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亮Facebook熱門連載「河馬食堂」係列,
韆萬粉絲按贊推薦!
在一個地方,用心營造愛,
河馬教授的人生哲學,盡在「河馬食堂」!
河馬教授真情流露,為你端上最療癒的料理,
以人生與教學為食材,熱情與掙紮為佐料,
道道溫暖動人,讓你吃瞭會說「再來一碗」!
河馬食堂獨傢祕方
•精選五十篇生活散文,一窺河馬教授的心靈與感情世界
•學校教育、社會問題、人生大事,舉重若輕,事事關心
•一篇6分鍾,用輕食的料理方式,提供最紮實的飽足感
河馬食堂招牌料理,今天你要吃哪道?
河馬食堂導生宴:乾煸四季豆,是令人迴味的一場師生情。
河馬食堂雙人座:買一送一的咖啡,因為有妳而香醇美味。
問題小孩齣頭天:上帝的另一張考捲,是問題小孩的安慰。
大學教育之我見:纍積多年的教學經驗,閃爍智慧的洞見。
學生教我一門課:為師者謙沖自牧,纔有教學相長的機會。
作者簡介
張文亮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颱灣大學生物環境係統工程學係教授與生態工程中心主任。自一九七九年起投入颱灣農業與生態保護工作,曾任農委會灌溉水質保護、水利署地下水井維護與地下水汙染監測、環保署人工濕地淨化河川、公共工程委員會生態工程國際研討會等主持人。曾獲颱大「社會服務奬」、「通識教學優良奬」、「優良教師奬」與農業工程學術奬。
〈代序〉在一個地方營造愛/007
1河馬食堂導生宴/013
開學日,Show time/014
一位老師上第一堂課的開場白/016
蜂巢教室/018
小蜂巢的可貴/020
和老師一起吃,比較有味道/022
2河馬食堂雙人座/025
如果當年,你沒有去教書/026
喝杯買一送一的咖啡/028
一個屋簷下/030
3找到一生熱情的所在/033
月颱上的禱告/034
一個訪談廣播,使我念完博士學位/036
哪怕是蓋糞廠門/038
挪亞先生要選哪一個科係/042
4幸福的河馬教授/045
那些漸漸模糊的臉龐/046
蚯蚓老師的樂趣/049
颱灣版最幸福的老師/052
5問題小孩齣頭天/055
跟著傑剋船長去探險/056
一個問題小孩的寶貝祕密/059
教育的科學/062
6大學教育之我見/065
「美」的教育/066
在以馬忤斯讀書的日子/068
成績之外/070
為什麼要去學校讀書/073
念大學,是毛蟲變蝴蝶/076
如何選擇輔係/081
7喝一杯香蕉皮果汁/085
給一個難過的人/086
每一個早晨都是新的/088
上帝也愛的藍色係/090
8科學與上帝/093
我實在無法解釋/094
科學是什麼/097
為什麼科學實驗無法量測上帝/099
科學傢會不會反對上帝/101
為什麼上帝不讓我們看見祂/103
科學的意義/105
9社會問題答客問/109
酒駕要不要負刑事責任/110
為什麼學校裏很多人抽菸/113
10權力與任務/117
論成功/118
論任務/121
撼動的時代/123
我在義大利麵店學到的事/125
11學生教我的一門課/127
為什麼年輕人不說話/128
我與亞斯伯格癥的學生/131
上課睡覺的學生/133
他用自己的先天疾病,與特殊班學生同行/136
12額外的叮嚀/139
第X號學生教我的一堂課/140
給高階經理人上的一堂課/143
我可以與他發展純純的愛/146
13我為什麼要當老師/149
當老師,是穩賺不賠的生意/150
當老師的樂趣/153
序
在一個地方,用心營造愛(序)
親愛的同學,你最近問我:「為什麼起初要迴颱灣教書?」
這讓我想起在一九八九年,我自美國迴到颱灣,應徵颱灣大學的教職。職缺隻有一個,申請的人不少,競爭相當激烈。我的老師尼爾森(Donald Nielsen)同時推薦我,前往德國的漢堡大學,與中國的北京大學,理由是「二十一世紀,國際注目的舞颱,將在那裏」,此外,我在美國也有工作。
我的心中有一個問題,我若迴來教書,對颱灣的學生有幫助嗎?我在美國已經九年,逐漸習慣那邊的生活。我對颱灣年輕一代的認知,已經相當模糊。
我相信成為一個老師,不隻為薪水,而是為委身;不隻是份工作,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地方。我在不確定時,到一間餐廳,叫瞭一碗「紅燒牛肉麵」。本想品嘗昔日的風味,旁邊有個學生,竟與我閑談起來,談得很愉快。這小小的一件事,化解我心中的疑慮。
隔天,我壯膽在颱大進行應徵的演講,講後就迴美國。幾天後,係上通知我獲聘。我嚮尼爾森老師辭彆,抱歉無法前往他推薦的學校,他站起來大力與我握手,連聲說:「好。」他總尊重學生最後的決定。
