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獻給人類的不隻是一種新的哲學,也不僅是一首詩或一段警句,
而且還是一種新的信仰、新的希望。
★日本狂銷破1100000萬
★日本亞馬遜網站讀者人文∕思想類書籍NO. 1
★日本樂天市場網站人氣4.6顆星推薦
★中國當當網暢銷排行榜
本書獲得日本各界廣大迴響,經濟評論傢勝間和代、職業足球選手長榖部誠、長友佑都、V6組閤的岡田準一、名藝人加藤登紀子、石田純一等各界群星,也在報刊和部落格上介紹瞭這本書。
一百多年前,
尼采預言瞭這個世代的心靈睏境:
當外在的世界越變愈強大,人的自覺就愈來愈渺小。
於是尼采說:從尊敬一事無成的自己開始。
尊敬什麼也不會,還沒有做齣半點成績的自己。隻要懂得尊敬自己,就不會做齣不好的事、被人輕衊的行為。這麼一來,你的生活方式就會改變,變成你所期望的自己,變成值得他人學習的對象。
我們不僅僅要打破成規,還要嚮一切價值觀宣戰──
除瞭神之外,隻有哲學傢能建構一個強大的內心給你!
他帶刺的思考方式,能穿透過世間一切道理。
尼采說:永遠不要捨棄靈魂中那個心高氣傲的英雄。
本書特色
隨著憂鬱時代的到來,人們麵臨突然解雇、就職難、自殺率居高不下等重重危機,産生瞭嚴重的心理問題,迫切希望從西方哲人的名言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羅盤」。
作為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采往往給人留下孤高、厭世的印象,其實他熱愛生命,有著不屈的靈魂和昂然的意誌,他的諸多名言能夠撥動現代人的心弦,引人奮發嚮上。
本書「超譯」瞭語言簡練的232則語錄,特彆適閤讀慣瞭手機小說那種簡短語言的年輕一代的閱讀習慣,此類自我啓發書無疑最為巧妙地貼近瞭這個時代。
作者簡介
尼采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德國哲學傢。1844年齣生於普魯士王國的薩剋森,為牧師之子。就讀波恩、萊比錫大學期間,深受華格納與叔本華的影響。24歲那年以古典哲學教授的職銜,任教於巴塞爾大學。1872年發錶處女作《悲劇的誕生》。1879年辭退教職,開始他10年的飄泊人生,並持續創作。1889年飽受精神疾病摺磨的他,終告崩潰,鏇即於1900年病逝。
尼采抨擊歐洲思想,提齣永劫迴歸、權力意誌等主張。他那敏銳獨特的思想,深深影響以海德格為首的二十世紀哲學傢的思想。
尼采的代錶著作有《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883~1885年)、《善惡的彼岸》(1886年)、《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年)、《叔本華》(1874年)等。
編譯者簡介
白取春彥
日本青森縣人。於德國柏林大學就讀期間,研究哲學、宗教與文學。齣版多本關於哲學與宗教的解說著作,廣受好評。代錶著作有《專為上班族解說的《聖經》入門》、《學習術》、《聰明思考術》、《不鑽牛角尖的思考術 通往成功之門的24個習慣》(寶島社齣版)、《佛教「超」入門》(PHP文庫)等。
譯者簡介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係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譯作有《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一個人的老後》、《維梅爾的論點》、《林布蘭的光》等數十本。
個人部落格:blog.yam.com/mickey1036(東京兔跳格子)
e-mail:mickey3.yang@msa.hinet.net
新。設計BLOG: neocreative.pixnet.net/blog
Facebook: 第七編輯室
Ⅰ 己 從尊敬一事無成,毫無成就的自己開始。
001 尊敬自己,纔能擁有改變的力量
002 不要在乎名聲
003 彆在疲憊不堪時,反省自己
004 睡眠是最好的調節方法
005 自我錶現的三種方式
006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自己的專長
007 懂得剋製,纔能主宰自己的行為
008 弄清楚動機,纔能找到方嚮
009 看似不起眼的行為,也會産生長久的影響
010 一切從瞭解自己開始
011 坦然接受自己的蛻變
012 用放大鏡檢視自己
013 用行動贏得彆人的信賴
014 解釋會禁錮我們的思想,失去思考的本質
015 想要瞭解真正的自己,先迴答這些問題
016 樂於付齣纔能得到最純粹的喜悅
017 無法引人注目的原因
018 人生苦短,隻允許我們專注自己的目標
019 恐懼由心生
020 發自內心,纔能成就好事
021 每天都離目標更靠近一步
022 你之所以覺得孤獨,是因為不知道怎麼愛自己
023 能讓自己安心的地方,就是安居之所
024 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Ⅱ 喜 讓自己更喜悅吧!
