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論》於一八五九年在倫敦齣版時,引起社會上不小的騷動。彌爾開宗明義道齣它極為實際的主題,社會的自由應當如何閤法地使用在個人身上。他甚至認為,人易於犯錯,但是隻要我們有言論和自我改善的自由,我們可以糾正錯誤,帶來進步。嚴格來說,彌爾的自由論更偏嚮個人性格上理想的自由。然當時的英國,由於不同的政治和社會因素,沒有人能體會彌爾的苦心。
彌爾作為第一個用個人意識來肯定自由的價值,建立個人幸福的標準事實,竟堙沒不彰。萊利教授重新整理彌爾的學說,希望恢復《自由論》本來的麵目。從彌爾的生平和著作,尋找與《自由論》可能發生的關係,進而鼓勵讀者透過深思和討論,自己去理解彌爾的學說。
作者簡介
強納森‧萊利Jonathan Riley
土倫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及政治科學係的副教授。他也是自由功利主義的作者以及和彌爾的政治經濟原則和社會主義世界經典的作者。
譯者簡介
周春塘
學曆: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
經曆: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華梵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以及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所長
著作:《生活的智慧--尋找生命中的力量》、《撰寫論文的第一本書》
譯作:《耶穌祕捲》、《沉思錄》、《笛卡兒與《沉思錄》》
『星星之火』 —— 代譯序
原序
第一編 通論
第一章 彌爾和《自由論》
彌爾的生平和著作
「一冊簡單的真理教科書」
早期的反應
當前的情況
第二編 《自由論》的主題
第二章 《自由論》<導論> (I.1-16段)
自由的階段(I.1-5)
一般原則的缺乏(I.6-8)
宗教信仰的特例(I.7)
「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I.9-10)
功利主義的議論(I.11-12)
自主行為自由的絕對優先權(I.7, 10, 13)
什麼不是彌爾的自由原則
社會壓製日益增長的危險(I.14-15)
第三章 《自由論》<論思想和傳遞思想的自由> (II.1-44段)
一般自由的根據(II.1)
鉗製可能正確意見的弊害(II.3-20)
鉗製可能錯誤意見的弊害(II.21-33)
鉗製部份正確意見的弊害(II.34-6, 39)
基督教道德信仰的重要案例(II.37-8)
思想自由的錶達必須公正適度嗎?(II.44)
第四章 《自由論》<論個人意識作為幸福的要素> (III.1-19段)
行為自由的根據(III.1)
自然行動的價值(III.2-6)
服從社會法規的價值(III.3-6, 7, 9)
個人性格最理想的模式(III.5-9)
功利主義和自由的平等權力(III.10-19)
問題的漏洞?
第五章 《自由論》<論社會權威對個人的限度> (IV.1-21段)
功利主義壓抑的特性(IV.1-3)
自主行為的特性(IV.4-7)
對己-對人差異的辯駁(IV.8-12)
「個人生活中最大的侵害」(IV.13- 21)
第六章 《自由論》<自由學說的運用> (V.1-23段)
彌爾的學說和應用(V.1-2)
無權乾預的傷害(V.3)
自由原則不同於放任政策(V.4)
社會警察權威的限度(V.5-6)
公開勸誘的自由和限度(V.8)
課稅閤法的權威和商傢數量的控製(V.9-10)
自願的聯盟和強製的契約(V.11)
自願解約和解約的許可(V.11)
「自由觀念的誤用」(V.12-15)
拒絕閤作的自由(V.16-23)
第三編 一般性的爭議
第七章 自由主義的功利主義
自由主義不能和功利主義相容嗎?
功利主義怎樣能給自主行為絕對的自由?
自然懲罰會不會破壞彌爾對人/對己的區分?
個人會被孤立和騷擾嗎?
第八章 自由、個人意識和社會習俗
彌爾的個人意識是否預設瞭一個虛無飄渺的個人?
自由和社會的進步是成反比例的嗎?
為何個人不得在公共場閤張揚不良舉止和不端行為?
第九章 《自由論》的實踐
誰相信彌爾的自由學說可以實現?
徹底禁止傢長式的作風閤理嗎?
自由原則能粗淺地答覆沉重的問題如墮胎和巴菲特嬰兒問題嗎?
實行自由學說會造成革命嗎?
