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食尋古,用味覺探訪曆史,
夠颱、夠老、夠道地 帶你認識颱灣的美味好書!
美好的颱灣味,不隻是在地人的幸福,也是所有國外旅客最贊不絕口的特色。
一對喜愛美食的夫妻檔——老爺爺與小老婆,環島吃遍全颱超過300傢半世紀小吃老店,精選收錄101傢色香味皆令人驚喜的絕妙滋味。
品嘗真正的颱灣味,這一次你絕對不能錯過!
本書特色
◎哪裏纔是颱灣最道地的美味?
收錄北中南東101傢超過50年以上的小吃、伴手禮,配上作者生動的描述,令人身曆其境感受口口的香甜美味。並貼心提供營業資訊、交通方式與附近美食,保證輕鬆齣發,滿足迴程。
◎颱灣小吃到底有什麼厲害?
紅茶,原是中國人高級齣口品!酥脆美味的蚵仔嗲,竟是國姓爺的軍糧!不隻告訴你哪裏有美食,作者更以生動趣味的講古,娓娓道來颱灣美食的脈絡、由來,讓你肚皮腦子都滿載而歸。
作者簡介
老爺爺
人不太老,卻喜歡吃老攤、聽老歌、看老故事,也因為愛吃,練就『煮得一嘴好菜』、『連續十小時鬍說八道』的本領,是小老婆外齣聚餐的最佳『開胃菜』。
小老婆
老爺爺的閤法老婆,為何要稱小老婆?完全是因為大老婆不如小老婆,所以大老婆要改叫小老婆。
請上網搜尋:老爺爺與小老婆
或在Facebook粉絲專頁搜尋:老爺爺與小老婆
北部篇
颱北、基隆
1 三元號 80年
2 阿華鯊魚煙 百年
3 颱一牛奶大王 50年
4 上全肉羹 50年
5 老牌阿給 50年
6 王氏豆腐 百年
7 阿瑞官粿店 百年
8 兩喜號魷魚羹 90年
9 東發號 80年
10 顔記杏仁露 80年
11 吳傢(金鼎)邊趖 百年
12 大觀園 50年
13 金興麻粩 百年 伴手禮
14 李鵠餅店 百年 伴手禮
15 小春園鹵味 70年 伴手禮
16 老順香餅舖 百年 伴手禮
17 許義魚酥 60年 伴手禮
桃竹苗
19 黑貓包 百年
18 美香飲食店 60年
20 石傢魚丸 70年
21 阿城號 百年
22 江技舊記 70年
23 老阿伯鹵豆乾 50年 伴手禮
24 義順製冰廠 百年 伴手禮
25 錦香餅舖 70年 伴手禮
26 阿蘭姐水晶餃 50年 伴手禮
27 中崎本舖 70年 伴手禮
中部篇
颱中
28 天天饅頭 60年
29 一中豐仁冰 60年
30 明記紅茶冰 60年
31 楊媽媽立食 90年
32 仁義牛肉麵 50年
33 烤肉沙拉店 50年
34 金樹冰果室 70年
35 永芳亭扁食肉粽 70年
36 沙鹿肉圓仔 70年
37 王塔米糕 80年
彰化
38 林傢素食 90年
39 永樂街潤餅(食夾) 60年
40 正記彰化肉圓 90年
41 阿泉焢肉飯 80年
42 九重粿 百年
43 阿火拉仔麵(米颱)目 70年
44 王罔麵綫糊 80年
45 鬆本坊 90年 伴手禮
46 阿振肉包 百年 伴手禮
47 大元鹹麻糬 50年 伴手禮
南投
48 友德意麵 60年
49 阿連扣仔嗲 60年
50 王品桂花酸梅湯 50年
51 楊傢綠豆粉粿 60年
52 阿嬤臭豆腐 50年
53 董傢肉圓 60年
54 噴水餐廳 70年
雲林
55 目鏡仔麥芽酥 80年
56 怪人花枝鱔魚麵 50年
57 米糕甲 60年
58 老受鴨肉飯 60年
59 煌明假魚肚 50年
60 北港圓仔冰 60年
61 溝仔埧清涼冰店 50年 伴手禮
62 高香珍本店餅舖 百年 伴手禮
南部篇
嘉義
63 噴水雞肉飯 50年
64 王傢祖傳本産牛雜湯 60年
65 麻糬棟 70年
66 祥記鮮蚵料理 60年
颱南
67 祿記包子 百年
68 葉傢小捲米粉 60年
69 阿堂鹹粥 60年
70 阿源炒鱔魚 80年
71 國華街林傢番薯椪 50年
72 洪芋頭擔仔麵 百年
73 阿川虱目魚丸 80年
74 再發號肉粽 百年
75 茂雄蝦仁肉圓 70年
76 鹽水豆簽羹 60年
77 助仔碗粿 80年
78 龍泉冰店 60年
79 籃記東山鴨頭 50年
80 清香鱔魚麵 60年
81 阿桐意麵 60年
82 銀鋒冰果室 60年
高雄
83 大新羊肉店 80年
84 橋頭阿婆(火庚) 70年
85 進來涼冰店 60年
86 大埔鬆仔腳楊桃湯 70年
87 福記炸餛飩 百年
88 正老牌屏東肉圓 70年
89 上順贊肉原大腸粉腸 70年
90 大溝頂(杏)阿囉哈鹵味 60年 伴手禮
91 侯傢鹵味塩水雞 60年 伴手禮
92 協興鼕瓜行 50年 伴手禮
93 三和製餅舖 百年 伴手禮
東部篇
宜蘭、花蓮
94 阿添魚丸米粉 90年
95 信利號 70年
96 味珍香蔔肉店 80年
97 戴記扁食 80年
98 玉裏橋頭麵 60年
99 惠比須餅舖 百年 伴手禮
100 廣聖堂 60年 伴手禮
101 廣來商店 60年 伴手禮
推薦序
中國人講究飲食文化,遐邇馳名,舉世鹹知! 中華科技大學教授 王冕 謹識 癸巳年立鼕於新豐農捨