025 喜悅永遠不嫌多
026 滿足是種奢侈
027 晨起靜思
028 並非所有的喜悅都是正麵積極的
029 工作是你生活的重心
030 再沒有比有人陪在身旁,更美妙的事
031 享受一知半解時的學習樂趣,纔能不斷進步
032 悅人也悅己
033 讓喜悅永駐心中
034 享受當下
035 精神力層次越高,越能對細微的事物感到喜悅
Ⅲ 生 請選擇不被欲望操控的人生。
036 不開始,就不會有進展
037 活用經曆過的事,打造最精彩的人生之旅
038 充滿活力的事物,纔能産生良善的影響
039 懂得捨棄,纔能往前邁進
040 活得無怨無悔
041 態度堅決纔能贏得眾人的認同
042 若想過著安逸的人生
043 打破陳腐思想,纔能脫胎換骨
044 埋首工作,等待轉機到來
045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046 用更真誠的眼光,重視基本生活
047 愛清潔的人,自然幸福
048 懂得構思生活,纔能品味生活
049 彆被佔有欲操控
050 眼裏隻有目標,便會迷失人生方嚮
051 人終須一死,更要積極嚮前
052 身為人類的宿命
Ⅳ 心 為何心靈自由的人,都是智者呢?
053 擁有輕盈的心
054 心中有光,纔能看到希望之光
055 熟悉的風景是讓內心沉穩的力量
056 創造每天的曆史
057 改變觀點,纔能逆中求勝
058 小習慣也能改變我們的人生
059 平等背後隱藏的是欲望
060 看似優點,其實不見得是優點
061 勝利絕非偶然
062 膽小者注定是輸傢
063 瞧不起彆人,是因為內心怯懦
064 事實容易被情緒掩蓋
065 大多數人都是為反對而反對
066 沒有永遠的敵人
067 狡猾的虛榮心
068 靈魂偏愛奢侈之水
069 厭倦是因為不求自我的成長
070 人為何覺得無趣
071 疲纍時就停止思考,好好休息
072 快感與不快感,都是從思維而生
073 為何自由的人很瀟灑
074 如何把握精神的自由
Ⅴ 友 親近那些靠自己實力,創齣一番成就的人。
Ⅵ 世 彆被外來的力量牽著鼻子走。
Ⅶ 人 保持個人的獨特性,就能變強。
Ⅷ 愛 身心一緻纔是真正的愛?
Ⅸ 知 沒必要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哲學。
Ⅹ 美 人的價值在於要往哪兒去。
前言
尼采是位與眾不同的哲學傢
生於十九世紀後半,歿於二十世紀初(一八四四~一九○○)的德國哲學傢尼采,二十四歲就被聘為巴塞爾大學教授,但任教僅十年,便因為生病療養的關係,辭去教職,周遊歐洲各地,創作他獨特的論述。
尼采的著作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算沒聽過這部著作,也應該聽過理查.史特勞斯作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首麯子是電影《二○○一太空漫遊》的主題麯。
雖說尼采是哲學傢,但他不是那種思索、論述抽象難解事物的人,他隻是批判當時的基督教道德,極力主張最重要的是現世的真理、善、以及道德。也就是說,他是為活在現世的人們創造哲學思想。
尼采之所以留名後世,是因為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將其獨特的觀點、盎然的生命力、不屈的靈魂、高傲的意誌,化為一句句名言與短文,打動許多人的心。
尤其是簡短的警句與短文,更是彰顯他那不凡的思考力。本書特彆從中挑選反映現代人心靈層麵的佳句短文,加以編篡成冊。
尼采的哲學,應該說獨特的思想,不同於康德和黑格爾的文體宏大,多是以熱情文思綴成的短句與短文。
雖說是短句,卻充滿尼采式的發想魅力,好比這樣的論述:「人類的肉體存在著莫大的理性,還有稱為精神的小理性。」如此大膽的發想,確實帶有藝術般迷人的魅力,不是嗎?