起初教書的時候,我非常不適應。颱灣的報帳製度,有防不完的陷阱;巧妙的人際關係,吃瞭不少的暗虧;某些製度,讓人難過。我教一小時的書,要準備六個小時,常在緊張的狀態。美國的友人大概知道我的狀況,來颱邀約,詢問是否重迴美國工作?這時,海洋研究所的陳民本教授,對我講一句讓我受益久久的話:「老師有其三六九,前三年很不習慣,六年纔漸入佳境,九年纔會步入高峰。所以,教書的前三年,不要不適應就離開。」因為認真,所以適應緩慢,我決定留下。
一轉眼,我當瞭二十多年的老師,正如尼爾森老師所料,德國與中國漸成國際注視的地方。但是在颱灣大學教書愈久,幸福感愈多。我的學校待我很好,每一年至少送五百個學生,坐在我麵前聽我上課。我有分於他們的求知與成長,常感到幸福。
我也獲得優良導師奬、教學優良奬、學術貢獻奬、通識教育教學奬、傑齣工程師奬、社會服務奬與不少的文學奬。這些奬,對一個有口吃、羞澀,容易失望、灰心的老師,是一種矛盾式的鼓勵。我軟弱,故得奬;我得奬,故軟弱。得這麼多奬,彷彿是教育路上的凱歌者,其實我是活在本鄉的異鄉人。學生經常在改變,我將奬拋在後,年年去追趕。
不過,我認為與學生同行、傾聽他們的問題、分享他們的喜悅,是我更大的奬。我是個感情易受波動、容易受傷的人,有時遭受挫摺,經常感到沮喪、疲乏、睏倦、壓力,甚至身體不舒服,這時學生反而成為我的陪伴。他們的虛心學習,幫助我往前。
我逐漸體會,「老師」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品味,深嘗與學生一同成長的酸甜苦辣;老師所做的不是零零碎碎,而是學生美好生命中的一部分;老師不是一個頭銜,而是持續去對應一個長闊高深愛的函數。
承受多年的教育與訓練,纔能擁有「老師」的工作,似乎不符閤投資報酬率,卻是生命值得的投資。成為老師,是擁有單純的生命,過簡約的生活;能夠體會與學生美好的相處,感受生命深刻的實涵。老師是種象徵,在活化所學;是有限的名詞,帶著無限的意義。老師是古老的行業,卻如同濃縮文明的膠囊,舉著生命的火把,將代代的精華傳遞齣去。我在大學時代,當高中生的輔導,對老師的工作,有股說不齣的切慕,雖然不知道日後要在哪裏教書、要教什麼,不過上帝會引導。
二○一○年,颱灣大學開始推齣「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 Ware),我的課「生態工程導論」與「自然科學概論」是其中的兩門。上課全程皆錄音、錄影,放在颱灣大學的教學網站上,供人免費觀賞與學習。第一個學期修課學生有兩百六十人,將教室坐滿,有些旁聽的學生,還坐在教室颱階上。第二個學期來上課的學生更多。每週上課兩小時,我知道如果不用心教,將浪費幾近三百個學生的時間,國傢人力六百個小時。
教育部曾經邀請我擔任四年(2002–2006)「自然科學」教材的撰寫,我漸漸養成課餘編寫教材的習慣。我喜歡在教材裏加入學門知識的發展史,當作上課教材的潤滑劑。學生若不明白發展史,就不容易秉持初時的理想。我相信理想比知識更重要,用正確的理想去應用知識,較能産生恆久的效益。因為一門學問,有其源起,有其內容;也有其爭執,有其持守。在學習路上與許多學生相遇,這些故事供他們學習,給他們默想,使他們成長,給他們應用。
老師,是在學習路徑上傳遞知識的輪子,輪子愈磨愈老舊,早期明顯的胎紋,逐漸磨平;一度光亮的輪胎,已漸老化。隻想將一生當成一串喜悅的音符,響自輪子與道路,日復一日地磨滾。在一個地方,用心營造愛,是老師的一生。
迄今,我仍然在颱灣大學教書。我相信,一生的故事,有一天仍需上帝重新闡述,否則自己也看不清。所以,我不敢保證,迴颱灣教書是最好的選擇,個人要認定上帝,與祂同行,祂軛輕省。
愛的營造者
11
爬最高的山,走最遠的路
當我站在講颱上,看著坐在前方的學生,我常有個盼望,期待他們珍惜受教的機會,未來能找到適閤自己特質的工作。大學生有許多的型態,有些喜歡抽象的理論,適閤從事研究型工作;有些擅長實作,適閤成為工程師;有些較具創意、愛突破,適閤自設公司;有些喜愛與人溝通,適閤從事教育;有些擅長組織管理,適閤成為主管,或一流業務員;有些喜歡服務他人,適閤成為公務人員。
但是,最近幾年,有些媒體鼓吹考公職,每天刊登某人考上高、普考,每日報導如何補習與考試,方能成為公務員。這種洗腦式的報導,將給不明實情的學生與傢長帶來許多壓力。高度強調公職,全然不顧特性不同的孩子所存在的差異,將許多不同特質的人,吸引進入同一性質的工作。不具為民服務熱忱的人進入公職,將造成人纔的浪費,與工作的不適任。導緻日後三、四十年國傢重大政策無法推動改革,重責無人擔當的睏擾。
颱灣現存多如牛毛的不閤理法條,強如十八銅人陣的行政關卡,四處如蟑螂鑽爬的背後關說,使公務員動輒引咎,難有作為。國傢有太多的公務員,是未來國傢難以承負的重擔。當單位預算大都用來付薪水,將無法推動什麼改革。太多想安定的人成為公務員,將使國傢失去競爭力。以緻現今有些公務員無事可做,有些老做外界關說之事,有些忙於應付媒體,有些僅做芝麻小事。
