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整天忙碌,習慣圍著事情團團轉,迴到傢卻還定不下來,傢失去瞭提供休養生息的氛圍。
一行禪師鼓勵我們,可以在空間中融入修行,用修行來轉化空間。
不論傢大或小,裝潢美觀與否,隻要用心,就可以為自己的生活空間做規畫,創造多處放鬆和舒適的空間,你就可以自在地迴到自己。
在傢裏設立一處禪坐的角落,在那裏,以覺知呼吸釋放情緒;在廚房的壁櫃貼上正念的詩句,提醒自己停下紛亂的思緒,把心放在手上的料理;在床頭櫃上置放清新的語句,願你一起床就能活齣朝氣的一天;在客廳放一個罄,爭吵或意見紛雜時,用它來收心……
有瞭禪師一貫溫柔及實用的指引,傢的每個地方,都成為心覺醒的神聖之處。
【如何創造忙碌止步的空間】
我們太習慣忙得團團轉,在傢也一樣,甚難培養停下來的習慣。要是在房子裏到處放些視覺提示,便可溫和地提醒我們:最好的停下時機就是現在,要覺知當下。我們可以寫一些小詩,放在你一定會看見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偈句,以及建議張貼的地方。
床頭櫃:
早晨起床,我微笑。
二十四個全新的鍾頭在我麵前。
我願充分活齣每個時刻
用慈悲之眼
觀照一切眾生。
浴室鏡子:
刷牙漱口
我願說淨語和愛語。
隻要我的口因正語而芬芳
心中的花園便盛開齣一朵花。
花瓶附近:
清水保持花朵新鮮。
花與我是一體。
花朵呼吸,我也呼吸。
花朵微笑,我也微笑。
花園邊:
水和陽光
綠瞭植物。
慈悲之雨落下
連沙漠都成瞭廣大無量的
綠海。
垃圾桶邊:
垃圾中,我看見玫瑰。
玫瑰中,我看見垃圾。
萬事萬物都在轉化。
每一常態皆是無常。
清潔用品附近:
我清理時
這鮮潔、平靜的房間,
生起無量的喜悅
和能量。
掃帚旁:
我仔細掃覺醒之地時,
從大地
冒齣智慧之樹。
水槽附近:
水自高山流下。
水在地底流動。
奇蹟似地,水流到我們這兒,
而且維持著一切生命。
電氣開關邊:
健忘是黑暗;
正念是光亮。
我讓覺知
照耀一切生命。
坐處附近:
感受來瞭又去瞭
如雲朵在颳著風的天空
自覺地呼吸
是我的錨。
電腦附近:
心如電腦
有成韆上百的頁麵。
我選擇平靜的世界,
這樣,喜悅便一直新鮮。
呼吸房的門上:
進瞭房,
我看見真心。
我誓願一上座,
便停下一切擾動。
前門上:
我到瞭。
我在傢瞭。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1926年生於越南中部,十六歲時在慈孝寺當見習憎,後來赴美研究並教學。
越戰期間返國從事和平運動,對於越南的年輕僧眾起瞭重大啓發,戰爭結束代錶參加巴黎和談。越南赤化後,一行禪師被放逐海外,在2005年第一次迴返越南,2007年2月至5月也再次迴到越南。
1967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奬。
1982年他在法國南部建立瞭「梅村」禪修道場。
1995年曾到颱灣弘法並主持禪七法會。
一行禪師是當今國際社會中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以禪師、詩人、人道主義者聞名於世。著作超過一百本,都是教導人們在生活中實踐佛法,已在颱灣齣版的有:《生生基督世世佛》《步步安樂行》《橘子禪》《與生命相約》《你可以不生氣》《你可以不怕死》《正念的奇蹟》《觀照的奇蹟》《見佛殺佛》《你可以,愛》《祈禱的力量》《一心走路》《生命真正的力量》《接觸大地》《建設淨土》等。
相關著作
《建設淨土:《阿彌陀經》禪解》
《愛對瞭:用正念滋養的親密關係,最長久》
《接觸大地--與佛陀的親密對話》
《生命真正的力量》
《觀照的奇蹟》
譯者簡介
雷叔雲
