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論述颱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曆程
在「共生的曆史」中建構近代颱灣兒童文學的史實規模
從意識型態談日治時期無論是颱灣新文學作傢以及在教育體係的颱籍教諭和訓導,或是日本居颱的兒童文學作傢,他們超越國族以及殖民、被殖民的政治符碼的差異性,朝嚮共同爲學童寫作兒童文學作品的共通性與一緻性,甚至在三○年代締造齣颱灣近代兒童文學的黃金時期。
本書特色
1.本書論述颱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曆程,在「共生的曆史」中建構近代颱灣兒童文學的史實規模。
2.內容強調颱灣新文學與兒童文學的關係是同歌同行、同源分流的。是國內首次將颱灣新文學與颱灣兒童文學相提並論的學術研究,進而證明颱灣兒童文學有其以颱灣為主體性的曆史發展進程,絕不是所謂的「橫的移植」。
3.書末附有年錶。
名人推薦
林良 (資深兒童文學作傢)
傅林統 (兒童文學作傢)
作者簡介
邱各容
學曆:國立颱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文學碩士
行政經曆:光復書局編輯部經理、東方齣版社總經理、富春文化事業公司總經理、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常務理監事颱灣兒童文學協會理事、颱北市兒童文學教育學會理事
教學經曆: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颱彎文學係兼任講師
獲奬:中國文藝協會第42屆文藝奬章兒童文學史料奬
著作:《兒童文學史料初稿 1945-1989》(1990)、《永不褪色的金山—九份》(1999)、《人性點綫麵》(2000)、《播種希望的人們—颱灣兒童文學工作者群像》(2002)、《迴首來時路—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迢》(2003)、《颱彎兒童文學史》(2005)、《颱彎兒童文學年錶 1895-2004》(2007)、《颱灣兒童文學作傢及作品論》(2008)、《颱灣兒童文學一百年》(與林文寶閤著)、《颱灣兒童文學史文論選集》(與林文寶閤編)(2011)、《颱灣圖書齣版年錶 1912-2010》(2013)
微曦—颱灣近代兒童文學研究的曙光:自序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颱灣近代兒童文學史的定義與定位
第二節 殖民主與被殖民者建構共生的曆史
第三節 史料是建檔勾微的礎石
第四節 作傢身分與作品的符碼
第五節 颱灣文學與颱灣兒童文學同歌同行
第六節 颱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曆程
第貳章 日治初期的颱灣兒童文學:獨角唱戲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開墾者素描
一 宇井生:最早發錶兒童文學文章者
二 西岡英夫:實演童話推動者
三 吉川精馬:創辦颱灣最早的兒童雜誌
第三節 颱灣歌謠與風俗的採擷
一 平澤丁東與《颱灣歌謠與名故事》
二 片崗巖與《颱灣風俗誌》
第四節 影響深遠的刊物
一 《颱灣教育》
二 《學友》
第五節 良好基礎的奠定
第參章 二○年代的颱灣兒童文學:花開並蒂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童謠編輯者:宮尾 進
第三節 方興未艾的兒童文化活動
第四節 兒童文學作品齣現
一 《颱灣教育》刊載的兒童文學作品
二 《颱灣民報》刊載的兒童文學作品
三 日籍作傢與作品
四 莊傳沛及其童謠作品
五 其他颱籍作傢與作品
六 張耀堂擲地有聲的童話研究
第五節 創作性作品的大量齣現
第肆章 三○年代的颱灣兒童文學:黃金時期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推動者行止
一 日本居颱作傢
(一)西川滿:齣版傢兼作傢
(二)日高紅椿:童謠舞蹈推動者
(三)窗 道雄:融入颱灣的童謠詩人
(四)池田敏雄:發掘黃鳳姿的伯樂
(五)西岡英夫:全纔型文學作傢
二 颱灣新文學作傢/88
(一) 賴 和:兒童文學的關心者
(二) 連溫卿:參與嚮國際介紹颱灣童話者
(三) 周定山:來自鹿港的民間文學傢
(四) 江肖梅:俗文學的守護者
(五) 許丙丁:以漢文書寫長篇滑稽童話
(六) 蔡鞦桐:北港「保正作傢」
(七) 張我軍:唯一與兒童文學接觸的作傢
(八) 硃點人:輕功利、重修養的麒麟兒
(九) 郭鞦生:提倡颱灣話文的健將
(十) 李獻璋:編著《颱灣民間文學集》
(十一)楊逵:人道的社會主義者
(十二)楊鬆茂:中文作品最多的作傢
(十三)楊雲萍:颱灣第一份白話文雜誌創辦人
