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篇民間故事由他一人傳述
大故事傢──靳景祥,不僅是中國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大發現,更代錶瞭中國民間文化內涵的傳承。
本書以民間故事傳承人靳景祥及其故事講述為研究對象,以紮實而深入的田野調查為基礎,對靳景祥故事的養成條件、講述曆程、傳承現狀以及保護政策等進行調查和研究,分析靳景祥故事的特色和講述藝術,及其與耿村故事村之間的相互關係,力求體現靳景祥故事講述的傳統性與現代性,為中國民間故事遺産的傳承與保護提供個案依據和學理藉鑒。
本書特色
秀威民俗與民間文學叢書第一本。
對河北民間故事大傢靳景祥的故事講述提供完整的調查和研究。
作者簡介
林繼富
漢族,法學(民俗學)博士,亞細亞民間敍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兼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重點學科中央民族大學民俗學學科負責人,中央民族大學民俗學研究室主任。
主持多項國傢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山花奬」和教育部等多項奬勵。
齣版《靈性高原:西藏民間信仰源流》、《解釋民俗學》、《民間敍事傳統與故事傳承》、《西藏節日覓蹤》、《民間敍事傳統與村落文化共同體建構》、《民間敍事與非物質文化遺産》、《清江流域土傢族始祖信仰現代錶述研究》等十一部專著,主編《中國民間故事講述研究》、《中國民族公共文化時間研究》等叢書,發錶一百七十餘篇民俗學專業論文。研究方嚮:中國民俗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民間敍事學。
李敬儒
河北石傢莊人。
二○○六年畢業於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二○一一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民俗學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嚮為民間敍事文學。
序 言
緒 論
第一章 靳景祥故事的養成
第一節 從守墳人到村落共同體
第二節 「窮講善唸村」的文化生境
第二章 靳景祥的故事人生
第一節 九門獨子
第二節 學藝經曆
第三節 學廚與開飯
第四節 慘遭厄運
第五節 寄情故事
第三章 靳景祥的故事特色
第一節 故事內容兼容並包
第二節 評書式的講述風格
第三節 故事錶述完整細緻
第四章 靳景祥與耿村故事
第一節 耿村的故事講述傳統
第二節 耿村故事的審美傾嚮
第三節 靳景祥引領耿村故事講述
第五章 靳景祥故事的講述藝術
第一節 村民生活中的講述
第二節 官員學者中的講述
第三節 公共場閤中的講述
第六章 靳景祥講述的典型故事
第一節 兩兄弟故事
第二節 夫妻捎書
第三節 三女婿拜壽
第七章 靳景祥的保護
第一節 靳景祥現在的生活
第二節 靳景祥的故事採錄
結 語
附 錄
靳景祥的故事選
田野日誌選
靳景祥故事輯錄和研究索引
參考文獻
後 記
緒 論
民間故事是廣大民眾創作和傳承的語言藝術,它在人們口頭流傳,並不斷得到完善。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講故事,有些人隻是喜歡聽,當觀眾的時候多;有些人則很有講故事的願望和講故事的纔能,在故事傳承的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瑞典著名學者卡爾•威廉•馮•賽多(Carl Wilhelm Von Sydow)說過:「民間故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以一種散漫的狀態流傳的,隻有極少的有好記憶、生動的想像力和敘述能力的積極的傳統攜帶者纔能傳播故事,僅僅是他們纔嚮彆人講述故事。」 講述者在講述活動中總是起著主導作用,他們是講述活動的主體。講述主體與聽眾構成知識共同體,從而在生活中生産故事、傳播故事。
靳景祥,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漢族農民,一個生活坎坷、技藝超群的民間故事講述傢,被賈芝、張文、林相泰等學者稱為「河北的重大發現」、「難得的大故事傢」。他學過說書,開過飯店,從耿村走齣過,又迴到耿村,但從未離開過生他、養他的燕趙大地,他與他的鄉親們共同延續著獨具特色的冀中平原漢族民間文化傳統。自一九八七年五月被發現以來,靳景祥一直備受學界和媒體的關注。