國立颱灣大學畢業,赴美取得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碩士,曾任職圖書館界與教育界,現旅居加州,為自由撰稿人。譯有十餘種心理、宗教、禪法領域的著作,在颱灣、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等地齣版。其中《生命不再等待》(No Time to Lose)一書榮獲颱灣第33屆金鼎奬最佳翻譯人奬。
前言
譯者序
一、簡介
二、呼吸
三、禪坐
四、呼吸室
五、請磬
六、冰箱裏的蛋糕
七、擺設佛壇
八、慈心禪
九、烹調和進食
十、睡眠
譯者序
居住的傢‧心靈的傢
「我到傢瞭。」
「我在傢瞭。」
這是一行禪師的著作中常見的句子,是終抵安穩之處,是跋涉生命險途的疲憊旅人最感欣慰的事。
佛法中說名(心)色(身)交相影響,心理的訊息會透過生理傳達齣來,反之亦然。又說身土不二,也就是生命體(正報)和居住的環境(依報)密不可分,兩者也會産生互動。
從這樣的齣發點,我們便瞭解這本小書何以請我們重新審視居傢空間,把修行用心之處,融入物質空間,營造瞭適閤的環境之後,又迴過頭來有利於修行。於是,觀照自我的鏡子、交相轉化的垃圾與玫瑰、開啓正念光照的電氣開關、冰箱裏吃不完的和平蛋糕、讓人恢復清明的呼吸室、觸動內在喜悅與平靜的磬、廚房裏小而聖潔的佛壇,都會流露齣非凡的意義。這樣經營外在空間來協助修行,即是把居住的傢賦予精神的意義,把心靈的傢用居室彰顯齣來。
「我到傢瞭」、「我在傢瞭」同時也是巨大的隱喻,隻要懷有覺知,秉持正念,當下即是安穩之處,於是處處是傢,無處不可以為傢,大可不必遙問鄉關何處是。心在,身就在;身在,傢就在。此時此地就是我傢,此人就是我的傢人,我安穩瞭。
1.停下來
我們整天忙碌,迴到傢來還繼續忙。做飯、收拾、到處閑蕩,要不然就不想再忙下去瞭,想做點不用心或很簡單的事,像看電視或打個盹。然後,我們又繼續忙。
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感覺非常清新而警醒,卻不用忙,隻需要一個溫和的提示──一個地方、一個形象或一個聲音──來幫助我們迴到自己的傢,專注於我們內在和周遭,隻要我們有一個地方以及一個方法,助我們停下來,我們會感受到當下的豐盛和喜悅。停下我們隨意進行的念頭,是禪修的第一步。
打造傢庭修行空間的關鍵是:創造一處忙碌止步的空間。隻要我們停下來,把心帶迴身體,就可以全心專注當下所有的事情,這稱為「正念」,正念就是在此地,完全親臨,完全活齣生命,不會被過去或未來的念頭、憂慮或工作計畫所阻礙。隻有停下來,纔能碰觸到生命,一停下來,身心就可以統一,我們可以感覺到身心一體。
停下身心的活動──隻是靜靜坐著,吸氣呼氣,內心安靜,釋放緊綳和憂慮──我們就更充實、更專注、更有智慧,於是我們可以深入觀察內在和周遭的現象。釋放瞭緊綳和憂慮之後,就能看到快樂的因緣條件已經具足,而注意到我們已經擁有的快樂。
快樂的基礎就是正念,快樂的基本因緣條件就是覺知。如果我們不能覺知快樂,我們就不會真正快樂。當我們牙痛,我們知道沒有牙痛很美好,但我們沒有牙痛的時候,還是不快樂。沒有牙痛非常愉悅,有許多事情非常賞心悅目,但我們若沒有修習正念,就不會珍視這些事;隻要修習瞭正念,我們便會珍惜它們並學著善護它們。照顧瞭當下,就照顧瞭未來。要為未來的平靜而努力,就是在當下找到平靜。
我們日常生活中往往有目標導嚮的傾嚮。我們知道要上哪兒去,非常專注地要到達那裏,有時候,這很管用,卻往往忘記享受一路的過程。
Apranihita是梵文,意謂「無願」(wishlessness)或「無作」(aimlessness),我們不必一直追逐某些事,因為每件事都早已有瞭,已經在內心當中。我們常告訴自己:「彆隻是坐著,做點什麼吧!」但修習覺知之後,我們發現相反的情況還比較有用:「彆隻是做事,坐一下吧!」我們可以訓練自己在一天當中不時停下來,迴到當下,放下憂慮和成見。隻要我們身心平靜,便可以把情況看得一清二楚,也更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是一個應該培養的好習性。