(十四)吳新榮:與兒童文學擦身而過
(十五)王詩琅:颱灣安徒生
(十六)翁鬧:天妒英纔的小說傢
(十七)林越峰:颱灣童話寫作前行者
(十八)張文環:以成長為主題的殖民地作傢
(十九)黃得時:關心兒童文學的學者
(二十)莊鬆林:颱灣民俗學的開拓者
(廿一)龍瑛宗:一生以日文創作為主的作傢
(廿二)廖漢臣:新文學運動健將之一
(廿三)巫永福:颱灣少年小說寫作前行者
(廿四)呂赫若:英年早逝的文學傢
(廿五)黃耀麟:童謠詩人
三 張深切與《颱灣文藝》
四 黃鳳姿:颱灣文學少女
第三節 兒童文化活動與兒童讀物齣版
一 兒童文化活動
二 兒童讀物齣版
第四節 百花爭艷的雜誌刊物
一 日本人創辦的兒童文學刊物
(一)《童心》
(二)《色ある風》
(三)《ねむの木》
(四)《兒童街》
二 颱灣人刊行的文藝雜誌
(一)《南音》
(二)《先發部隊》、《第一綫》
(三)《颱灣文藝》
(四)《颱灣新文學》
第五節 果實纍纍慶豐收
第伍章 四○年代的颱灣兒童文學:繼往開來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傳承者身影
一 黃連發:英年早逝的兒童文化關心者
二 吳瀛濤:採風擷俗的詩人
三 周伯陽:倘佯於兒歌世界的作傢
四 詹 冰:兒童文學世界的詩人
五 陳韆武:颱灣兒童詩創作的開拓者
六 張彥勛:颱灣新詩運動的推動者
第三節 共生共存的文學刊物
一 《文藝颱灣》:颱灣總督府禦用雜誌
二 《颱灣藝術》:突顯江肖梅個人魅力的雜誌
三 《民俗颱灣》:代錶日本人的良心刊物
四 《ふちぐさ》:頗具曆史意義的同人誌
第四節 承先啓後的颱灣文化協進會
第五節 皇民化時期的尾聲
參考文獻
附錄:颱灣近代兒童文學年錶
推序薦
網口既寬,網眼又細
過去,有關颱灣兒童文學史的論述,習慣上都從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颱灣光復說起。這是因為論述者對日治時期的颱灣瞭解不多,資料又缺乏,所以想談也無從談起。這樣的情況,給人一種印象,就是颱灣在日治時期的兒童文學是一片空白。彌補這樣的缺憾,唯有期待熟悉颱灣社會、熟悉颱灣文學的本土研究者的努力瞭。
這一本《颱灣近代兒童文學史》,正好彌補瞭前麵提到的缺憾。更難得的是著者恰好又是齣生於颱灣,瞭解颱灣社會、颱灣文學的兒童文學研究者,所以格外值得珍惜。
本書作者邱各容先生,也是颱灣第一本《颱灣兒童文學史》的著者。他齣生於新北市的九份。他是一位兒童文學研究者,一直把書寫颱灣兒童文學發展的曆史視為己任。他對史料的蒐集和整理有濃厚的興趣。二十多年來,他蒐集的史料發展成一個令人注目的颱灣兒童文學史料庫。這些史料的閱讀、研判、增補、修正,是多麼繁重的工作,但是他卻能甘之如飴,應付裕如。這個史料庫,常能對其他的研究者提供適時的幫助,節省許多自己爬梳的辛勞。
邱各容在兒童文學世界裏的資曆十分完整。他是作者、編者、評論者;又是童書齣版公司的總經理、發行人,負責管理和行銷;在東方齣版社總經理任內辦過一係列兒童文學座談會,在靜宜大學教過兒童文學。他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贈的兒童文學史料奬章,而且擔任過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因為這個緣故,他撒齣去的「史料蒐集網」,方麵既廣,範圍很大,「網口既寬,網眼又細」,令人不能不驚嘆他蒐集史料的巨細靡遺。
讀一本文學史著作,所讀的有兩樣事。第一是著者的發現和見解,第二是可以作為論據的豐富史料。邱各容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在日治時期,無論是具有「殖民者」身分的日本作傢和學者,或者是「被殖民」的颱灣作傢和學者,都曾經在童謠的創作、兒歌的蒐集、颱灣民間故事的整理,齣現過相互支援、共同參與的盛況。他們為瞭兒童文學的緣故,放下瞭對立的意識型態,達成瞭一次「不可能的和諧」,爲颱灣近代的兒童文學完成瞭奠基的工作。這是把「純真」視為「美學錶現」的兒童文學纔辦得到的。
另一個發現是在日治時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日本強力推動「皇民化」運動,禁止漢文的傳播。當時以日文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颱灣作傢已有十八位,而以漢文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颱灣作傢,也有十七位。可見在日治時期,颱灣的兒童文學並不是「一片空白」。
為瞭探索這三十幾位颱灣作傢的姓名、筆名和他們的作品內容,邱各容長期獨處在國立颱灣圖書館六樓的「颱灣資料中心」,遍讀在日治時期刊行的、紙張已經發黃的雜誌,把他們的作品一一找齣,一一登錄。這一本《颱灣近代兒童文學史》就是靠他耗去大量體力和心血換來的。
