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詩人側顔

颱灣詩人側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詩歌
  • 現代詩
  • 詩人
  • 文學
  • 文化
  • 藝術
  • 颱灣文學
  • 詩集
  • 人文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共討論22位詩人,從巫永福、陳韆武、錦連、黃騰輝、趙天儀,……到蘇紹連、陳胤、陳金順、林明理、薛淑麗、李長青、甲木木等,不論年長或青春年少,往生抑健筆者,他(她)們都是過去式與進行式地在颱灣詩界裏活躍。本書寫作時間約2007年至2011年間,為前一書《颱灣詩人群像》(2007年)的續篇。
 
本書特色
 
  本書是《颱灣詩人群像》的續篇,評論瞭22位颱灣代錶性詩人及其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莫渝
 
  本名林良雅,1948年齣生於苗栗縣竹南鎮中港溪畔,現居北颱灣大漢溪畔。長期與詩文學為伍。近年齣版《莫渝詩文集》(2005年);評論集《颱灣詩人群像》(2007年)、《波光瀲灧――20世紀法國文學》(2007年);詩集《第一道曙光》(2007年)、《革命軍》(2010年)、《走入春雨》(2011年);颱語詩集《春天 ê 百閤》(2011年)、《光之穹頂》(2013年)。
 
  主編《詩人愛情社會學》(2011年)、《笠園玫瑰――笠女詩人選集》(2012年)。

圖書目錄

自序 側顔的神韻 
 
散發靜光的銀杏───懷思巫永福先生的「文學之路」 
【附錄】巨樹───送巫永福先生 
【附錄】送文壇老前輩巫永福詩伯 
【附錄】輓聯 
人際╱人慾的勾纏與角力───析論巫永福短篇小說〈慾〉 
颱灣新詩史的明燈───陳韆武先生給予颱灣詩界的啓示 
【附錄】一盞明燈───謹呈詩人陳韆武(陳武雄)長輩 
【附錄】感懷 
【附錄】故人入我夢? 
【附錄】暮春,一枚葉子飄墜───敬輓前輩詩人陳韆武先生
【附錄】送韆武仙 
生存睏境的掙脫───錦連初論 
【附件一】錦連早期詩作刊登《現代詩》索引 
【附件二】〈蚊子淚〉的解讀摘要 
【附件三】莫渝電話請教錦連簡要記錄 
【附錄】人生愁苦 詩藝留存───殤送前輩詩人錦連先生 
【附錄】詩人的畫廊───懷錦連先生 
尋求寂寞心靈的齣口───讀黃騰輝的詩 
黃騰輝三首詩簡評 
【附錄】深入閱讀的喜悅───《閱讀黃騰輝》編後記 
纔情四展章迴體文學的現代版───讀《莊柏林散文詩集》 
莊柏林三首詩簡評 
鞦收後的田野───讀趙天儀的詩 
杜國清的詩解說 
消隱在海上的異鄉人 
【附錄】搭船遠行───送詩人拾虹 
陳填側影 
【附錄】讀陳填的〈草原上的對話〉 
【附錄】我的鄰居是詩人───賀詩人陳填(陳武雄)入閣農委會主任委員 
蘇紹連的詩解說 
渡也的詩解說 
風海交織的情韻───讀渡也的傢鄉詩集 
詩壇五絕李昌憲 
平實的心聲───讀李昌憲詩集《露珠》 
寫不完的傢鄉情―讀徐慶東的詩 
潮來潮去的驚喜───潘景新詩集《潮間帶》詩語 
物我位移 極緻情韻―讀陳胤的詩 
心儀與仰慕───讀陳金順的詩集《一欉文學樹》 
清澄的詩思───讀明理的詩 
在靜美田園裏安頓位置───讀薛淑麗詩集《水田之春》 
城鄉記憶的定格───速記純樸與誠實的李國躍 
找迴柏榖 
化身或轉世───讀李長青的散文詩 
詩,幸福的隱喻───讀甲木木詩集《幸福專賣店》 
詩、愛與幸福───讀林姿伶詩集《剪幾行春天給自己》 
 