親愛的同學,年輕的日子不要想安定。要爬,就爬那最高的山;要走,就走那最遙遠的路;要打,就打那似乎最難打的仗;要吃,就吃那彆人吃不瞭的苦。每個時代的改革,都是來自曠野的培訓,他們心靈強健,有能也有力。現今的公務人員是需要被拯救的一群,幫助他們廢去不閤時宜的法條,能多得齣國學習的機會,行政能夠保持中立,不需為不重要的事加班到深夜等。這些沒有改善之前,一個沒有熱心服務與使命感的人,進入公務單位,到六十多歲,將會知道自己是虛度瞭一生。
人的存在,蘊含何等的期待,內心有永生的渴慕,證明是來自永恆的創作;卻受罪的煎熬,證明曾是罪的奴僕。短暫的一生,為考試的壓力、工作,受多少的委屈。所以不一定要將公務員當成惟一的選擇,或是人生的第一誌願。即使已經當瞭公務員,願在這一切的勞苦中,相信耶穌是我們的救贖,在茫茫大海中仍有一條不平凡的道路,因此,我們還是要喜樂。
喜樂的服務業人員
張文亮
哇,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很有感覺耶!《在一個地方,用心營造愛》,聽起來就讓人心頭暖暖的,好像能聞到淡淡的花香,或是感受到陽光灑在臉上的溫柔。我一直很喜歡這種能觸動心靈、帶來溫暖的書。在快節奏的生活裏,我們常常忙於追逐外在的成就,卻忘瞭停下來,好好感受身邊的人事物,更彆說用心去經營一份情感瞭。這本書的標題就像是在提醒我,彆忘瞭迴歸生活最根本的美好,那份純粹的愛,需要我們一點一滴去澆灌,去嗬護。 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關於“地方”的思考。我們常說“傢”,但“傢”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它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還是一個充滿瞭情感連接、承載瞭迴憶與夢想的港灣?在這個“地方”,可以是我們的傢、我們的工作場所、我們常去的咖啡館,甚至是我們的內心深處。而“用心營造”,我覺得這四個字說得太好瞭。愛不是天生就會永恒存在,它需要經營,需要付齣,需要細心觀察對方的需求,默默付齣,甚至有時候是默默的犧牲。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描繪這種“營造”的過程,是那些平凡生活中的點滴感動,還是在麵對挑戰時如何堅守這份愛。 (
评分) 我最近真的很需要一本能給我帶來力量的書,而《在一個地方,用心營造愛》這個書名,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常常覺得,生活就像一場需要不斷建設的旅程,而“愛”就是最重要的基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方”,可以是物理上的傢,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歸屬。但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都忽略瞭“用心營造”的重要性。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個溫柔的提醒,告訴我們,愛不是理所當然的,它需要我們投入真誠的感情,付齣努力,纔能讓它開花結果。 我特彆好奇,作者會如何探討“地方”與“愛”之間的關聯。是探討如何在一個固定的空間裏,通過點滴的付齣,讓愛生根發芽?還是說,這個“地方”也可以是我們內心的一個角落,我們要用心去整理、去關懷,纔能擁有豐沛的愛?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給我一些實用的方法,或者至少是能啓發我思考的方嚮。畢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需要學習如何更好地去愛,如何去經營那些對我們而言重要的人和事。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給瞭我一個絕佳的機會,去重新認識和實踐這份“用心營造的愛”。 (
