋的有效性

第十四章 基於「交往」的詮釋理論:阿佩爾與哈貝馬斯
一、阿佩爾:先驗詮釋學
二、哈貝馬斯:批判詮釋學

第十五章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詮釋學
一、馬克思與詮釋學
二、馬克思主義詮釋學

第十六章 後現代主義詮釋學
一、德里達:解構主義詮釋學
二、羅蒂:新實用主義視野下的詮釋學

餘論:批評與反思
一、歷史與詮釋學的實踐向度
二、從認識論到認知性詮釋學與本體論詮釋學
三、關於認知與詮釋及其關係問題
四、理解與解釋
五、方法論詮釋學:返回文本中心論
六、中、西詮釋思想之融合:經典詮釋學

後記
註釋
主要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導 論
 
「何謂詮釋學」?這一問題只能從詮釋學的發展史中找到答案。但是,「何謂詮釋學史」?對此一問題的回答又取決於對前一個問題的回答。
 
我們必須首先說明「何謂詮釋學」,才能沿著詮釋學這一方向釐清它的歷史。兩者都以對方為自身的前提,此中便存在著一個詮釋的迴圈問題。關於詮釋迴圈的合法性,施萊爾馬赫和海德格爾已做了充分的說明。
 
儘管我們有時將「迴圈」理解為首尾相接的封閉圓環,但正如我們在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所看到的,「迴圈」事實上是有其開端的,這就是他的理論特別強調的理解的「Vor-struktur」(前-結構)。詮釋的迴圈特徵從根本上說出現在理解的過程之中。我們必須找到一個開端,以便展開我們的研究。
 
在此,我將「何謂詮釋學」這一問題作為開端,並不意味著這一問題比勾述「詮釋學史」更為重要,或者具有優先權;毋寧說,它是已經存在於我們的理解之「前結構」中的東西。我對於詮釋學史的描述,將以此作為基礎和所從出發的起點。這就是本書「導論」要闡述的內容。
 
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詮釋學的定義;
二、詮釋學的三個向度;
三、詮釋學的形態分類。
一、詮釋學:概念翻譯及其定義
 
德語Hermeneutik(英語Hermeneutics)的譯名至今尚未統一。哲學界有詮釋學、解釋學、釋義學等譯法,文學界大多將其譯為闡釋學。本書採用「詮釋學」一詞,乃出於以下考慮:其一,「詮」字自古就有「真理」義【1】;其二,「詮」與「道」相關,據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詮,就也。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徵。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故曰詮言。」【2】綜而言之,「詮釋」所指向的乃是真理之整體,亦即「道」,因而以「詮釋學」對譯Hermeneutics,顯然更為契合Hermeneutics之旨歸。
 
關於詮釋學的定義,詮釋學界至今仍未達成共識。在一些哲學辭典上我們所看到是以下不同的表達:
 
(1) 《韋伯新國際辭典》(第三版):「詮釋學研究的是詮釋和解釋(interpretation and explanation)之方法論原則;特別是對《聖經》詮釋的一般原則之研究。」【3】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