至二○○四年五月,十一次耿村民間故事普查,集中採錄瞭靳景祥的故事四百多篇,另外還有歌謠、謎語、歇後語、諺語等八百多條(首),總計八十多萬字。
一九八七年七月,靳景祥應邀齣席瞭由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在承德市舉辦的「中國故事學會首屆年會」;一九八八年四月,他應邀參加河北省三套集成辦公室和石傢莊地區文聯主辦的「耿村故事傢群研討會」。
一九八八年一月,靳景祥加入河北省民間文藝傢協會,同年,被河北省民間文學三套集成辦公室和河北省民間文藝傢協會聯閤正式授予「河北省民間故事講述傢」稱號。
一九九一年九月,又被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破例發展為會員。由此,靳景祥成瞭全省、全國著名的民間故事傢,多次齣席各級學術會議進行演講。
二○○七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公佈靳景祥為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耿村民間故事」項目代錶性傳承人。
靳景祥與民間故事的淵源關係,從他一齣生就開始瞭。在這個彌漫著故事講述氛圍的冀中平原上的小村莊裏,靳景祥的傢人和鄉鄰都會講故事,他從小就是聽著奶奶和媽媽的搖籃麯入睡,大伯靳英瑞更是遠近聞名的西河大鼓藝人,這些都給予他強烈的感染和薰陶。而童年時期在姨姨傢的寄養生活,也讓靳景祥從愛說、愛笑、愛熱鬧的姨姨、姨父那裏,聽來瞭好多故事。談到與民間故事的情結,靳景祥說:「從小覺得聽故事稀罕,怪有意思,真是百聽不厭。」
靳景祥故事的養成,與耿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故事講述傳統分不開。耿村自古就處於山西陽泉到山東德州的交通要道上,香火旺盛的耿王廟會和繁華的逢陰曆一、六日集市,養成瞭耿村這個文化聚落經商和講故事的兩大古風。四麵八方的客商帶來瞭各種各樣的生産生活用品,也帶來瞭他們的故事、歌謠。年幼的靳景祥,在大伯開的旅店裏,聽客人們講的天南海北的故事不計其數。成年後的靳景祥,離開瞭耿村,在槁城縣城開起瞭飯店。在那裏,他的視野更加開闊,聽到瞭更多、質量更高的故事。
如果說在晉縣姨姨傢、耿村集市上、槁城飯店裏聽故事,是為靳景祥成為故事傢做瞭「量」上的準備,那麼,靳景祥的學書經曆,以及對故事的反覆琢磨,就為他作為故事傢做瞭「質」上的準備。跟大伯靳英瑞和石傢莊的樊春秀學的說書本子,靳景祥現在都不會講給彆人聽,但學說書的經曆,鑄就瞭他的講述風格,尤其是講故事時的語氣、語速、模仿能力和肢體語言。同時,將大量評書套語運用到故事當中,也使故事更完整,更能吸引人。
更為重要的是,他的故事講述素材很多取自說書本子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使靳景祥成為連接底邊文化與通俗講唱藝術的中間人物。但是,靳景祥並不是將聽來的故事簡單復述給彆人,而是加入瞭自己的思考,把不符閤邏輯的地方改掉,把不夠完善的故事補充完整。正是不斷攝取民間敘事的傳統,且通過自己的思考,將生活經曆和講述特色融入到故事講述當中,纔使得靳景祥一步步成長為中國齣色的民間故事講述傢。
聽過靳景祥講故事的人不計其數,年齡最小的有未經世事的孩童,年長的有耄耋之年的老者。鄉親鄰裏聽過他的故事,官員、學者聽過他的故事,外國故事傢也聽過他的故事。從二○○二年開始,美國故事代錶團每隔一兩年都會訪問一次耿村,盡管他們之間的交流需要有翻譯,但靳景祥繪聲繪色的講演還是感染瞭國外友人和專傢,他們紛紛竪起大拇指嘖嘖稱贊。靳景祥講故事吐詞清晰,錶達準確,結構完整,描述細緻,邏輯性強,情節麯摺生動,評書味明顯,總能恰到好處地抓住聽眾的品位和情緒,很有藝術感。
靳景祥不僅是耿村民間故事的代錶性傳承人,更是中華民族民間故事講述傢的傑齣代錶。對靳景祥故事講述曆程、養成條件、傳承現狀,以及保護政策的調查研究,將為中國,乃至世界民間故事遺産的保護與傳承做齣寶貴的貢獻。
靳景祥豐富的人生閱曆和學藝生涯,造就瞭他樂觀開朗的性格,使他成為耿村非常有特色的故事講述傢,也具有一個民間故事傢所應具備的所有潛質和能力。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靳景祥,雖然聽力有很大下降,體力大不如前,但他仍精力充沛,對故事講述仍然進行著不倦的探索,他的人生故事與故事人生成就瞭其獨具個人風采的故事特色和講述特點。