溯古以來,即有伊尹負鼎、易牙烹調、庖丁解牛等不勝枚舉的事例,提供茶餘飯後,膾炙人口的談興話題。經史典籍更是明文具載,試觀《周禮‧醫師》記述:「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劑。凡食劑視春時,羹劑視夏時,醬劑視鞦時,飲劑視鼕時。凡和,春多酸,夏多苦,鞦多辛,鼕多鹹,調以滑甘。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麥,魚宜苽。」論述內容遍及食品種類,調配閤宜,氛圍特性等範疇。可謂淋灕盡緻,備極周到,直可視為飲食大全,令人絕倒。
頃因西風東漸,颱灣寶島適逢輻輳要衝。飲食文化尤其顯視多元特色,空間上可說是融匯漢洋;時間上絕對連跨古今。爰此,各式各樣的珍饈佳饌,繽紛鋪陳,生活在今日的此地人們,應該是最有口福的群眾。
因緣際會促成我與老爺爺賢棣的師徒情誼。值得稱道的是他與夫人伉儷偕行,鶼鰈情深,平日嗜研柴米油鹽醬醋茶,飲食料理方麵,深具造詣,臻於行傢之列,當之無愧。他倆對於坊間餐館深入品嘗,抉發珍味,蒐羅奇材,日就月將之下,終於纍牘成篇。觀諸字裏行間,明淨優雅,儼若親臨現場;意興盎然,非僅競奇獻巧而已;至於婉轉麯盡之處,猶且韻緻無窮,耐人尋味。
吾以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即勉作者伉儷積年硏味膳食,諸多心得,匯編付梓,以饗同好。姑且不論讀者按圖索驥,能否進入寶山,探驪得珠?起碼開捲有益,倘能沾濡薰漬,産生漣漪般地擴大迴應,或有拋磚引玉,集腋成裘的奇效,不亦樂乎!
自序
自從《一生一定要帶她去的49傢美味餐廳》齣書後,許多親朋好友齣去吃飯前都會來尋求意見:『那一間好吃?』、『那一間便宜?』,唉!那有便宜的約會餐廳?所謂『人怕齣名豬怕肥』……小老婆:『你是怕肥的那個吧?』
喂!沒禮貌,人傢寫序不要插話,我跟小老婆又不可能吃遍所有的餐廳,怎麼有辦法迴答所有的問題呢?隻好上FB敷衍:『等我們吃遍颱灣,再迴答大傢好瞭』,齣版社社長立馬迴應:『你們要吃完全颱小吃喔?我幫你們齣書。』──啥?小老婆:『早跟你說瞭,有三種人不能加他FB,父母、仇人、還有老闆』。
是啦是啦,韆金難買早知道,所以 您在看的這本書就齣現瞭,全颱小吃幾十萬攤,社長是要我們吃到爆血管、吃成豬公嗎?小老婆:『對不起,不是我們,隻有你而已』。(為什麼隻有我?請參考我們第一本書中第15篇的減肥大法)
嘆~(低頭看腰圍),所以經過近一年的爬羅剔抉,參考書目從元朝飲膳正要、清朝隨園食單,一路看到民國唐魯孫大作數十本,分明剖析各項颱灣小吃的曆史源由。最後環島暗訪各地的耆老舊民,試吃近三百間超過半世紀的老店;就為瞭幫大傢找齣真正的颱灣味、記憶中的傢鄉味。
謝謝父母、好友與齣版社的諸公,還要感謝每一間店傢的配閤,雖然你們都不知道我們是來採訪的,我們也都有付錢,但是麵對我們的怪問題,都不厭其煩的迴答;就算忙到滿頭汗,對著鏡頭也盡力擠齣親切的笑容。我相信,也祝福,所有書中介紹的店傢都能繼續經營百年,因為你們對美食的熱情,所有的顧客都能感受得到。
老爺爺與小老婆
我必須說,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美食書”的認知。它不是那種流水綫生産的食譜,也不是浮光掠影的介紹。它更像是一封封寫給曆史的情書,字裏行間都充滿瞭對歲月沉澱的敬意。我特彆欣賞作者的視角,她沒有去追逐最新的潮流,而是選擇瞭一條更具挑戰的道路——挖掘那些被時間打磨得愈發閃亮的“老”味道。通過對這些老字號的探訪,我仿佛窺見瞭颱灣社會的變遷,看到瞭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那些古老的店麵,那些世代相傳的配方,不僅僅是食物,它們承載著傢族的榮耀,社區的記憶,甚至是一個時代的縮影。讀這本書,我學到的不隻是關於食物的知識,更多的是關於“傳承”和“根”。我看到瞭那種不屈不撓、堅守初心的精神,在物欲橫流的當下,顯得尤為珍貴。我開始思考,什麼纔是真正的“美味”?也許,它不僅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心靈深處的觸動,是與曆史的連接,是與傢鄉的情感共鳴。這本書給瞭我太多關於“味道”的啓示,讓我對食物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我嚮來對那些擁有深厚曆史底蘊的事物情有獨鍾,所以這本書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僅僅是一份美食地圖,更像是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她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那些隱藏在颱灣街頭巷尾的“老味道”娓娓道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裏沒有迴避那些老店可能麵臨的挑戰,比如人手不足、技術傳承睏難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它展現瞭這些老店如何剋服睏難,如何將這份寶貴的美味傳承下去。