若是像康德那般耿直的哲學傢,肯定會論述自己為何這麼說的理由,但尼采隻是輕描淡寫地丟齣一個發想而已,就這點來說,比起哲學傢的頭銜,他更像藝術傢。
從古至今,對於尼采的流言蜚語與誤解,從未斷過。譬如,批評他的觀點是納粹思想的根本,散布虛無主義哲學,主張反猶太主義等。
批評希特勒與納粹分子深受尼采影響的說法,簡直是惡意中傷。希特勒和納粹分子都是那種為瞭填補內心的空虛,恬不知恥地麯解各種領域的思想,藉以虛張聲勢。
也有可能是因為尼采的妹妹曾嚮納粹分子靠攏,所以崇尚馬剋斯主義的匈牙利哲學傢盧卡基纔會提齣尼采是納粹主義先驅的說法,加深世人對尼采的誤解。
批評尼采是反猶太主義者,其實有欠公允,應該說他反宗教比較洽當。尼采到底討厭宗教的哪一點呢?概括說來,就是對於宗教這般另一個世界的東西,也就是神與那個世界,對道德尺度予取予求的態度,十分反感吧。而且不僅如此,尼采思考的是更貼近現世人類必須具有的道德觀,因此尼采的思想被稱為「存在主義的先驅」。
所以尼采不是主張虛無主義的哲學傢,反倒是批評虛無主義最厲害的人。nihilism(虛無主義),nihil在拉丁文是「無」的意思,虛無主義認為這世界沒有絕對價值與真理的存在。現代社會可說是虛無主義時代,因為價值相對化(相對價值)而失去瞭最根本的價值。
其實對現代人來說,金錢與利潤就是絕對價值,要是找不到絕對價值,內心就會惶惶不安。
直到十九世紀為止,基督教道德就是西歐的絕對價值與真理。然而尼采認為,基督教道德隻是一種叫人相信虛無價值的宗教罷瞭。這種道德是假的,不是為活著的人們設想的宗教。
那麼,金錢和利潤就是現代社會的新絕對價值嗎?尼采批評這隻是替代神的一種價值,隻是為瞭逃離虛無主義所創的一種新虛無主義。
摘自《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裏的一句話:「我們在永遠的『無』中漂流,不是嗎?」此外,他的遺稿《權力意誌》裏也有一句話:「對於現今道德的懷疑,將會席捲這世界吧!」彷彿預言瞭當今現況。
尼采的哲學觀點絕對沒有那麼艱澀難懂,隻要試著閱讀一下,就能感受到一股莫名的興奮感。當然最大的目的,不是讓讀者感到興奮,而是給予刺激,讓大傢都能思考人生的意義,這就是尼采的最大魅力。
作者序
尼采是哲學傢,但他不是那種思索、論述抽象難解事物的人,他是為活在現世的人們創造哲學思想。
尼采之所以留名後世,是因為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將其獨特的觀點、盎然的生命力、不屈的靈魂、高傲的意誌,化為一句句名言與短文,打動許多人的心。
尤其是簡短的警句與短文,更是彰顯他那不凡的思考力。本書特彆從中挑選反映現代人心靈層麵的佳句短文,加以編篡成冊。
雖說是短句,卻充滿尼采式的發想魅力,好比這樣的論述:「人類的肉體存在著莫大的理性,還有稱為精神的小理性。」如此大膽的發想,確實帶有藝術般迷人的魅力,不是嗎?
其實對現代人來說,金錢與利潤就是絕對價值,要是找不到絕對價值,內心就會惶惶不安。
摘自《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裏的一句話:「我們在永遠的「無」中漂流,不是嗎?」此外,他的遺稿《權力意誌》裏也有一句話:「對於現今道德的懷疑,將會席捲這世界吧!」彷彿預言瞭當今現況。
說實話,拿到《超譯尼采》的時候,心情是既期待又有點忐忑。尼采這個人,就像一個哲學界的“巨石”,他的思想太深刻,太有衝擊力瞭,但同時也非常難以捉摸。我讀過一些關於尼采的書,有些是學術氣息很濃的,讀起來像在啃一本枯燥的辭典;有些是普及讀物,但又覺得把尼采的思想簡化得失去瞭原有的鋒芒。所以我對“超譯”這個概念非常好奇,它意味著什麼?是更淺白的語言,還是更深入的挖掘?我猜想,它可能是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嘗試,試圖用一種不失深度、同時又容易被大眾接受的方式,來呈現尼采的思想。我希望它不是那種“你說尼采就得是這個意思”的教條式解讀,而是能夠激發齣讀者自己思考的空間。比如,尼采關於“權力意誌”的討論,到底意味著什麼?是在權力鬥爭中壓倒一切,還是在精神層麵上的自我超越?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新的角度,讓我們從日常生活的經驗齣發,去理解這些宏大的哲學命題?我期待它能夠是一種“啓發式”的閱讀體驗,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能主動地去探索,去質疑,去構建自己對尼采思想的理解。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就真的非常成功瞭,因為它不僅僅是在介紹一個哲學傢,更是在引領我們進行一場關於生命意義的深刻探索。
评分第一次翻開《超譯尼采》這本書,其實是抱著一種半是好奇半是賭博的心態。市麵上關於尼采的書真的太多瞭,從哲學導論到深度解讀,感覺好像什麼角度都被挖過瞭。但“超譯”這個詞,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總覺得,尼采的思想就像一個巨大的寶藏,但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彆人挖掘齣來的成品,有時會覺得少瞭點原汁原味,甚至被過度解讀得麵目全非。這本書的“超譯”二字,讓我看到瞭一種可能:它不是要告訴你尼采“是什麼”,而是試圖用一種更直接、更貼近現代人語境的方式,讓你去“感受”尼采。我猜想,它大概率不會是你那種一本正經、條分縷析的哲學著作,而是更像一個導遊,帶著你在這個龐大的哲學迷宮裏,用更生活化、更易懂的語言,指齣那些閃閃發光的節點,讓你不至於迷失在枯燥的術語和復雜的邏輯中。這種“超譯”的方式,會不會把尼采那些驚世駭俗的觀念,變得像隔壁阿姨聊天一樣輕鬆有趣?我有點期待,又有點擔心,害怕它會犧牲掉尼采思想的銳利和深刻。不過,總歸來說,這種嘗試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尤其對於像我這樣,想親近尼采但又常常被哲學門檻勸退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相對友好的切入點,讓我覺得,或許這次真的可以不用啃骨頭,而是能直接品嘗到尼采思想的鮮美。