邱各容的著作,常附有許多他製作的年錶和附錄。這些年錶和附錄都很有價值,我把它視為我的「颱灣兒童文學百科事典」,是我讀書、寫作常會用到的。這本書,當然也不例外。
因為喜歡這本書,所以我寫瞭前麵的幾句話,列舉它的特色和優點。現在,就讓我以這幾句話,做為我為這本書寫的一篇短序吧。
前國語日報社董事長.資深兒童文學作傢 林良
第壹章 緒論
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結果清廷大敗,1895年4月17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清廷大學士李鴻章代錶中日雙方,於日本下關簽訂《馬關條約》,根據條約,同意中國賠款庫平銀兩億兩,並割讓颱灣、澎湖給日本。同年6月17日,日本治颱第一任總督兼海軍大將樺山資紀率領文武百官於颱北巡撫衙門舊址,舉行「颱灣總督府始政典禮」,就從這一天開始,颱灣進入所謂的「日治時期」,共計曆經「明治」、「大正」、「昭和」等三位日本天皇時代。
從1985年6月17日到1945年8月止,半世紀的日治時期,颱灣人和日本殖民統治者共構成「共生的曆史」。
1907年(明治38年)颱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發行的民間故事《むかしばなし 第一桃太郎》和1912年(大正元年)《むかしばなし 第二埔裏社鏡》二書,正式揭開颱灣近代兒童文學發展的序幕。易而言之,十九世紀初葉,是颱灣近代兒童文學發展的初始。
第一節 颱灣近代兒童文學史的定義與定位
半世紀的日本殖民統治,在颱灣這塊土地所孕育産生的兒童文學,無論是居颱的日本作傢、童謠小作傢、兒童文化工作者;或是颱灣在地的新文學作傢、師範學校颱籍教諭、公學校颱籍訓導、童謠小作傢、文化工作者等所共同建構的颱灣兒童文學,統稱為日治時期颱灣兒童文學,又稱為颱灣近代兒童文學。
雖然在政治上颱灣是日本的殖民地,但在文化上依然保有中華文化的傳承。在政治上,日本藉由強勢武力,在「去中國化,再日本化」的殖民政策下,以殖民主的身分企圖「同化」颱灣人民歸屬為日本人;但在文化上卻以「鴨子劃水」的迂迴方式,透過所謂的「國語教育」,「異化」颱灣人的思想,接受日本教育。
**評價四** 作為一名曾經在颱灣生活過一段時間的讀者,我對這裏的文化氛圍有著特彆的情感。這本書的齣現,恰好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颱灣兒童文學的懷舊之情。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是一本充滿瞭溫情和迴憶的讀物。書中那些耳熟能詳的繪本、童謠,以及那些曾經陪伴我度過童年時光的作傢們,都隨著文字的展開而鮮活起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時期兒童文學創作風格變化的梳理,從早期較為單一的教育性,到後來多元化的發展,這種變化摺射齣颱灣社會自身的進步和開放。它讓我看到瞭兒童文學是如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如何更貼近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這本書讓我在重溫童年美好的同時,也更深刻地理解瞭颱灣兒童文學在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情感的寄托和心靈的慰藉。
评分**評價五** 說實話,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颱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瞭解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說是知之甚少。但正是這種“未知”激發瞭我深入探索的興趣。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它以一種極其係統和專業的方式,為我構建瞭一個清晰的颱灣近代兒童文學發展圖景。從早期殖民時期的影響,到戰後國民政府的推廣,再到民主化進程中的多元聲音,每一個階段的演變都通過翔實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得以呈現。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過程中,對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兒童文學作品的對比和辨析,這讓我看到瞭這個領域內部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文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曆史”和“文化”的書,因為它深刻地反映瞭社會變遷對兒童文學創作的影響,也反過來揭示瞭兒童文學在塑造社會認知中的作用。這本書讓我對“近代”這兩個字有瞭更具象的理解,也讓我看到瞭颱灣兒童文學所蘊含的強大生命力和文化價值。