後記
 

圖書序言

側顔的神韻
 
  英國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 1879-1970)這位傑齣小說傢,有一部被譽為「現代小說美學經典」的論著《小說麵麵觀》乙書,裏麵說:「(文學寫作) 揭示瞭人物隱祕的內心生活。」颱灣文學研究專傢許俊雅教授亦說:「我固執地以為文學最能說齣一個人內心真正的想法,……」(遠流版《颱灣小說‧青春讀本》總序)。內心隱祕,內心真正的想法,都藉文字傳輸成文學作品。作為符碼的文字,儼然窗口,彷彿眼神,讓堆棧般的軀殼進行呼吸吐納氣息。
 
  這裏所言眼神與氣息,似乎等同於中國古人所言「神韻」?顧愷之(約344-405)是中國東晉時代的畫傢、繪畫理論傢、詩人,其畫論築起的美學,以「傳神寫照」為核心,結閤當時道釋學理的文學思潮派兼派彆,強調瞭「神」概念的主張,認為「神」包含有幾個意義:人物的性格特徵、人物的纔情與智慧、人物的情感狀態及錶現於外的姿樣、人物所達到的某種精神境界。順此,往後的曆史推衍齣「神韻說」的理論與鑑賞。
 
  神韻,亦算當事人的風格吧。
 
  如是,文學作品呈現瞭作者的神韻。閱讀文學作品,多多少少企圖詮釋(窺視?)作者的神韻,或者捕捉瞭幾分的神韻。
 
  長年以來,持續地讀寫。閱讀品賞他人作品,亦迴鑑自身;既顧影,兼反問:我是否「傳神」瞭詩人的風貌?「寫照」瞭他(她)的神采?
 
  當事人想必起身否認,你隻窺視到幾分之一的Profile。
 
2012年10月30日

圖書試讀

散發靜光的銀杏

───懷思巫永福先生的「文學之路」

一、前引


1930年代,日本殖民地齣身的數位二十來歲的颱灣青年,在東京籌組「颱灣藝術研究會」,印行文學雜誌《フォルモサ》(即《福爾摩沙》),推動藝術性的詩文學,為新興的颱灣文學界掀起裏程碑。隨歲月流逝,當年英姿氣盛的一夥文藝憧憬者,逐漸凋零,跨世紀後,碩果僅存的巫永福先生也於今年9月10日離世,全體成員走入曆史,但,文學運動與文學生命並未萎謝。如同落地種子般,它們繼續在這塊土地各自萌芽、長大。文學雜誌的旗幟,仍標記著颱灣新文學運動初期的有力飄揚,巫老生前整理齣版全集24冊及未整理的少量文稿,都將成為豐富的文化遺産,提供典藏,讓後人欣賞與研究。塵土一坯,朝露人生,引人懷思的是這些足以韆鞦的詩文學。

2008年10月12日,颱北市第一殯儀館景行廳告彆式場內的輓詞,甚多「典型永存」、「仁風永仰」、「碩德永欽」、「德望所歸」、「駕鶴西歸」等,呈現的是他在社會層麵世俗認同的「蓋棺論定」。另一層麵,文學界恭送花籃的輓詞,如笠詩社的「詩業永恆」、颱灣筆會的「筆劍同光」、文學颱灣社的「文學長存」、李敏勇的「時代先鋒」,就突顯並肯定瞭他在心靈活動的焦點。

跨世紀的「文學長者」巫永福先生,是「國之耆宿」,颱灣文學界的頂針,以九六高齡往生,理當有國傢級的告彆儀式,然環視現場,民間人士居多。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颱灣詩人側顔》——本身就營造瞭一種非常獨特的氛圍。我拿到它的時候,首先就被它的質感所打動,封麵上那種柔和的色彩和略帶復古的字體,仿佛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時光沉澱後的韻味。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側顔”的畫麵,或許是詩人在窗邊凝望遠方的剪影,或許是他們在人群中不經意間流露齣的思索錶情,又或許是他們在創作時,全神貫注的獨特姿態。這些“側顔”,在我看來,比任何華麗的辭藻更能觸動人心,它們是詩人靈魂深處最真實的流露,是他們個體生命與時代、與社會、與情感最細膩的交織。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裏,能夠通過這些“側顔”,感受到颱灣詩人們獨特的生命體驗,理解他們詩歌創作背後的情感源泉和思想脈絡。我相信,這本書會為我打開一扇通往颱灣文學世界的新窗口,讓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品味那些動人的詩句。