起初,「停下來」好似抗拒現代生活,其實不然,這不是被動反應;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人類要生存,得靠我們不再往前衝的能力。
最近工作上遇到瞭一些瓶頸,壓力很大,心情也容易煩躁,連迴傢都覺得像是在完成任務,和傢人的互動也變得有些生疏。無意間在朋友的推薦下,我看到瞭《迴到傢,我看見真心:讓傢成為修行的空間》這本書,它的書名聽起來很有溫度,也觸動瞭我心底對「傢」的渴望。 翻開書頁,我立刻被作者親切真誠的筆觸所吸引。這本書沒有空泛的大道理,而是充滿瞭許多細膩的觀察和真實的生活片段。作者用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探討瞭我們在傢庭中可能麵臨的各種挑戰,像是如何與不同世代的傢人溝通,如何理解伴侶的內心世界,甚至是如何麵對孩子成長中的叛逆期。她並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我們去反思,去感受,去尋找屬於自己傢庭的獨特解答。 我最喜歡的地方是,作者將「傢」定位為一個「修行的空間」。這讓我對「修行」有瞭全新的認識。原來,我們不需要跑到深山古剎,也不需要刻意尋求什麼方法,我們在最日常的傢庭生活中,就能進行最深刻的修行。透過與傢人的相處,我們學習放下執念,學習包容,學習傾聽,學習如何與不完美的自己和平共處。每一次的摩擦,每一次的讓步,其實都是一次心靈的成長。 書中關於「看見真心」的闡述,更是讓我深受啟發。我們常常被習慣、被經驗所濛蔽,忽略瞭身邊最親近的人真正的心聲。作者鼓勵我們帶著一份覺察,去用心感受傢人當下的情緒和需求,放下刻闆印象,用最真誠的態度去關懷。這不僅僅是為瞭維護傢庭和諧,更是讓我們學會如何愛,如何被愛。 這本書真的帶給我很多力量,它讓我重新找迴瞭對傢的溫暖感受,也讓我更加珍惜與傢人共度的時光。它沒有說教,卻字字珠璣,溫柔地撫慰瞭我的心靈。如果你也常常在生活中感到疲憊,想重新找迴傢的溫暖與力量,我真心推薦這本書。它會讓你明白,原來,最美好的修行,就藏在我們最溫馨的傢裡。
评分天啊,最近我真的被一本叫做《迴到傢,我看見真心:讓傢成為修行的空間》的書給療癒到瞭!說真的,現代人生活步調這麼快,壓力又大,每天下班迴到傢,有時候隻想癱在沙發上,什麼都不想做,甚至不想跟傢人多說話。但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盞溫暖的燈,照亮瞭我對「傢」的想像。 它不是那種告訴你如何佈置、如何收納的實用書,也不是教你如何在職場上衝刺的勵誌書。它更多的是一種心靈上的引導,讓我們重新思考「傢」對於我們的意義。書中探討瞭好多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狀況,像是和伴侶之間的溝通,如何理解長輩的心思,甚至是跟孩子們相處的眉角。作者用一種非常細膩、貼近生活的方式,把這些看似瑣碎卻又至關重要的議題,一一攤開來讓我們看。 我特別喜歡書裡提到的「修行」這個概念。以前我總覺得修行離我好遠,是不是要齣傢、要念經纔算?但作者卻告訴我們,其實在傢,在最日常的互動裡,就是最棒的修行場。透過與傢人的相處,我們學習包容、學習傾聽、學習放下自我,甚至學習如何麵對自己的不完美。這過程可能會有摩擦,會有眼淚,但這也正是讓我們成長的養分。 讀完這本書,我真的對「傢」有瞭全新的感受。它不再隻是個遮風避雨的場所,更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卸下偽裝、全然做自己的地方。它是一個可以讓我們練習愛、練習寬恕、練習與自己和解的道場。我開始嘗試在生活中實踐書中的一些小方法,像是每天睡前花幾分鐘跟傢人分享今天的小確幸,或者是在遇到衝突時,先深呼吸幾下再開口。雖然不是每次都完美,但感覺心裡踏實多瞭。 真的非常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在都市叢林中感到疲憊、對傢庭關係感到睏惑的朋友。它會給你一種溫柔的力量,讓你重新找迴對傢的歸屬感,也讓你明白,原來最深刻的修行,就在我們最熟悉的地方。這本書就像是給心靈的一帖良藥,讓人讀完後,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心中充滿瞭溫暖與力量。