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讓我深受啓發。我開始反思,我們現在所追求的“新”,是否有時會忽略瞭“老”的價值?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老”的生命力,看到瞭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味,它們不僅僅滿足瞭口腹之欲,更承載瞭文化和記憶。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對颱灣的食物和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美味,往往藏在最樸實無華的地方,需要用心去發掘和品味。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欲罷不能的“懷舊指南”。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的,但翻開之後,就被作者細膩的筆觸和飽滿的情感深深打動瞭。她沒有簡單地羅列店鋪信息,而是用非常生動的語言,將那些充滿曆史氣息的場景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我仿佛能聽到店裏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聞到空氣中彌漫的各種香氣,甚至能感受到那種溫暖的人情味。書裏描述的那些老一輩的匠人,他們對食材的堅持,對技藝的鑽研,真的讓人肅然起敬。這種精神,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和速成的時代,顯得尤為可貴。我特彆喜歡書裏提到的一些小細節,比如某個老店門口的招牌,某個老闆娘熟練地包著餃子的手,這些平凡卻充滿力量的畫麵,構成瞭我對颱灣美食最深刻的印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食物的書,它更像是一本關於“人”的書,關於那些用一生在堅持和熱愛的人的故事。讀完之後,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感動,也更加渴望去親身感受那些被時間洗禮過的美味。
评分”進行分隔。 這本《颱灣老字號》簡直是一場味蕾的穿越之旅!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自己就像被施瞭魔法,瞬間迴到瞭幾十年前的颱灣街頭巷尾。書裏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弄玄虛的擺盤,隻有最樸實、最真誠的食材和最用心的烹飪。它不僅僅是介紹瞭幾十傢店,更像是在講述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傳承瞭幾代人的技藝的描寫,那種對食材的敬畏,對味道的執著,真的能感受到一種“匠心”在流淌。讀著讀著,我腦海裏就浮現齣那些熟悉的畫麵:清晨的市場,熱氣騰騰的竈颱,以及忙碌卻快樂的老闆和老闆娘。他們不僅僅是在做生意,更是在守護著一份記憶,一份情感。書裏提到的那些小吃,有些我小時候就吃過,但多年未見,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再次“品嘗”到它們。還有一些我從未聽說過的,讀完之後就躍躍欲試,恨不得立刻齣發去尋找。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颱灣的美食,不再是那些網紅店的排隊美食,而是那些真正紮根在颱灣土地上,擁有深厚曆史底蘊的寶藏。它讓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找到瞭一個可以慢下來,用心去感受美好的角落。
评分收到!我將以五位不同讀者、不同語氣的口吻,為您創作五篇風格迥異、內容豐富且不直接提及圖書內容的圖書評價。每篇評價都將力求飽滿,避免AI痕跡,並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