评分

在我拿到《颱灣詩人側顔》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它的書名深深吸引瞭。它不像那種直白地告訴你“這本書裏有哪些著名詩人”的標題,而是用一種非常含蓄、充滿想象空間的方式,點齣瞭書的內核。我一直在想,“側顔”究竟意味著什麼?是詩人不為人知的另一麵?是在創作時的沉思與專注?還是他們在生活中,不經意間流露齣的真實情感?這些想象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幾位颱灣詩人的生平或者代錶作,而是能夠通過那些“側顔”,讓我們窺見他們內心世界的豐富層次,感受到他們作為獨立個體,在時代變遷中所經曆的喜怒哀樂。我期待在翻閱的過程中,能有一種與詩人“麵對麵”交流的親切感,即便不是正麵,那“側顔”也足以傳遞齣他們獨有的氣質和思想的深度。這本書,讓我對颱灣的文學 landscape 充滿瞭好奇。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叫做《颱灣詩人側顔》,光是聽起來就有一種淡淡的、富有詩意的感覺。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是被它那種不張揚卻又引人入勝的封麵設計所吸引,一種溫暖的、帶有故事感的畫麵,仿佛能聽見風吹過竹林的沙沙聲,看到詩人沉思的剪影。我非常好奇,是什麼樣的“側顔”能被收錄在這樣一本以“颱灣詩人”為主題的書裏?是他們創作時的瞬間?還是他們生活中不為人知的某一刻?抑或是他們詩歌中流露齣的某種不經意的神情?這些疑問在我翻開書之前就已經在我腦海裏盤鏇。我期待著,在這本書裏,能遇見那些用文字構建齣颱灣獨特風情、飽含情感與哲思的詩人們,透過他們的“側顔”,去感受他們內心深處的澎湃,去理解他們筆下的那些風景,那些鄉愁,那些愛戀,那些對生命與世界的探索。我猜想,這本書或許不僅僅是詩人的肖像,更是一種關於颱灣文學精神的獨特解讀,一種對個體生命在時代洪流中沉浮的細膩捕捉。

评分

我最近讀完一本關於颱灣詩人側顔的書,雖然我現在還無法具體談論書中收錄的詩人作品,但我迫不及待想要分享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帶給我的整體感受。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充滿瞭藝術感,觸感溫潤的紙張,精緻的排版,還有那些恰到好處的留白,都營造齣一種寜靜而沉思的閱讀氛圍。我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手捧這本書,讓思緒隨著文字的流動而蔓延。書頁翻動間,我似乎能聽到海浪拍打海岸的聲音,聞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城市夜晚的霓虹。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詩歌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它們就藏匿在我們日常的點滴之中,藏匿在每一個不經意間的眼神,每一次欲言又止的嘆息裏。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詩人創作之外的生命麵嚮,那種真實而鮮活的個體存在,而非僅僅是舞颱上的光鮮。我深信,通過“側顔”這種獨特視角,我們能夠更貼近詩人的靈魂,更深入地理解他們作品背後的人文關懷和時代印記。

评分

《颱灣詩人側顔》這個書名,實在是太有意思瞭。它不直接告訴讀者“這本書寫的是誰,寫瞭什麼”,而是拋齣瞭一個極具畫麵感和想象空間的概念。我拿到書的那一刻,腦子裏就已經開始勾勒各種畫麵:或許是年輕詩人初齣茅廬時,帶著一絲青澀和迷茫的側影;或許是成熟詩人麵對創作瓶頸時,眉宇間的沉思;又或許是他們在某個寜靜的午後,沐浴著陽光,低頭閱讀的專注模樣。這些“側顔”,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親切的、帶有溫度的視角。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不僅僅是瞭解颱灣詩人的作品,更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去體會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堅持。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詩人內心深處的那扇門,讓我能夠以一種更貼近、更人性化的方式,去認識和理解那些用文字構建齣颱灣獨特風貌的靈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