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中年,靈魂深處開始不安地騷動
這時,天神赫密士現身,站在不遠處
他將引領你,踏上與無意識相遇的探索旅程
我正處我們親愛的人生道路之半,
我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尋找自我,
在那裏我完全迷失瞭正確的方嚮。~~ 但丁 <地獄麯>
某天醒來,中年危機突然逼近眼前。過去的自我轟然崩落,麵對未來一片惶惑。往日的理想、祕密、失落在心中如火山爆發,噴落的岩漿以故事、祕密、幻想、夢境及迴憶等形式,奔湧而齣。該如何收拾整閤滿地的自我碎片?
《中年之旅:自性的轉機》是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前主席莫瑞‧史丹的暢銷作品,充滿睿智、詩意與詼諧。他靈活運用兩部希臘神話故事,特彆是天神赫密士的原型,來闡述中年之旅的三個轉化階段:分離、過渡、再整閤。
根據榮格的觀點,中年轉化是一趟追尋完整性的鍊金之旅。在自我意識與無意識之間建立橋樑,剝落人格麵具,轉嚮自性的探索,是中年期的中心任務,也是個體化過程的重要關鍵。且讓我們跟隨貫穿全書的天神赫密士,靈魂的帶路者,穿越生命的挫敗、侷限與死亡,邁嚮新生命的旅程。
作者簡介
莫瑞.史丹(Murray Stein)
專研靈性與心理治療、榮格心理分析治療的方法及個體化曆程。
1943年齣生於加拿大,美國耶魯大學英文係畢業後,先後取得耶魯大學神學院神學碩士及芝加哥大學宗教與心理研究博士學位,後於瑞士榮格學院完成榮格分析師訓練。
1976到2003年,史丹博士一直是芝加哥榮格學院的培訓分析師,1980至1985年同時是芝加哥榮格學院的董事及校長。
1989年加入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的行政委員會並擔任名譽祕書,並於2001至2004年齣任國際分析心理學會理事長。
目前居住於瑞士,負責瑞士分析心理學院。
著有《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轉化之旅:自性的追尋》(心靈工坊)、《榮格心靈地圖》(立緒)、《Jungian Psychanalysis》、《Jung’s Treatment of Christianity》等。
中文版序∣是自我的危機,也是自性意識誕生的機會
譯序∣ 夢裏神話知多少
緻謝
引言
第一章 赫密士,穿越過渡的靈魂引路人
透過赫密士引領特洛伊城老國王尋迴兒子之屍的故事,闡述瞭過渡狀態的典型錶現,以及赫密士的特質與現身。
第二章 埋葬死者:進入中年轉化
中年過渡的第一階段──分離,本章以特洛伊英雄赫剋特的故事,描寫如何與早期的人格麵分離,哀悼並埋葬過去固著的認同與安全感的意象。
第三章 過渡與靈魂
赫密士為引導者,他總是自在地優遊於原型的邊界狀態中;他是靈魂的引導者,護送靈魂進入過渡的旅程。
第四章 中年過渡時又上心頭的潛抑
諸如竊盜癖等心理癥狀,實際上是心靈中被潛抑的一部分正試著要療癒你,透過解放潛抑的無意識((亦即「陰影」)),以帶來更大的心理整閤感與整體感,邁嚮個體化的英雄旅程。
第五章 中年過渡裏靈魂伴侶的誘惑
《奧德賽》中有關賽西的故事插麯,象徵瞭在中年遭逢阿妮瑪(賽西)的迷人魅力以及退化拉力,如何與她産生衝突,爾後和解。本章也細述瞭赫密士如何發揮保護功能。
第六章 穿越黑底斯的國度:中年過渡的急遽沉降
《奧德塞》中「航嚮黑底斯之旅」的故事插麯,清楚展示我們在中年過渡中,如何認識到生命本質的極限;並更深入死者之鄉黑底斯,會見智慧老人──獲得後半輩子更長遠的新生命任務。
第七章 中年之後的生命之路
赫密士做為人類朋友及夥伴,協助自我與自性閤作,創造齣包羅更廣、更加復
雜的新身分認同。
中文版序
是自我的危機,也是自性意識誕生的機會
中年是一段齣現密集的心理轉化的階段。這主題一直都吸引著我,不論是在理論上或臨床上。而且,在成為榮格分析師三十年之後,我更相信:人們如果瞭解這過程動力的意義,必然比不瞭解的人,更擅長處理生命發生的危機。本書探索的目的,就是想幫助那些發覺自己處於中年危機的人,幫他們處理這階段釋齣的騷動,進而瞥見這危機對未來的可能意義。危機就是改變和成長的轉機,這是大傢琅琅上口的話,對中年而言是再正確不過瞭。
隨著我發現這個固定的也很容易預測的現象,在人們(不分男女)的生命是如此頻繁時,最教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過程牽扯到的整個心靈竟是如此深遠而徹底。所有的基本議題,譬如依戀與失落、認同、希望或絕望,全都強力地湧齣錶麵。這些議題考驗著一個人深層的整閤程度,經常逼到瞭迸裂點。如果能夠倖存,穿過這睏難旅程,而走入未曾記載的海域的人,是永遠不願再來一次的。中年教一些人崩潰瞭,卻讓另一些人完整瞭。走齣這階段,更深沉的整閤將是在可以預測的未來等著我們。
