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上、下二冊,依十五國風,小雅、大雅,周、魯、商三頌順序排列。各單位之前,冠以扼要之說明;各篇篇名之後,先作小序性之簡介;各章原文之後,加以注釋,採集解態度,不拘一傢之說,可直解者多採直解,就各篇本文探求其本義,並力求簡明,不作詳細之考證,實為輕鬆一窺《詩經》堂奧的最佳讀本。此外,特彆搜羅自漢以來曆代學者之評析,附錄中更有珍貴的詩經地圖、星象、動植物、器物、衣冠等圖片,不僅使讀者對《詩經》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欣賞,也是研究《詩經》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作者簡介
裴普賢
本名裴溥言,山東諸城人。國立女子師範學院文學士。曾任國立颱灣大學中文係所教授、菲律賓中正學院教授,並兼任國立中山大學、東吳大學教授。一九九一年退休後寓居美國,開班為僑胞義務講授《詩經》、《左傳》、《史記》等課程。著有《詩經研讀指導》、《詩經相同句及其影響》、《詩經評註讀本》、《溥言雜憶》、《詩詞麯疊句欣賞研究》等;譯有《泰戈爾詩˙橫渡集》。與其夫糜文開閤著有《詩經欣賞與研究》一至四集、《中國文學欣賞》;閤譯者有《泰戈爾詩集˙園丁集》、《泰戈爾小說戲劇集》、《鬥雞的故事》等。
身為一個對古典文學一直有興趣,但總覺得詩經門檻有點高的讀者,我對《詩經評註讀本(上)(三版)》的期待,其實是希望它能讓我「讀懂」,而不是「死背」。市麵上很多版本,要嘛就是注釋少得可憐,要嘛就是注釋多到讓人眼花撩亂,不知道重點在哪裡。這本「三版」的齣現,感覺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它的編排方式,我個人覺得非常舒服。首先,原文的排版就很漂亮,不會擠在一起。接著,旁邊的評註,看得齣來是經過篩選和整理的,不是隨便加一堆資料。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在解釋某些較為隱晦的意象時,會結閤當時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甚至是一些神話傳說來解讀。例如,有一篇詩在描述離別,作者不僅解釋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句的意境,還補充瞭當時人們在鞦天離鄉的背景,以及這種離愁別緒,在那個交通不便的時代,有多麼令人傷感。這種「情境式」的解讀,讓我能夠更容易進入詩歌的情感世界,而不是停留在字麵上的理解。
评分說實話,我對《詩經》的感情有點複雜,小時候是被迫閱讀,長大瞭又覺得錯過瞭很多。這次入手這本《詩經評註讀本(上)(三版)》,純粹是看到「三版」這個字,覺得應該是經過市場和時間考驗的,比較有保障。實際翻閱後,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使用者友善度」很高。很多學術著作,會直接引用大量的古籍文獻,或是使用生僻的詞彙,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讀本,在評註的處理上,我感覺非常用心。它盡量避開瞭不必要的術語,而是用比較平實的語言,把作者認為重要的觀點傳達齣來。而且,它在原文的旁邊,有對一些關鍵字詞的解釋,這對我這種非文史專業的讀者來說,實在太貼心瞭。我不需要頻繁地翻到書的後麵查字典,就能大緻理解文意。更讓我驚喜的是,它的一些註解,還會引導讀者思考,例如在討論一些關於男女情感的詩篇時,會提齣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以及這些情感放在現代的視角下,有哪些可以啟發我們的點。這種帶有思考性的註解,讓這本讀本不隻是「讀」詩,更是「品」詩。
评分身為一個平時工作忙碌,但又偶爾會被傳統文化吸引的上班族,我對《詩經評註讀本(上)(三版)》的購買考量,主要就是「效率」和「質量」。以前嘗試過一些國學類的書籍,常常因為內容太過艱澀,或是排版不佳,讀沒幾頁就放棄瞭。這本「三版」,我必須說,它在「質量」上絕對有達到我的預期。它的「評註」部分,我感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不是為瞭湊字數。作者在解讀詩文時,會針對原文的關鍵詞句,進行深入的分析,並且引導讀者去思考,詩歌背後所蘊含的作者情感、時代背景,甚至是一些社會議題。而且,它不是那種死闆的學術討論,而是用比較生動、有條理的方式呈現,讓我讀起來不會覺得枯燥乏味。例如,在讀到一些描寫戰爭或勞役的詩歌時,它會補充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詩人對這些事件的看法,讓我能更深刻地理解詩歌的價值。這本書讓我感覺,讀詩經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種心靈的滋養。
评分我一直覺得,《詩經》是我們中華文化很重要的根源,但要真正親近它,卻不容易。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樣,對詩經有興趣,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次看到《詩經評註讀本(上)(三版)》,我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買瞭下來,沒想到,真的讓我驚喜連連。這本書的「評註」真的太有用瞭!它不是那種簡單的字詞解釋,而是把整首詩的背景、意境、情感,都做瞭很細緻的梳理。作者在解釋一些比較難懂的詞語時,會提供不同角度的解讀,並且說明哪些解讀是比較常見、比較可信的。而且,它的「上」冊,我翻閱瞭一下,感覺內容就已經很豐富瞭,讓我對「下」冊充滿期待。我特別喜歡它在解讀一些愛情詩時,不會過度解讀,而是保留瞭詩歌原有的含蓄和韻味,同時又點齣瞭當時的社會背景,讓讀者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夠理解其中的一些社會規範。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可以引導我們去感受、去思考的文學讀物。
评分哇,這本《詩經評註讀本(上)(三版)》我真的等瞭好久!以前念書時,總是覺得詩經離我們好遙遠,那些古老的文字和典故,光是看就頭昏眼花,更別說要理解其中意境瞭。我試過幾本不同的版本,有的是學術性太強,像在啃一本字典;有的是翻譯太白話,又失去瞭原有的韻味。這次看到這本「三版」,而且是「評註讀本」,就燃起瞭我重新認識詩經的希望。收到書後,翻開來,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清晰的版式,不會密密麻麻的讓眼睛疲勞。字體大小也適中,重點是,它的評註部分,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字句解釋,而是用瞭比較貼近現代人理解的方式,加上瞭一些歷史背景和文化脈絡的補充。例如,我翻到「伐檀」那篇,作者不僅解釋瞭「坎坎伐檀兮」,還補充瞭當時伐木的情景,以及這首詩背後所隱含的階級對立和對勞動者的尊重,讓我讀起來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能想像到那些畫麵,感受到古人的情感。這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大突破,讓我對這本讀本的期待值又更高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