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是詞最昌盛的時代,本書選定三十二位詞人加以評述,首先以個人讀詞心得為主,分彆寫為韻文形式之論詞絕句,內容包括對於詞體特質之介紹,對於個彆詞人之論評,對於單篇詞作之賞析,以及對於前人詞論之意見;先以絕句綜括所欲論述之要旨,然後再以散文作較為詳細之說明。使得本書既能因其各為單篇獨立之絕句,而有眉目分明便於記誦之長處,同時也能使讀者透過這些單篇的絕句及說明之編排次第,而對於我國詞體演進遞變之過程、內容及風格之多種特色以及重要之詞論,都能有一種縱覽的史觀及整體的印象。
本書特色
兩個相知相惜的學者,在1981年一場杜甫學會研究上相遇,進而開始瞭共同撰寫論詞專著《靈谿詞說》的閤作。此書有兩點極可紀念的意義:其一是遇閤之可貴;其二是體例之創新。
昔陶淵明有詩雲:「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又曰:「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兩位閤作常相與討論,其間所獲得的切磋之益與相知之樂,都是述說不盡的,自然是一種極可珍貴的遇閤。
在撰寫過程中,其單篇之論詞絕句及附加之說明文字雖由各人分彆撰寫,而在寫作之前、寫作之間與寫定之後,經常討論,互相參酌修訂,以求其雖在分彆撰寫之情形下,也仍能保持不重復、不矛盾之整體性與一緻性。全部寫定之後,再共同加以有係統的整理編排以閤為一集。像這種編排的體例及閤作方式,在古今中外的文學批評中是少見的嘗試,故稱為體例之創新。
作者簡介
繆鉞(1904-1995)
字彥威,江蘇溧陽人。曆任河南大學中文係、廣州學海書院、浙江大學中文係教授、華西協閤大學中文係教授兼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四川大學曆史係教授。在魏晉南北朝史學與文學、唐宋文學、詩學、詞學、古籍整理、中國古代思想史等領域均有建樹,著有《元遺山年譜匯纂》、《詩詞散論》、《讀史存稿》、《杜牧年譜》、《杜牧傳》、《冰繭庵叢稿》、《靈谿詞說》、《詞學古今談》等作品,其見解精微,文辭優美,獲得學界與讀者推崇。
葉嘉瑩
1924年生。曾在颱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任教,並先後被美國、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香港、大陸等地多所大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及訪問教授。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傢學會院士」稱號,是學會有史以來唯一的中國古典文學院士。現任教於中國南開大學中國古典文化研究所。
葉先生對於中國古典詩詞及中西方文藝理論涉獵頗深,以中國古典詩詞研究為終身事業,其論文學,能兼融中西,自建體係,著作有《迦陵論詩叢稿》、《迦陵論詞叢稿》、《王國維及其文學》、《唐宋詞 名傢論集》等。
前言:談論寫此書的動機、體例以及論詞絕句、詞話、詞論諸體之得失 葉嘉瑩
論詞的起源 葉嘉瑩
總論詞體的特質 繆鉞
論杜牧與秦觀《八六子》詞 繆鉞
論溫庭筠詞 葉嘉瑩
論韓偓詞 繆鉞
論韋莊詞 葉嘉瑩
《花間》詞平議 繆鉞
論馮延己詞 葉嘉瑩
論李璟詞 葉嘉瑩
論李煜詞 葉嘉瑩
論晏殊詞 葉嘉瑩
論歐陽修詞 葉嘉瑩
論範仲淹詞 繆鉞
論張先詞 繆鉞
論柳永詞 葉嘉瑩
論晏幾道詞 繆鉞
論晏幾道《鷓鴣天》詞 繆鉞
論晏幾道詞在詞史中之地位 葉嘉瑩
論蘇軾詞 葉嘉瑩
論蘇、辛詞與《莊》、《騷》 繆鉞
論秦觀詞 葉嘉瑩
論黃庭堅詞 繆鉞
論賀鑄詞 繆鉞
論周邦彥詞 葉嘉瑩
論李清照詞 繆鉞
論陳與義詞 繆鉞
論嶽飛詞 繆鉞
論張元乾詞 繆鉞
論張孝祥詞 繆鉞
論陸遊詞 葉嘉瑩
論辛棄疾詞 葉嘉瑩
論薑夔詞 繆鉞
論史達祖詞 繆鉞
論吳文英詞 葉嘉瑩
論文天祥詞 繆鉞
論劉辰翁詞 繆鉞
論詠物詞之發展及王沂孫之詠物詞 葉嘉瑩
論張炎詞 繆鉞
論宋人改詞 繆鉞
後記 繆鉞
我這個人,喜歡的東西總是比較雜,什麼都想try一下。前陣子剛迷上瞭一個老奶奶的手工編織,覺得那個過程特彆療愈,一針一綫都充滿瞭專注和愛。所以,當我知道《靈溪詞說》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聯想到那種精雕細琢、慢工齣細活的感覺。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位非常有耐心、非常有匠心的人。寫一本書,尤其是像“詞說”這種可能需要大量考據和深入理解的內容,絕對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我設想,《靈溪詞說》的文字,可能不會像一些暢銷書那樣追求快節奏和戲劇性,它可能會是那種需要你慢慢品味,細細咀嚼的文字。就像品一杯陳年的普洱茶,一開始可能覺得有些澀,但慢慢地,它的醇厚和迴甘就會在你的舌尖散開。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慢”的文學,因為它能讓你放下浮躁,真正地進入到作者的世界裏。或許,這本書會用一種非常細膩、非常個人化的筆觸,來講述作者對詞的理解,對詞中人物命運的感悟,甚至是對自己生命體驗的映射。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種沉靜的閱讀體驗,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與思考。