评分**評價三** 我是一名對颱灣曆史和文化充滿好奇的讀者,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的介紹,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翻閱這本書,我仿佛踏上瞭一條時光隧道,看到瞭颱灣近代兒童文學是如何從萌芽到茁壯成長的。書中對早期啓濛讀物、抗戰時期的兒童文學、以及戰後初期兒童文學的論述,都讓我感到新奇且深刻。我尤其對那些在特殊時期,依然努力為孩子們創作充滿希望和想象力故事的作傢們感到欽佩。他們不僅僅是寫作者,更是時代的記錄者和文化傳承者。書中對不同時期兒童文學的社會功能和教育意義的分析,讓我意識到,兒童文學並非簡單的消遣,它承載著塑造下一代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使命。這本書就像一個百科全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颱灣近代社會文化發展的新窗口,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孩子們的世界,以及那些默默耕耘的創作者們。
评分**評價一** 剛翻開這本書,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封麵那帶著歲月痕跡的插畫吸引瞭。雖然我一直對兒童文學抱有濃厚興趣,但對於“颱灣近代”這個概念,總覺得有些模糊。這本書就像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娓娓道來,一點點為我勾勒齣颱灣兒童文學發展的脈絡。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早期兒童讀物創作的論述所打動,那些在時代洪流中努力為孩子保留一片純淨世界的作傢們,他們的名字雖然不像今日這般響亮,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下一代的關懷,真的讓人肅然起敬。書中細緻地梳理瞭不同時期兒童文學的主題、風格以及受到的社會影響,讓我看到瞭兒童文學並非獨立存在,而是與整個社會的變遷緊密相連。它不僅僅是故事的堆砌,更是時代的迴聲,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年代,感受著孩子們閱讀的快樂,也體會著創作者的艱辛與付齣。這本書讓我對“近代”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包含時間上的跨度,更蘊含著精神上的演進。
评分**評價二**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兒童教育和閱讀推廣的人,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颱灣兒童文學發展史的著作。這本書無疑填補瞭我的一個重要空白。它並非僅僅羅列名傢名作,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年代兒童文學的特點,比如早期充滿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到後來更注重兒童心理和情感的敘事,再到如今多元化、國際化的趨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幾位關鍵性作傢及其代錶作的解讀,這些解讀不僅展現瞭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更揭示瞭他們創作背後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思潮。作者的分析鞭闢入裏,既有宏觀的曆史視角,又不失對微觀文本的細緻考量。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那些曾經影響瞭一代又一代颱灣孩子的故事,是如何孕育而成,又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本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寶貴資料,對於希望瞭解颱灣兒童文化發展軌跡的普通讀者來說,也是一本極具啓發性的讀物。它讓我看到瞭兒童文學背後那龐大的社會文化網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