评分) 光是聽到《在一個地方,用心營造愛》這個書名,我腦海裏就湧現齣許多美好的畫麵。我總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可能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傢,也可能是我們現在安身的城市,或者是我們內心深處某個寜靜的角落。而“愛”,就像是這個地方最美的風景,需要我們用心去栽培,去嗬護。這本書的名字,傳遞齣一種非常治愈和積極的力量,它提醒著我,不要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瞭身邊那些值得我們去愛,去付齣的人和事。 我尤其對“用心營造”這四個字印象深刻。它不隻是說說而已,更是一種行動的號召。在現代社會,很多關係都可能因為溝通不暢、缺乏關注而漸漸疏遠。這本書的齣現,我覺得就像是一股清流,能夠引導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並且更有動力去經營那些對自己重要的情感。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觸動人心的故事,或者提供一些關於如何“營造”愛的智慧。我希望它能夠成為我的心靈指南,幫助我在自己的“地方”裏,更好地去愛,去感受,去創造那份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溫暖。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在一個地方,用心營造愛》一齣現,就深深吸引瞭我。它有一種魔力,能瞬間將我的思緒拉迴到一些溫暖而美好的畫麵。我一直覺得,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地方”裏,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與身邊的人建立著各種各樣的情感聯係。而“愛”,就像是這片土地上最珍貴的種子,需要我們悉心照料,纔能茁壯成長,開齣美麗的花朵。我尤其喜歡“用心營造”這個說法,它飽含著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而非被動的接受。這讓我覺得,愛不是一種等待,而是一種創造,一種耕耘。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不同類型“地方”裏,各種形式的“愛”。或許是傢庭中的溫馨日常,或許是職場中的互助情誼,又或者是一個社區的共同體,大傢彼此關懷,共同營造齣愛的氛圍。我希望作者能用細膩的筆觸,去展現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付齣,如何匯聚成強大的力量,溫暖人心。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越來越近,但精神上的連接卻有時變得疏遠。這本書的齣現,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去連接,如何去付齣,如何去“營造”屬於自己的那份愛。 (
评分) 拿到這本《在一個地方,用心營造愛》,第一個感覺就是它的質感很棒,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封麵設計也很雅緻,有種讓人想立刻沉浸其中的衝動。我一直覺得,一本書的好壞,除瞭內容,它的包裝和設計也占瞭很大一部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極具畫麵感,讓人聯想到一個充滿溫馨與故事的空間,裏麵住著願意付齣真心去愛的人。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畫麵,比如一個忙碌一天後迴到傢,看到餐桌上擺好的晚餐,或者是一個被精心布置過的陽颱,陽光透過綠葉灑下斑駁的光影。這本書的主題,我想,就是要告訴我們,愛其實就藏在這些日常的細節裏,等待我們去發掘,去培養。 而且,“用心”這兩個字,我覺得特彆有分量。在現在這個時代,很多關係都顯得有些“快餐化”,似乎少瞭那份願意花時間、花心思去經營的情感。而這本書,從書名就傳遞齣一種“慢下來,認真對待”的態度。我個人非常欣賞這種價值觀,因為我知道,真正的感情,一定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灌溉纔能茁壯成長的。我很好奇,作者會通過什麼樣的故事,來展現“用心營造”的真諦?是關於愛情、親情、友情,還是對生活本身的熱愛?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些心靈上的啓發,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周圍人的關係,並且更有動力去愛,去經營。 (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