评分最近一直被生活瑣事纏身,覺得人好像變得越來越浮躁,連麵對傢人都提不起勁,總覺得跟他們之間好像隔著一層看不見的牆。就在這時候,我偶然間看到瞭《迴到傢,我看見真心:讓傢成為修行的空間》這本書,一開始被書名裡「迴傢」和「真心」這幾個字吸引,覺得這或許能給我一些慰藉。 結果,這本書完全超乎我的預期!它沒有艱澀的理論,也沒有遙不可及的教誨,而是用一種非常真誠、貼近我們生活的方式,引導我們重新認識「傢」的意義。作者在書中分享瞭許多生活中真實的片段,可能是與伴侶的日常互動,可能是與孩子的相處點滴,甚至是麵對長輩時的種種考量。她沒有批判,沒有說教,而是用一種溫柔而充滿智慧的視角,讓我們看到這些平凡時刻裡蘊含的深刻情感。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把「傢」變成一個「修行的空間」。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在傢裡,我們麵對的是最真實的自己,也最容易被觸動內心深處的情緒。我們在這裡學習包容,學習體諒,學習放下自我,學習如何用更成熟的方式去愛。每一次的磨閤,每一次的爭執,其實都是一次次成長的機會。作者提醒我們,不要害怕這些「不完美」,因為正是這些歷練,讓我們的心靈更加堅韌。 而且,書中對於「看見真心」的詮釋,更是讓我豁然開朗。我們常常因為太熟悉,反而忽略瞭傢人真實的需求和感受,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去對待他們。作者鼓勵我們放下預設的框架,用心去感受,去聆聽,去理解傢人內心最深處的渴望。這不僅僅是為瞭改善傢庭關係,更是讓我們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擁抱真實的自己。 這本書真的給瞭我很大的啟發,它讓我明白,原來「修行」並不遙遠,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在我們與傢人的互動裡。它讓我重新找迴瞭對傢的歸屬感,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如果你也常常覺得生活壓力大,想找迴內心的平靜,或是對傢庭關係感到有些茫然,我非常推薦你來閱讀這本書。它就像一股溫暖的清流,滋潤你疲憊的心靈,讓你重新找迴對傢的愛與溫暖。
评分最近因為一些生活上的雜事,心情一直有點低落,總覺得好像失去瞭方嚮,連傢裡都覺得有點陌生。就在這個時候,我在書局翻到瞭一本《迴到傢,我看見真心:讓傢成為修行的空間》,老實說,書名一開始吸引我的,是那種「迴到傢」的親切感,但「修行」兩個字,又讓我有點好奇,傢裡也能修行嗎? 翻開書頁,我纔發現,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傢」的想像。作者不是用教條式的語氣,而是像一位溫柔的朋友,娓娓道來她對傢庭、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悟。書中有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小故事,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經歷過的,像是餐桌上的閒聊、孩子無心的童言童語、甚至是夫妻間的爭執。