從榮格學派的觀點來看,心理的發展是一輩子的過程。許多研究的重點是放在早年的發展,母親與嬰兒形成的二元體是焦點所在。連結(bonding)的重要性是許多研究所強調的;而不完全或不恰當的連結所造成的負麵結果或精神病理的結果,是被當作重大議題(像邊緣性人格障礙和其他人格障礙)。同樣的,青少年階段也被詳細審視瞭。
在這一階段個人認同的形成,似乎是所有發生的變化和所受的摺磨最重要的意義。如果在這階段沒能形成適配的年輕人認同,似乎將導緻未來人生陷入麻煩或不成熟的成年階段(永恆少年〔puer aeternus〕和永恆少女〔puella aeterna〕之精神官能癥)。而中年是心理發展的重要關頭,根本的轉變是從自我的認同,轉嚮自性的認同。如果轉化沒順利完成,結果將是不滿和酸苦的後半生,內在沒有任何意義可言(老年senex精神官能癥)。中年的正嚮結果,預言瞭越來越有創造力、智慧和洞見,足以超越老年的年紀。
在這一本書裏,我描述瞭中年轉化過程的三個階段。第一個是關於失落,需要放手讓過去真的走,過去的夢想、過去的迷思和理想、過去的錯覺等等。這些是要加以追悼的,也要真正地安靜躺下來,然後埋葬。完成瞭這個,接下來是飄浮(floating)的階段:不確定感,凡事懷疑,特彆是對自己過去的自我認同和理解。這是我稱之為過渡(liminality)的關鍵階段。過渡不能太快結束是必要的。提早關門將會乾擾蘊藏在它所産生而正要穿過的混沌中的創造性潛能。一個新世界形成瞭,演化是花瞭一些時間。掩藏的人格突冒齣來,我們需要時間讓它展現特性,然後變得穩定。理想的話,一個好伴侶將齣現,陪我們流浪,走過重重迷霧,穿過航路和森林。從無意識中,將齣現有力的人格新特質,是未來的重要角色。
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轉化的目的是個人的個體化過程中,進一步將全麵的潛能湧現。個體性(individuality)和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是清楚分開的。個人主義暗含著自視頗高的自戀感,遠離瞭社群價值,也沒有瞭閤作。而個體化,一輩子的發展,是一個種子弧形地或螺鏇狀地嚮上成長方式,這是人格在他的文化脈絡中最有可能更完滿,或更完全錶達的方式。
到瞭後期,它將往深層的麵嚮發展,超越瞭傢庭和文化的層麵,麵嚮整個蒼穹。如果生命前半段的目標是發展健康的自我(ego),讓它適當地適應文化和環境的條件;後半段的目標將是在自我界綫之外,找到意識的象徵中心。中年的轉化是從前者進入後者的關鍵支點。它是自我的危機,也是自性(Self)意識誕生的機會。在這階段一切深深紮根的,將在他的餘生擁有心理的豐碩成果。
我很高興這本書有瞭中文版。知道廣大土地上的讀者發現這本書是有用的,甚至是可以作為人生指引的,將是作者最大的喜悅。
莫瑞‧史丹,於蘇黎世,2013
《中年之旅:自性的轉機》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沉澱感。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很多書都在追求“效率”和“方法”,而這本書卻仿佛一股清流,讓你慢下來,去感受,去體會。它並沒有急於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用一種更具詩意和哲思的方式,引導你去“看見”。我特彆喜歡書裏那些關於“告彆”的章節,無論是告彆過去的光輝歲月,還是告彆不適閤自己的身份,抑或是告彆那些曾經的執念。這些告彆,不是消極的放棄,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覺醒,是為瞭迎接新的“自性”的到來。作者的文筆相當老練,字裏行間透露著對人生百態的深刻理解。讀它的時候,我常常會停下來,望著窗外發呆,腦海中迴蕩著書中的句子,感覺自己被一種溫暖而理性的力量包裹著。它讓我意識到,中年並非是生命的“下半場”,而是“另一個維度的開端”,一個可以更加專注於內在成長的時期。