註釋
參考書目
這本《彌爾與《自由論》》在我手中,散發著一種沉靜的力量。它不像快餐式的資訊,而是需要時間去品味,去消化。我對書中如何闡釋「個體性」與「社會進步」之間的微妙關係感到特別好奇。彌爾在《自由論》中,強調個人思想和行動的自由,認為這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然而,在一個高度連結的社會,個人的行為難免會對他人產生影響,那麼,個體自由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又該如何界定「傷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方麵的倫理睏境,並提供一些彌爾的見解。我想知道,彌爾對於那些潛在的、非直接的傷害,例如言論上的攻擊或誤導,是如何看待的?他是否認為,為瞭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在某些情況下,對個人自由的限製是必要的?這種對自由與責任的辯證思考,對於建構一個更加成熟、理性的社會,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
评分拿到這本《彌爾與《自由論》》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本書能不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由」在當代社會的意義。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社會急速變遷的時代,各種觀念和主張層齣不窮,有時候會讓人感到迷失。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迴到彌爾的源頭,去理解他對於自由最根本的思考。我特別好奇書中是否有探討,彌爾的自由觀念,在經歷瞭近兩個世紀的演變後,在當代還能有多少的適用性?或者說,在麵對新的科技發展、新的社會議題時,我們是否需要對彌爾的理論進行修正和補充?我認為,一個好的思想普及讀物,不僅要介紹原典的思想,更要引導讀者將其與當下的現實連結。所以,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引人深思的對比和啟發,讓我們能夠藉由彌爾的智慧,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所追求的自由。
评分這本《彌爾與《自由論》》給我最直接的感受,是一種智識上的引導。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生硬難懂,反而像是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步步帶領讀者進入彌爾的思想迷宮。我最感興趣的是書中對於「論證」的呈現方式。彌爾在《自由論》中提齣的許多論點,例如關於言論自由的必要性,以及個人自由與社會利益之間的權衡,都是極具爭議但又至關重要的議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析這些論點的邏輯結構,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彌爾的論證過程,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的結論。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各種價值觀的碰撞和衝突日益激烈,重溫彌爾對於自由的辯護,對於我們如何在多元化的社會中尋求共識,以及如何捍衛個人權利,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我期待書中能透過具體的例子,或者對一些關鍵概念進行細緻的闡釋,例如「傷害原則」的適用範圍,以及「多數人的暴政」的潛在威脅,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
评分拿到這本《彌爾與《自由論》》的書,其實有點像是在翻閱一本塵封已久的老友的日記。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讓人聯想到那些在思想洪流中激盪的歲月。我一直對約翰·斯圖亞特·彌爾這個名字充滿好奇,他在政治哲學、經濟學、倫理學上的建樹,總是讓人覺得他是一個極其理性且深邃的思想傢。尤其《自由論》這本代錶作,更是被無數次提及,但礙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機會深入閱讀。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契機,可以讓我更靠近彌爾的思想世界,同時也對「自由」這個概念有更深層的理解。在翻閱的過程中,我特別關注書中對於彌爾的生平和時代背景的介紹,因為我認為,任何思想的產生都離不開其所處的歷史土壤。想知道在那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是怎樣的社會氛圍孕育齣瞭像彌爾這樣一位具有前瞻性思想的哲學傢,他的個人經歷又如何影響瞭他對自由的看法。我對書中是否有引用當時的史料、或是對彌爾與其同時代思想傢的對話有所探討感到很期待,這能讓整本書的內容更加立體,也更能幫助我理解他思想的脈絡。
评分閱讀《彌爾與《自由論》》的體驗,讓我聯想起在課堂上聽教授講述經典著作的感覺,但更為精煉和聚焦。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功利主義」與「自由」之間關係的處理。彌爾的功利主義思想,經常被認為是以集體最大幸福為目標,這讓人產生一種疑問:這種追求集體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是否會削弱個體的自由?而《自由論》又是如何在這個框架下,為個人自由尋求堅實的辯護?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梳理這兩者之間的邏輯聯繫,解釋彌爾是如何在高舉功利主義大旗的同時,又竭力捍衛個人不受侵犯的領域。我想知道,彌爾是否提齣瞭某些超越單純的效益計算的理由,來證明個人自由的內在價值?或者,他認為對個人自由的保障,本身就是實現最大集體幸福的必要途徑?這種對核心哲學命題的深入挖掘,是我最期待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