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錶於2025-01-14
從『明心』到『放心』
痛苦來自於我們的心,
而非事情的真實本質。
無礙並不是都沒有障礙,
而是一種心靈的流暢。
《心經》字字珠璣,它全文中沒有任何一個字是形容詞,沒有任何一個虛字,每一個字都有無上的智慧。
雖然它是易於誦讀的,但是,知識分子們更應該追求的是它那遼闊無比的「空」之境界與那眼光獨到的特異思維。
事實上,《心經》已經不僅僅是宗教、也不僅是哲學,而是昇華到了生命的藝術,每一個人都應該要能知能行的生命藝術。它不但使生命豐富,而且能使生命自在無比。
作者簡介
張之嵐
學歷:電機工程博士。
經歷:
電子工程師。
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
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主任。
教育部全國優良教師獎。
中華民國考試院典試委員。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電子工程國家標準起草委員。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資訊及通信國家標準起草委員。
台灣傑出發明家獎章(2008)。
美國Golden State Univ.發明博士獎章(2008)。
著作︰與近代知識分子談佛
之嵐自序
1. 正識經名 4
2. 跨越千年的感應 5
3. 宇宙之道 6
4. 父親的教誨 9
5. 生命的抉擇 12
6. 人生的意義 15
第1 章 2014 序曲
1.1 序曲的意義 28
1.2 如果只是理想? 31
1.3 你要學佛的甚麼? 34
1.4「心」才是學問之所在 37
1.5 心經的主題 39
1.6 什麼是學問之道 41
1.7《心經》是「空」的聖典 43
1.8「時間」與「空間」的思維 46
1.9 讀古書要有新思維 53
1.10《心經》究竟是用來做甚麼的? 58
1.11 一段屬於未來的閒話 60
第2 章 心經的啟蒙
2.1 有情的宗教 64
2.2 諸法因緣生 69
2.3「心」的象形意義 71
2.4 心能生因緣 75
2.5 心經的要旨 78
第3 章 心經的超越思維
3.1 大哉問 84
3.2 變異的時空 86
3.3 新時代的性向思維 89
3.4 心經是偉大的 92
3.5 我思故我在 96
3.6 靈魂與肉體 98
3.7 心經與空的哲思 100
3.8 學佛的最高境界 104
3.9 方便法門與認知心理學 107
3.10 空與色的宇宙法則 110
3.11 成佛之道 113
3.12 即心即佛 118
3.13 自性成佛 123
第4 章 心經的人生智慧
4.1 被誤解的心經 128
4.2 佛教的宇宙觀 131
4.3 不可思議的八正道 133
4.4 心經是可以安定人心的 137
4.5 心經的智慧 139
4.6「色」的時空觀念 144
4.7 每一個我都是無價的 149
第5 章 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存在
5.1 佛法的無遠弗屆 154
5.2 佛法是非法非非法 158
5.3 佛住哪裏? 162
5.4 宇宙中沒有「永恆」 165
5.5「心經」究竟是什麼「心」 168
5.6 生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172
5.7 因果律是定律嗎? 174
5.8 跨越生命另類的重大問題 177
5.9 超越生死的存在 180
5.10 芝諾的「時空」詭論(Paradoxes Of Zeno) 186
5.11 時間與空間的極限 189
5.12 新的時空觀念 194
第6 章 跨越千古鴻溝
6.1 文明難以跨越的鴻溝- 翻譯 200
6.2 難以翻譯的國情 203
6.3 五不譯 206
6.4 深遠的意義 210
6.5 經名的意譯 213
6.6 波羅蜜多是什麼? 215
6.7「心」究竟是什麼? 219
6.8「經」是用來唸的嗎? 223
第7 章 觀自在菩薩
7.1 觀萬物而自在 226
7.2 唐朝各譯本 228
7.3 觀自在的智慧更高 233
第8 章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8.1 大學問與小學問 236
8.2「行」是這句話的關鍵 241
8.3 力行的真諦 244
第9 章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9.1. 心窗與啟蒙 248
9.2 心經的精髓 251
9.3 真理因疑惑而得解 254
9.4 究竟甚麼是「妄念」 259
9.5「空」的先期認知 262
9.6「五蘊皆空」的解諦 265
9.7 六識之後的更上一層 274
9.8 宇宙人生的本源 276
9.9 空是無可比擬的 279
9.10 破除五蘊 282
9.11「空」的更上一層意義 284
9.12 什麼是「無我」? 288
9.13 什麼是「無相」? 291
9.14 什麼是「無法」? 295
9.15 什麼是「無住」? 299
第10 章 色即是空
10.1 前言 304
10.2 古人的「空」用 306
10.3 生命是最偉大的奇蹟 310
10.4「空」究竟是不是空的? 313
10.5「色」就是物質嗎? 316
10.6 空是一種「法理」故無實體 318
10.7 是法空而不是色空 320
10.8 色空不二 323
10.9 為甚麼「色即是空」是可逆的? 326
10.10 凡所有相,皆為虛妄 330
10.11 空有不二 332
10.12 叩鐘的道理 334
10.13「法空」的思維 338
10.14「空」是「無我」 340
10.15「空」是變化不已的「存在」 344
10.16「空」是「無上」的 347
10.17「空」是「包融」的 350
10.18「空」是「無」但也不全然是「無」 353
10.19「空」與「零」的思維 355
10.20「色」的思維與認知 357