但作者卻能從這些看似平凡的點滴中,挖掘齣深層的意義,並且用一種非常包容、充滿智慧的角度去詮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看見真心」的論述。我們常常用自己的預設立場、用過去的經驗去解讀傢人,卻忘瞭去真正感受他們當下的心情和真實的需求。作者引導我們練習放下評判,練習同理心,去看到傢人內心最柔軟、最真實的部分。這讓我反思,是不是自己也常常帶著一層濾鏡在看待身邊最親近的人,因而錯失瞭許多溫暖的連結。 而且,書中將「傢」比喻為「修行」的空間,真的是太貼切瞭!以前我總覺得修行是要離群索居,但作者卻告訴我們,傢,纔是我們最真實的道場。在這個空間裡,我們麵對最直接的挑戰,學習處理各種情緒,學習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也學習如何用更成熟、更有智慧的方式去愛。每一次的摩擦,每一次的妥協,其實都是一次次的修煉。 這本書讀起來非常舒服,沒有給人壓力,卻能在字裡行間,悄悄地觸動你內心深處。它讓我重新找迴瞭對傢的溫暖想像,也讓我更加珍惜與傢人相處的時光。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有時候覺得在傢裡找不到平靜,或是對傢人的關係感到有些睏惑,我真心推薦你來讀讀這本書。它會讓你發現,原來,傢,真的可以是一個充滿愛與成長的空間。
评分最近剛好傢裡有些狀況,心情有點亂,就隨手在網路書店瀏覽,看到這本《迴到傢,我看見真心:讓傢成為修行的空間》,它的書名很吸引我,覺得好像能觸碰到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老實說,我一開始對「修行」這個詞有點抗拒,覺得離我太遙遠,但書名裡的「傢」和「真心」卻讓我很想一探究竟。 結果,這本書真的帶給我很多驚喜!它不像一般的勵誌書那樣,給你一堆大道理,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分享作者在傢庭裡的真實體悟。書中探討瞭許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情境,像是如何跟傢人溝通,如何理解孩子的成長,甚至是如何處理夫妻之間的矛盾。作者並沒有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引導我們去思考,去感受,去找到屬於自己傢庭獨特的解決之道。 我特別欣賞作者將「傢」視為一個「修行」的場域。她並沒有教導我們逃避問題,而是鼓勵我們在傢庭這個最親密的關係中,去學習愛、學習寬恕、學習放下。透過與傢人的相處,我們不斷地在檢視自己,修正自己,讓心靈變得更加柔軟和寬廣。這種「就地修行」的概念,真的讓我耳目一新,也讓我對「傢」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 書中關於「看見真心」的論點,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我們常常因為太熟悉,反而忽略瞭傢人真實的需求和感受,用自己固有的模式去對待他們。作者鼓勵我們放下成見,用一顆開放的心去感受,去傾聽,去理解傢人內心真正的渴望。這不隻是對傢人的愛,更是對自己的一種溫柔。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心裡被療癒瞭很多。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在傢庭中的角色,也讓我更加珍惜與傢人相處的點點滴滴。這本書就像是為我們這些在忙碌生活中感到疲憊的人,注入瞭一股溫柔的力量,讓我們知道,原來最深刻的愛,最真實的成長,都藏在傢裡。如果你也對傢庭關係感到睏惑,或想找迴內心的平靜,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