第一節故事內容相容並包
靳景祥故事內容涉及到很多方麵,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雜」。這種特點與耿村獨特的曆史地理背景,以及靳景祥個人豐富的人生閱曆,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耿村民間故事演講協會會長靳春利說:「他(靳景祥)哪樣的故事也有。新的,老的,現在的,古代的,笑話,……都有。」根據已齣版的耿村故事集,筆者統計瞭靳景祥各樣作品的數量,包括神話三篇,民間傳說六十八篇,民間故事一百二十二篇,共計一百九十三篇,各類故事具體篇數見錶3-1,靳景祥各類故事的分佈狀況,基本可以代錶耿村故事的類彆分佈情況。
從內容上來,靳景祥講述的故事,涉及瞭所有的故事類彆。在靳景祥已發錶的故事中,神話隻有三篇,所占比例最少,這與神話在耿村這種較為開放發達地區逐漸被其他故事類彆取代的規律完全吻閤。靳景祥講述的神話雖少,但都具有代錶性。《伏羲與女媧》講述瞭女媧補天失敗後,人間發瞭大水,把人們都淹死瞭,隻剩下伏羲和女媧兄妹倆,他倆用鑿石頭、滾磨盤的方式,最終結成瞭夫妻。靳景祥用具有華北地區特色的語言,嚮我們解釋瞭兄妹婚的來曆。《嫦娥與後羿》是漢族地區都非常流行的神話,在靳景祥的講述中,嫦娥並不是彆人口中見利忘義的人,而是為瞭上月宮藉箭拯救蒼生,纔不得不代替後羿吃下靈藥飛上月宮的英雄式人物。靳景祥的第三篇神話是二○○三年講的《女媧與北鬥星》,女媧補天後又纍又渴,就讓她乾女兒去找水喝,太上老君變成的白鬍子老頭送給瞭女媧乾女兒盛水的口袋,還把勺子扔上天變成瞭北鬥七星,為她指明瞭迴傢的路。女媧喝瞭乾女兒帶迴來的水,又用這水摶土造人。
拿起這本《靳景祥故事講述研究》,我懷揣著一份純粹的好奇心,想看看這個故事將如何展開。我並非曆史專傢,也不是文學評論傢,我隻是一個熱愛閱讀的普通人,喜歡在書中遇見有意思的人和事。我猜測,這本書或許會以一種非常平實、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靳景祥的人生故事。我尤其關注的是,作者是如何處理“故事講述”這個概念的。是側重於靳景祥本人的講述方式,還是研究者對這些故事的解讀與梳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敘事技巧的啓發,讓我們理解一個好的故事是如何被構建、被傳播的。我希望作者能夠拋開枯燥的學術理論,用生動鮮活的語言,將靳景祥的經曆呈現在我們麵前,讓我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他的喜怒哀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故事的講述者,用自己的方式去記錄、去傳承。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些關於“講述”的思考,或許還能讓我對如何更好地錶達自己,如何去傾聽他人,有更深的體會。
评分一本《靳景祥故事講述研究》的書擺在我的書架上,封麵設計樸實卻充滿故事感,總讓我忍不住想翻開看看。我承認,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的,靳景祥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年代的厚重感,而“故事講述研究”則預示著它不僅僅是簡單的人物傳記,更可能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我最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否像一部精心編織的 tapestry,將靳景祥的人生經曆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展現齣那個時代普通人特有的堅韌與智慧。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比如珍貴的信件、日記,或是對親曆者的深度訪談,勾勒齣靳景祥這位人物的立體畫像。我非常好奇,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他究竟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又是如何將自己的經曆轉化為一種獨特的敘事,影響瞭一代又一代的人。這本書,我希望它能讓我感受到曆史的溫度,觸摸到人物的靈魂,而不僅僅是對某個曆史事件的簡單復述。我渴望從中讀齣人性的復雜與光輝,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世界,甚至在字裏行間找到與我自身相似的情感共鳴。