评分我們傢客廳裏擺著一本泛黃的《古詩十九首》,我經常會隨手翻幾頁,感受那種簡練而又深沉的文字力量。所以,《靈溪詞說》這個名字,立刻就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古典文學的那份喜愛。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對中華古典文化有著深厚情感和造詣的大傢。我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枯燥的學術研究,更可能是一場充滿詩意與哲思的對話。或許,作者會以一種非常灑脫、非常富有洞察力的方式,來解讀那些經典的詞篇,將它們與當下的生活、當下的心境聯係起來。我特彆喜歡那種能夠“古為今用”的書,它能讓我們在傳承古老智慧的同時,也能找到解決現代睏惑的啓示。《靈溪詞說》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靈動”和“溪流”般的生命力,我猜想,這本書的解讀方式,可能也會是充滿活力的,不落俗套的。它或許會像一條清澈的溪流,滋養我們乾涸的心靈;又或許,它會像一縷清風,吹拂我們沉寂的思緒,讓我們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靈感”與“啓示”。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一種在經典中發現新意的喜悅。
评分說實在的,我平常看書的口味比較挑剔,而且很容易被一些比較有“故事感”的作品吸引。我喜歡那些讀起來就像在聽長輩講故事,或者像在看一部情節跌宕起伏的電影一樣的書。《靈溪詞說》這個名字,雖然聽起來有些古雅,但我總覺得它背後可能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我猜想,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可能不僅僅是在“說”詞,更是在“講”詞,或者說,是在通過詞,來講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或許,它會聚焦於某個朝代的詞人,講述他們跌宕起伏的人生,他們的創作靈感 from 何處來,他們的情感世界是怎樣的。又或者,它會從某首著名的詞作入手,層層剝繭,揭示齣詞背後隱藏的那個時代的風貌,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細節。我喜歡那種能夠帶我穿越時空,身臨其境感受曆史的書。我希望《靈溪詞說》能夠像一扇時光之門,打開一段段塵封的記憶,讓我能夠觸摸到那些久遠的心跳,感受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閱讀的“驚喜”,一種意想不到的故事和情感的觸動。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叫做《靈溪詞說》,光是聽這名字,就覺得帶著一股濃厚的文化底蘊和一絲難以言喻的神秘感。身為一個從小就喜歡泡在圖書館,對古籍有著特彆情結的颱灣讀者,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穿越時空,觸碰到古人靈魂的作品充滿好奇。最近有機緣得知瞭《靈溪詞說》這本書,雖然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僅僅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無限的遐想。我猜想,它或許是一本深入剖析古代詞作的書,作者可能是一位對詞學有著精深研究的學者,通過對詞作的細緻解讀,帶領我們領略詞句背後的意境、情感與時代背景。或許,它還會探討詞的格律、韻腳、修辭等技術層麵,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觸及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靈魂呐喊,讓我們體會到古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悲歡離閤,他們的傢國情懷,甚至是那些不為人知的隱秘心事。我期待它能像一股清泉,滌蕩我因現代生活而略顯浮躁的心靈,讓我能靜下心來,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與古人對話,感受那份穿越韆年的共鳴。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一幅描繪古代文人心靈世界的畫捲,充滿瞭等待我去探索的驚喜。
评分哇,說到《靈溪詞說》這本書,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畫麵。你知道嗎?我們颱灣很多地方都有著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尤其是在一些老城區,你走在巷弄裏,隨處可見古老的牌匾,聽到熟悉的閩南語,那種感覺真的很難用言語來形容。我總覺得,一本能夠取名為“靈溪”的書,一定蘊含著某種與自然、與生命、與精神世界相連的深邃意涵。我個人特彆喜歡那種能夠引發思考,並且帶有一定哲學意味的書籍。我猜想,《靈溪詞說》可能不僅僅是關於詞的“說”,它也許會藉由詞的創作、賞析,來探討一些更宏大的命題,比如人生的意義,情感的寄托,或者是一種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文學作品,不應該隻停留在錶麵的文字遊戲,它應該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引發我們對自身、對周遭世界的重新審視。《靈溪詞說》這個名字,讓我感覺它就像一條隱藏在山林間的溪流,潺潺流淌,看似平靜,實則蘊藏著無限的生命力和智慧。我非常好奇,作者會以怎樣一種視角,用怎樣的文字,來闡述這份“靈溪”般的感悟,是含蓄內斂,還是奔放熱烈?這都讓我充滿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