10.21「色」其實更是一個動詞 361
10.22「色即是空」的深涵真諦 364
10.23 我們看到的顏色不是顏色 369
10.24「空」是有韻味的 372
10.25 生命的最高境界 374
10.26 超越的生命來自於「空」 376
第11 章 受想行識
11.1 萬物之靈 380
11.2 一切境物皆由心生 385
11.3 虛妄究竟是甚麼? 388
第12 章 諸法空相
12.1 什麼是「法」與「空相」 394
12.2 什麼是「諸法空相」? 398
12.3「自性」還是「無自性」? 400
12.4 真空妙有的真相 403
第13 章 不生不滅
13.1 科學的素養 408
13.2 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解諦 410
13.3 質量守恆定律 412
13.4 能量守恆定律 417
13.5 不垢不淨 420
13.6 貫通宇宙的八正道 422
第14 章 空中無色
14.1 破五蘊之相 426
14.2 長壽也是一種苦難 429
第15 章 無眼耳鼻舌身意
15.1 六根與六塵 432
15.2 破「六根」再破「六塵」 434
15.3「無」的哲學 436
15.4 六塵緣影 438
第16 章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16.1 前言 442
16.2 什麼是「六識」 444
16.3 什麼是無眼界 447
16.4 見山不是山 453
16.5 什麼是無意識界 456
16.6 坦山渡女 460
第17 章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17.1 宇宙與人生的無常 464
17.2 十二因緣觀 468
17.3 破十二因緣 470
17.4 莊子夢蝶 473
17.5 成佛的無求之道 476
第18 章 無苦集滅道
18.1 前言 480
18.2 認知的智慧 482
18.3 四聖諦的道理 485
18.4 無苦集滅道 490
18.5「無智亦無得」是《心經》的真正精髓 495
18.6 心經的真諦 499
第19 章 以無所得故
19.1 心經的宗旨 504
19.2 以無所得故 505
19.3 菩提薩埵不是神也不是仙 506
19.4 慈悲與愛及慈愛是不同的 508
19.5 細說菩提 511
19.6 進一步的談談菩薩 513
19.7 非菩薩非非菩薩 518
19.8 是真菩薩 521
19.9 心經是心無罣礙 523
第20 章 無有恐怖
20.1 恐怖的根源 526
20.2 生命真正睿智的所在 528
20.3 無住也就是沒有窒礙 533
20.4 遠離顛倒夢想 536
20.5 人不可以沒有思想 538
20.6 究竟涅槃 541
第21 章 三世諸佛
21.1 跨越時空 546
21.2 成佛的依據 549
21.3 佛的最高境界 553
21.4 成佛以後又如何呢? 556
第22 章 大神咒
22.1 甚麼是咒語? 560
22.2 咒語是一種訊息 563
22.3 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 567
22.4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569
第23 章 般若波羅蜜多咒
23.1 觀念的問題 572
23.2 咒語不是特異功能 576
23.3 咒語的引領功能 578
23.4 進入咒語 580
23.5 咒語的身心效應 582
23.6 咒語的吐納工夫 584
你要學佛的甚麼?
請注意這個章節的名稱,我要談的是「你要學佛的甚麼?」而不是一般人在問的:「你為甚麼要學佛?」所以層次略高了些。關於為甚麼要學佛的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原因與答案,有些人是為了「有所求」,每天燒香拜佛祈求平安。讓自己的心有所附屬,的確是可以獲得安寧與祥和的,這是很好的。我們不能說「有所求」就是不好。要知道,我們每個人,不論是生理上的需求,或是心理上的需求,都是「有所求」。這是現實的問題,許多人會說「有所求」的人們,他們是有目的的,是有求於他人的,所以,在某些方面說來是一種被拘束與限制的人生。但是,我要說是,有這種想法的人,才真是思維偏頗,心性狹隘的一種人性與態度。人類的社會全然的是建立在「供需」的基層上面。我們從出生以來,所有的一切都是仰賴他人的供應才能存活下來。同樣的,我們的一生也應該要提供出無數的奉獻給其他的別人,給這個社會才是。所以我說,我們絕對不能說別人是「有所求」就是不好。如果真有人到處在宣揚他是「無所求」的人生。那麼,我只想問他一句話,他每天吃的白米飯是從哪裡來的?可是他自己種出來的嗎?
學佛、學佛,所有的佛教的弟子們都在學佛。同樣的,我要問各位,佛陀的一生活了八十一歲,你要學甚麼時候的佛?也許有人會說,可以這樣問法的嗎?我則說,有甚麼不能如此問的呢?如果你是三十歲的年輕人,你不可能學得到高齡八十歲時候佛陀的心性,而是應該學三十歲時候的佛陀。當然,如果你自認為三十歲時候的你,就已經有了八十歲時候佛陀的心性智慧,當然這是一種超越,其實也未嘗不可的。因為,佛陀從來也沒有說過,後來的世人只可以追隨他,而不可以超越他。當然,也許會有人說,學佛是超越年齡的,佛理可以遍及整個宇宙,所以,年齡不是問題。當然,這麼說並沒有甚麼不可以。但是,必須要有一個先決的條件,那就是必須是要有超越的心性與智慧才行。佛教不同於其他拜神的宗教。就拜神的宗教而言,它們沒有心智上的困擾,只要能夠叩拜,不論男女老幼都可以拜,所以它沒有年齡上的區別,也沒有這個問題。但是,佛教就不是這樣的了。因為,佛教是一種智信,是講理的。更何況佛理至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融會貫通的。
與近代知識分子談心經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與近代知識分子談心經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