评分《靳景祥故事講述研究》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關於“傳承”的探索。我希望它能夠通過對靳景祥故事講述的研究,摺射齣一種文化傳承的脈絡。我猜想,書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關於口述傳統的分析,或者對民間故事的挖掘。我更關心的是,作者是如何理解“故事講述”在這個傳承過程中的作用的。我希望它能讓我看到,一個人的經曆,是如何通過講述,變成一種集體記憶,一種文化符號。我期待它能夠讓我理解,在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下,故事的講述方式會有何種變化,以及這些變化背後所反映的社會文化變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認識到,每一個人的故事,無論大小,都可能蘊含著珍貴的曆史信息和文化價值。我期望它能夠啓發我去思考,我們自己是如何傳承故事的,以及我們的故事,又將如何被後人所講述。我希望它能帶給我一種對曆史和文化的敬畏感,以及對生命故事的無限珍視。
评分《靳景祥故事講述研究》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扇通往特定曆史時期和人物內心世界的窗戶。我希望它能以一種深入淺齣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靳景祥的世界,去理解他的選擇,他的睏境,以及他麵對生活時的態度。我猜測,書中關於“故事講述”的研究部分,或許會涉及到一些關於口述史、民間文學,甚至是傳播學的理論,但我更期待的是,這些理論能夠巧妙地融入到對靳景祥故事的分析中,而不是生硬地堆砌。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細緻的分析,揭示齣靳景祥的故事中蘊含的文化信息和時代特徵。我更看重的是,這本書能否讓我感受到,在曆史的長河中,個體的命運是如何與時代緊密相連的。我希望它能引發我對於“記憶”與“講述”之間關係的思考,瞭解故事是如何被一代代傳遞下去,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故事又發生瞭怎樣的變化。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去重新審視那些被時間衝刷的過往,去發現其中被忽略的細節和價值。
评分我對《靳景祥故事講述研究》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它是否能提供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我希望它能夠跳脫齣傳統的曆史敘述模式,以一種更加文學化、更具藝術性的方式來呈現靳景祥的故事。我設想,作者或許會運用一些非綫性的敘事結構,或者通過大量的細節描寫,來營造齣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我希望書中能夠有許多引人入勝的細節,比如對當時社會風貌的描繪,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深入刻畫,甚至是對一些重要曆史事件的側麵描寫,都能夠讓讀者感受到曆史的鮮活與真實。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的一位“老朋友”,在閑暇時光,翻開它,就能與靳景祥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希望從中能夠獲得一種情感上的慰藉,或者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中,找到一些關於人生哲理的啓示。我期待它能夠讓我感受到,即使是最平凡的人物,也可能擁有著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值得被講述的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