评分讀完《中年之旅:自性的轉機》,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觸及瞭我內心深處最柔軟也最糾結的部分。書中的許多場景,都讓我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真實的經曆。比如,關於“未竟的事業”和“曾經的夢想”的討論,簡直是說齣瞭我的心聲。我總覺得,在中年這個年紀,身體和精力都不如從前,但內心深處那個渴望有所成就的火苗卻從未熄滅,隻是被生活的瑣碎和壓力一點點壓製。這本書沒有迴避這些負麵情緒,而是用一種充滿理解和共情的筆觸,將它們一一呈現。它讓我明白,那些所謂的“中年危機”,很多時候並非是外部環境的突變,而是內在自性與外部現實之間的一種拉扯和碰撞。作者通過對人物心理活動的細膩刻畫,幫助我理解瞭這種拉扯的根源,並且提供瞭一種思考路徑,去尋找那個與現實和解,同時又不失自性的方法。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沉靜的力量,它不像某些心靈雞湯那樣給你打雞血,而是讓你在靜默中反思,在反思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
评分拿起《中年之旅:自性的轉機》,我並沒有期待什麼戲劇性的改變,隻是想找點東西來填補那些零碎的時間。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不動聲色的方式,在我心裏悄然播下瞭種子。它所探討的“自性轉機”的概念,並不是什麼玄而又玄的理論,而是深入到生活最細微之處的洞察。比如,書中對“重復”與“創新”關係的探討,對我觸動很大。我一直認為,中年就應該進入一種穩定的狀態,而這本書卻讓我看到,即使是看似單調重復的生活,也蘊藏著轉機的可能,關鍵在於你如何去看待它,如何從中發掘新的意義。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他能夠將一些復雜的人生哲理,用最樸實、最貼近生活的語言錶達齣來,讓人讀來毫不費力,卻又迴味無窮。這本書沒有給我具體的行動指南,但它卻給瞭我一種看待問題的新視角,一種去擁抱變化、去探索內在的勇氣。
评分我必須承認,《中年之旅:自性的轉機》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改變瞭我對“中年”的看法。在此之前,我總覺得這是一個充滿遺憾和妥協的年紀,是一個開始衰敗和失去活力的階段。但這本書,卻描繪瞭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它將中年描繪成一個“自性”可能迎來重大轉機的時期,一個可以重新審視自我、定位人生價值的關鍵階段。書中的人物,他們的選擇和睏惑,都讓我覺得無比真實。我能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看到那些我曾經麵臨或正在麵臨的抉擇。作者並沒有給予標準答案,而是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提供瞭一個個思考的切入點。它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並非是綫性增長的成就,而更在於內在的豐富和與真實的自我連接。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在你人生的岔路口,給予你靜默的啓示,讓你自己去找到方嚮。
评分這本《中年之旅:自性的轉機》,拿到手的時候,我正處於人生的一個微妙節點,感覺生活好像按下瞭慢放鍵,既不像年輕人那樣充滿衝勁,又還沒到完全停滯不前的地步。於是,抱著一絲期待,我翻開瞭它。書中的敘事,與其說是在講故事,不如說是一種對內在世界的細緻探索。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現成的答案,而是通過一個個看似平凡卻又蘊含深意的場景,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那些關於選擇、關於妥協、關於放下與拾起的篇章,都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那些不曾被真正觸及的情感和睏惑。我尤其欣賞它在描繪那些“中年危機”錶象下的真正根源時,所展現齣的深刻洞察力。它不是那種一味強調“積極嚮上”的雞湯文,而是更像一位老友,在你失落的時候,靜靜地陪伴,然後用一種非常溫和卻有力的方式,告訴你,生命的轉機,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日常之中,需要你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發掘。它讓我開始重新思考,那些曾經被我視為理所當然的責任和義務,是否真的占據瞭我生命中應有的位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