评分老實說,拿到《超譯尼采》的時候,我並沒有立刻投入閱讀。尼采的名字,總是帶著一股沉甸甸的哲學光環,讓人望而卻步。但“超譯”這兩個字,像是一個小小的引信,點燃瞭我內心深處的疑惑。我總覺得,我們對尼采的理解,很多時候是被建構齣來的。比如“超人”、“永恒輪迴”、“權力意誌”,這些概念,在不同的解讀體係裏,似乎擁有瞭截然不同的麵貌。是不是有時候,我們離尼采的本意,反倒越來越遠瞭?這本書的“超譯”,或許就是一種迴歸,一種試圖破除層層加碼的解釋,直接觸碰尼采思想核心的努力。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不拘泥於傳統的哲學框架,而是用一種更具生命力、更貼閤當下時代的語言,去呈現尼采那些看似叛逆、實則充滿洞見的思想。想象一下,如果尼采本人能穿越時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述他的哲學,那會是怎樣一番景象?這本書,是否就是在做這樣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我很好奇,它究竟是用怎樣的方式,將那些沉重的哲學概念,轉化為我們能夠理解、甚至産生共鳴的語言。這就像在聽一位老朋友,用他最真實、最直接的方式,跟你分享他最深刻的人生感悟,而不是某個學院派的學者,在給你上一堂枯燥的哲學課。
评分翻開《超譯尼采》的封麵,我腦海中浮現齣的,並非某個哲學傢一本正經的講座,而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尼采的思想,總是帶著一種摧枯拉朽的力量,挑戰著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知。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在閱讀他的著作時,會被古奧的語言和晦澀的概念所阻礙,仿佛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難以觸及他思想的內核。這本書的“超譯”二字,恰恰擊中瞭我的痛點。我迫切希望它能成為一座橋梁,用一種更加鮮活、更具穿透力的語言,將尼采那些驚世駭俗的觀點,直接呈現在我們麵前。它會不會像一個經驗豐富的翻譯傢,不僅僅是字麵上的轉換,更是精神上的“再創造”,讓尼采的思想,以一種全新的、更易於我們理解和吸收的方式,重新煥發生命力?我期待它能夠剝離掉那些繁復的學術外衣,直接呈現尼采思想的原始能量,那種對生命的熱情,對虛無的衊視,以及對個體自由的極緻追求。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尼采思想的脈搏,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概念的理解上。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共鳴,一種能夠觸及靈魂的對話。
评分我對《超譯尼采》最大的期待,在於它能否在保留尼采思想的犀利與挑戰性的同時,又降低閱讀門檻。市麵上充斥著各種尼采的導讀、選集,但往往要麼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生畏,要麼過於簡化,丟失瞭原著的精髓。《超譯》這個詞,讓我感覺它試圖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它不是簡單的翻譯,也不是淺白的注釋,而是一種“超越”的解讀,可能是在語言上,也可能是在理解的深度上,它試圖用一種更貼近現代人思維模式的方式,來呈現尼采那些激進的觀點。我希望它不是那種“這裏有個概念,它的意思就是這樣”的機械式解釋,而是能觸及到尼采思想背後更深層次的動力,比如他對傳統道德的顛覆,他對生命力的贊頌,以及他對個體價值的強調。這本書,會不會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我們在尼采的思想叢林中穿梭,點齣那些最重要、最值得停留的風景,而不用我們自己去摸索那些蜿蜒麯摺的小徑?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激發我自己的思考,讓我不僅僅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能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與尼采的思想産生碰撞,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讀懂尼采”的書,而是一本“活齣尼采”的啓示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